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助学扶贫 > 正文内容

农村扶贫战线(农业与扶贫)

2022-10-13 10:45:32助学扶贫2

1. 农业与扶贫

一、什么是农业产业扶贫?

农业产业扶贫是通过市场机制,以激励效应为中心,以贫困户增收为目的带动区域发展,通过区域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

二、农业产业扶贫对象是什么?

全县建档立卡的农业产业贫困人口。

三、农业产业扶贫对象脱贫目标是什么?

到2018年实现农业产业扶持项目对脱贫对象的全覆盖,通过农业产业发展带动1万贫困人口脱贫。

四、发展农业产业主要原则是什么?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顺应消费需求趋势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尊重贫困群众意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业种植产业和项目,避免盲目建设和无效投资。

(二)坚持以资源为基础。立足我县自然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发展地域特色突出的农业脱贫产业。

(三)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强化科技和人才服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农业产业扶持脱贫的技术支撑。

(四)坚持以规模经营为引领。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产权改革,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合机制,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五、我县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什么?

依托我县农业资源优势,围绕增强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能力,积极发展投资少、风险小、带动大、发展快的4个农业脱贫产业。

(一)特色农产品产业。着力发展地域优势突出的特色种植业,选择1000户贫困户,重点发展2000亩金顶谢花酥梨、桃、花卉等特色农产品,支持建设一批生态好、效益高、质量优、品牌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优质粮食产业。加强全县高标准粮田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地力提升工程,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选择1000户贫困户进行2000亩强筋优质专用小麦和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等优质粮食作物订单生产。大力推行种养循环、农牧一体发展模式。

(三)设施农业。选择科技素质较高1000户贫困户建设1000座温室大棚,发展温棚葡萄、黄瓜、番茄等名特优新果蔬生产。加快完善果蔬冷链物流网络,支持实施产地预冷工程。

(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选择1000户贫困户,发展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探索立体农业、庭院农业、信息化农业等新型农业之路,形成产业链条较完整、利益联结紧密的贫困农村发展新格局。

六、我县发展农业产业采取的扶持措施是什么?

(一)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以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分类别开展“联合”、“订单”、“定向”培训。加强扶贫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建立种植业、渔业、观光农业等县级产业专家库。创新技术服务方式,采取“科技特派团”、“特派员制度”、“结队帮扶”等形式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

(二)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分层次建立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手机信息或QQ群服务平台,及时、精准发布农时农事、价格行情、农产品市场信息等,优先为贫困户在商丘农业信息网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积极牵线搭桥,引导推动贫困村参与农展会、网上销售、农超对接等各类平台,多种形式促进产销对接。

(三)构建利益链接机制。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专业户,提高贫困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合的经营主体使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地覆盖贫困村和贫困户,鼓励工商资本进入产前、产后环节,把农村生产领域更多地留给贫困户。让贫困户通过加入专业合作社或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形成购销关系稳固、利益联结紧密的联结机制。

(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探索对贫困村、贫困户技术帮扶的新模式,依托传统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借助社会性技术服务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技术帮扶。

(五)积极争取农业项目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建设、园艺作物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补助等项目建设资金,向特色农产品产业、优质粮食产业、设施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倾斜实施。

七、我县发展农业产业采取组的织保障是什么?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确保农业产业扶持脱贫工作进展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县直有关单位及各乡镇党委政府都要建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农业产业扶持脱贫工作的实施。

(二)深入发动,加强宣传。有关村委会要召开贫困户大会,通过会议宣传农业产业扶持脱贫工作建设项目内容及优惠政策,扶贫工作小组成员要进村入户,让贫困户对农业产业扶持脱贫工作的意义、政策要求、时间安排等内容进行全面地了解,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目标管理,奖惩兑现。为确保农业产业扶持脱贫工作的顺利完成,县政府应把农业产业扶持脱贫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并根据整个工作的完成情况和个人工作情况,实行奖惩。

2. 农业与扶贫政策有哪些

七个一批就是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劳务输出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加强教育脱贫一批、 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一批、 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1、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坚持以“六个精准”“七个一批”统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进一步深化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行动,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2、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强化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创新扶贫考评体系,加强脱贫成效考核。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3、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

脱贫攻坚工作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工作相衔接,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统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能力,逐步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加强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监督考评等机制,形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优势、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4、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探索生态脱贫有效途径,推动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

5、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保障贫困人口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

3. 农业与扶贫项目

一、项目扶持原则和范围

  我市按“自愿申报、竞争评选、扶优扶强”的原则,对列入扶持范围的农民合作社给予项目补助。农民合作社申报扶持项目范围须符合以下要求(如同一项目市财政已补助不再重复安排):

  (一)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施。

  (二)开展科技知识、营销知识和新技术应用培训。

  (三)提供农业生产资料联合供应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

  (四)农产品加工场地建设。包括基建工程和农产品加工设备购置。

  (五)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与农产品“三品”认证。

  (六)商标注册。

  (七)农产品联合销售网络建设。

  (八)印制农产品统一包装箱、标签、标识等。

  (九)其他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建设项目和经营活动支出。

  二、申报资料要求、程序

  (一)项目申报

  农民合作社依照《管理办法》扶持项目的申报条件,如实详细填写《东莞市农民合作社扶持项目申报表》(附件),具体说明项目实施内容、进度安排、项目效益、资金用途等,连同如下资料复印件装订成册后一式两份上报镇街农林水务局:

