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赈灾 > 正文内容

黄氏文化慈善基金会(中国黄氏家族文化研究会)

2022-10-12 07:55:30慈善赈灾2

1. 中国黄氏家族文化研究会

黄元御和“黄氏医书八种”



黄元御是明代名臣黄福的十一世孙,他是一位很有抱负的人,博览经史子集,欲成旷世之才,以功名济世治国,但是在他30岁的时候,不幸患眼疾被庸医所误,左目失明,断送了仕进之路。在巨大的人生挫折面前,他没有悲观失望,而是立志弃儒从医,锁定了“生不为名相治国,亦当为名医济世”的奋发之路。


黄元御,名玉路,字元御,别号玉楸子,是山东昌邑人,生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卒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是清代著名中医学家。


为了实现“生不为名相治国,亦当为名医济世”的抱负,黄元御穷其一生的精力和心血,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领悟力,精心研读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及《金匮玉函要略》,还有黄帝、岐伯《内经》、扁鹊的《难经》等,经过数年潜心钻研,学医有成,开始悬壶济世。行医数年,医术日益精湛,时人将他与诸城名医臧枚吉并称“南臧北黄”。之后他走访江南,游医京畿,特别是为乾隆帝治好了病后,被赐为御医,名声远播。


黄元御奉张仲景、黄帝、岐伯、扁鹊为“医门四圣”,他发现,由于历代传注谬误,“四圣”之书错简零乱,导致历代医家持论时有所偏失,以至误诊误药,给病家带来痛苦。他不愿看到自己的遭遇在他人身上重演,感同身受,一直怀抱着一颗为病家着想的心。所以钻读医书时从源到流,重加考订,纠正历代传注中的谬误,还其本来面目,以利后人遵循。

乾隆十五年,黄元御北游至京城,适逢乾隆黄帝有疾,太医院的御医们束手无策之时,有人举荐了黄元御,结果药到病除,乾隆帝亲书“妙悟岐黄”褒奖,并赐为御医,诏命伴驾南巡。黄元御也是著方调药皆有神效,所以备受皇帝赏识。然而,宫廷中尔虞我诈的现实,让黄元御郁闷和压抑,另外奔忙于皇宫与达官贵人之门,更与他精求医理,著书立说,济世救人的人生宗旨相违背。所以他最终以省亲为由辞返故里,结束了为期4年的御医生涯。

黄元御凭着20余年研习医学经典的心得体会和游医治病的经验积累,一生共完成《素灵微蕴》、《四圣心源》、《伤寒悬解》、《长沙药解》、《金匮悬解》、《四圣悬枢》、《伤寒说意》、《玉楸药解》8种医著,被世人称为“黄氏医书八种”。后来,黄元御又写成了《素问悬解》、《灵枢悬解》和《难经悬解》,加上前八种共计十一种,供一百零一卷。

乾隆二十三年,黄元御积劳成疾,病逝于昌邑南隅书斋(位于昌邑城内南隅村),归葬于昌邑城西黄家辛郭村祖茔,享年54岁。清末《山东通志》、民初《清史稿》皆为其立传,1923年昌邑各界捐资为之修整墓园。1988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主办的“首届黄元御学术思想研究会”在其故乡昌邑召开。2001年,黄元御故居被确定为潍坊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中国黄氏家族文化研究会官网

黄氏敦睦堂 始迁祖立一,号和甫,明洪武间自江西饶州府迁居湖北黄州府黄冈县庶安乡长乐村张店下。

3. 黄氏协会会长

1、箭楼一支黄氏家谱字派:祖、德、前、功、大,光、宗、镇、福、庭,应、元、昌、载、日,治、世、起、文、明,于、以、端、其、本,钧、瞻、懋、笃、敦,郎、官、忠、义、重,统、绪、国、家、同、杞、梓、兴、鸿、业,衡、湘、显,骏、勋。……

2、东石一支黄氏家谱字派:昭、穆、为,文、章、华、国,诗、礼、传、家,慎、行、修、身,忠、信、为、主,承、先、启、后,孝、友、当、遵。



3、诏安秀篆坝里炽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元、钦、万、国、定、封、强,亿、庶、超、郡、奕、世、昌,重、义、兴、仁、崇、政、教,荣、华、富、贵、耀、宗、坊,昭、明、日、月、乾、坤、春,珠、玉、田、财、大、发。

