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助学扶贫 > 正文内容

教育扶贫助学工作(教育扶贫助学工作计划)

2022-09-11 21:30:18助学扶贫2

1.教育扶贫助学工作计划

各学段资助项目及标准

(一)学前教育

1.生活费。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按照每生每年60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

2.保教费。在普惠性幼儿园和非普惠性幼儿园就读,享受原建档立卡政策的幼儿,按照每生每年600元的标准补助保教费。

(二)义务教育

1.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原建档立卡政策的学生,按照每生每年800元的标准补助营养改善费。

2.两免一补。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的学费,为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非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5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625元。

(三)普通高中教育

1.免学费和住宿费。对公办学校“享受原建档立卡政策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免除学费和住宿费,免费标准按学校收费许可证审批标准确定。对符合免除学杂费政策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按照我市同类型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的标准给予补助,高于补助部分,学校可按规定继续向学生收取。

2.国家助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平均为每生每年2000元,根据困难等级分1500元、2000元、2500元3个档次。(享受原建档立卡政策的学生按最高档发放国家助学金,即每生每年2500元。)

(四)中职教育

1.免除学费。对公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具有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生免除学费。

2.国家助学金。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一、二年级在校贫困生发放国家助学金。

(五)高等教育

1.大学新生入学资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滋蕙计划)。又称大学生路费。家庭经济困新生可申请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就读本省院校的新生资助标准为每人 500 元,就读省外院校的新生资助标准为每人 1000 元。

2.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具有禹州市户籍,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预科生)可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12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16000元。学生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应优先用于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可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贷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贷款所产生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贷款学生支

2.扶贫助学工作方案

圆梦助学是针对有困难的学生,相关企业或成功人士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促使学生达到理想的学习目的或目标的活动。圆梦助学活动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圆梦助学的目的意义;

二是圆梦助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三是圆梦助学活动的组织机构;

四是圆梦助学活动的对象条件或要求;

五是圆梦助学的时间地点;

六是圆梦助学活动的方式方法;

七是圆梦助学活动达到的效果等等。

3.助学扶贫活动工作方案

“云辅导”助学活动是以团市委为桥梁纽带,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和渤海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搭建“一对一”结对子的平台和机会,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辅导,提供高质量陪伴,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在暑假期间想学可学,开拓视野,注入青春梦想。

活动前期,团市委通过各县(市)区团委收集贫困学生信息,建立贫困学生课业辅导需求库,通过渤海大学团委招募200名大学生志愿者,建立大学生志愿者帮扶库。

团市委根据需求对两库进行精准匹配,为贫困家庭学生打通线上学习通道。

目前,已成功对接171个贫困家庭学生,累计线上学习时长超1200学时。

“云辅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贫困学生的欢迎。

“云辅导”课业帮扶采取“一对一”服务方式,每名志愿者详细了解与自己结对子的贫困学生的基本情况,研究制定个性化的课业帮扶方案,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学,定期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让学生得到进步和成长。

此外,针对贫困家庭普遍缺少音体美教育的问题,团市委充分发挥渤海大学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资源优势,招募10名大学生志愿者作为素质提升员,开设线上“七彩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拓展学生视野,提升文化素养。

同时,针对贫困家庭营养健康、卫生健康教育等方面欠缺问题,团市委还招募10名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健康守护员,为贫困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利用渤海大学多个品牌公益服务项目,在“云辅导”助学行动中,培养贫困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4.贫困助学方案

建实施方案的通知(2)

  补助标准:农村居民房屋因灾倒塌或严重损坏需规划重建的,国家每户补助10000元,省级每户补助5000元,市、县每户补助5000元。对部分贫困地区的特困户,在扶贫资金中视情况给予一定补助。对农村居民损坏房屋需要修缮的,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给予一定补助。

  三、补助资金筹集下拨

  补助资金来源为中央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省、市、县三级财政补助,扶贫开发和生态移民资金,各级救灾募捐资金,省内外对口援助资金。补助资金下拨在灾情核定评估的基础上,依据市县灾后重建实施方案,按进度分期拨付。各市、县根据灾后重建需要,可先行安排本级财政补助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提前启动灾后重建工作。

