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助学扶贫 > 正文内容

农村扶贫电力短板(扶贫工作短板)

2022-11-04 08:20:26助学扶贫2

1. 扶贫工作短板

贵州省将千方百计做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全力以赴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2. 扶贫补短板

我认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是: 贫穷落后地区的发展意识还很缺乏,我国要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首要的任务是提高贫穷地区人们的发展意识,这才是重中之重。

其次,国家制订一些与贫穷地区发展相配套的倾斜扶持政策,这样才能使贫穷落后地区脱贫致富。 言尽于此,不知道我的回答能不能令你满意!

3. 扶贫短板的意思是什么

普查内容

(一)查义务教育保障存在的问题。是否实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适龄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对不能到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有无保障义务教育的相关措施和记录。是否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教育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及时资助。

(二)查基本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是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全覆盖。是否落实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个人缴费部分财政定额资助政策。是否落实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免交住院押金、“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出院结账单“一单清”等措施。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4类慢性病的,是否实行家庭签约服务管理;对患有大病、重病的,是否落实医保扶贫综合保障政策。

(三)查住房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是否坚持住房安全保障标准,对经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或专业机构评(鉴)定为C级或D级的危房,进行加固维修或拆除重建改造。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改造后房屋是否达到《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安全技术导则》安全性要求,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出具房屋安全评定性结果。

(四)查饮水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是否坚持饮水不愁保障标准,人均日用水量要达到35升以上。集中供水的,供水设施是否运行正常,水质是否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放宽限值规定;分散供水的,缺水时间是否连续超过30天,水质是否达标;供水未入户的,人力取水往返时间是否超过20分钟,或往返水平距离是否超过1公里、垂直距离是否超过100米。

(五)查易地扶贫搬迁存在的问题。是否完成建设任务,搬迁贫困户是否全部搬迁入住。是否完善后续扶持“五个体系”,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六)查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贫困群众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贫困群众从中获得稳定收益。

(七)查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改厨、改厕、改圈是否完成。“人畜混居”问题是否得到有效治理。房前屋后、屋内屋外是否干净整洁。

(八)查建档立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建档立卡数据是否准确、完整、及时,做到“账账相符”(建档立卡数据没有空项、错项,逻辑正确)和“账实相符”(建档立卡数据与真实情况相符)。

普查方式

各村支书做为村普查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区域内普查工作,对本区域内普查结果负责。成立由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镇包村部门等组成的普查工作小组,分村入户开展普查,实行“谁采集谁负责、谁核实谁负责”的原则,普查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产业扶贫收入、环境卫生整治、数据质量等情况,普查人员通过“贵州扶贫云”手机APP录入系统,由县行业主管部门对数据进行核实,对数据存在逻辑错误的,反馈镇行业主管部门,由普查工作组核准更正录入;对确属“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短板的,反馈镇扶贫工作站汇总报党委政府协调解决,采取有力措施补齐短板,使攻坚打法更加精准。

4. 扶贫工作短板怎么写

山东问题做好对标对表补短板,必须从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扎实做好农民稳定就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等5个方面入手,确保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 精准扶贫的短板

民族地区的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民族地区的贫困呈现出历史性、复杂性、脆弱性、敏感性等多维特征。因此,民族地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将提供标准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纳入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框架;将贫困主体置于精准扶贫工作的主体位置,充分引入民主协商对话机制;将精准扶贫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让民族地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 脱贫攻坚工作的短板及对策

1、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支持,而且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城市安家落叶,为城市做出巨大的贡献,然而与之相比的乡村却渐渐没落下来,变成了“空心村”,留守儿童的代名词,这并不利于国家发展,乡村振兴从某种意义上解决了城乡发展不平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2、解决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关系到了农业农村现代的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实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让农村走上现代化城市化的道路,提高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的根在乡村,乡村中有着很多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更是多不胜数,乡村振兴可以进行有效的保护,并将中华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让大家都能够了解到本国的特色文化,走出不一样的道路。

7. 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

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根基和关键举措,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自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各地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治本之策,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思路和办法,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在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提高产业精准扶贫实效。但是,产业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在一些贫困村实施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产业扶贫项目定位不够准确。贫困村部分产业扶贫项目前期论证不严谨,地理、环境、气候、市场等诸多因素考虑不周,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加工流通转化层次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难以形成规范化的产业链,经济收益不稳定。

(二)产业扶贫项目单一。扶贫产业主要集中于种植业、养殖业等较单一产业,消费替代性较强,市场竞争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依靠地方宣传和价格优势,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一旦市场不景气,就会出现亏损经营,甚至无法缴纳土地租金,造成项目不能持续发展。

(三)产业扶贫发展不平衡。一些自然禀赋好、条件便利的贫困村发展产业具备先天优势,产业项目运营好,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而其它贫困村因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受制因素多、贫困户增收渠道狭窄等原因,产业项目运营较难。部分贫困户有一定劳动力,产业扶贫带动较好;部分贫困户因病、因残、因老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不能成为产业扶贫的受益者。