4、明初黄子澄后裔入川辈字:玉、长、儒、泽、世,多、学、宗、有、光,道、崇、尚、守、政,兴、民、可、安、良,家、广、仁、必、重,廷、治、姚、应、祥,维、先、常、云、显。

5、江西吉安到贵州修文再到四川自贡一支黄氏家谱字派:卒、仕、登、天,荣、华、富、贵,世、锡、昌、明,一、经、大、沛,道、学、相、传,焕、文、庆、蔚,首、先、书、培,君、将、永、惠。

6、江夏义城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兆(忠)、孝、允、若,业、纪、崇、伦,继、志、昭、本,天、佑、新、群,宪、令、功、举,荣、耀、华、英,同、辉、先、烈,远、振、家、声。

7、江夏一支黄氏家谱字派:昌、忠、孝、允、若,业、纪、崇、伦;典、兆、孝、允、若,业、纪、崇、伦;植、忠、孝、允、若,业、纪、崇、伦,景、行、先、达、仰,慕、贤、哲、伦;兴、朝、治、理、茂、

8、贵州省毕节地区以及六盘水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肇、元、显、系、崇,应、思、正、道、中,克、家、承、祖、泽,辅、国、述、宗、功。

9、贵州毕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正、中、大、文、明,英、贤、定、嗣、生。传、家、唯、有、道,主、德、永、华、新。

10、湖北慎明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源、远、流、长、世、绪、昌,本、深、枝、茂、振、纲、常,文、章、道、德、天、心、佑,继、述、从、先、永、庆、康。

4. 关于黄氏家族文化

思明府土司黄氏宵族

思明府土知府黄氏家族,是历史上壮族黄姓土司中最著名也最为强大的家族。明清时的思明士府,在宋代是羁縻思明州,在元代是思明路和上石西州,即今天广西宁明、明江两地。思明府土司黄氏是土著黄氏旧族,始祖是黄善璋。宋仁宗时(1023——1063年),大将狄青奏请分置世官镇守边陲,黄善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领兵镇守当地。至元代,黄善璋的一位裔孙黄克顺,官作武毅将军兼同宁路(今广西南宁市)总管,这时,家族开始振兴。黄克顺生黄万山,黄万山的长子黄武胜任思想路总管。黄武胜生数子,长子黄忽都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壮族黄氏上司,故《中国少数名族名人辞典》载有其人其事。黄忽都在元朝晚年即以长子身分世袭任思明路军民总管,加封武略将军。元朝鼎革后,黄忽都立即归顺明朝,他于洪武二年(1369年)遣使向朱元璋明朝廷贡献马匹及方物,朝廷因而设置思明土府,授黄忽都思明府知府,准许世袭。他作职达24年,直至1391年去世。

5. 黄氏传统文化

江西著名黄氏文化专家黄时璋认为,江西黄氏有10余支宗派,其中主要有分宁、丰城、盱江、南丰双井、安义罗田、沙港和信州7大宗派,绝大多数都是江夏黄的后代。

1、分宁黄氏

分宁黄氏来自金华,是宋元时期黄姓中最优秀的一支,为金华五大族之一。分宁黄氏的始祖黄玘,是黄香的第二十七代孙。五代南唐末年,黄玘因子黄瞻迎养徙居分宁,到第七世宋代大文豪黄庭坚时,江西黄氏达到鼎盛时期。

2、丰城黄氏

丰城古代属于豫章郡下的一个县。丰城黄氏始祖黄瑕(另一始祖由南昌迁去),为江夏黄香的第二十七代,为避战乱,五代时从浦阳迁至丰城沇江。丰城黄氏是曾辉煌一时,史载有“九子十尚书”的佳话。

3、盱江黄氏

与金华、邵武两黄都有很深的渊源的盱江黄氏,是在唐代中期兴起的。盱江位于今南城县东南。盱江黄氏的始祖黄孟僯原籍江夏安陆,是江夏黄香第十六代孙。唐玄宗天宝丙戌年(公元746年),黄孟僯以七十岁高龄考中进士,不久,他在奉命南巡的途中病逝于盱江,后葬于盱江麻姑山。为了守护祖先的坟陵,黄孟僯的子孙落籍盱江,盱江黄氏由此形成。

