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助学扶贫 > 正文内容

农村扶贫工作建议(农村产业扶贫建议)

2022-11-19 22:01:19助学扶贫2

1. 农村产业扶贫建议

我的观察生活背景也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不然的话没有能力就改变不了你的贫困状态。

2. 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安徽省扶贫办、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的实施意见》(皖扶办〔2018〕118号)精神,2021年以工代赈项目已竣工验收,现将项目实施情况公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21年以工代赈项目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21年1月3日批复实施,实施地点为西潘楼镇于庄村、阚疃镇新桥村,建设内容为新建四级水泥路1.9公里,宽4米,计划总投资170万元。

二、项目实施结果

西潘楼镇于庄村道路工程项目于2021年5月2日完工,实际建设工程量为新建四级水泥路0.9公里;阚疃镇新桥村道路工程项目于2021年4月11日完工,实际建设工程量为新建四级水泥路1公里。

三、项目验收结果

西潘楼镇于庄村道路工程项目2021年8月11日经县发改委、财政局、交通局、乡村振兴局、西潘楼镇政府等5家单位验收通过,2021年10月18日审计完成;阚疃镇新桥村道路工程项目2021年7月22日经县发改委、财政局、交通局、乡村振兴局、阚疃镇政府等5家单位验收通过,2021年9月8日审计完成。

四、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计划总投资170万元,审计决算价168.33万元,拨付承建企业163.28万元,5.05万元为项目质保金,余下1.67万元退回县财政。

五、绩效目标实现情况

新建四级乡村道路1.9公里,解决2个村5200余人的交通出行问题。明显改善脱贫地区落后的交通运输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对项目有异议,请向以下部门提出意见。

3. 农村产业扶贫建议怎么写

针对缺乏财力物力和经费保障,运转困难的问题。建议国家层面将扶贫资产后续管理登记工作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内容,明确乡村振兴、农业农村、财政、教育、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发展改革、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生态移民等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作保障。

建议省级层面结合中央精神,进一步压实乡村振兴、农业农村、财政、教育、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发展改革、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生态移民等相关部门责任,扶贫资产后续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资源短缺、财力物力无保障的问题。

4. 发展扶贫产业的思路和措施

贫困既是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根源性问题,也是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攻克的难题。我国的扶贫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扶贫策略从“输血式”扶贫逐步转向“造血式”扶贫、从粗放式扶贫转向精准扶贫,焦点也从全县、全村的区域化思维(比如“一县一品”“一村一产业”)发展到了人群的类型化思维(比如“三留守”人群的帮扶)。当然,随着扶贫工作的纵深化发展,许多难题还需要一一突破,主要包括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寻找切实可行的脱贫方式、巩固脱贫效果以防止返贫等。

社会工作与贫困问题有着极强的关联性:首先,社会工作发源于救助穷人的慈善工作,比如早期的热心人士志愿帮助穷人、1601年英国的《济贫法》、随后的“友善访问员”都是社会工作关注贫困问题的表现和有效做法;此外,贫困问题是社会工作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工作关注的其他领域和贫困问题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比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很可能是因病返贫,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则很可能因失业致贫等。从社会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工作手法来看,社会工作助力精准脱贫,能够为解决扶贫难题提供新思路,尤其是能够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和脱贫方案。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作为“教育者”的社工

贫困群众往往受制于根深蒂固的观念,觉得许多年来的生活都是这样,没办法改变,也没有必要改变。而根据现状来看,他们的生活水平低下,是需要脱贫的,这就是社会工作中所说的“规范性需求”。“规范性需求”是群众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但却不是群众的内生性需求,所以贫困群众没有做出改变的动力,更不会拿出实际行动。

因此,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就是要精准地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有脱贫的愿望,才能像发动机一样有动力。社会工作者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优势和兴趣。人们往往会对自己擅长的而且是感兴趣的事情付出努力,这是最容易调动积极性的层面。如果肢体残疾者喜欢唱歌,那么就鼓励他学习唱歌,再把唱歌发展成事业;如果留守的贫困妇女擅长手工活,同样可以通过培训提升技能帮助其脱贫。