(四)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目前产业扶贫项目主要依托种植、养殖业落实项目,但县(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带贫益贫能力不强,同时,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新增市场主体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愿不高。

(五)部分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内生动力不强。扶贫先扶志,只有通过贫困户自身努力,才能改变贫困现状。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项目发展需要,要动员广大贫困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但是部分贫困户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不能积极主动参与产业扶贫,缺失改变贫困现状机会。

(六)村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技术人才匮乏。部分贫困村村组干部发展思维还停留在单纯的社会治理上,能力不强、办法不多,有的存在重政策补贴、轻产业发展的思想。在如何做大做强产业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一定程度降低了产业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制约了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同时,部分贫困村产业科技含量低,技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匮乏,影响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制约了扶贫产业的长效发展。

二、对策及建议

产业扶贫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存在的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依托资源禀赋,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要立足贫困村发展实际,充分利用本地和贫困村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下功夫,树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科学制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优势。

(二)强化科技支撑,培育特色品牌。要立足本地实际,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农机普及等工作,促进科技要素向贫困村集聚,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坚持“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发展规划,精心谋划产业项目,坚持长短结合、以长补短,在发展好现有种植养殖业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发展适合多数贫困户的产业。因村制宜打造特色品牌,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市场衔接,逐步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走质量脱贫、绿色脱贫、品牌脱贫路子。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带动融合发展,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通过产业引导、扩大招商等形式,就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种养业+加工业+销售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市场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产销一体化,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支持贫困村发展农家乐和田园综合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资源要素。要把贫困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引导乡贤能人及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选择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诚实守信的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他们适应市场、对接市场、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把基地建立在贫困村上,带领贫困户实现项目脱贫。采取流转贫困户土地入股、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推动贫困户直接就业,入股收益分红,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五)努力壮大集体经济。鼓励贫困村成立集体股份经营公司,探索聘请职业经理人机制。通过与社会资本合股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村电商、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场地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贫困村群众财产性收入。

(六)聚力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基础短板。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导贫困村破解发展难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要多向贫困村倾斜,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贫困村人才培育引进机制,为引进科技人才提供良好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帮助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进一步加大金融帮扶力度,加快扶贫小额信贷扩面增量,深化“扶贫保”保障层次,用活扶贫产业担保基金,解决贫困户、企业发展产业无资金的难题。

(七)树立先进典型,带动共同脱贫致富。鼓励贫困户自主产业发展,扭转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思想消极、行动被动、反应迟钝等问题。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集中力量优先扶持一批有强烈脱贫致富愿望和具备一定脱贫基础的贫困户,为其寻找“短、平、快”的增收产业项目,树立典型,带动其他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治理体系。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两个带头人”作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及时报道产业扶贫、产业脱贫的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广泛开展专业化技能培训,让农民群众掌握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8. 为贫困户补短板

底线思维,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重要思维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补齐短板和政策兜底,守住脱贫底线和廉洁底线,体现了坚持底线思维的科学方法论。

坚持底线思维,需得守住脱贫底线。对于贫困户而言,基本的物质保障要齐全,“一超六有”是最基本的底线,是脱贫最低点,不能假脱贫,被脱贫。严格脱贫标准,对于不能脱贫,脱贫后返贫的要加大帮扶力度,真正从长远为贫困户谋发展,不能因为有脱贫任务就短时间给钱给物给项目,让贫困户一时看起来很有钱,收入算起来挺高,实则一旦没有人给钱送物的时候,贫困户又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什么都没有,什么都缺。因此,守住脱贫底线,立足最低点,要让贫困户长此以往,一如继续的能够发展,能够进步,依靠自己内生动力就能发家致富,而不是等钱靠物要项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脱贫底线思维贯彻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从最低点出发就是计长远,让贫困户真正脱贫。

坚持底线思维,需得守住廉洁底线。脱贫攻坚是一个大项目,大工程,中央、地方、各级各部门的资金、项目、物资都在源源不断的输入贫困地区。对于扶贫干部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诱惑,面临一个巨大的考验。这就需要扶贫干部守住廉洁底线,管住口,管住手,坚决不碰扶贫“奶酪”,坚决不动扶贫款项,让廉洁之风吹到脱贫攻坚的每个角落,让每一笔钱,每一个项目真正落到有需要的贫困户手中,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产生最大的价值。

脱贫攻坚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应该做到什么,必须超过基本的底线;不应该碰什么,不能越过最基本的底线。双管齐下,根据“木桶理论”抓好最短的一块木板,才能坚守住脱贫攻坚最基本的底线,使其深入推进,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利国利民,成为千秋伟业。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zxfp/114131.html

标签: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