  1、获得的名特优产品证书,国家及省级商标名牌证书。

  2、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相应生产基地认证证书,地理标识认证证书。

  3、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产品注册商标证书。

  4、省、市表彰的相关文件。

  5、反映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的账本、生产设施等材料。

  (二)项目审核

  镇街农林水务局对各合作社申报项目进行初审,出具审核意见,并连同相关证明材料(见《管理办法》附件3第10、11、12、15项内容)报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审核。

  另外,申报扶持资金的合作社需准备以下资料,以备市镇部门现场查验:内部规范化管理证明材料,如合作社章程、财务管理制度、会计账册、成员账户、会议记录等;生产经营服务证明材料,如标准化生产证明材料、生产记录、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制度、社员培训记录、统一购买农资和销售农产品的记录等。

4. 农业与扶贫项目计划书范文

保生存阶段扶贫:以”三西”地区农业建设为主的区域性扶贫开发计划、针对贫困地区的优惠和扶持政策、设立一系列专项资金帮助贫困地区改变面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开展“智力支边”活动、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农村扶贫工作、划定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5. 农业与扶贫贷款的条件

针对贫困农户的信用贷款最高额度不超过5万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签订带动贫困户增收合同或协议的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加专业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每带动1户贫困户可申请贷款1万元,扶贫龙头企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3000万;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贫困农户、扶贫农头企业、种养加专业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均按贷款年利率的5%给予贴息。

法律依据:《个人贷款暂行办法》

第十一条

个人贷款申请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借款人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境外自然人; (二)贷款用途明确合法;

(三)贷款申请数额、期限和币种合理; (四)借款人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五)借款人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 (六)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6. 农业与扶贫产业扶贫资金

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建设性资金投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含国债投资和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扶贫资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科技投入等。

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由于资金渠道来自不同部门,各自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支农资金使用管理分散现象,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效应的发挥。

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整合支农资金对于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利于逐步规范政府农业资金投向,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有利于转变政府和部门的职能,消除“缺位”和“越位”现象;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支农资金的整体合力。

7. 农业与扶贫项目有哪些?

1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细分为:①支持以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②支持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③支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

2 .农业产业强镇项目

根据《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2021年,认定一批成效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

依托镇域资源优势,聚集资源要素,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

目前2018年和2019年各认定一批,2020-2021年第三批产业强镇项目,正在申报。

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

根据《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1年,农业农村部将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乡村产业集群。

4.农产品初加工项目

根据《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1年,农业农村部继续支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补助;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

同时支持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级加工产品项目;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每个地方每年都有补贴,一定要积极申报。

5.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印发《发展规划司2021年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1年,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引导各地梯次推进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建设;同时,总结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园范例,发布产业园发展报告。

目前全国已批准创建四批10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继续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6.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

根据《发展规划司2021年工作要点》,2021年,制定《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分工方案,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打造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

8. 农业与扶贫政策

六大类帮扶政策措施:

一是支持贫困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多渠道稳定就业:为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

二是实施教育扶贫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确保适龄贫困子女不因贫困原因辍学,协助相关部门为其在校生发放补贴。

三是帮助获得产业开发小额贷款: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积极性的扶贫对象,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动员扶贫对象以土地、山场、水面及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入股的形式参与到扶贫经济实体中来。

四是实施易地搬迁改变生存发展环境:按照自愿原则,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合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极差、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和村落实施移民搬迁。

五是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活条件:有效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重点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严重滞后的地方,帮助改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

六是支持获得农业生产、公共服务保险和农村低保、社会救助等,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享受到一项帮扶政策措施。

9. 农业与扶贫相结合的理论

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四个优先

1、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强调了基层党组织在“三农”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通过多渠道的人才培育,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立激励机制,在农村留住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让他们在“三农”战线发光发热,使农业农村发展紧跟时代变化。

2、优先满足“三农”要素配置。针对城乡发展要素不平衡现象,遵守公正、公平、透明原则,将发展要素倾向“三农”,消除城乡发展要素平等交换、自由流动的体制与机制壁垒,实现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的突破,助力农业农村优化发展。

3、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任何事物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充足资金的支撑,对此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时,需在资金投入上给予保障。这就要求政府能够将公共财政更大的倾向“三农”,金融机构能够开展更多服务于“三农”建设的业务,使农民发展、农村建设、农业改革具备充足资金支撑。

4、优先安排“三农”公共服务。在新时期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公共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影响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对此,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短板,通过完善与优化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生态文明、农村交通、农村电力等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文明振兴,缩短城乡发展差距。

10. 农业与扶贫项目补贴政策

农业补贴具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广义补贴,即政府对农业部门的所有投资或支持,其中较大部分如对科技、水利、环保等方面的投资,包括农产品价格支持、贸易支持与保护措施、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对农村科技教育、市场信息等服务支持、农村低收入者的扶助等等。

另一种是狭义补贴,这类补贴又称为保护性补贴,主要指的是那些容易引起农产品贸易扭曲的政策措施,如对粮食等农产品提供的价格、出口或其他形式补贴,包括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对种子、肥料、灌溉等农业投人品补贴、农产品营销贷款补贴、休耕补贴等。

11. 农业与扶贫项目介绍

农业的扶贫项目具体可以分为两类:

1、种植业涉及到的种苗繁育、标准化的种植基地、农产品储藏保鲜、废弃物加工利用等等;

2、养殖业涉及到的种畜禽繁育、标准化的养殖基地、畜禽交易场所、饲草的种植、饲料加工、粪污无害化处理方法和有机肥加工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zxfp/99895.html

标签: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