4、邵武黄氏

邵武黄氏始祖黄峭山是黄香之后很重要的一支,江西许多地区的黄姓子孙也属其支派。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他的第二十个儿子井公遵父命举家由福建邵武禾坪,迁至南丰县龙池乡二十七都双井头,缔造了南丰双井黄氏。

5、安义罗田黄氏

另一大支为安义罗田黄氏。江夏黄香第十六代孙克昌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为避乱由蕲罗迁至安义县石鼻镇约五里许,亦称“罗田”,其后裔昌盛,有“小小安义县,大大罗田黄”之说。

6、沙港黄氏

沙港黄氏,也是江夏入赣的重要一支,始祖黄俊伯自唐代迁徙江西以来,人才兴旺,有“一门五进士”美名,现后裔主要聚居在江西都昌、九江、彭泽等县市。

7、信州黄氏

至于信州黄氏,则由黄琬曾孙广公东晋时躲避战祸迁居上饶开创。

这些黄氏宗派,有的传入闽粤,有的传入浙江金华、浦江等地,各自成为当地黄氏的重要一支。在江西填湖广时,又有许多回迁至湖南、湖北,再后又传入四川。据考证,湖南省的黄姓始祖便是江西人。

6. 黄氏文化传承

据《史记·秦本纪》中记载:帝舜时,东夷部落首领伯益(一作伯翳),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赐姓嬴氏。伯益后裔有徐氏、郯氏、莒芪、终黎氏、远奄氏、奂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黄氏先人大约在商末周初在河南潢川建立黄国,被周天子封为子,又称黄子国。

黄姓是当今中国第七大人口姓氏,总人口达3079万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五省区黄姓约占全国黄姓人口的56%。据《黄氏渊源》载:宋代江夏人黄震,官至焕章阁左司马尚书,在重修江夏家谱时,呈奏皇帝,得御书“黄氏忠孝两全,江夏无双,历代簪缨”。一、以国为姓及黄国历史的演变今日的黄姓按古代的严格意义来说,只是氏不是姓。因为,远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团徽,氏是从姓分出来的小氏族支系的标志。

黄氏是从嬴姓中分离出来的,只是氏不是姓。嬴姓的始祖是东夷集团的大首领少昊,黄氏也以少昊为遥远的始祖,姓氏合二为一是秦汉时期才开始的。那么,黄氏是怎样来的?黄氏是由黄国而来的,黄国虽立国久长,但地方小,势力弱,在先秦经典著作中仅有一鳞半爪的记载。

它的历史演变,朝代盛衰,风云变化等情况,一直鲜为世人知晓。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已肯定黄国为嬴姓国,是伯益后代所建,是毫无疑义的。

最早记载黄国历史的《竹书纪年》一书也是认为黄国为伯益后代所建。至于黄国的始创者是伯益的哪一位后代,不同的黄氏族谱有不同的说法,博鳌黄氏族谱认同福建邵武黄氏族谱的说法,认为古黄国的始创者是黄帝——颛顼——陆终系族与少昊——伯益族系的共同子孙所建。

认为伯益是黄帝——颛顼族的女华之子,而陆终则是出自嬴姓的伯益之后,南陆公是陆终的次子(陆终有六子),名参胡又名惠连。相传远古时期,洪水为患,百姓遭殃。大约在尧、舜之际,大禹治水有功,继承舜位。南陆公佐禹治水有功,受封于黄,创建黄国,以后,子孙遂以国为姓,即黄氏或黄姓。因此,南陆公是黄国的始创者,在族谱的黄氏历代相传世系中,南陆公是第一世,就是这个道理。

其远祖族系就是黄帝——颛顼——伯益——陆终——南陆系统。

在古代历史上黄国有三个,即汾水之黄(山西)、汉东之黄(湖北)和潢川之黄(河南)。前两个黄国的历史都湮没无闻,后嗣衰微不昌。惟有潢川黄国之后一支,子孙人丁兴旺,族姓繁昌,在今日中华十大姓中排名第七的黄姓,人丁数千万之众,绝大部分黄姓族人都自称是潢川黄国的后裔,那么,潢川黄国在哪里呢?在《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中,关于古黄国都城位置所在早有记载。说:“黄国故城,汉弋阳县也。

