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助学扶贫 > 正文内容

扶贫助学志愿者事迹(扶贫助学先进事迹)

2022-09-19 13:30:20助学扶贫2

1.扶贫助学先进事迹

资助贫困大学生,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企业捐款救灾等

2.资助贫困学生先进事迹

童第周的故事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生前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小村里,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没有钱进学校读书,只能在家里边做些农活,边跟父亲学点文化。直到17岁,才在二哥的帮助下,进了宁波师范予科。可是第一学期考试成绩总平均分没有及格,学校让他退学或降级,经童第周再三请求,学校勉强答应试读半年。童第周发誓,一定要把成绩赶上去。童第周坚持顽强的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在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以后,他更加勤奋学习,临近毕业时,他已经成为生物系的高材生了。童第周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要攀登生物学的高峰,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劳动。   1930年童第周在亲友们的资助下,远度重洋,来到北欧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寒尔。在欧洲著名生物学者勃朗歇尔教授的指导下,研究胚胎学。当时,他发现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藐视的态度,说“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和他同住的一个洋人学生,公开说:“中国人太笨。”听到这些,童第周再也压抑不住满腔的怒火,对那个洋人说:“这样吧,我们来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来和你比,看谁先取得博士学位。”   童第周憋着一股气,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   研究胚胎学,经常要做卵细胞膜的剥除手术,有一次做实验,教授要求学生们设法把青蛙卵膜剥下来,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手术,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紧紧地包着三层象蛋白一样的软膜,因为卵小膜薄,手术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许多人都失败了,他们一剥开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给撕破了。只有童第周一人不声不响地完成了这项实验任务。   布朗歇尔教授知道后,特地安排了一次观察实验,把学生们都找来看。实验开始了,童第周不慌不忙地走到显微镜前,熟练地操作着。人们看到,他象钟表工人那样细心,象绣花姑娘那样灵巧,象高明的外科医生那样一丝不苟。在显微镜下,他先用一根钢针在卵上刺了一个小洞,于是胀得圆滚滚的青蛙卵马上就松驰下来,变成扁圆形的,再用钢镊往两边轻轻一挑,青蛙卵的卵膜就从卵上顺利地脱落下来了。他干得又快又利落。   “成功了!成功了!”同学涌上去祝贺,勃朗歇尔教授更是激动万分,这是他搞了几年也没有搞成的项目啊!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连声称赞:“童第周真行!中国人真行!”童第周剥除青蛙卵膜手术的成功,一下子震动了欧洲的生物界。4年之后,通过答辩,比利时的学术委员会决定授予童第周博士学位。在荣获学位的大会上,童第周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有人说中国人笨,我获得了贵国的博士学位,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决不比别人笨。”在场的教授纷纷点头,有的还伸出大姆指。而那位洋人学生却一篇论文也没有,更谈不上当博士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童第周谢绝了专家和同学们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来到四川宜宾一个村镇教书。在紧张的教学中始终没有忘记搞科学研究。可是,这里没有科学仪器,连一架显微镜也没有,没办法继续开展胚胎学的研究工作。一次意外的发现给他带来了希望:在小镇的旧货摊上他们看到了一架旧显微镜,但要价太贵,当时他们夫妻俩掏尽了口袋还凑不足一半,又向别人借了一些还不够,最后只好把他们的衣服拿去典当,好不容易才买回这架旧显微镜。   有了显微镜,但没有所需要的灯光照明,还是不能进行操作。他们只好把显微镜搬到室外,冬天利用雪地微弱的反光,他忘记了寒冷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着。夏天烈日当头,汗流浃背即使汗水滴在视镜上模糊了视线,或是风把一粒小沙子吹进了载物器,甚至占据了整个视野……童第周仍然坚持攻关。一般说来,每一个试验数据都要重复一、二次,而他往往要重复五、六次。然而,就在这简陋的显微镜下,在这低矮的小土屋里,童第周却撰写了一篇篇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震惊了国内外生物界的学者。 1973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童第周和他的伙伴们开始了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工作。他在解剖显微镜下,用比绣花针还细的玻璃注射针,把从鲫鱼的卵细胞中取出来的遗传因子,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金鱼的卵还没有小米粒大,做这样的实验该有多难啊!可是童第周成功了,结果孵化出的幼鱼中,有一条鱼披着金色的鳞片,长着鲫鱼那样的单尾巴,说明鲫鱼的遗传基因,已经在金鱼卵中发生了作用。这种鱼因为是童第周创造出起的,因此,人们叫它“童鱼”。童第周的实验成果,给生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8年,童第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虽已76岁高龄,却以年轻人的朝气投入了工作。他亲手制定了科研项目规划,绘制了美好的兰图。1979年3月,在浙江省科技大学的讲台上,他突然眩晕,从此一病不起。他为祖国科学事业的振兴,实践了他的誓言:“愿效老牛,为国捐躯!”

