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助学扶贫 > 正文内容

陇南徽县扶贫助学(陇西学生资助)

2022-09-07 21:40:17助学扶贫2

1.陇西学生资助

甘肃省国家助学金在11月20几号回发第一批助学金,各个学校的助学金额会有所不同,有些学校分一二等,有些学校分一二三等,一般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发的助学金额数目是比较多的,其中一等普遍一次能领到一千多快,一般会分4到5次发放完毕。

2.仪陇学生资助

一是可以去建设厅查询补贴到账情况,二是可以在官网建房补贴名单那里查询具体的补贴情况。若还是存在疑问,建议可直接前往当地乡镇政府进行咨询和了解。

关于建房补助标准,当前每个地区的补贴情况不同,我国西部地区补助标准为9000元,相对高一些,中部地区补助标准为7500元,东部地区补助标准为6500元。具体补助标准还要看具体情况,例如房屋等级标准、当前的规划情况等等,有些地区对于贫困户的建房补助还有额外增加。除了建房补贴,还有基础设施补贴,这个可能算作人均补贴。

3.陇西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益阳市2011年全线上调低保救助标准,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市低保标准由人均收入每月180元调整到23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950元调整到1080元,调整力度基本与近年持平。而按照相关规定,低保户家庭成员如遇困难,还可申请享受医疗、教育、住房等多项临时救助。

4.陇南学生资助中心

支助与资助都有帮助的意思。

它们用法上的区别:

1、资助,着重于物资、财物等客观物件的提供,为受助者改善其物质生活条件,于主观的精神世界,大多并无深入交流。

2、支助,其释义为支援、帮助,可以是精神上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帮助。

扩展资料:

一、支助,在这里的意思是:支援,帮助。

例句:沙汀 《催粮》:“他的襟兄虽然没有给他以如实的支助,但却给了一个暗示:他也只有等着坐禁闭室了。”

二、资助,在这里的意思是:以财物来帮助。

明 施耐庵《水浒》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卖药酒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这阳谷县虽是个小县份,倒有仗义的人;有那上户之家都资助武松银两;也有送酒食钱米与武松的。

5.陇西县资助中心地址

暖爸:和女儿一起资助另一位“女儿”

由于工作忙碌的原因,阿炅平时在公益群里很少发出任何声音,但唯有一个时间段例外:9月初。

“孩子们开学了,我便想起,今年的助学金该汇了”,这段时间阿炅会在群里分外活跃,一是关注被资助的孩子们的近况,二是给群主程心打打气。“群主辛苦了!感谢程心带着我们做好事”,9月6日晚上,他在群里留言说。

阿炅今年41岁,是一位媒体人,进入这个由一群热爱公益的人发起的微信群已6年。虽然他不是最早的,但却是资助贫困学生最多的。今年,接受他一对一资助的学生有4个,其中一位是宁夏的初中生,两位是贵州的高中生,还有一位已高中毕业,如今正在读职业学校。这位女孩便是小玉。

早在2016年,公益群带着几位南京的志愿者走进贵州六枝特区的大山里,按照当地学校提供的一份贫困生名单,一一家访,其中便有小玉家。看到小玉家徒四壁,还有三个乖巧懂事的弟弟妹妹,小玉入选了资助名单。这些信息传回南京后,阿炅从这份37人的名单里选了一个,是和他的女儿年龄相仿的小玉。

4年后,2020年,小玉高中毕业了。当地老师传来的消息,小玉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有上本科线。按照约定,被资助学生高中毕业后,资助终止。于是,阿炅又重新选择了资助对象,其中有一个是小玉的妹妹。

但是他心里还惦念着小玉:“这孩子现在怎么样了?在做什么呢?”

