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助学扶贫 > 正文内容

农村扶贫车间讲解(扶贫车间设计图)

2022-11-07 14:40:28助学扶贫2

1. 扶贫车间设计图

(1)向所在地的劳动保障所提出申请,由镇劳动保障所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进行实地考察核验。

(2)复核。劳动就业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申请材料逐级复核,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花名册送扶贫办进行确认。

(3)经复核合格后,由劳动就业局授予“就业扶贫车间”牌匾。

注意事项

由于各地存在差异,具体政策请咨询当地有关部门。

2. 扶贫车间宣传图片

扶贫车间有村委上报扶贫项目,乡镇扶贫办将其上报的扶贫项目纳入项目库并上报县区扶贫办,经过批准后开始实施项目建设及拨款。竣工验收后资产移交村委会并且上三资账。

3. 扶贫车间项目简介

扶贫车间适合劳动密织型项目,比如电子类,针织类等。

4. 扶贫车间设计图片

针对目前车间脏乱差。松散摊涣的状态。本人决定申请承包车间。利用所学知识。研究新产品,引进资源。重新开创新局面。让车间尽快脱贫。重新走上正轨。增加职工收入。为企业创收。请批准支持。

5. 建设扶贫车间方案

认定标准:带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就业点。

6. 扶贫车间典型材料

姓名姓别,身份证号码,现有成员,致贫原因,现人均年纯收入,主要收入来源,申请单位,时间。

7. 扶贫车间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就业帮扶方面,对有劳动能力的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将加强劳动技能培训,通过劳务扶贫协作、扶贫车间建设等,帮助其转移就业。统筹利用公益岗位,多渠道积极安置,鼓励参与农村项目建设。

  加强综合保障方面,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群体,将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实现应保尽保。

  加强扶志扶智方面,引导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通过发展生产和就业脱贫致富,对自强不息、稳定脱贫致富的对象,将给予相应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倡导赡养老人、扶养残疾人。

  加强特殊关爱方面,将全面落实对特困人员、孤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救助福利政策。

8. 扶贫车间展板

青海海东民族团结故事:黄河两岸兄弟情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也是多民族聚居县,撒拉、藏、回、汉各族群众世代杂居、相互依存、互信互助、携手发展。近年来,循化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向前推进,2017年荣获“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2018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区域性整体脱贫摘帽的少数民族自治县,2019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许乎”间的世代情缘

循化县的“许乎”最初源于撒拉族、藏族群众生活物资上的取长补短,生产出的农畜产品根据需求相互馈赠,撒拉人家的小麦、油菜成熟了,就给藏族“许乎”送去面粉、菜籽油,藏族人家的收获青稞、宰牛羊,就给撒拉族“许乎”送去青稞面、牛羊肉。

“许乎”之间的物资交换与易货贸易不同,不讲究等价交换,更不借助货币,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为他人着想的基础之上高于友情、固定传承的亲情关系。如今的“许乎”不仅在农牧区,城乡之间、城镇居民之间都广泛存在,互助关爱也不仅限于生活物资,涵盖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循化县道帏乡藏族牧民李家太与县城居民马光辉两家是四代以上的“许乎”,两家经常互相走动。上世纪60年代,马光辉家没吃的,李家太的父亲送来20多斤青稞面,其实自家人也吃不饱肚子;李家太家的孩子考大学填报志愿,专门上门请教马光辉,孩子去西宁上大学,马光辉专门赶来送行。

循化县尕楞乡比塘村党支部书记卡娘告诉记者:“父辈们就结交了许多撒拉族朋友,我们秋收时,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撒拉族朋友都会来帮忙。撒拉族朋友过节,我们也主动去走亲访友。”

循化县尕楞乡比塘村是一个藏族村落,与查汗都斯乡大庄、中庄、下庄三个撒拉族村相连,长期守望相助。每逢对方民族的重大节日,双方都要互相走动致意。每到农闲季节,藏族村庄和撒拉族村庄之间的篮球友谊赛就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比赛间隙,“许乎”之间的交流也在继续。

“许乎”以前只发生在撒拉族与藏族两个民族之间,如今已经延伸到了各民族之间,从家庭之间扩展到村与村、乡与乡之间,交往的层面从物质生活到精神文化交流,一直在不断拓展、深入,“许乎”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了循化县各族人民的血液中,成为维系民族团结进步的一座看不见的精神桥梁。

近年来,循化县深入挖掘“许乎”文化内涵,通过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示范创建活动,使全县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增强,“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各民族群众进程团结、齐心协力共创美好生活。

“红色基因”凝固团结力量

循化县查汗都斯乡红光上村原名赞上村,80年前,红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400多名受伤被俘红军战士被押解到赞上村服苦役,盖房子,修整河道,开荒种地,当地撒拉族、藏族、回族想方设法保护、救助红军战士。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被俘红军战士就地遣散,不少男女红军战士留在了循化,与当地各民族男女青年结婚生子。

为纪念西路军烈士,1987年赞上村改名红光上村,当年红军战士修建的暗藏红五星、镰刀斧头等红色基因的建筑——赞卜乎清真寺改名为红光清真寺,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并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红光上村已发展成为集旅游观光、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旅游景点,红光清真寺、红光小学和西路红军纪念馆等红色历史遗迹每年都有很多单位党团组织前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红光村文化长廊里的56块展板,象征着我国56个民族,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红光村……”红光上村党支部书记马乙四夫说:“红光村是当年前红军战士与撒拉族融合形成的村落,大家互相团结,互相包容,当年种下的民族团结种子,至今仍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红光村撒拉族村医韩占奎对记者说:“从医的数十年里,我对待各民族同胞一视同仁,大家对我也十分信任。全村邻里关系和谐,各民族之间不分你我,一家有难,全村支援。”

循化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桑吉说,循化县以爱国文化、红色文化、移风易俗等为牵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有少数民族特色、循化特点的民族团结之路,形成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良好风尚,呈现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良好发展态势。

9. 扶贫车间图片

万扶贫车间应注意什么?

请注意,不许随便拍照,不要随便乱严禁一切规章制度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zxfp/11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