秦时黄都嬴姓,在光州定城县四十里。”宋代人的《太平寰宇记》卷127“光州定城”条目中说:“黄国故城在(定城)县西十二里”。

明朝人宋濂《诸暨孝义黄氏族谱序》也有同样的记载,类似的记载也见于大量的方志和族谱中。总之,汉代弋阳县和宋元时期的光州定城县,即今河南省潢川县。据考古调查和考证,古黄国都城位于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北六公里,淮河之南,潢河西岸的隆古乡。其都城遗址至今仍在,是信阳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春秋时期诸侯国都城,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黄国自公元前21世纪,夏代初年受封建国,历经夏、商、周三个王朝,一直顽强地生存了1400余年。其历史概况是这样的:由于伯益是被夏启所杀,伯益的后代同夏王朝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公元前16世纪原属东夷集团的殷商部落在首领成汤领导下迅速崛起,最后灭了夏朝,建立了强大的殷商帝国。黄国同商族都属于东夷集团,一直受夏王朝压迫。

因此,商族兴起后,黄国便投奔到商人一边,成为商的小盟国,许多黄国人参加商朝政府,在政府中任职。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取代商王朝,对黄国采取承认的政策,容许其继续存在。

到两周之际,黄国势力有所发展,它与淮河流域的同族,臬陶、伯益的后裔、原东夷集团的江、道、柏、弦等嬴姓诸国结成同盟,并成为东夷嬴姓小国的盟主。

同时,又通过与周王朝的同族姬姓小邦国联姻等方式,改善与周王朝及中原各国的关系,成为亲中原、华夏集团淮河流域嬴姓小国的代表。

后来,南方的荆蛮楚国日益强大不断向四周扩张势力,淮水、汉水流域的诸小国都面临着被吞并、消灭的威胁。

因此,黄国加强了同嬴姓诸小国的联盟并与周王朝在汉东的代表随国结成同盟,始终不屈服于楚国的压力并共同抵抗楚国的威胁和侵略。据《春秋》记载,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黄国与相邻的同姓小邦江国一道参加齐侯主持的贯(今山东曹县东南十里处)之盟会,次年又参加阳谷(今山东阳谷县)之盟。

从此,与中原的齐、宋、郑、卫、鲁等诸侯国结成反楚同盟。公元前656年黄国便与齐、鲁、宋、卫、江等同盟国一道,攻打亲楚国的陈国,惹恼了楚国。楚国随就进行报复,决定灭掉黄国。

经过充分的准备后,楚国于公元前648年,以黄国不向楚国纳贡为借口,大举入侵黄国,古黄国至此灭亡。

7. 全国黄氏家族

黄世再所获荣誉 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第1057位,财富值22亿美元。 2019年胡润百富榜排名第位 。 2019年斯维登集团·胡润房地产企业家榜,黄世再家族位列第42位。

8. 黄氏家族名人

黄中庸(1130-1110)《红楼梦》四大家族中生活原型黄氏先祖,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北海令、太常博士,累官中奉大夫、太常院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与欧阳修、王安石、包拯、韩琦等齐名。

 

  黄霸(前170~前51),字次公,西汉淮阳阳夏人。少学律令,武帝末,补侍郎谒者,历河南太守丞,时吏尚严酷,而霸为政宽和。尝从经学家夏庚胜治尚书。官至丞相,封建成侯,卒谥定。

9. 中国黄氏家族文化研究会会长

「黄」源出:

  一;出自「嬴」姓。以国为氏。据《诸暨孝义黄氏族谱》所载,黄氏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古代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後被楚国所灭,子孙散居四方,以国名为氏。

  二;古代南方蛮族有黄姓。在广西南宁一带。

  家族名人黄歇游学博闻,楚考烈王以之为相,封为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食客三千多人。娶李园之妹,知其有孕,纳於考烈王,生幽王。後李园用事,忌春申君,遂伏死士於棘门刺杀之。

  黄初平(黄大仙)

  黄霸(前?~前51)字次公,西汉淮阳阳夏人。少学律令,武帝末,补侍郎谒者,历河南太守丞,时吏尚严酷,而霸为政宽和。尝从经学家夏庚胜治尚书。

  官至丞相,封建成侯,卒諡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工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著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词等。