阿炅说,在内心深处,他已经把这位素未谋面的姑娘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女儿。资助终止了,但牵挂没有断。出于对孩子自尊的考虑,他没有直接联系,再三考虑,还是委托公益群代为联系。

小玉的最新消息很快反馈回来,不甘服输的小玉没有终止学业,她为自己选择了一所职业大专,学习护理。爸爸说,小玉很开心,学得很用心,立志要做一名好护士。

“那么,孩子的学费怎么解决的?”这是阿炅最关心的。经了解,小玉的学费是每学年4600元,即便如此,爸爸仍然拿不出这个钱,为小玉办了助学贷款。按照当地的精准扶贫政策,学校给小玉减免了住宿费。

“那学费还是我来掏吧!”阿炅毫不犹豫说。紧接着,阿炅又提出一个“得寸进尺”的要求:除此之外,我能不能每个月再给孩子增加200元的生活费?

为什么要这么做?阿炅说,只是想让孩子专心读书,不被家里的经济状况所拖累。

“我的想法,只要孩子能读书,就能改变命运。对大山里的孩子,尤其对女孩儿来说,读书更加重要。考不上大学没关系!即便是读职业学校,也能让小玉学会一技之长。多了一个谋生的技能,她未来的路便会走得更稳一些。”

2018年暑假,阿炅带着高二的女儿利用暑假的机会,来到小玉的家。女儿为小玉和弟弟妹妹们带去的礼物是缤纷多彩的文具和厚厚的大部头工具书。当她把书掏出来,放在小朋友的手中时,旁边一位当地老师的话让阿炅瞬间“破防”了:“不用这么好的书!我们老师用的书都没有这么好。”

阿炅的女儿如今在美国读大学,去年疫情最吃紧的时候,他给女儿寄去了自己在国内东拼西凑的400个口罩。当地口罩非常紧缺,即使能买到,价格也十分昂贵。不出他的意外,女儿十分大气的拿出一部分口罩分给了身边的同学们。

阿炅很欣慰:“如果我们家说有什么东西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这就是。”

中学教师:带着学生为甘肃初中筹建阅览室

一个偶然的机会,盐城滨海县的中学老师费春城加入了一个微信公益群。起初,她只是自己做公益,专注于助学,早在2016年便结对认捐了一位贵州的初中生,一直到毕业。后来又资助了一位高中生,如今也已高二。

随着对公益的了解,她想:我有很多学生,为何不带着他们一起做公益?于是,费春城一次次成了公益行动的发起者。

作为一个老师,她视书籍为珍宝。学生们读过大量课外读物,与其放在家里落灰,不如捐出来寄到偏远的农村中学去?2017年12月,在她的号召下,滨海初中的同学们捐出5000本书。捐给谁呢?公益群热心人多、信息源也多。很快,甘肃陇西种和初中发来消息,他们正在筹建一个阅览室,缺少优秀的初中读物。这批书,刚好解了种和初中的燃眉之急。

这次捐书的活动,让费春城体会到活动的不易,但也让孩子们得到极大的锻炼。活动的倡议、发起得到了校长的支持,书籍的临时存放得到了体育器材保管老师的支持,书籍的整理是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寄书,又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运费预算有限,费春城自带电子秤,控制每一袋书的重量。舍不得叫三轮车,25袋书全部是她一袋一袋用自己的电动自行车驮到邮局。

这是费春城第一次做公益活动的发起人,也是她感触最深的一次。活动结束后,她写下1000多字的感言。虽然付出了无数辛苦,但她写下最多的却是感谢的话,感谢学校小卖部的老板免费提供了粘书的胶带和胶水,感谢门卫每次都破例为她开电动门,感谢邮局的姑娘为了节省费用提供了很多方便。费春城感慨说:“凡人善举,如此简单!”

