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助学扶贫 > 正文内容

晋商文化对我们现在有什么启示

2022-09-15 12:24:15助学扶贫2

晋商始终把“讲求诚信、先义后利”的理念贯穿其经营与管理之中,诚信义利已经成为明清晋商的金字招牌,并内化为其经商的精神之

如祁县乔家在包头开设有复盛公商号,因其经营时不图非分之利,不缺斤短两,在当地信誉卓著,人们都愿意购买“复”字号货物。曾有

一次,复盛油坊一位伙计在销售的食用油中掺假,被掌柜发现后,立即停止销售,以维护商号信誉。

马克思说:“信用,在它的最简单的表现

,是一种适当的或不适当的信任。”任何一个商人,即使从自己的利益考虑,也必须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信誉,以此来取信于人。晋商的代表

物之一、 “复”字商号掌门人乔致庸,对经商的理解即是首先重信誉,其次讲仁义,最后才是商利。

晋商太谷广誉远药店以生产“龟龄

”、“定坤丹”名扬海内外,其长盛不衰的一个内在原因,就是配药时精购原料,人参一定用高丽参或老山参,鹿茸一定要用黄毛茸、青

。品质有保证,药效自然可靠,信誉便著于市场。

正是在经营中严把质量关,晋商才凭借“诚信”招牌赢得了顾客的青睐。”近代维新名士

启超有“晋商笃守信用”的评价,这说明,“诚信”已经成为当时晋商的一大特征。

 营销是一个互信互利的过程,晋商在做生意中深谙此道。

他们主动与顾客建立相互信任的道义关系、情感关系,尽量淡化主客双方的买卖

系,结成了互相信赖的朋友关系。

扩展资料:

讲信用、守诺言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信用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是经济运行的平台。当今一些企业在营销活

中,出现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甚至在产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物质,导致市场信誉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商道酬信,奸猾可能获一时之利,却很

获一世之功。

但凡成功之商,都是坚守“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经营信为本,买卖礼当先”,在观念上塑造 “童叟无欺,诚信为

”的经营形象。因此,在现代市场营销中企业必须遵循以“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道德。

晋商文化是晋商的灵魂,是晋商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成就了晋商的成功与辉煌。其正如今天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灵魂,支持着企业的长远发展,指引着企业的方向。

企业需要从社会中获得资源,又将输入以产品和服务的形式输出给社会,没有政府、媒体、社会公众、消费者、供应商的支持,企业不可能在市场中立足,更何谈实现企业战略,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企业不仅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企业应该主动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做一个优秀的社会公民。

扩展资料:

晋商还在清代江苏王氏所著《生意世事初阶》基础上,编著了《贸易须知》,总结了培养学徒和坐贾经商等经验,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经商著作。由以上之例不难看出,明清山西商人在经商活动中十分重视科技的应用,并通过科技的应用推动其商业活动。

总之,明清晋商精神表现了山西人经商的思想品质、经营谋略、经营作风、文化观念等,这是晋商取得商业成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晋商文化

  一、诚信义利的价值观念

  山西人受孔孟之道影响,崇尚信义,在其重商立业的创业思想指导下,在“义”和“利”的问题上,有其独特的理解和行为规范,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晋商将关云长尊为财神,百般信崇,均在于其“信”、“义”二字。晋商以其信义教育同行,以其武功希冀保卫自己的商业利润。

  晋商各商号在号规中大都规定了“重信义,除虚伪”,“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族恨”,反对采取卑劣手段骗取钱财。晋商史料中有很多不惜折本亏赔,也要保证企业信誉的记载,以致各地百姓购买晋商商品,只认商标,不还价格。

  二、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

  博大宽厚是晋商文化的底蕴所在,亦是晋商群体赖以兴旺发展的精神支柱。胸怀宽广,眼光远大,使晋商具有在商海中游刃自如,审时度势,洞察机遇的锐利眼光;敏于观察商情,捕捉战机,采取主动,适机而上,乘胜获取战果的机智头脑;宽厚待人,以义取财,以利厚人,增强友谊,在化解业务纠纷和协调师徒关系方面展现的大家风度。

  三、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

  表现在经营管理上既能与人宽容共处,和平共事,又能让利经营,薄利取信。

  四、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

  晋商信奉“和气生财”,重视与社会各方的和谐,尤其在同业往来中既保持平等竞争,又相互支持和关照。在晋商中,相互指友好的同行为“相与”,凡是“相与”,必须善始善终,同舟共济。

