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助学扶贫 > 正文内容

清政府资助留学生申请(清政府留学计划夭折原因)

2023-05-13 11:30:09助学扶贫1

1. 清政府留学计划夭折原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便宜。

众所周知,去欧美留学费用是非常高的,绝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

无论是官费还是自费,在欧美国家生活就是很大的开销,更别说还要上学。

当时欧美国家的生活水平很高,花费也高。

中国最早去美国的留美幼童,每人每年花费高达一千二百两,即每月一百两银子。这每月一百两中,二十两是“修金”,就是学费,八十两是食宿零用。

以购买力计算,那时的一两银子至少相当于2019年的五六百元。这样算来,一个留学欧美的中国学生一年一千二百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70万元。这真是一大笔钱。

但年民国时期一群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去了法国后带去的钱根本坚持不了几天。

虽然做工也有一定收入,但仍然是比较拮据的,主要是法国生活成本很高。

他们在法国,平时多只吃面包和牛奶。

在我们看来,面包牛奶可是好东西,当时1万个中国人未必有1个能够吃到。

然而,在当年面包牛奶就是法国最廉价的食物。

他们养成了习惯以后,这些人晚年后还托人去法国购买羊角面包。

相反,去日本花费就低太多。

一来日本生活费很低,因为毕竟国家不发达,老百姓还不富裕。

二来去日本旅费也便宜,坐船不过几天时间。到长崎最便宜的三等舱才六银元。而到美国的最差船舱的船费,都要上百块银元。而且学费也低廉,一些学校受中国学生甚至免费。

比如鲁迅去仙台的医学专科,因为之前没有外国人,竟然将学费都免除了。

便宜是最主要的原因。

摘录一段资料:

以日本当时最著名的私立大学早稻田大学为例,1905年的《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章程》记载,专为中国人设的“清国留学生部”预科学费为每年日银三十六元,本科学费是日银四十八元,如果继续上“大学高等预科”和“大学部”,清朝留学生与日本学生缴同样学费,各分三期,高等预科总计日银三十七元五,大学部日银三十三元。

当时,日银两元相当于华银一元,即七钱白银。也就是说,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的学费,最贵也不过每年十七两银子!比起欧美留学的每个月学费二十两

第二,国情比较接近。

中国和日本很相似,很多方便比较接近。

正常来说,去日本学习是比较容易适应环境的,去欧美就不同。

鲁迅去日本学习的时间并不长,就迅速融入日本环境,有一群好朋友,还有几个不错的老师。

鲁迅的两个弟弟都娶了日本媳妇。

同时,因为中日都在改革,日本改革更快一步,在日本学习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 清政府留学幼童后来怎么样了

清朝政府当时招募选拔一些幼童赴美留学,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回来后建设祖国。

3. 清政府派学生留学的历史

1896年,清政府第一次派了13名学生到日本留学,在这之后的几年中,这个数字成倍增长。到了1905-1906年,形成了中国留日学习的第一个小高潮。1906年,中国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多达8000多人,而1900-1911年,清政府派到欧洲国家留学的人数加起来也才1000多人。留日学生是留欧学生的8倍不止!

4. 清政府派人留学

用意:学习西方文化,因为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意识到科技的落后。中途召回是因为慈禧签订了条约。

中国留美幼童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总之,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5. 清政府留学生做了什么贡献

导读:晚清政府派120位少年赴美留学,仅回来了94位,其余的哪去了?

清朝末年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因为闭关锁国的原因,曾经那个物华天宝的天朝大国已经不存在了,为了救国当时的清政府组织了洋务运动,就是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改变大清,曾经这个自以为是的国家也终于低头了。当时的清政府也做下一个决定,送一批孩子出国,去当时有着最先进技术的美国学习。当时的清政府已经不是当初那么的有钱,送一百多位孩子出国留学,明显感觉到了很吃力。但是这事关大清朝的未来,所以咬牙也要送这120名孩童去美国。

6. 清政府出国留学

清末民初官派留学生又称为官学生。

但还有一批特定的称为留美幼童。

中国留美幼童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以广东(84人),江苏(21人)为主,来自比较富裕开化的农民和与洋务有关的家庭,并具有一定的中文功底。他们中有50多人在中学毕业后得以进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着名学府继续深造。

7. 清政府派留学生出国的目的

留学生代表——詹天佑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在四年时间里一共派出了120名留学儿童前往美国学习,然而没过多久,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清政府不得不召回了这120名海外留学生,但是只有94名返回。那剩下的学生到底去了哪里呢?

有一部分学生是在驻洋委员会定期审核中,因为审核不合格,而被申请终止学业,被迫提前回国,还有一些人因为背井离乡,面对未知环境的恐惧和长期遭受美国人的歧视,承受不住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很快就崩溃了,其中就有15岁就被大学录取的天才潘铭钟。还有一些人在接受了新思想之后不想在回到当时已经腐败不堪的清朝,就在召回期间躲起来了,抗拒召回。

詹天佑与同学潘铭钟到达美国时的合照

当时,这120名留学幼童,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顺利完成了学业。而且被召回的这些留学生刚开始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重用,还将他们关押在一所学堂中。后来接触关押之后,也是随意给他们分配的工作,比如学工程的詹天佑却被派到广州教英语。

直到20世纪初年,这批留学生才得到重用,后来被分散到政界、军届、知识界、实业届等各个领域,为中国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出现了中国矿业、铁路业、电宝业的先驱人士,还有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和“中国民国”的第一任总理。

长大后合影

这些在美国留学的孩子,经历了中国晚清政治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他们的命运也是离奇曲折,但美丽绚丽。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zxfp/184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