不久后,种和初中发来了照片,书架上整齐摆满了她寄去的书,同学们坐在阅览室里捧着书看得认真专注。那一刻,她感到“成长了自己,利益了他人,收获了快乐”。

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费春城常常带着学生们做一些“小而美”的公益活动。刚入学军训完的新生,留下九成新军训服,她让同学们洗干净、叠整齐,成套寄给甘肃的初中。看到南京的孩子们为乡村小学改造项目义卖栀子花,她也想带着学生们参加。请开车顺路的朋友把花从南京带到滨海,于是,滨海的街头也飘起了栀子花的芬芳。

她在朋友圈里写道:做这些不是为了什么,只是喜欢而已。费春城说,希望这些参与公益活动的孩子们,能够心中有他人,心胸开阔,格局变大。

绿皮火车一族:一年改造一个乡村小学

今年暑假,7月9日,窦尧和妻子、14岁的儿子,带着三个大大的行李箱,挤上了开往兰州的绿皮火车。和他家同行的,还有22个家庭。他们一起,乘坐了21个小时的火车,再换乘5个小时的大巴,终于在7月10日下午6点多,到达甘肃武威市长城镇长城小学。

“从踏上绿皮火车的那一刻起,熟悉的感觉就回来了”,窦尧说。他说的这种“熟悉的感觉”,是指:几十个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方的家庭,为了同一个目的,去往同一个地方,做同一个事情。这件事情也很特别,叫做“乡村校园改造计划”。每年改造一所小学,这群人已经做到第五年了。

这是一份厚重的成绩单:2017年,31个家庭,改造学校:宁夏西吉县白崖乡小坡小学 ;2018年,38个家庭,改造学校:贵州锦屏县河口乡瑶光小学;2019年,33个家庭,改造学校: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心星小学;2020年和2021年,36个家庭,改造甘肃武威县长城镇长城小学、长城中心校。

2017年,第一次带着31个家庭前往宁夏改造乡村小学时,主意多、办法多的窦尧成了团队的“精神领袖”。本是公益活动的参与者,窦尧却无意中成了公益项目的策划人、发起者。是越来越多的实地走访,让窦尧脑海中酝酿出一个脑洞大开的想法:“我们去改造小学!”

如何选择学校?在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提供的一份乡村小学名单中,选取那些位于偏远地区的,规模相对不大、校舍老旧、环境较为简陋的乡村学校。为了让城市家庭去更多不同地域特点和人文特征的地区体验,每年选取的省份都不同。怎么改造?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报名参加活动的家庭中,总有几位从事工程行业的家长。小小的土建改造,对他们来说不在话下。校园如何美化?团队中有美术老师,带着孩子们亲手绘制校园文化墙。这么多孩子去了乡村小学,一起干点儿什么才有意义?家长中有体育老师、音乐老师、语文老师,还有多才多艺的爸爸妈妈们,整整一周全部排满了特色课程。

窦尧说,这些算是他的创意,又不完全是他的创意,没有团队成员的支持,每个创意都无法实现。

每年暑假的西行绿皮火车,成为这群都市人重要的公益征途。让窦尧感到神奇的是,在踏上绿皮火车之前,团队的大多数人并不互相认识。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抱有“想为乡村孩子做点儿事情”的初心。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一个想法,简简单单的一个目标,每年“临时组团”的三十多个家庭便可迅速变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

“原本是想带着孩子去体验,现在变成了我自己最热爱的事。”窦尧说,这件事越做越有感情,已经无法终止和放弃。即使将来孩子长大了,他还打算坚持做下去。

公益似乎有种神秘力量,没有亲自去体验过的人无法感知到,但一旦全身心投入,哪怕仅有短短一周,也会被这种力量牢牢吸引,难以抗拒 。窦尧的团队中有几位“铁粉”,每年无论多忙都要克服万难来参加。这里面,有企业培训老师苹果、工程项目管理专家张斌、小学老师王丽君……都被这块“磁铁”所牢牢吸住。

参加第一次宁夏活动时,一位爸爸是来自大企业的高管,却自愿报名参加了工程组。搬砖、刷墙、冒着大太阳给操场划线,这些单纯的体力劳动让他沉浸其中。他说:“工程组的爸爸们,抹去原来的各种身份,重新构建成为一种靠体力劳动才能完成任务的团队。这种简单和纯粹让我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快乐!这可能就是公益活动的魅力吧!”从此以后,他乐此不疲,每年参加。

