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孤儿助养 > 正文内容

南平的环保如何

2022-09-28 21:00:56孤儿助养2

一、南平的环保如何

市区不好,汽车尾气……有点过分

感觉人有点杂,所以素质不大咋地,特别是胜利街$%^&)*(_&^%

郊区感觉还不错,有山的地方都是树,水也清澈……武夷山也算是南平的一部分啦(不晓得现在分出去没)

总的说,如果不是人口层次杂,流动人口太多的话,南平城市环保还是不错的

“南平市目前建成区绿地率达35.93%,绿化覆盖率达38.87%,人均公共绿地达9.36平方米,主要指标达到了省级园林城市的标准

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闽江源头,土地面积2.63万平方米公里,其中山地占80.26%,耕地占7.98%,森林覆盖率74.7%,绿化程度93.1%,森林活立木蓄积量1.18亿立方米,毛竹立竹量7.5亿根,生态公益林占有林地面积的31%,为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

分析全市10个县(市、区)的年平均气温可见,从1971年开始,南平市年平均气温大部每10a平均不变或提高0.3~0.5℃,并以1991~2000年10a平均温度提高最多,达0.3~0.5℃,以武夷山提高0.5℃为最高。

不好,我就是南平地区的

一 个字,好。

不好

二、怎么写有关环境保护日记

武夷山风景区,结束了一天的载客漂流,竹筏工彭美兰(左)与伙伴收工归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使这里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各种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都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通过严格保护与管理,武夷山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6.3%。而闽江上游绿色保护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和绿色通道工程的相继启动,也使武夷山的生态资源得到了可持续利用。

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这里森林覆盖率达74.7%,素有“森林之窗,冠甲全闽”之誉;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是福建省重点生态文化旅游区;这里又是福建省绿色产业发展的高地,竹木、茶果、畜牧等多种特色产业加速发展;这里更有通过国企改革后重振雄风而崛起的产业集群……

绿水青山,其实就是金山银山。根据这些特点与优势,南平市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在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中,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走具有闽北特色的生态效益型、节约型的发展之路。近年来,该市紧紧抓住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建设,在保护资源中求发展,注意处理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与此相适应,该市通过打造七大开发区,使之成为闽北经济发展快车上的强力引擎。这七大园区各具特点――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产业特色在于旅游服务业,它为做大做强武夷山旅游业提供产业保障;位于武夷山与建阳之间的闽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则是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能力强的现代制造业集聚区;而南平工业园区、建瓯工业园区、邵武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发展平台,也都在原有的资源和特色优势上,加强自主创新,增加科技含量。

在“十一五”期间,南平将培育出50家以上产值超5亿元的工业企业,而其高新技术产值将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14%以上。

坐拥秀美山川的闽北人,深感当地交通的不便和物流的不畅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通道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在闽北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全市有9个已建成或在建或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达458.86亿元,总里程904公里。其中福银高速已建成通车,浦南高速即将通车,武邵高速已开工建设。今后几年间,南平市将盯住平均每年开工建设一条高速公路的目标,基本形成连接沿海港口、连通长三角和内陆地区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从而为发展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把南平建成闽浙赣三省交界的物流集散中心提供交通保障,让绿色腹地交通便捷畅通。

武夷山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6.3%。而闽江上游绿色保护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和绿色通道工程的相继启动,也使武夷山的生态资源得到了可持续利用。

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这里森

三、武夷山的发展变化和远景规划。各都60字以上。

1.武夷山的变化:武夷山的山体构造与岩性特征均不同于武夷山脉的其他部分,后者由花岗岩和火成岩构成,而武夷山的山体则为红色砂砾岩,属于丹霞地貌形态,以其“奇秀甲东南”的丹山碧水而著称于世。相传唐尧时彭祖率领族人来到崇安居住,当时洪水泛滥,到处汪洋一片,民不聊生。彭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带领大家挖河堆山,疏浚洪水,他俩所挖的河道就是九曲溪。人们为了纪念武、夷两兄弟,就把此山称为“武夷山” ,并在九曲溪汇入崇阳溪的地方建造了武夷宫。变化之一是景色:武夷山可称得上是山依旧水依旧,武夷山变化的是城市风貌,不变的是武夷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记得二十三年前来武夷山,景区门前一片泥土地,现在是度假区的地方以前都是庄稼地,而现在已经成为武夷山游客集中住宿吃饭,是武夷山最繁华的地方了,入夜,度假区丝毫没有山区那种昏暗、万般寂静的感觉,反而是灯火辉煌不夜天,二十三年前怎么敢想象这等繁华景象会在闽西山区一个小镇出现?度假区将庄稼地变成商业化的城镇,而武夷山景区里却根本没商业化,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双遗产保护的相当好,在天游峰和九曲溪,根本见不到小贩小摊,也不见商铺林立,更见不到看到游客一窝蜂地涌上来强拉强买的现象,九曲溪管理更到位,在九曲溪里,见不到一个矿泉水瓶,见不到一次性饭盒,漂流一个半小时,那么多竹筏上也没见哪个游客望水里扔垃圾,因此九曲水还是象23年前来的时候那么清。