第二,意识和信念。社工首先要了解贫困群众对生活和工作的信念、想法。如果贫困群众能够明显地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却没有能力转变,那么社工就协助他、陪伴他一点一滴尝试,积累成功经验和成就感,通过量变引起质变。而认为自己的观念是对的、没必要通过努力去脱贫致富的群众,社工要做的是发现和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追求,通过忠告、提醒等技巧,帮助贫困群众逐步改变想法,进而做出努力。比如说,重度残疾人感觉生活已经没有希望,日子过成什么样已经无所谓,社工首先要引导他发现自己的能力、产生目标,从而有信心去规划生活。另外,针对潜意识层面,即贫困群众自身过得浑浑噩噩,对世界和生活都没有固定而准确的认识,甚至意识不到自己为什么是现在这样,这一群体是最难引导的,社工需要的是耐心、同理心和专业的心理辅导技巧,通过辅导寻找能够引起贫困群众不同情绪的细微之处,反复强化这一细节,发掘贫困群众的深层次动力。

精准的脱贫计划:发挥科学理论和专业人才的优势

挖掘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之后,就需要设计精准的脱贫计划作为保障。社会工作有一套专门的工作流程,强调对于问题的系统性认识、对于需求的准确把握、对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只有当三者结合起来时,工作效果才是最佳的。

对于贫困群众而言,他们的贫困原因相对单一和突出,比如残疾人或慢性病人因残(病)致贫,留守老人因年老(劳动能力较弱)和独居致贫,留守妇女则因为失业(脱离社会时间长)致贫。在解决了激发内生动力这一主观难题之后,他们的贫困主要是受病残、性别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那么客观的资源和支持就能发挥很大作用。

社工充当“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将贫困群众的需求反馈给政府和社会组织,设计出科学的项目计划,进而根据计划链接资源,比如首先对缺乏技能的残疾人、老人、留守妇女提供技能培训,再联络区域内的企业吸纳轻度残疾人就业,倡导农村或城市社区设置公益服务岗位给老年人和有能力做点事情的重度残疾人,给需要带孩子的留守妇女提供一定期限内的托管服务,确保贫困群众有发挥能力的平台。当然,这需要大量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共同参与脱贫攻坚事业,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号召,以及资源的倾斜。

巩固脱贫效果:渐进式服务

为了防止返贫,对于已经脱贫的群众要持续跟进。社工的服务是渐进的和有层次的,在贫困群众还没有脱贫动力的时候,不会要求他们马上付出行动;在迈出第一步行动之后,不会要求立即脱贫,因为这既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又不利于贫困群众在脱贫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和能力。当原本的贫困群众成为有一定能力的人之后,他们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和行动,这就是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功能。

巩固脱贫效果更为有效的途径是推动贫困群众渐进式发展,而不是做事后补救。我们将资源首先用于贫困群众,帮助他们脱贫之后,后续也要投入一定的资源促进其发展,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对群众的教育不能中断,只有这样才能离“贫困文化”越来越远;对于其他有贫困风险的群体和地区也要进行筛查,及早提供服务和帮助,防患于未然。从补救性工作逐步转向预防性工作和发展性工作,不断降低贫困发生率。

5. 产业扶贫意见建议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想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总方针,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加强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构建地域特色鲜明、承载乡村价值、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路与措施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乡村振兴十大发展思路

  1.从开放资源上突破。乡村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森林湖泊、田园山水等资源,怎样释放资源把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的企业资金进入乡村,需要我们创新。

  2.从市场主导上突破。建以政府不要大包大揽,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必须走市场化才能持续发展乡村,单靠政府一时半会儿的扶持是无法实现行续发展的。

  3.从政策扶持上突破。如何扶持乡村发展?我们绝不要金钱式的扶贫,产业扶贫才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贫。送猪、送钱解决不了问题,要扶大扶强、扶持产业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扶贫,建议多渠道整合政策资源和资金,着力大项目的发展:不要遍地开花、蜻蜓点水式的扶持,要劲往一处使,否则资金分散,出不了效果,有的甚至会半途而废,政府一定要做锦上添花的项目扶持。