“改造乡村校园,不仅让这些偏远地区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更大的意义在于,借助这个活动,实现了城乡之间的深度融合”, 窦尧说。在活动进行中的一周内,城里孩子与乡村孩子朝夕相处。城市的家长们发现,原来乡村孩子身上有那么多优点:率真、专注、勤劳……他们就像一面镜子,让城市孩子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这种融合对乡村孩子也有极大的触动。长城小学校长马松山说,当看到这么多远道而来的人为了建设我们的校园忙碌到深夜时,孩子们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铁杆成员”苹果说:“我在做这件事时,似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简单、干净、朴实。脚踏实地去做一些事情、影响一些人。

6.陇西县生源地贷款资助中心

我的太祖是一个老族长,他的一生就印证了用有限的生命书写自己一生的故事。请看——

老族长的一生

我老家桑植李家岗李氏一族中,于土改中期还在顽强活着的一个老族长是李世臣,也是我的直系老太祖。



大约18 63 年 10月,李世臣出生在李家岗大院的一间正屋之内。其父名叫李盛先,母亲为贵氏。幼儿时,李世臣即由太祖李安国做主,与龙堰峪刘氏之女刘金花订下了娃娃亲。与此同时,李世臣的长兄李世良,与刘氏之女刘梅花也订了娃娃亲。李家两兄弟与刘氏两姊妹同时订了娃娃亲,一时被传为佳话。

李世良和李世臣兄弟,在各自满18岁时,又先后办喜事,将刘氏两姊妹娶进门,完成了终生大事。此后,李世良夫妇共生了6子两女,李世臣夫妇则生了两子两女。

少年时期,李氏两兄弟都只读了6年私塾就辍学了。李世良后来选择学医,行走乡里,当了一辈子草药郎中。李世良则选择当私塾先生,教了几十年私学。李世良在生为许多人解除痛苦,也医治痊愈了许多病人,但他自己得了病,晚年却没控制住病情,70余岁即撒手而去。

李世臣一辈子教书育人,诲人不倦,谆谆善诱,极有耐心。其性格也很温和,从不生气。



大约60多岁时,李世良被族人推举为族长。这个族长,每年的义务是召集族人,在清明或腊月年关,要召集族人,在宗祠举行集会,祭奠祖先,商议一些族中的大事,如帮老扶幼,扶持族人困难子弟读书,奖励考上大专学校读书的学子,处理族中的一些矛盾纠纷等等。担任此职的人需有相当的辈份和威望。李世臣这一辈只有两兄弟,大哥李世良从医后,晚年身体不够好,也不愿当族长,李世臣就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族长职务。后来,李世良的儿子李龙飞有了出息,当了贺龙任澧州镇守使时封任的慈利县县长,李世臣几次提出,要将族长的位子让其兼做,李龙飞却没答允。

进入70岁后,李世臣不再教书 ,族长也让儿子李重华去当了。自己得了清闲,却仍爱读书写字。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老子所著《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上善若水”、“为而不争”等老子语录,也被他写成条幅,挂在他住室的墙壁之上。

80岁时,李世臣还登上四望山顶,在寺庙中去拜佛像。此后,行善积德又成了他修行的功课。这年冬季的一天上午,李德茂(号茂四)从外村行医回来,对老人道,那新桥的一段路垮了坎,有个人过路摔下河坎,差点没命了,是我把他救活了。李世臣道,好,茂四,你行医就是要多救病人嘛。那段路现在有人修吗?茂四道,哪里有人修,没人管。李世臣道,修这路要多少钱?茂四道,那砌坎都有几十丈,我怕没100多光洋难修好。李世臣就表态道,这修路是大事,也是善事。我攒得有点钱,花在这善事上我愿意。你去请几个岩匠,让他们去修吧!

茂四就听老人的话,请了七八个岩匠和小工,施工了一个多月,才将那百余米路修好。李世臣为支付这笔捐款,将自己的积蓄也掏空了。族人都说他有点憨,他却说,这钱用得值!



