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助学扶贫 > 正文内容

县级学生资助中心是哪里(县级资助中心是教育局吗)

2023-05-02 19:20:09助学扶贫1

1. 县级资助中心是教育局吗

能申请补助,具体操作如下

1.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所有学生每年可以自愿申请生源地(户口所在地区县)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的无息助学贷款,本专科生最高可贷8000元/年·生。

2.学生进校后用贷款资料向学校自愿申请国家助学金资助3000-5000元/年·生。

3.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新入学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含高职专科、本科),补助4000元/年·生(学费2000元、生活费2000元),连续资助直到学业结束。学生在四川省资助中心网站上申报,学校审核,省资助...

4.新生入学资助:

录取当年7月开始向户籍所在地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教育局)申请,省内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500元,省外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1000元。

2. 县级资助管理中心是哪个部门的?

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一般都设在学校的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邮寄地址写:学校地址及名称+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学校资助部门是指学校为援助因家庭贫困而在继续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而成立的部门,主要负责对学生中贫困群体的发现·调查以及援助行动。主要常见于学费生活费高昂的大学。

3. 县资助管理中心是哪里

教育局都有以下科室:

1办公室;

2法制与宣传科(行政审批协调科);

3计划财务审计科;

4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科(国际交流科);

5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高等教育科);

6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科;

7民办教育科,;

8教师工作科(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9教育督导科;

10安全管理科(党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维护稳定工作办公室);

11人事科;

12离退休人员管理科;

13机关党委(党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宣传统战部);

14市普通话测试站;

15市教育考试院;

16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17教育工会;

18纪检监察室(纪委驻局纪检组);

19教育局信息中心;

20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4. 县资助中心属于什么部门

是由财政部\教育部颁发的

国家奖学金的资助对象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包括当年考入普通高校的全日制本专科生以及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高校学生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基本条件是:道德品质优良,遵纪守法,生活俭朴,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或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成绩优秀和家庭经济困难。

国家奖学金全国每年定额发放给45000名学生,按两个等级发放,其中10000名特别优秀的学生享受一等奖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35000名学生享受二等奖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其所在学校减免当年的全部学费。

5. 县级资助中心是教育局吗还是教育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是在2007年有教育部、财政部下发通知成立的,由全国中心-各省直辖市-区市县逐级资助管理中心组成,行政上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委、教育局)领导,业务上由上级资助中心指导。

成立之初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中职学生资助、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项目。随着近年来民生工作的推进和深入,截止2016年初,工作内容范围已涵盖了幼儿园、中小学、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全教育阶段的各种国家资助政策的落实,主要工作涉及十余种国家资助政策,针对不同的资助人群,不同的资助标准,不同的遴选要求,不同的实施时间,不同的流程要求,不同的落实方式(根据文件要求有现金发放,有银行卡拨付,有实物发放等等等),以及其他社会爱心力量的助学活动的协助衔接等。

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对学生资助政策进行宣传发动,督促指导相应学校组织初审、公示上报、复审复核、汇总报批,资金落实,监督检查,动态跟踪等等,说白了一句话,就是按上级要求制定本级规则,千方百计确保惠民资金按文件要求规范的落实到受助对象手里,通过监督检查学校的操作,确保没有被骗取、套取、挤占、克扣、挪用等情况。

6. 区县资助中心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所有学生每年可以自愿申请生源地(户口所在地区县)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的无息助学贷款,本专科生最高可贷8000元/年·生。办理程序:学生和学生家长(任一监护人)同时到区县学生资助中心签订一份贷款协议,交给区县学生资助中心书面资料(即学生身份证复印件、监护人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高校

7. 县级资助中心是哪

为加强学校与山东省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交流合作,促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一民心工程的温暖,同时为我校学生提供一个深入基层学习锻炼的机会,展现我校优秀学生素质风采,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鲁教财字【2014】25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校县结对”帮扶机制的通知》(鲁学助【2015】13号)精神,学校建立“校县结对”帮扶机制,积极协助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zxfp/172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