变化之二是范围:景区范围在不断增大,说明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强,90年代前的武夷山景区就是现在的武夷山核心景区俗称两山(天游峰、大王峰)夹一溪(九曲溪),而现在的武夷山分成武夷山核心景区、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三大区域,游客到武夷山现在都住在度假区,不象我以前可以住在九曲开始的九曲宾馆,度假区真象一座山城,店连着店,铺挨着铺,饭店宾馆数不清。

同样武夷山核心景区也在不断扩大,游客到武夷山不但可以玩两山夹一溪(俗称武夷老景游),现在还出来很多武夷山新景游,有著名的青龙大瀑布和下梅古村,还有闽越王城等新景,也是我这次武夷游的重点。

因为三天的时间关系,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这次还是没到,成为武夷游的遗憾,自然保护区有华东第一山龙岗山海拔2300米,有着原始植被和各种原始风景,如果到武夷山还要到自然保护区,那么安排四天时间是必须要的。

变化之三是交通:武夷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交通,记得二十三年前来武夷山,火车半夜到上饶,然后大家集体在上饶火车站迷糊到天亮,然后在上饶市去找了个当时算豪华大面包车的日野车,当时同去的50个人大多数是土包子,坐惯了平时那种颠簸不已的破车,哪里坐过这种全封闭的豪华空调车,日野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开时,还没出浙江省界,就不断有人晕车呕吐了,从早上八点上饶开车到下午三点到武夷山景区门口,人累的晕过去,晕车的人一路晕过来,等到车门打开,个个脸色苍白,在武夷山门口瘫坐一地。哪象现在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从上海到武夷山一路高速据说最长也就七小时,曾有人开车技术高六个小时赶到武夷山了。

变化最大的还是武夷山有了自己的民航机场,当同程接待人员告诉我可以乘飞机直达武夷山时,我还用我老婆93年来武夷山是乘飞机到南平机场再转车二小时到武夷山的老经验来问机场出来二个小时路程是自己乘车进去还是有接机的车?听得同程接待人员一楞一楞,说机场出来15分钟就到宾馆了,没二小时的呀?我才知道武夷山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大。

现在在武夷山不象从前全靠两条腿走路爬山,现在景区环保车可以将你送到任何一个开放的景点,回想起那时我们从天游峰爬到大王峰真叫可怕!

变化之四是没缆车:武夷山和其他遗产地不同的是武夷山绝对不修索道缆车,记得黄山、张家界和三清山修缆车,张家界还修了个百步云梯引起了公众议论纷纷,现在在浙江等地很小的一座山,爬爬只有300多米的都搞了个缆车上山,我惊讶于武夷山为什么不在天游峰、大王峰乃至自然保护区内的龙岗山搞个缆车上山,也曾问过景区领导和景区其他人,他们的回答就是缆车在方便游客的同时也对生态、景色带来了破坏,他们不想让天游峰等景色被一条缆绳破坏了看点。更妙得是他们在维修景区道路时能不用水泥尽量不用水泥,哪怕这样做成本更高一些,因此足可以解释武夷山双遗产为什么保护的这么好!

变化之五是游客:二十三年前在武夷山很少见国内游客,那时上海人也就苏州杭州玩玩算旅游了,那时在山里面到处可见港澳同胞,到处可听到港澳同胞港式的普通话,哪象现在满山都是国内游客,间或有一二个外国游客,可见我们国家现在真是“发”了!