  晋商不乱交友,“相与”需经过了解,认为可以共事,才与之银钱来往,否则婉言谢绝。既然“相与”,必竭力维护,即使无利可图,也不中途绝交。票号经理李宏龄着书《同舟忠告》说:“区区商号如一叶扁舟,浮沉于惊涛骇浪之中,稍一不慎倾覆随之……必须同心以共济。

晋商辉煌500年的商业文化、正直诚信的精神尤其是会馆制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山西会馆网提出的游学晋商也很火,很多商人都专门到山西去学晋商的管理制度呢。

热爱历史

史说晋商经典散文

中国商业,始于晋商。山西商人,源于盐商。运城盐池以产潞盐驰名,又被称为“中国死海”,与中亚咸海(乌兹别克和哈萨克共有)、美国奥格丁盐湖齐名,为世界三大盐湖。盐是生活必需品,也是构造文明的基石。尧都平阳、舜都蒲板、禹都安邑,夏朝和商朝也都以山西南部、河南北中部为统治中心,绝非偶然,与依存运城盐池有必然关系。据考证,商贾的“贾”就出于“卤”,而“卤”即指山西解州的盐池。所以,一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商人就是山西商人。山西票号独步天下后,谤言四起。如辛亥革命时期,山西票号起源曾有“李自成遗金(宝藏)说”,谓由傅山、顾炎武创制。此说《明史》中有佐证,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即依此敷演。历史证明是无稽之谈,但可见晋商影响之大。

晋文公“通商,宽农,利器”,春秋五霸中称霸最久(达200年)。其时,山西商人已有名气,如《国语》中称“绛邑富商,其财足以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越臣计然为晋国亡公子之后,史称“范蠡(经商)之师”。此后,“陶(地名)朱公(化名)”遂为财富象征,“陶朱术”亦成中国商业代名词。白圭最先在魏国做官,为“天下言治生者祖”,也与三晋有渊源。战国猗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盐商,被尊为中国商人祖先。他贩盐畜牧(后有晋南大黄牛),兴修水利、修路补桥,著《箴言集》教诲百姓,名重一时。汉高祖时(公元前207年)即以其名“猗氏”置县,至今未改(现临猗由临晋和猗氏合并而成)。该县王寮村猗顿陵墓(古猗顿氏冢)为省级重点文物,并有陶朱公庙。榆次、安邑为有名商业集镇。

汉代马邑大商人聂壹(或作班壹)兼皇家间谍,由汉武帝亲自指派,以经商名义往来匈奴,为之后的大规模征伐进行军事侦查。《三国志・魏志・张辽传》谓“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莫含,西晋时雁门繁峙(今应县)人,官至左将军、关中侯,对北魏初期政治建设有重要建树。其祖辈在雁门关内外经商,家财万贯。他经常往来于代北鲜卑穆帝拓跋猗卢与并州刺吏刘琨之间,为维护两地间和平与安定作出积极贡献。故宅在桑干河南岸,世称莫回城,约在今应县三门城一带。秦汉时,太原、平遥、汾阳、平陆、洪洞等为重要商品集散市场。李世民父子起事反隋时,很多军费由文水木材商武士镬负担。当然武的出名是因为女儿武则天。唐定太原为北京,使之成为商业繁华的大城市,杜甫曾“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韩愈形容当时的太原是“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隋唐五代又出现大同、太谷、平定、晋城等新兴商业城镇。

宋代,山西商人已发迹、崛起,成为当时中国商业中坚力量。(也有人认为徽商始于南宋,此时亦有贡献。)河东设盐运使衙门,遂改名“运城”,涌现一批拥财千万的'盐商。岢岚等地供应大批骏马。民谚“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其商业街市宛如《清明上河图》。山西是蒙元统治中心地区,较其它地区经济繁荣、人口昌盛,俨然世外桃源。从元大都(今北京)到钦察汗国首都萨莱(在今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有驿路直达。完备的驿站,扩大了商业活动地域。《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从太原到平阳(临汾)这一带的商人遍及全国各地,获得巨额利润”。运城盐商还设子弟学校进行职业教育。

明代,大同府天城卫(今天镇县)薛氏三兄弟,仲兄薛纶任陕西按察司副使,辞官经商;其弟薛缨是两淮大盐商。薛家在大同和扬州两地都有家产。代县人杨继美是两淮盐商中著名富商,担任国子监祭酒(商界领袖)。一人欠其巨债难还,欲以家业相抵,而杨将债券当面撕掉,旧债一笔勾销。全国33个较大商业城市中山西有太原、平阳、蒲州(永济)3处。明代晋、徽、三大商帮中晋商为首。