  黄巢(?~884)唐曹州人。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来,因皇室奢侈过度,赋税沈重,加上连年发生水﹑旱灾,遂致民不聊生,盗匪群起。僖宗乾符元年(西元874),王仙芝率盗匪起事,翌年黄巢起兵响应,乾符五年王仙芝败死於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攻掠江﹑浙﹑闽﹑粤等地,广明元年(西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为害十年的黄巢之乱始告结束,史称为黄巢之乱。

  黄道婆元朝时擅於纺织技术的女工艺家。曾随崖州黎族学习纺织技术,学成後返乡从事纺织工作,促成棉纺织业的进步,使元明以後的松江细布闻名於四方。

  纺织业者遂立祠祭之,以感其功。亦称为黄婆。

  地望分布:湖北江夏郡,陕西栎阳郡,宁夏安定郡,湖北房陵郡,湖北汉东郡,河北上谷郡,安徽焦郡。

  黄姓起源参考之二

  黄姓起源参考之三黄姓是中国的大姓之一,在有的统计中,黄姓人口在全国各姓人口中排第八位。而在福建沿海和台湾,更有“黄郑排满街”的说法。福建省福州市的义序是个黄姓人口聚居的地方。这里的黄姓人家已经居住了800年以上,他们说,他们这支黄姓属于虎丘黄。其实,黄姓有很多分支,如“江夏黄”、“虎丘黄”、“紫云黄”等等。无论是“江夏黄”还是“虎丘黄”,黄姓最早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的伯益。伯益是舜帝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曾经帮助舜帝驯养鸟兽,被舜帝赐姓赢氏。传说伯益有14支后裔,其中一支于西周初年,在今天的河南璜川一带建立了黄国。后来黄国被楚国所灭,黄国的子孙就以国名黄为姓了。从战国后期开始,今天的湖北省武汉一带一直是黄姓聚居的中心地带,武汉一带当时叫江夏郡,因此黄姓人也开始以“江夏”为郡号。所以“江夏黄”实际上是很多黄姓支系的主干。汉代以后,黄姓人口逐渐向大江南北迁徙,“江夏黄”也慢慢分化出很多支派。其中,有的黄姓迁入福建一带。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林伟功:当时入闽来讲,福建省入闽的黄氏有好几个支派。根据有关方面的资料记载,从晋朝的元嘉之乱八姓入闽里面,就有黄氏,陈、林、黄、郑。黄氏入闽。以后随着不断的中原大量的移民,到福建来讲,还有唐朝的,就是跟随中原陈元光父子,到闽南一带开发的。还有随王审知先帝入闽的,还有就是在唐末五代的时候。

  福州义序的黄氏后人说他们进入福建的始祖叫敦公,时间大概在1100年以前,当时正是唐末五代时期。这位入闽始祖敦公,就是虎丘黄的祖先。

  福州市义序黄氏宗祠管委会主任黄伙霖:我们敦公入闽是在1100多年前入闽。

  当时是在闽清。在闽清后来发展成6个孩子,就等于现在的六叶。一、二、三、四、五、六,我们这里是第四叶。发展到永泰,永泰又发展到我们义序,到义序的时候是800年以前,发展到现在有两万多人。〖同期。字幕〗福州市义序黄氏后人黄宝麒发展到这里有24世,以后到我们这辈是35世,35世了。到您这里是35世,到我这里是39世,我要称他老叔公了。

  虎丘黄入闽始祖敦公的后代,今天已经遍布海内外,台湾也有不少。台湾虎丘黄的后代还知道有关敦公的很多传说。

  台湾黄氏后人黄如升:据说敦公死的时候,是中风死的。在一个山丘上面死掉的。死掉之后,预备给他就地掩埋。想第二天去掩埋,但是第二天去的时候,那个地方已经变成一个丘陵的状态。说奇怪啊,原来是老虎给他堆成一个拱木一样的,所以我们姓黄的就叫做虎丘黄。

  虎丘黄的传说虽然难以考证,但是虎丘黄的后代都愿意相信有关他们祖先的浪漫传说。几年前,在海内外虎丘黄后人的共同努力下,福州义序的黄氏宗祠又修缮一新。海峡两岸的虎丘黄后人也有了更多来往。