武夷山的其他对比在我以后的武夷山故事中会一一写出,但以上五大对比说明了武夷山景区的变与不变中存在着哲理性,该变的是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不变的应该是大自然,武夷山环保做得好,管理到位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划定功能区、实施总体规划设计、进行法规建设与保护管理,主要工作是实施建设、发展规划、编制《经营方案》、建立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开展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实施GEF项目,开发生态旅游,大力发展区内乡村经济及进行机构改革工作。1、总体规划的修编。总体规划是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建设、科学管理风景名胜资源的综合部署,是指导各项工作的依据。《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6年即经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实施。由于世界旅游业的发展重点正在转向亚太地区,中国是这个地区旅游大市场之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声名已鹊噪世界,旅游市场日益扩大和迅速发展。为适应当前形势要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需重新审视,予以修订,以便更好指导景区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1996年,由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着手进行《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于1996年8月6~9日,在武夷山风景区武夷山庄召开“总体规划”修订研讨会,1998年5月23~24日,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举行“总体规划”修订技术鉴定会。这次规划在原规划范围的基础上,向北发展,增加2.5平方公里;溪东旅游服务区向东扩大,增加0.5平方公里;新划入城村景区,增加4.5平方公里;风景区周边调整,增加1.5平方公里,合计增加用地9平方公里。修订后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范围达79平方公里,其中武夷山风景区64平方公里、溪东旅游服务区10.5平方公里、城村景区4.5平方公里。景区内设置保护地带为景区外围保护地带(70平方公里),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即沿九曲溪上游水源保护地带(363平方公里),合计保护地带面积433平方公里,其中一面坡34.05平方公里(50180亩)。《总体规划》将武夷山定性为丹霞地貌为特色,自然山水为主景,历史文化为内涵,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武夷宫小区详规修编。“武夷宫小区详细规划”完成于1994年6月,同年7月审定,11月上报,1995年1月,福建省建设委员会批复并付诸实施。由于旅游形势的发展,小区原规划有局部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故需在原基础上,按现有布局,再作一些调整充实,使之形成重要旅游窗口。修编重点放在尚未规划的范围,如:玉皇阁、幔亭山房3号房、彭祖山房原办公用房改建、职工食堂空地、幔亭山房与武夷山庄之间的空地等。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主要工程项目有古街标本馆、桂香村、翠烟小肆南部、月满空山彩月轩等,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投资500万元;完成聚会风云广场(面积400平方米),南武路停车场(面积3000平方米),投资12万;完成区标,面积400平方米,投资55万元。1996年10月23日,管委会在武夷宫召开规划会,确定:武夷宫景区主入口为万年宫与南武路的结合点,并设置宫门,突出武夷宫在景区的地位和作用。宋街飞云楼通道为次入口,通过主入口管理,形成武夷宫整体性、统一性,提高综合效果。1997年,完成了武夷宫门、宫门道路、朱熹纪念馆广场铺设、仙足池、龙井亭、三清殿翻修和票房、道路、幔亭山房大门等项目,同时拆除幔亭山房前的桑拿夜总会、大王峰下的聚珍阁及朱熹迷宫等三处违章建筑。3、景区各景点详规编制。天心永乐禅寺及大雄宝殿规划,由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方分院编制,管委会于1996年5月23日审定上报,规划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造价3000万元。天心茶村小区规划,在东南大学指导下,由景区建筑设计室编制,用地11.56公顷,功能分居住、景区入口服务、茶文化综合服务三个区,建筑密度为11%,容积率0.25,绿地率为75%,规划由管委会于1997年底逐级上报,1998年5月福建省建委批复实施。武夷宫万春园、多类植物园规划,武夷宫开心岛规划、武夷山止止庵规划分别于1994年、1997年、1998年编制完成,因世遗申报,均暂缓实施。高苏坂至星村环景公路,由南平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提出,1998年6月上报,1998年9月省建委批复实施。公路全长14.33公里,等级按山岭重点三级,路基宽7.5米,路面6米,东起武夷大道武夷山机场路口,经茶场六区、坜屯、官庄、太庙、遇林亭,与星村公路相衔接。城村详细规划,由管委会编制《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城村景区规划提纲》,再由上海同济大学提出,于2000年底完成,规划用地总面积14.3平方公里,保护地带21.9平方公里。九曲溪夜游规划,由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正式提出,管委会于1999年9月19日已请示论证。百鸟园规划,由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1999年6月,由管委会建设局上报,省建委于1999年7月已批复。大峡谷生态公园旅游规划,由武夷山风景区管委会组织编制,建设部专家林源祥教授指导,2000年已完成。4、景区规划管理。1995年,重新完善九曲溪仙凡界码头规划中的候筏室、曲廊工程设计。1996年,共完成天游景点改造规划中遨游霄汉、茶室、工艺品商店工程改造设计;完成一线天停车场及摊位设计;完成武夷宫中北区建设规划幔亭山房专用道、宫门、仙足池、龙井亭、观景台、厕所等方案及水电设施设计。1997年,完成天游小区、天游景区入口小区、一线天景点、大红袍文化旅游景点、桂林茶村小区等规划。1998年,依据“总体规划”及申报世遗要求,制定了高星公路、一线天、云窝、天游、天心茶村等景点建设规划和桂林、天心、山前、南源岭村民搬迁及景区电力、通讯、广播三线下地规划。1999年,完成山北景区总体布局规划方案和莲花峰、遇林亭窑址、小竹林景点详规,并予以实施。2000年,协同有关部门完成四新、程墩、城村古汉城等小区规划,同时在实施中进行管理和监督。