又一次,邻村一个大人带着一个7岁的孩子李学然来李家岗私塾求学。那家长找到李世臣老人说,我们家穷,交不起学费,你能不能收我这孩子免费读书?

李世臣道,我现在没教书了,不过,你这孩子我拍板收下,让他就在这儿读书,学费我出了。那家长十分感激。李世臣为这孩子的生活,还资助了八斗荞麦,同时帮助解决了买纸张笔墨的钱,让其在自家办的私塾里读了三年书。

有一年腊月二十九,李世臣提着一块腊肉,来到附近一户孤老残疾人刘二佬家,对刘二佬道,听说你过年无肉吃,我给你送一块,好好过个年吧!刘二佬道,谢谢,你真是个大好人,我的亲戚都不管我了,只有你还惦记我过年。

一个秋天的上午,有个附近村里的穷汉王岩宝到他儿子地里偷摘绿豆,被儿媳刘玉翠发现,嚷着要追究,李世臣当时也在地头看见了,他却对儿媳说,这人家里穷,是自己让他摘点绿豆的。儿媳看老人这样袒护,就不再吱声了。李世臣又将那王岩宝叫到门前,还送了米打发了他,那王岩宝十分感动,此后竟改邪归正,再也不做偷盗事了。

还有一次,老人在私塾课堂上,用毛笔在重孙康中手背上写下“李泽民”3个字,并解释道,这“泽民”之意,就是要多为他人做善事,你们记着,现在努力读书,就要立志有出息,长大后要多为百姓做好事。孩子们当时听了,都深受教育。

《优婆塞戒经》云:“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李世臣的晚年,也即进入到了这种忘我行善积德的最高境界。

进入90岁的那年,李世臣老人所面临的时代巨变,解放后实行土改,李家岗李氏一族人因受出身成份牵连,许多人户倒霉遭殃,老人依旧处惊不变,坦然以对。

1952年冬月下旬的一日上午,太阳从四望山高高升起。李家大院内坐西朝东的二楼正房内,李世臣杵一拐杖,慢悠悠走下楼梯,在青石板铺就的岩塔中站住喊道,武儿,给我提把椅子来。

武儿即李重华的孙子李康武,其时才8岁。听到太祖的叫唤,立刻提了一把木椅子到岩塔。老人在椅子上坐下。

去,把你三幺喊来,我有事找他。老人又吩咐道。

武儿随到老屋大院旁边一栋新屋边,敲门叫到,三幺,太太叫你去一下。

李长三立刻走出来道,太太在哪?

武儿回道,在老屋岩塔晒太阳。

李长三遂跟着武儿来到老屋大院。

太爷,你叫我呀!李长三走上前道。

你找把椅子坐一会,我有话对你说。

李长三遂从武儿家中提了一把椅子,在太爷旁边坐了。

太爷满是皱纹的脸被太阳照着,苍老的两颊皮肤黑中泛红。一头稀疏雪白的头发翻卷在脑后,下巴上的白色胡须足有5寸长了。深陷的两眼窝也无多余光,但其神态还很平静安定。

太爷,你有什么吩咐,给我说吧!长三握住太爷的手,轻声在他耳边说道。

你听着。太爷神情镇定地对长三道,三宝,我的来日不多了,李家族人前几年在战乱中,有几个都遭了大难,德字辈的人都死了,长字辈的人也只有你和长青、长春、长硕、长怀几个还活着。你要挺住啊!将来家族的振兴要靠你了。你还年轻,还可多生几个孩子接代。土改分房,李氏一族有些成份高的都倒了霉,你的成份是中农,所以没有动你的房子和财产,这是大幸啊!你要记住,我们李氏的根在陇西,陇西堂就是我们的堂号。我们的先祖是皇族,这血脉是高贵的,所以要代代传下去。在这改朝换代的年代,你更要有定心盘,要熬得住,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告诉子孙,要记住我们的族谱家训,做人还是要以诚信、善良、忠厚为本,心底里要存公道公正,并走不偏不倚之中庸正道,不要妄作胡为。还要好好记住先祖老聃的话,上善若水,与世无争,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所以,任何时候,就是受了冤屈也不要记仇。以德报怨,是大美德;与人为善,终究会得善报。

老人说到这里,又问道,我说的话,你记住了吗?