5.教育扶贫助学工作计划范文

专项招聘精准扶贫的特点首先是见效快,可以直接快速地实现贫困家庭的脱贫不返贫。子女有就业,家庭才会有奔头。工商银行的专项招聘计划面向的是纳入扶贫办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名单、高等院校贫困生库或者获得贫困大学生国家励志奖(助)学金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并有针对性地适当降低准入门槛,最低学历条件放宽至全日制专升本,扩展了政策的惠及面。同时,定向招聘精准到户,通过帮助1482个贫困家庭子女的稳定就业,短期内即实现了这些家庭生活状况的根本好转。

二是形成了闭环,将教育扶贫链条从帮助完成学业延伸到帮助就业上来,强化了教育扶贫的实效。自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工商银行始终把抓好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在定点帮扶的四川南江、通江、万源、金阳4县市建设教学楼、宿舍楼、培训和表彰优秀乡村教师外,还多方面关注贫困学生的成长,在小学、中学到大学不同阶段都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扶助活动。特别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优秀贫困学生,工商银行进行陪伴式长期跟踪帮扶,并通过开展贫困大学生招聘计划、优秀创业项目资助延伸教育帮扶链条。来自四川省万源市白羊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胡绍娇2012年高中毕业后,因母亲乳腺癌手术家里债台高筑,无力支付大学费用,面临失学,正是工商银行贫困大学生资助项目的5000元助学金帮助其顺利入学。4年之后,她又通过工商银行的贫困大学生专项招聘计划成为了一名银行员工,彻底改变了家里的贫穷面貌。

三是示范效应强,一批又一批的贫困大学生顺利高质量就业让更多家庭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坚定了通过孩子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承的决心和信心。在我行定点帮扶的四川凉山州金阳县,土比史洛和土比阿呷姊妹的故事已经传为佳话。这对彝族姊妹来自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两人上大学都得到了我行资助,大姐土比史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大学经济学专业,妹妹土比阿呷通过2019年贫困大学生定向招聘进入我行凉山分行工作。受益于教育扶贫和就业扶贫,土比史洛和土比阿呷姊妹一家已经顺利实现了脱贫,而两姊妹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经历已成为激励当地贫困学生发奋学习的精神动力。

四是可以为贫困地区聚拢人才。长期以来,优秀贫困大学生毕业后往往选择在大城市就业,人才虹吸效应导致贫困地区年轻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优秀贫困大学生学养较高,又有改变家乡面貌的赤子情怀,正是贫困地区所需要的有活力、会创新、能扎根的年轻一代。工商银行专项招聘的贫困大学生全部定向安排在其原籍的工行机构,就是为了鼓励来自贫困地区的大学生立足家乡干事创业,成长成材。同时,工商银行将他们作为县域机构的重点人才加强教育培养,使他们成为未来提升工行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的骨干力量。

6.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计划

初中生每人每期625元。

但必须开学时由学生提出申请,学校初审合格后,由学校直接免收午餐费,原则上不允许先收后退,复核后发现不符合资助条件的对象,可补收午餐费。

学前教育免收保教费。义务教育免除杂费、教科书、作业本,享受寄宿生补助,小学生每生每期500元、初中生每人每期625元,享受营养改善计划,5元/生/天。

7.教育扶贫助学工作计划和措施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突出目标导向,细化工作措施,坚持教育扶贫政策标准,资助政策全面覆盖农村低收入家庭学生,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教育服务水平,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8.扶贫助学项目

1. 教育项目:主要涉及校舍的建设、危房改造、对贫困学生和教师的资助。

2. 医疗卫生:主要涉及修建和改建县、乡镇、村卫生院所,购置医疗设备,逐步实现村村有卫生室、开展医生培训和卫生知识普及工作。3. 人员培训:“治贫先治愚”。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让农民掌握脱贫致富能力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部每年投入资金对两县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种植、养殖技术等劳动技能、医疗卫生、教育师资,以及普法、扫盲、妇女维权等。4、整村推进:整村推进是国家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程中所采取的一项扶贫措施。主要是集中资金、综合扶持,改变村庄的落后面貌,整体推动贫困村的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整村推进是以自然村为单位,在村内修建道路、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沟渠、兴建沼气、推广种植、养殖项目等。5. 产业扶贫: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农村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引资主要领域有:边境商贸开发、房地产开发、矿产开采、水能发电、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副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等。

