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行动 > 正文内容

当前农村形势扶贫(精准扶贫下的农村经济发展)

2022-12-18 23:20:19扶贫行动2

1. 精准扶贫下的农村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在扶贫的广度、深度和精度方面不断完善。

首先,产业类型涵盖更广。扶贫产业涵盖了一二三产各个门类,并涌现出多种具有带贫效果的新兴业态,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以及依托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形成的光伏等资源密集型产业。

其次,产业链条拓展更深。产业扶贫强调三产融合的全链条发展,在产中环节提供产业发展指导和社会化服务,在产后环节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并通过电商扶贫、消费扶贫等多种方式拓展市场渠道。

再次,产业瞄准对象更精准。在巩固区域式经济开发的同时,产业扶贫更强调贫困户精准受益。

一些贫困县和有条件的贫困村均发展形成了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基地,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群众广泛参与了产业扶贫项目。

最后,产业组织体系更完善。在支持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同时,产业扶贫强调完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以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人口发展。

2. 农村精准扶贫的扶贫政策

2021年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要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确保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 精准扶贫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实施精准扶贫要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

4. 农村精准扶贫的现状

2021年国家还会持续推行扶贫工作,还会有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国家竭力推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会长期稳抓落实不松懈。不论是2021年,还是2201年,会一直坚持精准扶贫。

扶贫工作从开展以来,各级领导班子和人民群众积极动员配合参与,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贫困户通过政策扶持和辛勤付出,摘掉了贫困帽子,过上了富足生活。

5. 精准扶贫推动经济发展

1、搞好精准扶贫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

  2、加快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不仅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事关战略全局。精准扶贫,是削减贫困,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役。

  3、精准扶贫,就是在如何处理好全面建设与重点扶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之而建立的一种良性互动机制。

6. 精准扶贫是针对农村吗

没有什么区别。

精准扶贫户和建档立卡户有什么区别:建档立卡户和精准扶贫户是一个概念,也没有什么分别,建档立卡户也就是精准扶贫户,也叫扶贫户或贫困户,正规的叫法应该是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可能每个地方的叫法可能会不太一样。

7. 农村精准扶贫的条件

精准扶贫兜底对象条件为:以户为单位,贫困家庭中主要劳动力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重度贫困家庭。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认定范围。

1、无劳动力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家庭成员主要是老年人(60周岁以上)或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且无经济收入来源的;或其赡养、抚(扶,下同)养义务人均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或家庭主要劳动力因服刑、强制戒毒、失踪等原因,无法履行赡养、抚养义务的家庭。

2、因残重度贫困的家庭。家庭主要劳动力是一、二级残疾人,或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或一户多残,或老残同户且无其他经济来源的特殊困难家庭。

3、因病重度贫困的家庭。家庭主要劳动力因病(含慢性病)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无其他经济来源,年累计自负医疗费用超过其家庭年可支配收入且需继续治疗的家庭。

4、因灾或意外事故造成重度贫困的家庭。因灾害、突发性事件造成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重残等致贫且无其他经济来源的家庭。

5、因其他不可抗拒原因,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重度贫困家庭。

8. 精准扶贫对农村经济的意义

中国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技术水平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所以当今中国进行扶贫的意义极其重要:

一、扶贫有利于加强社会安定和社会团结,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二、扶贫可正确处理和增进民族关系,发扬革命传统精神;

三、扶贫在构架和谐社会,增进城乡居民亲情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更为突出。

许多贫困地区的地下矿产资源和地表生物资源都比较丰富,有些还是国家经济建设重要的急需的资源,有计划地开发这些地方的经济,可以带动社区的发展;从全国整体考虑,开发这些地区可为将来国家经济建设战略重点转移,有计划地大规模地建设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础。

9. 精准扶贫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经济生活

(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解放发展生产力;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3)国家财政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5)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6)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商业银行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打赢脱贫攻坚战还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加快农村改革创新步伐。

2、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3)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提供社会服务的职能;

(4)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文化生活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有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扶贫要注重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国家要注重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

(3)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重视发挥基层干部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4)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发挥勤劳勇敢精神,可以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要发挥自强不息精神,这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5)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因此,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有利于脱贫致富。

4、哲学生活

(1)唯物论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面对脱贫攻坚依旧严峻的客观形势,我国“十三五”期间提出了脱贫攻坚的目标,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要做到扶贫、脱贫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做到坚定信心、勇于担当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打好扶贫攻坚战。

<3>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精准扶贫工作,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体现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2)辩证法角度

<1>联系的观点。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精准扶贫要发展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在精准实施上出实招,确保真正把贫困人口弄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5>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在于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

(3)认识论角度

<1>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群众干部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制定好目标与规划。

(4)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群众干部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10. 精准扶贫 农村

精准扶贫户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就是先看病,最后付钱,然后享受90%的报销比例,花费多还有大病补偿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fpxd/133188.html

标签: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