当前位置:首页 > 助学扶贫 > 正文内容

王东海的村官经历

2022-09-18 22:53:05助学扶贫2

10分钟“赚”40万元

2012年7月份,王东海受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邀请,作为西藏唯一村官代表前往山西五台山参加全国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原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国务院扶贫办行政人事司副司长曲天军,原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安和、山西省扶贫办主任刘昆明等省、市扶贫办领导和10 位企业家代表,以及30 多名来自山西、陕西、重庆、内蒙古等省(市、区)的大学生村官参加会议。

7月25日的座谈会上,王东海作为村官代表进行汇报演讲,汇报过程中,王东海的眼光在爱心企业家和听众席间交替,思绪却随着那正在陈述着的一幕幕飘向了远方――那里天蓝地阔,那里奶茶飘香,那里有自己放飞的青春、洒落的汗水,那里有自己的群众、奋斗的事业。艰苦的学习,孤独的坚持,对西藏这片土地与村民深沉的爱心;500里辗转天葬台,20万创办合作社,3万元创业馒头店,11头奶牛执著的致富梦……一桩转一件件,深深打动着在座领导和企业家的心。爱心企业家、怀真(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怀真就是其中被深深打动的一位,他当场便表示要给予王东海10万元的创业资金,用来扶持王东海致富村民的事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也表示给予30万元创业资金用于王东海的奶牛养殖项目。

用10分钟,获得了40万元的创业资金,可以说王东海这次不虚此行,收获颇丰。就在10月24日下午,爱心企业家冯怀真答应给予王东海的10万元创业资金已经到账,10月25日下午,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办公室打来电话,表示将在12月底将30万元创业资金落实到村。

用10分钟,获得了40万元的创业资金,王东海在任大学生村官期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经历过怎样的心路历程,能让他获得这样的幸运呢?

思乡曲未尽,蚕蛹已化蝶

2009年7月,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的王东海,毅然放弃内地优越条件,带着梦想来到西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提起为啥来西藏,王东海说:“大学期间,我就对西藏的自然风情、民俗宗教很着迷。一来到这儿,我便陶醉在高原美景之中,更是被这里淳朴的民风感动。”

藏族村民是热情的,为了迎接王东海这位汉族村官,家家户户送上寓意“吉祥”的哈达,村里还杀了两只羊为他接风。感动之余,王东海也对接下来将会面临的困难心里大概有了数。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

料想是一回事,实际经历又是另外一回事。为了学习藏语,王东海拜乡里的藏族干部为老师,从零开始进行了艰苦的学习。王东海将学习的成果记在了笔记本上:吃饭,叨嗦;你好,公康木桑……学习的一点一滴进步都让他欣喜,然而,当这些进步还不足以支持他进行日常交流时,长时间宛若“自闭”一样的生活让王东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这种孤独的感觉在最初半年是与日俱增。当时整个县就他一个汉族大学生村官,村里更是没人会讲汉语。在孤独中,王东海的思乡思亲情绪越发明显。然而,打电话几乎没有信号,要步行很远到半山腰才可以拨通,而且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还只能报喜不报忧。那时候,王东海最亲密的朋友就是他的竹笛,当笛声响起,熟悉的曲调悠扬婉转,述说着心事,也传递着温暖。

半年后,王东海与村民已经能做基本的交流了。蛹破化蝶,振翅欲飞。王东海感觉必须要大展拳脚,为村民做些实事了。

驱车解民忧,千里送天葬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王东海寻找着工作的切入点。他不怕琐事、累事,就怕没事。为村里配发的轻型货车让王东海有了施展才能的余地。王东海喜欢叫这辆金杯130为“宝马”。因为村里没有人会开车,一直苦于不能为老百姓做些实事的王东海终于有了机会。这辆车不仅拉牛、拉牧草,还拉村民看病、上学。村周边还有四、五个村庄,情况相类,也是有车没人会开,因此王东海也经常开车为周边村的村民帮忙。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开车来服务村民这种事情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在切村等村的村民眼里,王东海是做事做到他们心坎里去了,他把最大的实惠带给了村民。王东海开始忙起来了,有时一个星期有三四天都在外面开车,早出晚归。

村里的五保户次仁玉珍老人重病,在她生前的一个月里,王东海和村里的几个党员干部轮流照顾着她。王东海几乎天天都会去探望,有一次甚至帮老人买了身新衣服送了过去。一天夜里凌晨两点钟,老人终于放下俗事,了无遗憾的西去了。按当地的习俗,人故去后要进行天葬,然而天葬的地点在拉萨,驱车过去有近400公里的路程。王东海小心驾着车往拉萨堆龙天葬台驶去。天寒地冻,大雪纷飞,道路湿滑。更危险的是人呼出的水蒸气,因为天气寒冷的原因很快就会附在玻璃上变成水雾,要不停的去擦拭干净,否则根本看不清前路。忍着困乏,王东海小心翼翼的驾着车,颠簸了7个小时后,终于到了天葬台。