9.教育扶贫帮扶计划

生态扶贫是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一种扶贫工作模式。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等,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以达到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的扶贫模式,最终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生态扶贫包括哪些方面

生态扶贫措施包含哪些

一是产业发展脱贫

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13项产业扶贫工程或具体措施;

二是转移就业脱贫

主要从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6项就业扶贫行动;

三是易地搬迁脱贫

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四是教育扶贫

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是健康扶贫

主要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六是生态保护扶贫

主要从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大生态扶贫工程和4项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

七是兜底保障

主要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

主要工程

退耕还草工程、退牧还草工程、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综合治理工程。

10.教育扶贫帮扶工作计划

它首先是从英国开始的。SDP项目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在英国由一些学校和地方教育当局提出。提出的背景有二:一是这一项目采用“草根理论”探索学校管理问题,迎合了当时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趋势,有力地推动了校本管理局面的形成;二是由SDP项目本身的功能决定的,它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促进学校效能的提高。 二十世纪90年代,英国科学和教育部颁发了《学校发展规划实践指南》,呼吁全国中小学推广这一方法,从而使SDP项目在英国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学校管理改革项目。随后,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美国等国家也开始推广这一项目,使其产生了持续的国际性影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也积极推荐“学校发展规划”这个项目,旨在通过校本管理、社区参与以及提高学校的自治能力,来提高各国中小学的综合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学校发展规划现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研究热点,成为中小学学校管理领域普遍为人们所采用的一种管理工具。学校发展规划在国际学校管理改革的背景下,适应学校管理的现状和改革需要,开始走进我国中小学管理的新实践。学校发展规划的推广和应用,将对提高我国中小学的办学水平和学校管理效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将越来越成为人们日益关注并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何谓学校发展规划 (一)何谓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主要指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从发展的主体来看,学校发展包括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领导者发展等;从发展的具体内容来看,学校发展包括学校硬件发展与软件发展,硬件发展主要有教学设施的更新与提高、校园建筑的建设等,软件发展主要有学生与教职员工素质的提高、学校形象的提升、学校品牌的树立与扩张、校园文化的建设等;从发展的方式来看,学校发展包括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从发展的性质来看,学校发展有渐进式发展与跨越式发展。 (二)何谓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又可称为学校蓝图、学校远景计划、学校战略规划、学校设计等,简称SDP。 西方国家SDP项目对学校发展规划的解释为: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系统地分析学校的原有基础及学校所处的环境,发现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目标,促使学校挖掘自身的潜在资源,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我国理论界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为:学校发展规划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对学校未来三至五年内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如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规模与速度、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办学条件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所做的安排。学校发展规划包括确定社区未来三至五年对学校的需求,寻找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学校发展的前景和目标,提出实现这些目标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办法、行动计划和措施。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内涵 理解发展规划,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发展规划绝不是几位校长冥思苦想的结果,也不是请人捉刀代笔的文案,它应是校长、教师、投资方、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地方教育官员等共同参与,立足于学校实际制定的学校发展的行动计划。 第二、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应立足过去,指向未来,既有对过去的诊断和分析,又有对未来的预测和憧憬。规划强调把握现在,任何一种规划都不是“为规划而规划”,它强调的不仅仅是静态的结果,更关注动态的规划及其实施过程。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 第三、从时限上看:学校发展规划往往是学校三到五年的远景规划。