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助学扶贫 > 正文内容

农村扶贫公关计划(公益扶贫农村项目方案)

2022-10-28 16:20:32助学扶贫2

1. 公益扶贫农村项目方案

一是政务公开,主要是涉及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上级政府布置的有关任务,以及村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等事项的公开。

二是事务公开,主要是涉及村内日常事务管理等事项的公开。农村事务公开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民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生产性建设和公益福利事业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情况;集体企业、经济项目承包经营方案、竞争办法和经营者情况;土地转让、集体资产变动和债权债务情况;生产性建设和公益福利事业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情况;征用土地和宅基地审批情况;土地、荒山出卖和使用情况;救灾救济、扶贫助残、拥军优属、社会捐赠等项款物的接收、发放、使用情况;村民义务工、劳动积累工和以资代劳的使用情况;群众用电、用水和享受各种集体统一服务项目情况;村合作医疗的情况;村组干部工资、奖金、补贴及其他福利情况;安排计划生育指标、人员名单、落实节育措施和计划外生育情况;协助乡级政府开展工作情况;等等。同时,还包括农民群众认为应当公开的各项事务。三是财务公开,主要是对村内公共财务的收支,如农民负担、集体企业经营、日常开支等情况的公开。财务公开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一是年度财务计划及集体经济收益及其经营管理情况,包括集体企业、经济项目承包经营方案、竞争办法和经营者情况、承包费及收缴、合同履行和其他生产服务项目收入、土地转让费、其他集体收入;二是集体资产变动和债权债务情况;生产性建设和公益福利事业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情况、资金筹措及使用等情况;

三是征用土地和宅基地审批公开,包括征用土地的数量、补偿费额和劳动力安置补助费数额及使用情况,土地、荒山出卖和使用情况,企业和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和支出情况,计划安排的宅基地面积、发放条件和收费标准,申请宅基地的农户名单、申请理由和原有宅基地面积,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的申请户名单,批准建房的名单、地点、面积及收费情况;救灾救济、扶贫助残、拥军优属、社会捐赠等项款物的接收、发放、使用情况;

四是上级下拨的补助经费、专项经费的收支情况;

五是农业税额以及有法律(法规、政策)依据的集资、收费、罚款的收费标准和管理使用、村民义务工、劳动积累工和以资代劳的使用情况;

六是群众用电、用水和享受各种集体统一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和使用情况;

七是村合作医疗费的收缴和开支情况;

八是村组干部工资、奖金、补贴及其他福利,公务活动如招待费、办公经费方面的开支情况;

九是安排计划生育指标、人员名单、落实节育措施和计划外生育费的收缴、管理、使用情况;

十是协助乡级政府开展工作情况等等。

2. 村扶贫资金实施方案

必须专项资金专项使用,到扶贫办申请,申请成功后从经管站账户拨款

3. 农村扶贫公益活动策划方案

“精准改造”,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有学校可上,而且能上好学校。锁定贫困地区,不留“死角”。切实从最困难的地区做起,聚焦薄弱学校,做到精准扶弱。着力“雪中送炭”,满足基本需要,坚决不搞“锦上添花”,杜绝超标准豪华建设。

“精准招生”,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拥有教育机会,而且拥有更多优质教育机会。进一步推进招生改革,通过多项倾斜政策,从实施优质高中招收农村学生计划,到实施好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再到省属院校安排一定的计划招收农村考生,让更多贫困家庭孩子进入优质高中、重点高校。

“精准资助”,让贫困户子女不仅上得起学,而且免费上学。义务教育阶段实行“钱随人走”,贫困家庭孩子无论在哪里接受义务教育都可享受“两免一补”。高中阶段,全免学杂费并补助生活费。大学阶段,完善贫困家庭大学生学费减免制度,高校内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家庭大学生。

“精准就业”,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有业可就,而且能够持续发展。建立贫困家庭大学生实名制信息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培训,落实高校毕业后服兵役、下基层的优惠政策,鼓励贫困家庭毕业生回乡自主创业,最终达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的目的。

