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行动 > 正文内容

农村扶贫新特点(浅谈农村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

2022-10-14 08:15:27扶贫行动2

1. 浅谈农村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

1.扶贫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最难的部分就是精准的部分,这样就容易导致脱贫效果不好,帮扶的工作会有不实的地方。比如拿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低保政策,政策上规定凡是低于人均收入标准的都有资格享受,但是要做到这个却很难。最难的还是对农民收入的统计,根本无法精确计算,因为有时收入来说相对高一点,但是支出同样很大,一年下来,还是穷。

2.“精准难”

1.当前农村家庭收入很多收入无法计算,比如实物经济,现金经济,比如他家今年收入了十万元,支出了十二万买了东西,那么他一年的收入就是负数。所以某种程度上有些经济只能忽略或者折算,那统计的数字肯定不够精准。

2. 浅谈农村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心得体会

心酸痛苦,一言难尽。

3. 浅谈农村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支持贫困地区科学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鼓励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合理有序开发优势能源矿产资源。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实行中央、省、市财政全额返还县级财政的政策;对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中央财政全额返还县级财政的政策。

2、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建立和完善输出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引导农村贫困人口进入家政、物流、养老等领域就业。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政策支持。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有序实现市民化。

3、实施易地搬迁扶贫。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实行搬迁安置。初步统计,“十三五”时期需异地搬迁的贫困人口约1000万人。要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6000亿元资金,促进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4、实行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把新农合大病保险支付、医疗救助等结合起来,使患大病者得到兜底保障。加大贫困残疾人健康服务力度。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4. 浅谈农村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1.村里除了贯穿全境的省级公路兴凌线外,进村屯的道路年久失修,村民出入十分不便。今年春季,在扶贫工作队的推动下,村里的3处总共1.5公里的公路开始动工修建,便利的交通将彻底改变村民的生活。

2.最后,我坚信有这么好的政策,有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接力,有质朴乡民的辛勤劳作,扶贫攻坚这场战争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5. 精准扶贫的发展现状

  1、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2、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 农村精准扶贫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基本思想,就是要针对贫困人口差异化的致贫原因分类施策,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基本问题,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7. 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现状

经过党和国家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于2020年,我国全面脱贫。全面脱贫就是消除了绝对贫困,摘掉了所有贫困村县的帽子。但为了不让脱贫户返贫,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要坚持扶贫帮扶政策。所以国家不但不会取消精准扶贫政策,只会更有针对性的坚持扶贫。

8. 精准扶贫在农村的具体措施

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安排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有以下情况的不能识别为贫困户:

(1)当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农牧户;

(2)2014年以来购房或修建新房,或高标准整修现有住房(不含因灾重建、生态扶贫搬迁或国家统征拆迁房屋)的农牧户;

(3)家庭拥有或使用享受型轿车、工程机械及大型农机具的农牧户;

(4)家庭办有或投资企业,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在正常经营正常纳税的农牧户;

(5)家庭成员中有正式编制的财政供养人员、村五职干部(有重大致贫原因的村干部除外)家庭;

(6)举家外出一年及以上,收入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家庭;

(7)其他明显不符合扶贫开发对象标准的情形。

脱贫户识别标准主要有:“一出三不出”

“一出”:当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三保障,饮水和生活用电已经解决,不因患重大疾病、长期慢性病等大额医疗费用支出而返贫的贫困户。

“三不出”:

一是农牧户家庭人均纯收入没有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没有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家庭;

二是虽然享受了扶贫政策,但尚未明显见效的家庭;三是当年新识别或返贫的贫困户原则上不能退出。

9. 农村精准扶贫的现状及分析

精准扶贫是当前中央的重要举措,是消除贫困的重要手段。如何做到精准扶贫,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條萊垍頭

一是因地扶贫。每个地区和区域,造成贫困的原因各种各样,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扶贫政策和扶贫措施的过程中,要充分加强调研,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扶贫。萊垍頭條

二是因人扶贫。要充分了解各扶贫对象的自身情况,分门别类的开展扶贫工作。根据年龄,健康状况,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情况,各地扶贫办要因人制定扶贫措施,确保精准扶贫。條萊垍頭

三是强化督导。各种扶贫政策,措施是否能够真正实现精准扶贫,关键在落实,并且是否取得实效。这就要强化督导,强化对扶贫的统计监测和反馈工作,确保能够切实可行到位。萊垍頭條

10. 关于精准扶贫政策的现实思考

客观认定标准与主观认知需求相结合,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感。

精准扶贫方略是我们党根据新时期的特点作出的机制创新,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这一做法能够精准识别贫困对象,为精准脱贫奠定坚实基础。应该看到,我国贫困群众数量众多、居住分散。

由于地域、文化背景、发展状况等不同,他们对于扶贫工作的主观认知也存在差异。这不仅包括对自身状态的感知、对扶贫政策的理解存在差异,还包括脱贫致富的需求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扶贫政策的落实及其实际效果。

因此,在精准扶贫中除了要充分考虑收入水平、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还要考虑贫困群众的主观认知和需求,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既能提高扶贫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能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感。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fpxd/101373.html

标签: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