其意义在于通过学校发展设计,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它主要是通过成功地应对教育改革和变化,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水平。因此,学校发展规划的中心应放在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与此同时,也应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技能获得。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功能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对于促进学校发展、提高学校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指向性 规划是全面而长远的发展计划,在一定时期内,规划是学校各种活动、行为所要达到的境界和标准,是学校各项行动的航标。科学而符合实际的规划,具有极大号召力,使全校师生员工,朝着规划所指向的目标而奋斗,并鼓舞士气,增强凝聚力,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二)可控性 规划的指向性特征决定了规划具有控制的意义。规划制定并为群众所理解和认同后,校长就可以根据规划中所制定的目标,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如人力、财力、物力等),努力实现预定目标;同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还要尽力排除各种干扰,纠正偏离目标的各种行为,抑制不符合目标的其它需要;规划要求师生员工围绕目标和要求,按一定的活动方式及日程去行动,所以,它对有效调控师生员工的行动方式具有积极作用。 (三)激励性 规划能激励人们的行动,鼓励人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当师生员工行动遇到障碍时,规划中的目标给人以克服困难的力量;而当行动较为顺利时,规划中的目标又给人以鼓舞,增添人们行动的热情和信心。当全校师生员工看到鲜明、具体的目标,并感受着目标的一步一步实现,就会形成了强烈的动向感,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 (四)可衡性 正确而切合实际的规划中的目标,既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终结点,因而它是人们检验和衡量各项工作成效的尺度。校长通常根据既定的目标要求检查工作的达成度,使精心设计的学校发展蓝图变成客观现实。工作好坏、质量高低的评价,不是来自主观和感觉,而是以是否完成规划中目标的客观实际为依据。规划的可衡性,还体现在能使学校、学校里的各个部门能根据规划要求具体衡量各自工作的成效。 (五)发展性 校本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兴起并得到流行的一个教育理念和发展策略,近些年来在我国也得到了重视和传播。其含义是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 以往,我国政府部门对学校控制过多,社会对学校干预过多,学校不能自主发展、自主办学。学校规划也主要是按照上级领导的布置去开展工作,规划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校本发展是一种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和学校自身发展的教育观念。它主张在政府宏观指导和积极参与下,学校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即:校本发展则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发展策略,发挥自主办学的功能作用。在校本发展的理念下,学校规划的制定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需要学校从自己的优势和弱势中寻求变革,在大量的比较参照中重新定位,制定科学可行、符合实际的行动纲领,并实事求是地去操作实践。这一切,包括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都将有效地调动学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并有力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 四、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 根据以上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分析,学校发展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校的现状分析 一般包括学校历史和办学传统,学校发展中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目前面临的挑战,社区及教职工对学校的期望等方面的分析。现状分析是学校规划制定的现实依据。 (二)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 在不同学校的办学规划中,这一部分的表述存在差异,但以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指导思想三种表述居多。主要内涵为:“三个面向”、“四有目标”、“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三)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学校发展目标主要由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两方面构成。办学目标是指学校准备在将来多久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则是学校希望将本校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中很多内容是由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法律规定的。 如: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成为“上海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改革,锐意进取,注重开发学生潜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性学校;模范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探求新时期办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成为辐射改革成果,输出办学经验的示范学校。培养目标――南洋模范中学的教育是指向“人”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主体性和社会化的发展教育;是努力践行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学校通过有组织的认知过程与环境影响,养成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文明行为规范的现代教育。学校通过这样的教育,促进学生的智能和人格和谐发展,使南模学子具有:出色的才智+健全的人格。 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需要分阶段实现,所以学校发展目标包括: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与中期目标的时限一般是2~3年。 