3.扶贫帮困先进事迹

范文如下:

我是**大学一名大一的学生。虽然到大学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在过去的半时间年里,我注重个人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热忱地投身青年自愿者行动,热心公益、扶贫济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此先将个人情况汇报如下:在思想方面,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积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讨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践它,以饱满的热情去参加各项活动,服务同学,服务社会,在工作中树立青年志愿者的形象。

在工作方面,我态度端正、责任心强、敢想敢做、胆大心细。在刚刚进入大学的一个学期里,我以积极的热情参加了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既为他人做了一些有用的事情,又在学习和实践当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11月17日,学院路校区大学生节系列活动之“ourworld,ourdream”放飞梦想传递祝福活动在学院路校区师院大道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主办,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微笑天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承办。以“和平,民主,自由”为宗旨,旨在点燃大学生不变的信仰,绽放大学生美丽的梦想。服务队以此为引,奠定了本次活动的基调。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版块,分别是:放飞梦想和传递祝福。11点30分,国际大学生节活动正式开始。在放飞梦想活动版块中,参加活动的同学把自己大学时期的梦想写在各种形状的贴纸上,然后再把贴纸贴到梦想板上。在传递希望活动中参加活动的同学把自己的祝福写在绚丽的纸片上,叠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留在桌上的小箱子里,然后取走别人的卡片,带走别人的祝福,让温馨快乐的祝福语环环传递,飘散的悠远。整个活动中十几名青年志愿者热心的向同学们介绍活动步骤,来来往往的学生们纷纷参与到其中,传递上份份心灵的梦想和希望。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团队还多次组织实践队队员们到达福利院,与老人进行了交流。同学们帮助老人们扫地、洗菜,并为他们整理房间。队员们又与老人聊天。经过这次交谈,队员们了解到“五保”老人看病难的问题。这次活动,队员们体会到了“五保”老人生活的艰辛,了解了“五保”老人需要什么,要如何去关爱“五保”老人。

以上是我在大学里参加的有关青年志愿者的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为群众提供了互相帮助、互相关怀、关心的社交机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让人在为社会无偿奉献的同时,学会相互关怀,相互信任,从而形成一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青年志愿者行动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保障事业行列中来,让其从中获得。


4.帮扶助学的先进事迹

2014“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分别是:

热心助残、解难帮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71352部队19分队管理员 王留杰

倾其所有捐资助学的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离休干部 孟昭德

为残疾人做实事、解难事的驻马店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 张银良

在青岛舍命擒歹徒的潢川县务工青年 黄春刚、胡阳海

用爱和责任定义青年担当的南阳师范学院学生 江雨佳(浙江温岭人)

垫资救治脑瘫弃婴的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 宋兆普

视教育为生命,累倒在岗位上的郸城县秋渠乡第一初级中学原校长 张伟

打工17年还清债务的新郑市薛店镇退休老人 花书增

扎根基层、务实为民的兰考县人民法院东坝头乡人民法庭庭长 闫胜义

被誉为“老百姓的贴心人”的固始县信访局原局长 齐云涛

当选2014“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来自全省各地,身份各异却都有着打动人心的感人事迹。