“精准培训”,让贫困农民拥有一技之长,能够脱贫致富。建立面向农民朋友的职业教育“培训包”,采取“群众点菜、专家主厨”的方式,组织“科技小分队”,深入田头地间,使农民朋友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有效益。

4. 社会扶贫方案

2021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工作方案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部署,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目标,根据《2021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工作要点》,现就开展2021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以下简称“6·30”活动)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活动主题


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二、深化理论研究


1-5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在《关于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10周年专题调研情况的报告》上的批示精神,开展新阶段“6·30”活动专题理论研究,进一步分析探讨广东社会帮扶的内涵、特色和制度建设,结合国家和我省“十四五”规划有关工作,认真谋划新阶段“6·30”活动的重要使命、主要目标、努力方向,研究“6·30”活动在乡村振兴“产、学、研、育”上的重要作用,从助力解决贫困问题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转变的实践路径,形成制度性理论成果,开创“6·30”活动工作新格局。


三、宣传发动


(一)4-6月,以抖音号、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为基础,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构建“6·30”活动新媒体宣传矩阵,全方位、多角度、成系列发布“6·30”活动实时动态消息,深度开展舆论宣传,讲好扶贫济困、乡村振兴新故事,让全社会更多了解、信任、参与“6·30”活动。


(二)4-6月,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优势媒体,深入宣传2021年“6·30”活动主题,着力塑造一批扶贫济困先进典型,集中宣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经验成效,引导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地铁、公交等相关移动媒介作用,营造参与扶贫济困、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三)4月下旬,召开动员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21年“6·30”活动工作任务,报请省委分管领导出席。


(四)4-6月,组织开展走访企业活动,成立“6·30”活动宣讲小组,进社团、进企业,点对点宣传“6·30”活动,通报“6·30”活动情况,发动企业积极参与“6·30”活动,引导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连片包镇”帮镇扶村行动。报请省领导带队走访部分重点企业,其他企业由省直相关部门、省级捐赠接收单位和各级党委、政府结合往年捐赠情况组织走访。


(五)5月,向全省广大社会组织发出倡议,召开重点社会组织座谈会,引导广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扶贫济困、乡村振兴行动。


(六)6月上旬,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通报2020年“6·30”活动情况,动员发动广大社会力量积极捐赠,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动,报请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


(七)各级各单位按照“6·30”活动要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实现全民参与。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捐赠项目


1.开展干部职工爱心捐赠活动。6月30日前,省直及中直驻粤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开展爱心捐赠活动。


2.开展“学子献爱心”活动。6月份,广泛发动全省大、中、小学校和中专、技校学生参加“学子献爱心”捐赠活动。


3.开展“拥政爱民献爱心”活动。6月份,向全省驻军发出倡议,创新“双拥”工作,开展扶贫济困捐赠活动,捐赠资金专项用于资助我省贫困老兵和参与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建设。


4.开展社区扶贫济困募捐行动。倡导广大社区居民参与“6·30”活动募捐行动,珠三角地区城市努力做到社区募捐全覆盖,其他地级市在有条件的城镇开展。


(二)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


引导和鼓励爱心企业参与美丽乡村风貌提升、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行动,支持整县整镇、多镇连片推进乡村振兴,鼓励支持一批大型企业“连片包镇”,重点支持我省老区苏区、民族地区(3县7乡)乡村振兴,确保一镇不少于一个企业帮扶,全面推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


(三)开展扶贫济困红棉杯认定活动。


根据《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认定办法(暂行)》,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对2020年在“6·30”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授予红棉杯金、银、铜奖,并在主要新闻媒体及网络平台上公告。鼓励各地参照省的做法开展表扬活动。


(四)隆重举办“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启动仪式。


6月30日,举办“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启动仪式,为2020年度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获得者颁奖,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现场认捐。动员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帮镇兴村”行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力量。并以展板、数字媒体的形式,全面展现广东人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良好形象。会前省主要领导接见捐赠1000万元以上爱心企业代表和爱心人士。