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办学特色,所以,本部分需要探明学校特色的概念及内涵。 (四)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系统 本部分主要是针对学校选择的优先发展项目,分别确定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实施步骤等。优先发展项目是从德育、课程、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学校中心工作中选择的。它是落实学校发展目标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五)学校发展规划的保障系统 主要以下内容:组织保障(学校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保障);对无保障(师资队伍、科研队伍和管理队伍的保障);学校条件的保障(学校的硬件建设的保障);制度保障(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等方面的保障)。 ☆五、学校发展规划的设计步骤 (一)学校现状的调查分析 这一步主要是在对学校的原有基础、办学传统及教育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寻找学校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为确定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学校发展目标提供依据。 这项工作应由校长与学校共同体的所有人员一起商讨、共同分析,取得共识。必要时,还可借助于问卷调查的方法,广泛了解教职员工对学校现状的认识。如可向教职员工调查以下内容:我们的优势;我们亟待提高的地方;我们的短处;我们的担忧;我们情愿做的事情;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要抵制什么;我们的自豪之处;学校目前的总体状况如何?是否学校的某些部门比另外一些部门更加有效?为什么?学校现在的成绩比以往如何?学校现在的成绩与同类型的学校比较如何? 在学校现状的分析中,尤其要重视学校的优势分析。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发展优势,不同的校长和教师也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规划时,学校管理者应对自己学校的发展优势要有充分的认识,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对学校的特色目标进行定位。 学校发展优势的分析,包括学校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以及外部环境的分析,如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社区环境、学生家长状况、学校条件结构、学校文化等,其中学校文化的分析是重要的方面。许多名牌学校在其悠久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就能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如南京一中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新中国成立前,该校就曾推进首席导师制,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任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传统文化和经验的继承,并注入新的内涵,以导师制为突破口,构建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导师制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在省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导师制作为南京一中历史上的教育模式,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重新成为该校的办学特色。 (二)对学校发展的目标进行定位 学校发展的目标一般包括三个维度:方向(办学特色),程度,时间。如上海的曹杨中学的目标定位:“文理兼通,以文见长”,在人文修养方面有高度素质,3年成为上海市一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示范性和实验性中学。 学校发展目标的三个维度中,最重要的是方向,而方向往往又是和学校特色的定位相联系的。 1、学校发展特色的选择 学校特色是指管理者和教育者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本校独到的办学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挖掘、继承发扬并积极创造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优势,所形成的有鲜明个性、独树一帜、成效显著的运行机制、办学风格和教育教学模式。 学校的发展就如同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一样,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东西,要有把自己同其他区别开来的特点。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的标志和灵魂,是一所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最珍贵的、最值得珍惜和总结的东西。 学校特色是立足于本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密切结合学校实际的产物。学校特色必须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学校特色化就是学校个性化,就是学校优质化。 2、学校发展程度的定位 学校发展程度的定位,指学校在同类学校中所处地位的发展定位。如品牌学校,可追求成为全国的领先校,乃至世界一流名校;也可追求成为全省、全市同类学校中的首席;还可追求成为本学片同类学校中的首席。 3、学校发展目标体系的形成 当学校的特色与程度定位准确后,可选择目标实现的时间范围,然后将方向、程度、时间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一般是抽象的,还需要将总体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形成层次化的目标体系,从而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规划中的众多目标纵横排列,形成了层次结构。反映目标系统的众多目标可按层级结构进行分解,从而使各级目标之间产生从属关系、递进关系,显现目标的不同层次。一般地说,高层级的目标往往从宏观角度出发,体现其战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而低层级的目标,往往从微观或中观角度出发,反映出战术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就目标层次而言,有隶属层次(总体、部门、个体等目标)、时间层次(远期、中期、近期等目标)、要求层次(高级的和中级的、低级的目标)。总之,各种不同目标紧密相连,组成了有层次的目标系统,使目标具有某种秩序、策略并能发挥其整合一致的作用。 在确定和表述各层级的目标时应注意:目标是明确的,经过努力是可以达成的;目标是可考核、可衡量的,可以估量成效的。