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生活 > 正文内容

你心目中评价最高的国内演员是哪一位?为何?

2022-09-19 12:19:14公益生活2

一、你心目中评价最高的国内演员是哪一位?为何?

在我心中评价最高的演员是高以翔,他演活了王沥川,让我看到什么是真正的绅士,让我看到总裁原来除了霸道还可以如此优雅,如此深情,如此绅士风度,他的气质国内男演员无人可比,自从高高走后,世上从此再无王沥川,那么优秀的以翔就这么离去了,是多少人心中的伤痛。至今无法释怀,以后也无法翻篇(move on)。愿他在天堂一切安好,天使来过人间,以翔早日归来吧!

二、网易新闻和今日头条区别在哪?

网易新闻是网易公司为亿万用户打造的一款移动资讯类APP。内容涵盖新闻、财经、科技、娱乐、体育等多个资讯类别。网易新闻客户端先后推出跟贴标签、直播、订阅、问吧等频道与功能,并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新闻内容的精确推荐,为用户带来个性化、全景式的阅读体验。2016年4月,正式推出网易号自媒体平台。

自上线以来,网易新闻客户端以其专业、全面的新闻报道为用户提供24小时资讯服务,成为国内第一个精品阅读,第一个开始建立原创栏目,第一个建立起用户积分体系、活动广场的资讯类APP,在移动资讯领域始终保持着市场领先地位。至2015年9月,网易新闻客户端全平台月活跃量突破1亿。  截至2016年3月22日,网易新闻全平台总用户量已超过4亿。

 

今日头条是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为用户推荐信息,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服务的产品。由张一鸣于2012年3月创建,2012年8月发布第一个版本。

2016年9月20日,今日头条宣布投资10亿元用以补贴短视频创作。后独立孵化 UGC 短视频平台火山小视频 。2017年1月,今日头条中国新第一批认证的8组独立音乐人入驻今日头条。2017年2月2日,全资收购美国短视频应用Flipagram。

2018年9月29日,针对网络转载版权专项整治中发现的突出版权问题,国家版权局在京约谈了今日头条,要求其进一步提高版权保护意识,切实加强版权制度建设,全面履行企业主体责任,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

三、中国最美妈妈公益评选大赛和哪些媒体单位有合作?

这个活动影响力很大,包括中央电视台CCTV-1、CCTV4、央视高清、凤凰资讯、央广新闻、网易、环球网新闻、人民网等580家国内外主流媒体都在为大赛提供媒体支持。

四、你是怎么接触到头条的?

谢邀

我是今年初才看今日头条的。看头条上面有很多留言,觉得很好玩,自已也写一条,但是发不出去。我想可能自已没弄对,试验几次都不行,我就放弃不发了。这时头条平台告诉我发留言需要填写个人资料。我就把手机号和自己名字发给平台,平台就给开通了。我写几条留言,马上在平台见到了,自已挺高兴。后来时间长了,见头条内容涉列很广,什么诗词、对联、视频、小说等等什么都有。自己也照葫芦画瓢写了点,一发就上微头条了。(当时还不知关注栏是微头条,认为关注栏就是头条了。近几天微头条推荐首页后才知道那是微头条)

这真是太方便了,写点东西马上在微头条见面。以前哪有这等事啊,以前想发稿件,用数字格纸一笔一划写出来,装进信封到邮局发出去,报社、杂志社用稿了,短则十天半月才通知见报,否则泥牛入海无消息。今天的今日头条,大众平台,方便的很,发了微头条关注栏就见面,因此我每天都看头条、写头条,学习他人之长,补自已之短,不断汲取营养!

说起来有些难为情,我最初接触今日头条,就是冲着赚钱目的去的!由于平时收入不高,我在上网搜索有什么兼职可以增加些收入时,看到有网友推荐了刷头条,下载实践了一段时间,感觉头条带给自己的除了每天可以增加三五块的零花,更吸引我的是头条丰富有深度内涵的文章,并越来越被之吸引,感觉现在每天不去读几篇好文就浑身不自在的样子啦!

五、已经有多家报纸因刊载张云雷的消息被抢购一空,纸媒这是找到生存之道了吗?

说纸媒找到了生存之道有点开玩笑的意味,哪怕是刊载张云雷的报纸被抢购一空,任何一家纸媒也不可能每天都刊载他的消息,更不可能凭借这一期两期的报纸挽救如今纸媒的日益衰败。

纸媒受到的冲击更多的是来自于网络,毕竟拿着一个手机就能看到任何新闻,买报纸既费钱又不方便,很多人都是觉得没有必要再去买报纸。而且我认为纸媒也没有必要去找什么生存之道,倒不如去安心开发网络上的新媒体平台。就像当年的柯达交卷,确实是质量最好的,但是不适合这个时代,也只能破产。

不过从这个事情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张云雷的人气,他是真的火了,而且是大火特火!以至于媒体都想要蹭他的热度。有的媒体公开赞扬,当然也有媒体剑走偏锋,去批评抨击他,为的都是流量。

张云雷的火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相声演员,也不同于平常的流量明星,郭德纲曾经给他定义为非传统意义的相声偶像。他的火与哪些人气偶像不同,他不张扬、不制造热点。

靠的是温文尔雅的书生气质、

靠的是温婉动听的美妙歌声、

靠的是谦虚低调的为人品格、

靠的是扎实过硬的相声功底。

所以在我看来对他多做宣传,是远远好于宣传那些流量明星的。这既能更好的宣扬传统曲艺,让年轻人重新喜欢传统的艺术形式;又能转变年轻人扭曲的价值追求,前提是多做正面引导。同时,当然对纸媒自身也是有利的。这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我是雨天论娱乐,欢迎点赞关注!

移动媒体这么普及了,居然还有人买报纸,倒是挺新鲜的。能因张云雷而购买纸媒的,应该都是上了一定岁数的女粉,80以后的鲜有买纸媒的习惯。这就是印证了一点,小辫儿的粉丝并非只是年轻姑娘,还有一批“孩子的妈妈”和奶奶们。

媒体蹭当红明星的热度,以谋求阅读量和销量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谈不上“找到生存之道”之说。

此前《新京报》一篇“听相声挥舞荧光棒?相声演员想做偶像索性改行”,虽然没有点名,谁都知道在批判张云雷和德云社,结果引起多数网友痛骂,但《新京报》却彻底火了一把。

继《新京报》之后,《北京青年报》接棒发表了一篇“张云雷们的荧光棒相声能挺多久?”,不过这次倒是直接点名了“张云雷们”,意思就是“荧光棒相声”不只张云雷,其他相声艺人也有——这是事实,孟鹤堂演出现场也有了“荧光棒”。

同样针对张云雷“荧光棒相声”提出话题的还有《济南时报》,但不是批判,而是提出了如何借鉴张云雷模式,促进济南曲艺与新时代元素的融合。此文一出,《济南时报》立即脱销,甚至有粉丝在社交平台留言,询问何处可以买到该报纸。

天津《每日新报》在去年年底的一期,用了整版头版刊登了一篇采访张云雷的文章,回应近几个月来一些媒体和黑粉的争议言论。据说报纸也被“二奶奶”们抢购一空,不得不佩服小辫儿粉丝的财力和执着。

当然了,张云雷的人气也在媒体的谩骂和褒奖中,水涨船高、越发红火,这是相互的。就像当年姜昆的“反三俗”,一定程度上帮助郭德纲提高了很多知名度。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gysh/59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