(五)开展“6·30消费帮扶云上行”系列活动。


7-10月份,发挥互联网+消费帮扶平台作用,推出“6·30消费帮扶云上行”系列活动,推动消费帮扶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五、活动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2021年“6·30”活动,是我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重要活动,全省各级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认真总结历年活动成效经验,在活动内容与形式上要坚持守正创新,将活动成效推向新的高度,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从今年起,“6·30”活动将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开展。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强化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全面加强市、县“6·30”活动办、捐赠资金接收单位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明确属性、定位、职能,强化服务指导工作。各捐赠接收单位涉及“6·30”活动的工作要对同级“6·30”活动办负责,按照“6·30”活动相关规定,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捐赠财产管理。


各级要积极配合省“6·30”活动办建设建好“6·30”活动社会捐赠服务平台相关工作。为适应新阶段“6·30”活动的开展,省拟组织修订《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管理办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财产使用管理意见》《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认定办法(暂行)》等制度文件,为新阶段“6·30”活动提供制度依据。新文件印发后,各级要及时组织学习,及时进行政策解读并落地落实。要全面推广使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财产使用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历年捐赠统计信息,确保“6·30”活动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更加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要进一步规范开展“6·30”活动捐赠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落实“6·30”活动捐赠资金的审计整改工作。


各单位要及时总结2021年“6·30”活动情况,于7月30日前将总结报告报送省“6·30”活动办邮箱fpjkr630@163.com,联系电话:020-37289071。

5. 公益扶贫农村项目方案怎么写

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抓手,健全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农村电子商务营销、农产品供应链、县域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五大体系,实施“农村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出村进城”两大工程,全面推动南陵县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

1.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升级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镇电子商务服务站,优化提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

2.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改造升级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镇物流配送服务站,完善村物流配送点。

3.完善农村电子商务营销体系: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品牌培育,打造优质网销产品,开设线上南陵农特产品馆

4.建设农产品上行供应链体系:打造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统一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平台

5.完善县域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完善电商培训课程体系,开展多层次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建立培训后服务机制。

6.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县城区商贸中心服务能力,建设改造镇商贸中心,改造村传统商业网点,激活潜力促进消费。

7.推进县域农产品出村进城:培育农产品电商主体,推进农产品出村进城模式建设,打造农产品上行中心。

8.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继续发挥电商优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民收入。

6. 精准扶贫贫困村项目实施方案

一、请各县(市、区)财政局将该项指标收入列2021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1100231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收入”科目;支出列2021年政府收支分类“21305扶贫”相关支出科目。

二、请各县(市、区)严格按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相关规定使用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三、请各县(市、区)严格按照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时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确保资金使用精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截留、克扣和挪用资金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其他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7. 公益扶贫农村项目方案范文

1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细分为:①支持以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②支持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③支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

2 .农业产业强镇项目

根据《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2021年,认定一批成效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

依托镇域资源优势,聚集资源要素,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

目前2018年和2019年各认定一批,2020-2021年第三批产业强镇项目,正在申报。

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

根据《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1年,农业农村部将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乡村产业集群。

4.农产品初加工项目

根据《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1年,农业农村部继续支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补助;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

同时支持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级加工产品项目;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每个地方每年都有补贴,一定要积极申报。

5.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印发《发展规划司2021年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1年,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引导各地梯次推进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建设;同时,总结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园范例,发布产业园发展报告。

目前全国已批准创建四批10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继续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6.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

根据《发展规划司2021年工作要点》,2021年,制定《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分工方案,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打造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

8. 农村扶贫项目计划书

乡村扶贫的内容:

第一,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地开发矿业,有计划地进行能源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

第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第三,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对口支援;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科技人才。

第四,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分别情况减免一定的税收,资金适当集中,统筹安排,配套使用。

9. 公益扶贫农村项目方案设计

每个村可设两个

农村公益岗是属于兜底安置类公益性岗位的其中一个类型。具体包括村“两委”开发的乡村道路维护、乡村保洁、乡村绿化、乡村水电保障、乡村养老服务、村级就业社保协管、乡村公共安全、乡村公益设施管理、扶残助残、林区管护、公共卫生、乡村快递收发等岗位。