天葬台,灵魂升天的圣洁场所,死与生的轮回之地。生命的意义在这里最容易禅悟:活着时,好好活,活得精彩;死去,才能安心去,用最轻盈的灵魂欢快的投入下一个生命的轮回。

要活得有意义。王东海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更深刻了。

“宝马”车搭起了王东海与村民互相信任的桥梁。有了与村民互信的基础,在攻克语言难关后,他用7天时间走访了全村61户,将村民基本信息、困难诉求、建议意见等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资料库”,同时对各类数据、合同、会议记录、村里的规章制度和上级的文件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极大提高了村务工作的效率。

追求幸福路,奶牛助致富

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所有人共同的梦想。对于老百姓来讲,为他们排忧解难送温暖,他们就会感到幸福;让他们精神更加满足一点,物质更加富裕一点,幸福感就会更强烈一点。

什么样的大学生村官才是自上至下都认可的“好村官”?老百姓口中的“好村官”评价最难也最易获得。说难,是因为要用实际行动去打动他们,要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说易,是因为只要真心实意的为老百姓着想,为他们办事,他们从不会吝啬自己的夸赞。那么在组织部领导的眼中,“好村官”的定义又是什么呢?仁布县县委组织部部长旺久心目中的“好村官”需要具备3个基本条件:首先,热爱农村、热爱农民;其次,真心想在艰苦的农村环境中锻炼自己,不混日子;第三,要立志在农村干上几年。帕当乡党委书记尼玛认为,那些能够引领农村致富的大学生村官最容易引起关注,引领致富,包括为整个村子谋划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有一个趋于一致的看法是,最容易获得好评的,往往是哪些将本职工作做到“极致”的大学生村官。

王东海就是这样一个“好村官”,而且是这样的“好村官”中的佼佼者。

王东海与村民们亲如一家,在做好最基本的村务工作及服务工作之余,他一直谋划着做一些能让村民生活更好的事情。2010年11月,他带领全村有技术的农牧民群众共同出资80万元成立了帕当乡切村劳务输出合作社,吸收村民50余人,年接手工程资金100万元,人均增收740.7元,直接解决了35名贫困群众就业和生活问题;2012年3月他带领群众开发建设民俗旅游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下,目前,前期投入25万资金已经到位,项目即将开工建设;2012年7月,在县委组织部的支持下,王东海贷款3万元,带领两名贫困党员开起了“党员惠民馒头店”。切村离帕当乡政府所在地不过一里地,以前,整个帕当乡没有一家馒头店,村民需要从几十里外买馒头,而且一次就买一大口袋,放的时候长了影响口感不说,还不利于健康。王东海开办的馒头店,不光方便了乡民,还为两个贫困党员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按照王东海的计划,“等收回了成本,就打算把馒头店交给村委会经营。”2012年11月王东海获得了全国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称号,他用资助的项目资金又带领一名贫困党员在全乡开了第一家“党员惠民蔬菜店”, 彻底改变全乡干部群众吃菜难的问题。目前,“党员惠民蔬菜店”月盈利2000元。2013年9月贷款3万元带领一名贫困党员在县城开起了“红旗糕点”, 目前糕点店月盈利近万元。

帕当乡有优质的牧场,清新的空气,甘洌的水质,发展奶牛养殖大有可为。实际上,王东海已经帮助驻村工作队试点养殖了11黑白头花奶牛,奶牛的成长及产奶情况良好,这给了王东海极大的信心,他计划接下来引进更多的优质奶牛,把奶牛养殖打造成切村致富的示范项目。“等中国扶贫开发协会30万扶贫资金到款后,就可以推进这些事情了。”王东海很是期待。

让青春如雪莲般绽放

王东海的故事还有很多,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精彩发生;所有的故事里面,都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一颗执著的心,一股带领村民奔向更美好明天的愿望。荣誉是奋进路上汗水浇灌出的鲜花,那是属于过去的勋章。美丽的高原,永远让王东海牵挂,3年过去了,他发现再也无法离开这个地方。接下来,他希望与乡亲们共同努力,让切村成为整个雪域高原藏乡中的明珠;美丽的高原,西藏雪莲花盛开的地方,最清澈的青春,正适合在这里绽放。 。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zxfp/5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