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孤儿助养 > 正文内容

公益让我变得更好

2022-11-02 11:10:46孤儿助养2

提起公益,我仅仅知道有公益广告。实在是没有更多的了解了。整日奔波只为生计,真的是一点想法都没有。

我从网页上查找到:公益,是 公共利益 事业的 简称 。这是为人民服务,不求回报的一种通俗讲法。指有关 社会公众 的 福祉 和 利益 。

公益一词至迟在1887年,已经在中国出现并被使用,且被写入清 光绪 三十四年(1908年)12月27日颁布的《 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中。

社会公益组织 ,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不把 利润 最大化当作首要 目标 ,且以社会 公益事业 为主要追求目标的 社会组织 。

早先的公益组织主要从事 人道主义 救援和贫民救济活动,很多 公益组织 起源于 慈善机构 。

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我原来身处公益组织中受益良多。

别的都不记得,就说这两年我受益的两项公益事业。

一项是徐健顺老师的吟诵,另一项是张俊林老师的《了凡四训》公益读书活动。

跟着徐建顺老师学了几个月的吟诵,只是学了一点皮毛。那几天晚上都看徐老师的公益直播课,听徐老师讲解古诗中的音律知识。但是徜徉在古色古香的声调里,抑扬顿挫中古人的风雅,古人的感情就仿佛出现在眼前。确实受益良多。

这件事情也是牛桂玲老师告诉我们的,说有个关于吟诵的公益项目,可以免费申请书籍。我想的是免费的不要白不要(现在说出来很丢脸,)可当时就是这样想的。于是按照申请的流程,依次填了资料。就等着审核通过了。

我们也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来填,没想到真的有人回复我们,并且告诉我们什么时间看徐建顺老师的直播课,里面会有吟诵课上课的指导方法。因为我们是以个人的名义申请的资料,他们还建议我们跟领导商量一下,申请吟诵教学实验校,也是为了大面积推广古诗文吟诵。可惜,学校对吟诵不感兴趣,我们只得做罢。

但是学校不欣赏,并不妨碍我们老师欣赏呀,我们学校四五个老师都申请了材料。是徐老师的公益活动让我们真正对吟诵感兴趣的人走到一起。

当收到材料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徐老师真的是为了吟诵事业下了很大的气力。我收到了一到六年级上册吟诵资料。有推广吟诵教学,给家长观看的视频U盘,有用于教学的吟诵和诵读的吟诵U盘。价值就四五百,可见徐老师的公益心有多浓。

我们感谢徐老师想的周全,就想着一定要在每周拿出一节课来,就按照徐老师的讲授的知识教学生吟诵。有一个班我教了两年吟诵,每周我都会按徐老师的方法上课。虽然不见得会作诗,但是基本的古诗拿出来他们都会哼哼上两句。

我们真的跟着徐老师学了很多音韵的知识。比如“a”有开阔爽朗的意味,给人以斗志昂扬之感。比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一出口,就是大气磅礴的天与地,个人的一些细小的不快,也就在吟诵的时候消失殆尽。i开口小,细腻缠绵,给人以心思细腻的感觉。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里面是情人之间细腻缠绵的感情。

我在这项公益事业中,既是受益者,也是宣扬吟诵教学的公益事业的传播者。我从中学到了吟诵的知识,也学到了在吟诵中抒发自己的感情。接手这个一年级,我没有将这项事业继续,我很惭愧,但是我想等着这阵疫情过去,我再把这项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事业继续推行。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吟诵,在吟诵中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我受益的第二项公益事业,是张俊林老师的《了凡四训》读书活动。以前对于《了凡四训》的了解,仅限于大学老师的介绍:“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这本书是牛桂玲老师替我申请的。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她说感兴趣就跟着群里的老师们一起读。我说好。当时心里想的是,哪有这个时间来干这些事情呀。可是牛老师不由分说便把我拉进群里。看到老师们每天都往群里发语音,就想着这也太简单了,不就是每天往群里发语音吗?读的不熟,多不好。太难为情了,自己偷偷地读不行吗?我坚持读了两天,就被琐事耽误了。

群里的老师还是每天都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读书,发语音。我当时就想,这些老师真的自律。我也不再有顾忌,加入了“了凡家风 微信读书群 ” 。在群里我每天读书,按照义工老师的的要求每天打卡。虽然每天也就是7、8页,但是坚持下来也算是很有心得。

真正的读书了,才发现坚持的好处。里面讲的道理处处彰显了善有善报,对于提升个人品质,减少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很有帮助。读《了凡四训》,我真的感受到心灵得到洗涤。以往的经常会迁怒,但是现在我会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是不是真的是我的错。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我会时时反省,每当学生有错,我会想是不是我的要求没有到位。如果是我的要求没有到位,我就不能有火气,而是要查漏补缺。重新对学生提出要求,做到什么程度也会有要求。这样,我越来越平淡,火气也越来越小。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都得到了改善。

日复一日地读,我发现《了凡四训》,这本书之所以流传,真有有它的过人之处。它处处劝人为善,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真的,每天读,就是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读第一遍的时候我就把这本书当作个人传记来读,当读到第二遍的时候,会想一想原来行善真的会给人带来好处,当做神话故事来看,第三遍的时候会想一想自己的做法。

这两项公益活动让我收益良多。也让我反思:作为社会的一份分子,除了工作之外,也要投身公益,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的美好。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gezy/113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