主要面向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和本省脱贫人口。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安排脱贫人口中的无法外出的弱劳力、半劳力等边缘易返贫致贫人口。

10. 村扶贫产业项目发展方案

2021年中央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方案 下达我旗2021年中央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

集中建设类产业发展项目 1.农牧和科技局用于有机红萝卜、马铃薯、燕麦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嘎查村集体经济项目 1.铁沙盖镇用于西圪塄村集体经济(农业机械租赁)54万元。

严格执行资金下达拨付要求 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

11. 农村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白银市贯彻落实《甘肃省“6363”水利保障行动方案》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6363”水利保障行动方案》(甘政发〔2015〕65号)精神,进一步提升水利保障能力,现结合全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全面落实“1+18”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提升水利保障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国家加快水利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激发水利市场活力,增强我市水利可持续发展能力,奋力开创白银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自2015年至2020年,6年投资177亿元,构建区域协调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保障有力的区域供水体系、安全可靠的农村供水体系、增产增效的农田节水体系、防控有效的防洪减灾体系、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6大体系”,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为助力精准扶贫,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努力实现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3大目标”。新增水浇地面积30万亩、达到183万亩。

——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快实施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解决会宁县城、各工业园区以及乡镇的缺水问题,保障靖远县、平川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用水需求。投资39亿元,新增灌溉面积36万亩。

——区域供水体系。谋划和建设一批重点水库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着力破解全市工程性、资源性缺水问题,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形成与白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区域供水体系。投资13亿元,新增人饮和灌溉供水能力3000万立方米以上。

——农村供水体系。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加强工程运行管理,着力提高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饮用水条件,让群众喝上干净卫生的放心水。投资13亿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农田节水体系。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充分挖掘农业节水潜力,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用水保障。推进末级渠系建设、田间工程配套,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投资63亿元,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达到80万亩。

——防洪减灾体系。加快防洪工程建设,解决县城、产业园区、新型建制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重点灌区的防洪保安问题;加快实施抗旱规划项目。投资31亿元,显著提高防洪抗灾的能力。

——水生态保护体系。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和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强生态修复。投资18亿元,新增梯田面积40万亩、达到304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0平方公里,达到6850平方公里。

通过以上建设,努力为实现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供水安全:基本形成优化调度、水量互补的供水工程网络,建成布局合理的大中小水源工程,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第三产业发展用水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防洪安全:黄河干流白银段、祖厉河白银段、重点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及山洪灾害预警预报能力显著提高,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配套运用,标准内洪水可防可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水生态安全:形成合理的用水结构,用水效率显著提高,饮用水水源地全面达标,河流水质基本达标,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三、建设重点

(一)水资源配置工程。尽快开工建设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保障靖远、平川城镇化发展和现代工农业发展的用水需求。积极配合建设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全面实施田间配套工程,提高项目区供水入户率,解决会宁县城乡用水问题。

(二)区域供水工程。加快建设23座小型水库,新建会宁县李家塬电力提灌工程、靖远县三滩乡电力提灌工程、景泰县黄崖坝电力提灌工程,解决“六园一区”发展用水需求。有序推进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建设。

(三)农村供水工程。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的基础上,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继续加大贫困地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通过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方式,进一步健全农村供水网络,着力提高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和运行管理水平,到2020年,使广大农村群众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

(四)农田节水工程。紧紧围绕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推进蔬菜、果品农业支柱产业发展,在沿黄灌区和高扬程灌区,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着力打造高效农田节水示范区,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努力把沿黄灌区和高扬程灌区建成高效农田节水示范区。实施2处大型灌区和23处一般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4处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以及5处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提灌、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五)防洪减灾工程。加快黄河干流白银段、祖厉河白银段等江河主要支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治理长度130公里。对22条中小河流、8条山洪沟道进行重点治理,治理长度160公里。加快实施41处抗旱应急水源项目建设,增加年应急供水能力1000万立方米。加快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建设,对市县区山洪灾害防治预警体系进行完善提升,提高预警预报水平。