清初“八大家皇商”(皇帝钦赐)都是晋商。清中叶晋商已在全国独占鳌头。时有民谚“家有万两银,不如茶庄有个人”“当官入了阁,不如茶票庄上当了客”。“中国第一商号”日升昌汇兑银子最多时高达1亿多两,皇帝授予其“汇通天下”匾,其无形资产价值不会低于8亿两白银。清朝最有名的晋商世家是:榆次常、许、聂家,太谷曹家,祁县乔、渠家,平遥李家,介休的侯、冀、范家,临汾亢家,万荣潘家,阳城杨家,蒲州张、王家,浑源常家等。“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大盐商临汾亢家是三晋首富,光绪年间已达数千万资产。清代晋商将山西经济推向了一个辉煌的历史高度。

晋商称雄历程,树有五座丰碑:驼帮、船帮、票号、大院和“茶叶之路”。

祁太帮史、张、王在右玉县杀虎口开吉盛堂商号,康熙末年改名为大盛魁,下辖千余家分号,现代学者认为其总资产至少是清道光年间国库储备的两三倍。大盛魁是晋商中唯一不带家族色彩的大集团。极盛时从业人员达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两万峰,仅长城和乌里雅苏台(最初总号,后迁归化)之间商路每年即有1500峰往来。故民间素有“南有胡雪岩(徽商),北有大盛魁(晋商)”之说。18世纪时国内有洋船十五艘左右,山西介休皇商范氏就拥有六、七艘,往返于长江口和日本长崎之间,垄断从日本进口铜的贸易七、八十年。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南钱庄、北票号,融为一条中国早期银行业的历史脉络。上海钱庄在江南最具代表性,而“汇通天下”的山西票号被公认为“中国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平遥、太谷、祁县“金三角”使晋商走上历史颠峰。中国传统民居,向有“北在山西,南在皖南”之说。山西大院主要分布在太谷、平遥、祁县、榆次、灵石、介休、大同、浑源、保德、阳泉、沁水、阳城、临汾、襄汾等地,如介休张原村的范家大院号称“小金銮殿”。“祁县域内类似乔家大院的大院式民居至今尚有四十余家。其中有些大院的建筑规模、工艺精细度都与乔家大院相颉颃甚而多出其右。可惜的是,由于无力修缮或不注意保护,大多数已经日渐破败,濒危临绝了。”(1997:《晋商大院文化》)而山西商人所到之处留下来的会馆,情况就好多了,“物以希为贵”,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始有东起今西安、西至里海和地中海东岸的“丝绸之路”。云南、四川横断山区至西藏、缅甸、印度、尼泊尔崇山峻岭之间也有一条著名交通驿道――“茶马古道”,西汉具雏形,宋、元、明、清历代得以强化。晋商北走边疆,东渡东瀛,南达南洋,开辟出一条起自福建、江南,以山西、河北为枢纽,贯穿蒙古,深入西伯利亚、彼得堡、莫斯科的国际商路――中俄茶叶贸易之路。这条由晋商开拓的从福建至欧洲腹地的万里“茶叶之路”,与“丝绸之路(陆上、海上)”和“茶马古道”,大致涵盖了古代中国商人北、中、南“密如蛛网”的经营轨迹。

元明两代,山西“潞绸”是与“杭缎”相媲美的著名品牌。“沁水县南阳是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已基本成为史界定论。近年山西出土了公元4至7世纪波斯萨珊王朝的金币,虽不能据此认定隋唐时期已有山西商人到过伊朗,然而历史上山西商人与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却毋庸置疑.晋商的“茶叶之路”在南线一带和丝绸之路完全吻合,北线指出张家口到包头、乌兰巴托,往西经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一直到西伯利亚、莫斯科。万里茶路也被称作“(北方)茶马之路”,南来“粮酒布茶”,北来“牛羊驼马”,故称。“茶叶之路”和“丝绸之路”并称,享誉世界,而“茶马古道”相比则要逊色不少。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晋商的兴起,自尧舜时期就已经发芽,是因为山西拥有运城盐池这一天然资源,就像如今山西人拥有煤炭资源一样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元末明初,山西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开始变得地不养人;长期处于“皇权”周边的地理位置,使得山西人媚事威权,外向开拓、内敛懦弱的性格;学而不能优,人穷,又无胆“揭竿而起”,但还是要生活下去的,怎么办?做生意,贩盐!明朝政府为保障边境供给实行的政策,在一瞬间终于把晋商推上了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zxfp/5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