5.学生扶贫助困事迹

2014“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分别是:

热心助残、解难帮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71352部队19分队管理员 王留杰

倾其所有捐资助学的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离休干部 孟昭德

为残疾人做实事、解难事的驻马店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 张银良

在青岛舍命擒歹徒的潢川县务工青年 黄春刚、胡阳海

用爱和责任定义青年担当的南阳师范学院学生 江雨佳(浙江温岭人)

垫资救治脑瘫弃婴的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 宋兆普

视教育为生命,累倒在岗位上的郸城县秋渠乡第一初级中学原校长 张伟

打工17年还清债务的新郑市薛店镇退休老人 花书增

扎根基层、务实为民的兰考县人民法院东坝头乡人民法庭庭长 闫胜义

被誉为“老百姓的贴心人”的固始县信访局原局长 齐云涛

当选2014“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来自全省各地,身份各异却都有着打动人心的感人事迹。

6.扶贫助学先进事迹范文

  ▍卢永根: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事 迹:卢永根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她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颁奖辞: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 扎根在人们心里。

  ▍廖俊波:芳兰生贵里 山河澄正气

  事 迹: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

  颁奖辞: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

  ▍杨科璋:英雄归厚土 浩然天地秋

  事 迹:2015年5月30日1点13分,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抱孩子,最终保住了孩子,但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杨科璋入伍以来共参加灭火救援战斗200多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160多人。

  颁奖辞: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

7.扶贫助学先进事迹简介

李东炎,男,汉族,199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0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全国数学竞赛预赛一等奖、河北省数学竞赛一等奖、在《河北暖通》发表论文;河北省“优秀三好学生”、校“优秀三好学生”。

● 个人事迹:

不抛弃,不放弃

我是一个出生在山里的孩子,从小在山脚下生活,每天看着巍峨的大山,一直梦想着去看看“山的那边”。“小炎,想去上学吗?”我想都没想就说“去!”。就这样,6岁的我被妈妈送上了一直梦寐以求的“上学路”,同时也向“山的那边”迈出了我的第一步。

13岁这年我升入了初中,家庭的贫困、身体的虚弱并没有让我选择退缩,为了梦想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寄宿,第一次离家的时候老爸说:“好好活。”当时也不懂,不知道什么是好好活,只是默默地记住了这句话,但我明白也感知到了我离“山的那边”更近了。

16岁那年中考我是村里唯一一个通过自己实力来市里上中学的孩子,很为自己骄傲,也很开心,因为离山的那边不远了。临高考就剩3个月了,我却得知爸妈离婚了。一直以来的后盾突然消失了,不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是什么,每每走在街上看见父母拉着孩子,幸福洋溢的样子,顿时眼泪盈满眼眶。只记得那段日子天空很阴霾,心里也找不到以前的那种风和日丽了。还好,就在不久后的一个下午数学老师找我谈话,谈到梦想时老师第一次和我说到了“不抛弃,不放弃”,他还说“一个人应该懂得承担和坚强”,我恍然大悟,我得去撑起这个家,让妈妈过上好日子,此时心里久违的火焰又再次燃起,而且相信会越烧越旺。

19岁,高考如期而至,虽说没考出自己应有的实力,但我依旧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我的大学生活,当得知被河北科技大学录取时,我高兴了整整一天,只记得那时天空很蓝,心里也暗暗地为自己鼓劲,这就是我要的“山的那边”,终于可以去看看属于那边的风景了。

2010年金秋,我如愿地走进大学校园,带着一丝懵懂与一腔热血迎来“山的那边”的第一道风景——学习。至今仍旧清晰地记得开学第一天校党委计书记对所有新生说,“每个人都应该把学习当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我心里默念着这句话,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士兵突击》,许三多淳朴的心与对理想的执着触动了我心里的那根弦,这时终于明白了中学老师的那句“不抛弃不放弃”,也懂得了老爸的那句“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对,我要做有意义的事!这时的我,已不再是那个刚离开大山徒有抱负的热血少年,而是变成了一个对大学生活有目标有方向的壮志青年。我在心底呐喊着,我要学习!我要努力学习!