(六)水生态保护工程。加快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重要饮用水水源地项目、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大山洪灾害易发区、祖厉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

四、投入机制

(一)用足用好中央和省上支持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六盘山片区发展等系列优惠政策,以及省政府与水利部签署的《共同推进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水利工作框架协议》,抢抓机遇,尽快实施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和一批民生水利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央资金补助比例,力争中央水利投资规模有较大幅度增长。

(二)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全面落实各级财政每年新增水利投入按新增财政收入的5—10%提取,并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水利项目资本金制度。将符合使用要求的中央下拨资金、省级配套资金和市级配套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放大资金效应,统筹用于水利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国家金融支持政策,积极与政策性银行合作,争取过桥贷款和中长期贷款。

(三)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对于重大水利项目,做好项目前期规划后,争取省水投公司进行融资实施,解决资金缺乏问题。充分借鉴省水投公司运营模式,做大做强白银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投融资平台,创新管理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提供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积极组建县级水利投融资平台,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盘活现有水利工程国有资产,选择一批工程通过股权出让、委托运营、整合改制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对公益性较强、没有直接收益的河道整治、山洪灾害治理等项目,可通过与经营性较强项目组合开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探索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和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稳定社会资本收益预期。社会资本投资的水利工程水价由供用水双方协商确定,价格不到位的,政府对运营成本进行合理补偿。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的水利工程,可依法继承、转让、转租、抵押其相关权益。

(四)鼓励开展直接融资。各县区要加大对水利经营性项目资产的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变资产为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直接融资。发挥企业债券的直接融资功能,试行推广企业债券融资。支持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用足用好租赁、信托等各类融资工具,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充分利用农发行的扶持政策争取各种优惠贷款,加快水利项目建设。开展企业与政府间、县区间、用水户间的水权交易,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流转方式,通过水权转让进行项目直接融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市水务局要根据分解的目标任务对接并谋划项目,将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到县区。市政府与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政府签订水利保障行动目标责任书,加强对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年终统一进行考核评价。

(二)落实投入政策。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的水利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和维护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上政策支持,将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上层面规划。市县区要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从2016年起,市级财政每年按实际情况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水利建设贷款贴息配套;县区财政也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好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补偿费和河道采砂费的征缴,做到应缴尽缴。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通过认购基金、直接注资等方式支持加快设立水利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有效扩大基金规模。要统筹利用各部门涉水资金,发挥资金合力作用,集中用于项目建设。

(三)建立水权制度。依据《白银市水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已确定的行业用水定额,逐步落实初始水权登记工作,保证生活和农业的合理用水需求,并有利于节约用水。按照“优化配置、节约有奖、市场交易、有序转让”的原则,积极通过试点培育政府主导、各行业用水户和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的水权交易市场,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转让方式,形成规范有序的水权流转机制,进一步节约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为贯彻落实“6363”水利保障行动方案提供水资源保障。

(四)完善水价机制。依据《白银市高效节水灌溉运行管理办法》、《白银市节水型社会规划》,进一步完善水价机制,在调查摸底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将水价改革与水权制度相结合,要求新的水价政策必须以落实水权制度为前提,达不到终端收费的暂不执行新的水价政策,并实行终端水价,末级渠系水价由水管单位代收,按照先收后返的原则统一收取后再返还给农民用水者协会,用于渠道维修、养护等。进一步做好对水资源短缺现状、水利工程供水商品属性、水利工程良性运行重要性的宣传,保证工程建成一处,效益发挥一处,长久运行一处。

(五)强化前期工作。积极对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科学编制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精心谋划重大水利项目,有序推进前期工作。要加大水利项目前期投入,建立前期经费使用滚动机制,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相应数额的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在前期工作中积极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科学优化工程设计,节约建设投资,切实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争取国家、省级审批的项目,要各负其责,确定专人,对口跟踪办理,直至完成审批。

(六)强化监督管理。切实加强水利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现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全覆盖。建立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维护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秩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水利行业廉政风险防控,加大审计、稽查、检查力度,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zxfp/111259.html

标签: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