即应当明确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应该在什么范围什么时间内进行,应该如何估量目标成效。 具体的目标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有达成的标识(或成功的标志);有测评点;有测评标准;有达成度的测评办法;有明确的时间规定;有明确的责任人。 (三)制定各部门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是学校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发展规划中可操作的一环。 行动计划一般包括两个系统:一是支持保障系统,包括达成目标所需的思想保障系统、组织保障系统、队伍保障系统、制度保障系统、经费和条件等保障系统;二是反馈调控系统,建立反馈网络、反馈渠道,并建立有效的调控系统。 学校是一个社会系统,系统内的事情千头万绪,学校不可能一下子完成所有的事情,所以,学校在制定行动计划时,应首先确定优先发展项目。学校优先发展项目不宜过多,要选择对学校目标实现能产生关键影响的项目,一般以三到五种为宜。 行动计划要把重心放在优先发展项目上。围绕优先发展项目,制定各部门的行动计划,落实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和具体行动。部门规划应具有以下特点:具体;可测量;可完成;真实、联系学校实际;确定时限;可以评价;可以检查。各个部门的行动计划必须详细阐述:要达到的目标(学校整体目标、各个部门目标);任务(具体说明为达到目标各个部门必须采取的行动);负责实施这项行动的人;实施行动、监控和检查所需的时间;成本问题(教职员工所画的时间、经费和物质资源、培训成本) 计划中的每一项目标和行动都应包括清晰的成功标准。标准可以是学期的标准和年度的标准,也可以是整个三至五年规划时期的标准;标准尽可能使量化的;标准应当具有挑战性并且可以实现。 学校规划的制定是学校共同体成员一起探讨的结果,确定后,应向学校教师公布计划,并通过大大小小的会议,不断讨论计划的进展,不断督促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上。 (四)建立监控和评价机制 学校规划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过程,实施监控和评价有助于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修订计划。规划过程是一个循环和持续的活动过程。在学年结束时,应当安排时间,让那些参与学校规划及其实施的共同体有关人士正式检查和评价这一学年规划实施的效果。这样,一个评价活动会对下一个学年规划活动的实施和规划目标的实施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学校要重视建立学校发展规划的监控和评价机制。 监控,主要是进行日常检查以促进规划准时实施和完成,促进学校实现自己所定的目标。应当有一个规划指定的管理人员检查日常进展情况,通过口头或书面报告向校长和学校管理委员会汇报情况。监控中需做好的工作:审查行动计划和有关文件,如教学材料和备课本;详细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课堂观察。 各部门应向校长提供计划实施的评价报告,评价针对下列事项:目标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为什么说目标已经达到?超过了还是没有达到?行动在规定的日子内实施吗?时限真实吗?规划对学习/学习成果有什么影响?影响的证据是什么?量的还是质的?什么方面尤其成功,为什么?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什么?对将来的规划有何启示?起初的工作有价值吗? 学校建立监控和评价机制,把监控和评价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学校还应当建立管理台历,包含规划活动的关键日期,以便校长和学校有关教师能够记录与学校发展规划有关的活动。 六、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 (一)要重视调查研究 学校规划是帮助学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制定规划的过程应该是各级干部和师生在校长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是调查研究、数据处理、现状分析、综合归纳出思路的过程。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自身条件,看到自己的成绩,找出自身不足,明确学校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重点发展项目,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 (二)要独立思考 如何创办特色学校是校长制定规划面临的重要课题。所谓特色学校,应该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独到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特色学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全面科学规划和有计划地建设。既然特色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要有别于其他学校,那么校长应改变从属思维的定势,改变被动思维的模式,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特色轨迹。只有这样才能用于改变,大胆创新,使学校个性化、特色化。 (三)要立足于实际 例如,上海的建平中学,在总体思考的基础上,构建了“跨世纪工程”,提出“合格+特长=建平人”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合格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学校提出并建立成阶梯状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体系,各种目标逐步递进、螺旋形上升。在改革初期,学校领导向全体教师提出“致力团结奋斗,三年振兴建平”,“魂系建平、心思改革”的要求。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根据“外围向核心带近”的总策略思想,分别在创造第三课程--建设校园文化、改革第二课程--选修课和课外兴趣小组的系列化和正常化、改革第一课程按程度分层次教学等方面适时地提出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当建平的办学模式得到社会认可时,提出“认清形势,抓住时机,把建平建成高层次、高素质、高品位、高水平的一流学校”的口号。这些,对建平来说,也许行得通,但对于其他学校,尤其是非重点学校来说,就不一定行得通,这就需要实事求是。 (四)规划要具有可能性、重点性和伸缩性 我们精心设计的规划,必须是经过努力奋斗有可能达到、有可能实现的规划,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是“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忘记了这一条,规划的各种作用都将变为零。因此,设计规划,首先要考虑可能性,也可称之为达成性。同时,我们设计的规划中所制定的目标,必须是带有较大重要性的指标,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十分必要又必不可少的目标。如果把非常重要的目标忽略了,而定出一些无关紧要或次要的目标,这就不是科学、合理的规划了。而且,制定规划中的目标要有一个弹性,要留有余地,有一个松紧、伸缩的区间,一般在上限、下限之间,要留有较大的余地。