  台湾黄氏后人黄如升:我们黄姓宗亲会在台湾那边,跟我们本乡姓黄的,完全是一种亲情往来。都是我们义序黄姓宗亲的子孙,每个人都很向往家乡。所以每年大家都有不少人回来。甚至有一回盖祠堂的时候,我们也尽了我们子孙的一份绵薄之力。

  这位台湾的黄如升老先生现在差不多每年都要回到义序住上一段时间。他说,台湾现在有很多黄姓后人都跟他的想法一样,都希望多回到祖居地来看看。

  黄姓起源参考之四

  黄姓是中国当今第八大姓,南方人所占较多,在台湾排名第三位。黄姓出自嬴姓,是古帝少昊的后代。少昊的后代皋陶,在虞舜时期担任大理的职务。皋陶的儿子伯益,因为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为嬴。伯益的儿子大廉,被禹封在黄,建立了黄国,他的后代也就世代居住在那里,并且把黄作为他们的姓氏。黄国于公元前六四八年,被楚国灭掉。

  黄国的遗民,有的跑到河南,有的跑到湖北。约三百年后,黄国贵族后代黄歇,在楚国任宰相,被封为春申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封地一开始在原来的黄国的地方,后来改到了江苏苏州一带,黄姓也因此而在东吴地区得到极大发展。到汉代,黄姓开始向南北发展,向南发展到湖南,江西,四川,向北发展到河南。到晋代,黄姓开始进入福建,明末清初时,开始进入台湾。黄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江夏,淮阳,临江,淮南,汝南,南阳,零陵,巴西,新安,金华,固始,信州,安定,房陵,汉东等;黄氏堂号以江夏、紫云最为著名。据闽、台黄氏家谱记载:献地盖泉州开元寺的施主就是黄氏族人,其后世子孙皆以「紫云」

  为堂号。另传,有黄峭公者,曾作一遣子八句诗:「骏马匆匆出异方,任从随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但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诗中意涵,在于鼓励子孙分居各地,虽然日久总要落地生根,但绝不能忘掉祖先的恩泽。

10. 黄氏联谊会

黄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至2006年,黄姓人口约有2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2%;按人口算,黄姓排名从第8位升为第7位。

当然,黄姓画家会很多。黄永玉、黄胄、黄君璧、黄均、黄三枝等。

1、黄永玉 ,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 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 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代表作品有《黄永玉木刻集》、《猫头鹰》、《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等。

2、黄胄 (1925.3—1997.4.23)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 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黄胄美术基金会设立者。带头捐赠自己书画作品与古代文物、书画收藏。 主持具有深远影响的“93科学与艺术研讨会”“95经济与文化研讨会”等若干重要展览及学术活动。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 黄胄的社会活动与艺术实践,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有大量艺术作品及《黄胄作品集》《黄胄谈艺术》等三十余部著作传世。

3、黄君璧 (1898年11月12日—1991年10月29日),广州南海人。原名允瑄,晚号君翁,本名韫之,以号行,中国现代著名国画艺术家、教育家。父仰荀,家藏甚富。 早年毕业于广东公学,后从画家李文显游,并与粤东藏家交往。致力于山水画,尤以画云水瀑布为长。1923年与卢振寰、黄般若等成立癸亥合作画社。 1929年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1937年后历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等。1949年迁居台湾,任今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主任。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 传统功底深厚,经历了现代中国画的继承、演变、革新的过程。出版著作《黄君璧画集》《黄君璧书画集》等。

4、黄均 (1914-2011年),号懋忱,祖籍台湾淡水,福州候官县台江圣王庙金墩街人,1914年7月6日生于北京。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黄均自幼酷爱绘画。新中国成立后,黄均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7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古都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山书画社顾问、东方书画社顾问及中国口岸协会书画研究会顾问。 1985年加入北京市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为盟员。2011年10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5、黄三枝 ,又名黄怀宁,号知山,1959年5月出生,现居北京,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艺术硕士,师从艺术家吴为山教授,深造于张旭光书法研究工作室。 现为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联谊会理事,扬州八怪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扬州八怪艺术研究会副会,德正艺术签约画家。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cszz/98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