8.扶贫助学先进事迹材料

一、贫困户民政低保补助:

1.重点低保保障标准为220元/人/月;

2.一般兜底保障标准为120元/人/月。

二、贫困户医疗补助金:

1.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医疗扶贫十免四补助;

2.在区内住院治疗目前实行的是个人医疗费用零支付;

3.贫困户免收新农合费用。

三、贫困户教育补助:

1.学前教育免收保教费;

2.义务教育免除杂费、教科书、作业本,享受寄宿生补助,小学生每生每期500元、初中生每人每期625元,享受营养改善计划,4元/生/天;

3.高中教育:发放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的学生可领取每人每年1000元的补助;

4.大学教育:每人每年可获得4000元补助(其中学费资助2000元、生活补助2000元),直到学业结束。休学期间,暂停发放资助。

9.扶贫助学先进事迹报告

文道成,秀山县统计局调查队队长、峨溶镇龙塘冲村第一书记。

为了村里的辣椒能够销出去,他带领村干部走街串巷,通宵达旦地叫卖;为了壮大产业,他自掏腰包成立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发家致富;为改善农村精神面貌,他入户打扫卫生,以自身实际行动感染村民;为了龙塘村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从根本上脱贫,他成立了“文心公益助学会”,专为贫困地区子女解决就学难问题。

10.脱贫助学事迹

近20年来,张全收用自己的善心,捐资助学、敬老孝老、扶贫济困、建桥修路,累计捐出善款2000多万元,帮助农民工就业200多万人次,为农民工带来100多亿元劳务收入。

张全收自幼家境贫寒,12岁因贫辍学,15岁外出打工。每当生活陷入困境,总有乡亲拉他一把。这在他心里播下了善良仁爱的种子。滴水之恩报以涌泉,从那时起,张全收就许下誓言:将来要百倍回报父老乡亲。他三次南下深圳打拼,逐渐站稳脚跟,1997年,张全收在深圳开了一家小吃店,看到农民工活难找、钱难要,他就热心提供帮助。两年后,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张全收创办了深圳全顺玩具加工厂,专门安排家乡农民工就业。为使更多的农民工有活干。2002年成立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帮助河南等地的农民工就业。2008年金融危机,3500名农民工两个月没有工作,张全收遵守"守望相助,有难必帮"的承诺,免费包吃包住,按月支付工资,两个月花费了800多万元。张全收为众多农民工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当地农民工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全收。"为更好地服务家乡经济建设,2014年,他将公司总部迁至郑州,成立200余人的扶贫志愿团队,先后培训并帮助5万多名农民工就业。从2002年起,累计为农民工带来100多亿元劳务收入。

张全收始终惦记着家乡的父老乡亲。2004年,在事业起步阶段,他得知村里孩子在危房上课,立即把公司仅有的8万元现金交给老支书,紧接着筹款72万元建起了教学楼。从2006年起,他成了村里200多位孤寡老人的"儿子",每年为村里孤寡老人发红包,还把孤寡老人杨大爷接到自己家,尽心尽力赡养了13年,为其养老送终。2008年,张全收高票当选为拐子杨村村支部书记。上任后,他自掏腰包为村里建桥修路,建村室、文化大院,安装路灯、健身器材,并为全村人购买医保。他还出资10万元,选送50名村民代表到深圳参观学习。

其所领导的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服务新农村建设百佳乡镇(民营)企业",被深圳市相关部门评为"文明经营企业"和"诚信经营企业"。 其先进事迹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河南日报》、《大河报》、凤凰卫视、河南卫视、深圳卫视等媒体报道。

11.学校扶贫先进个人先进事迹

病因:成份残缺。

可改为:扶贫楷模王新法的感人事迹值得大家学习。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zxfp/5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