李长三点头,记住了。

记住就好。老人又道,我都92岁了,这世道我见得多,世界也变化快。我们李家岗李氏一族,这几十年来兴盛了又衰落了。但到你的下代至下下代,我相信又会振兴起来,你要有信心,不要泄气,要好好熬下去,渡过难关,把子孙抚养教育好,日子就会好起来的。李氏一族的历史,都是在艰难中渡过许多劫难,才又走向兴盛啊。

老人说到这里,就停顿不言了。长三又在老人耳边表示道,太爷放心,您的话我记住了,以后就照您说的话去做。

老人满意的闭目养神起来,冬月的太阳照在他的身上,他感到了一点暖和。李长三陪老人晒了一阵太阳,老人坐一阵后,又要长三扶着他回到木楼上的住宅,尔后到床边揭开被子下面的厚厚稻草,指着被深藏的一块长木匾说:“这是槽门上的陇西堂木匾,我怕挂在那里保不住,就摘回藏到了这里。这事你不要对人讲。我死后,你把这木匾带回去收藏好,等你的下一代修屋时,社会若变好了,可以再挂出来。长三听了这话,连忙点头答允。

此后不数日,不料老太爷突然感冒发作,在一天深夜静悄悄就走了,死时脸上很安详,似乎睡着一样。当夜,李长三一直通宵守在老太爷身边,老太爷去世后,他迅速为老太爷做了装殓,并将老太爷床下垫着的那块陇西堂木匾,悄悄转移到自家阁楼上收藏了。这块木匾自其失踪后,还没有人知其下落,驻乡土改工作队的人清查一阵,也没有查出踪迹,此事从此也就没人再过问了。

第二天,李长三将老太爷装殓进早已备好的一副杉木做的棺木,并简单主持办了这丧事。老人一生因做了许多善事,在乡里又修路、又修桥,还捐献过许多善款,又出资支持儿子李重华和李凤梧兴办了珠玑塔小学,平时还帮助过许多困难的村民,周围的人都念记着他的好处,所以,他死后,家属在老屋搭建了一个灵堂,有许多村民还自动来吊唁,表示了对他的怀念。其棺木最后被众人抬到米米湾的山包上作了安葬。

7.甘肃省陇南市助学贷款

1、学生登录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网站:https://sls.cdb.com.cn。登录名为学生身份证号码或自己设置的用户名,初始密码为学生本人的出生年月日8位数字(YYYYMMDD),如有修改且忘记密码的,可联系区县学生资助中心或致电95593(国家开发银行热线)找回密码。

2、学生登录后,点击页面左侧“个人信息变更”,完善个人学号、院系、共同借款人等信息(如共同借款人发生变化,需先到县级资助中心办理共同借款人变更手续)。如无变化可以不改。(此功能要求学生至少每年登录系统两次)。

3、学生点击页面左侧“贷款申请”→“新增”→完善续贷信息→提交→学校资助中心进行网上审核。

4、学生填写的“续贷申明”应多于100字。

5、不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学生不在此次“网上续贷申请”范围之内。如需续贷,请提前咨询原办理生源地贷款的学生资助中心。

6、学生网上申请续贷工作必须在6月18日之前完成。

8.陇南市武都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21年陇南特困群众特困供养标准是分别是7200元、8400元、9600元。针对分散特困供养对象的实际需求,探索实施“资金+物资+服务”救助模式。

率先在全国研发困难群众监测预警系统,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已脱贫、边缘人口等10大类413.7万人实行动态监测预警,及时将2.4万人纳入救助范围。特殊群体保障日益强化。集中和散居孤儿生活费标准达到月人均1360元、1000元。开展残疾人补贴数据比对,新增补贴对象15.5万人。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开通人脸识别系统,积极开展救助寻亲安置工作。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zxfp/4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