武夷山市现有生态公益林92.6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29.1%,其中国家级51.2万亩,省级40.3万亩,县级1.1万亩。为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构筑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计划将主要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重点治理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及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地区范围内的商品林重新划定为县级生态林,以建立20万亩的县级生态公益林,届时全市生态林面积占林地面积比例提高至35%。建设重点是水库主要汇水区域、县级公路、旅游线路两侧、溪流两侧、野生动植物分布丰富地区以及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地区、重点保护地带,以及现有的大部分天然商品阔叶林。县级生态林规划建设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建设期限为2008年至2012年,投资概算700万元。具体时间安排为2008年完成5万亩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以后四年逐年完成5、4、3、3万亩的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截至6月,已完成2.2293万亩林地的小班调查、权属认定等前期区划界定的各项准备工作,现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书签订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9月份将完成4.7321万亩的生态林区划界定,年底可全面完成界定书签订工作。从土房子、矮教室、破桌椅到综合楼、电脑室、多媒体再到闽北最高学府――武夷学院在武夷大地上崛起。改革开放30年间,武夷山市教育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个个令人惊喜的变化,也见证了武夷山市教育发展的辉煌历程。

林必松是南平师专学校81届的一位老校友。2003年,南平师专迁入武夷山高教园区,更名为武夷学院后,他就经常会到学校走走看看。而让林必松没有想到的是,20多年后,他的女儿也考上了这所大学,成了自己的“校友”。

位于武夷学院图书馆一楼的“南平师专校史展示厅”是这对父女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不仅留下了父亲难忘的青春记忆,还承载着女儿的梦想。

在女儿林怡然的陪伴下,看展厅,逛校园,武夷学院此行,让林必松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南平师专校友林必松说,当时,我们去南平读书很不方便,坐4、5个小时的车,现在大学办在我们自己家门口,感到确实非常方便。学校建设的这么好,办得有声有色……。我觉得,这个大学非常好,也是我们武夷山人的福气。

的确,就像林必松说的那样。从坐车到外面去读大学到拥有一所家门口的本科院校,是武夷山人的福气。而且,这所本科院校还如此的美丽且富有魅力。仅占地面积3千多亩的校园,就已经相当于清华大学的规模了。也正是这种变化,让林必松的女儿发出了和自己父亲一样的感慨。

武夷学院学生林怡然告诉我们,如果以后有人想读大学,我会建议他来武夷学院,武夷学院真的很棒。作为一个武夷山人我觉得很自豪,也很骄傲。

当然,回首过去30年,让武夷山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不仅仅是这所大学。据我们所知,30年前的武夷山连一所像样的小学都没有。

杨彩玉,一位从教30多年的老教师。谈起当年的教育往事,她拿出一些黑白老照片和去年刚刚照的彩色毕业照。

武夷山市二中教师杨彩玉说,30年前,教育就比较差了,环境比较差,教室都是泥巴地,校园里一棵树都没有。现在教室都非常漂亮,还有多媒体,学生很辛福。30年教育历程,变化最大的就是整个教学设施改善了非常多,教学环境也改善了很多。

这是杨彩玉对武夷山市教育30年变化最直观的感受。她的感受,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武夷山市教育事业这30年来的发展历程。

盘点改革开放30年来,武夷山市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学前教育蒸蒸日上、义务教育均衡推进、高中教育不断壮大、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方兴未艾的良好办学格局。现在,不论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教师队伍素质建设,都远远超过了30年前。

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武夷山市科教兴市的步伐。据统计,1978年,武夷山市中等教育升入中专的仅98人,大专66人。30后的今天,升入本科院校的达476人,专科598人。这些大学人才,有30%回到了武夷山市,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中。

事实说明,改革开放30年来,武夷山市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相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教兴国方针的指引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的教育事业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gezy/74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