11.教育扶贫助学工作计划表

应该做到以下七个方面:

一、摸排到位

教育资助是教育扶贫的重头戏,是保障建档立卡家庭孩子不因贫失学的根本举措,而教育资助的前提就是要精准摸清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底数,也就是哪些学生需要资助。

精准摸排主要根据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国网)逐人搜索,确保国网内所有学生不漏一人,实现系统内在校生应助尽助。对于个别整户识别不精准(父母在国网,子女不在国网)的,生源地学校摸排时要逐户搜索,不漏一户,彻底实现教育资助全覆盖。

在国网之外,还有一些家庭因各种突发因素导致贫困,就读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减免资助,并协助学生申请各类补助。

底数摸排是教育扶贫的重点,也是难点。建档立卡家庭千家万户,学生情况千差万别,没有“绣花的功夫”,是无法做到精准二字的。

二、采集到位

确定应该资助学生底数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采集必要信息,如学生身份证件信息、家长身份证件信息、银行卡号,农户编码等。这些关键信息的采集直接关系到后期资助打款。

生源地学校或就读学校入户采集时,一定要由学生家长自己提供银行卡号,然后根据银行卡号从户籍人员信息表中倒搜农户编码。财政拨款是以农户编码和银行卡号为准,银行卡号有误必然导致打款错误,极容易引起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在采集时要慎之又慎。

三、资助到位

底数摸排到位、信息采集到位都是为了资助到位。财政部门一旦确认打款后,生源地学校或就读学校要及时告知家长去查收,并复印打卡记录存档备查。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前教育阶段一般都是打入粮补卡,其他学段一般都是打入学生资助卡,有的家庭不止一个银行卡,学校要告知家长当初采集哪个卡的信息,取款时就必须用哪个卡。

四、解读到位

资助到位后,包保教师还必须解读到位。有的建档立卡家庭好几个学生,财政打款时大多都是一次性打款,帮扶教师一定要了解各学段资助标准,针对所帮扶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一一解读。包保教师心中明了,解读到位,学生家长心中才能明了,才能非常满意。

由于今年我县教育资助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8月31日之前的打卡都属于春季资助,8月31日之后都属于秋季资助,但是8月31日这一天的打卡最特殊,有春季最后一批建档立卡学生资助的钱,还有秋季学生资助的钱,再加上有可能一家多个学生同时一次性打款,包保教师不吃透资助政策,不了解包保家庭实际情况,很难解释的清。

五、宣传到位

在具体工作中,要让家长满意,宣传到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包保教师要入户张贴必要的宣传材料,向家长解释国家的教育资助政策和他们应该享受的教育资助金额,帮助他们申请应有的资助。寄宿生生活补助、雨露计划、国家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特殊群体学生就学资助等等,教育资助项目繁多,有国家资助的,有校内减免的,包保教师要针对包保家庭实际情况进行宣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让家长知晓。

六、填写到位

扶贫手册和教育扶贫手册的填写是扶贫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历次扶贫检查的必查项。包保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受资助的情况如实填写在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里,尤其是要将时间节点和资助金额填写清楚。两册填写到位,既方便了建档立卡家庭所有成员随时随地了解资助情况,又可以让检查组人员核实建档立卡家庭资助全过程。

七、帮扶到位

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八一学校同教师学生代表座谈时指出:“要推进教育精准扶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习总书记的这个指示为教育扶贫指明了方向。

由习总书记的指示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扶贫的主阵地应该是学校,抓好教育,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都能学会一技之长,才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良药。

教育扶贫不仅仅是钱的帮扶,县教体局一直倡导谁班上的学生谁帮扶,将教育扶贫和家访结合起来,帮扶教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与学生沟通,做到学业、生活、心理、资助全方位帮扶。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zxfp/49384.html

标签: 扶贫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