  4.从吸引人才上突破。怎样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要让年轻人不要只盯住城市,乡村广袤、市场潜力巨大,政府的人才略也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下乡,双创基地一样可以设在农村,总部不应只在城市,一个庄园就是一个总部、一个庭院也可以是一个总部。日本现在流行大学教授、企业老板逃离城市到农村种田,叫一耕一渎。有的把自己的书斋全部搬到乡村去,白天耕田,晚上写书,或者软件开发iT行业,流行进入一个村庄,只要把基础设施、宽带什么装进去之后,城里人就会进到一个村庄,整个公司就搬到这个村庄来。把智创、文创、农创等引入乡村,这样就可解决城市拥堵、房价居高不下等问题。

  5.从策划规划上突破。怎样从观光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怎样用活乡村的本土材料、果林、菜园等,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按照乡村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现在许多乡村建筑盲日模仿城市建筑,不适合乡村特点,庸俗而又没有美感,这都是因为缺乏懂乡村特点的设计师造成的。如果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设计出适合乡村特点的建筑与景点,一定会大大吸引外来观光者。

  6.从产业融合上突破。将一二三产融合,打造产业新村、产业庄园。孤立的农业种植不会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发展创意农业,把田园乐园、把农业园区变旅游景区,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孤立的加工生产也不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要让生产劳动更具乐趣、要让加工生产更具体验性,就会提升产品价值,开发伴手礼等土特产品,扩大知名度,形成收益的互补

  7.从用地政策上突破。振兴乡村,发展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产业庄园、特色小镇等必须匹配适度的建设用地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不能吃、不能住、不能娱就留不住游客,也就不会有更多的消费;建议集体土地不仅可以用于租赁住房,也应用于旅游康养服务。

  8.从金融改革上突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农旅项目不会有大量的国有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流转用地没有上地证、房产证,就没有足够的低押,融资贷款比登天还难想要扩大规模更是难上难,导致长期以来有的项日不能做大、没法做强,有的只好民间借贷而被高额利息拖死。所以怎样打破金融供给不足、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获得性较差,需要政府部门制定鼓励政策、打破信贷瓶颈。

  9.从平台搭建上突破。村集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借鉴袁家村模式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入股开发乡村;企业也可以采取众筹、共享模式吸引更多的乡村热爱者共筹共享,开发共享农庄、共享果园、共享菜园、共享民宿等等,共享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更多的信息、渠道、人脉、营销等无形的资源,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众人拾柴才会火焰高。

  10.从宣传营销上突破。一个城市的品牌营销不仅仅局限于城市,也应包括乡村、景区景点和土特产品。我们的城市营销也应该象山东一样不仅宣传景区景点,还应从美丽乡村、产品品牌上进行包装推介,把一个项目、一个景点、一个产品推介好了也是城市形象的提升,而不是靠一个项目一个企业单打独斗式的营销。政府打捆推介,项目好了政府的税收也好了,农民也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说实话山东旅游不如成都,旅游景区景点也不咋样,但好客山东却是家喻户晓。

  二、乡村振兴具体措施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加强县域统筹,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特色种养,积极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等乡土产业,推进形成县城、中心乡(镇)、中心村层级明显、功能有效衔接的结构布局,促进县乡联动、产镇融合、产村一体。推进县域、镇域产业聚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县域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乡(镇)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下沉重心,向有条件的乡(镇)和物流节点集中,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实现加工在乡(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

  (二)持续做强现代种养业

  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推动种养业规模化发展,向全产业链拓展延伸,提升效益和质量。巩固提高粮食产能,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速划定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与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保证2020年完成8亿亩建设任务,力争2022年提高至十亿亩。加速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育种创新,推动农业机械装备升级。增强生猪等畜禽产能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肉蛋奶等供给。优化生猪产业和屠宰产能布局,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动奶业振兴。推进渔业健康养殖,提质增效。

  (三)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主体带动融合发展,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及小农户开展生产经营合作,构建紧密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支持主产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区批发市场发展,建设一批专业村镇、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强县。

  (四)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打造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重点产区与优势区集聚。发展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支持开展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向综合合作社方向发展。扶持一批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从而实现抱团发展。

  (五)着力打造产业园区

  推动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与企业集中,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速建设一批特色产品基地,认定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培育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建设一批功能多样、设施完备的园区景点。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六)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依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制修订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新业态及产品品牌标准。培养一大批叫得响、有知名度的地区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创响一大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列入国家禁止类产业目录的,不可进到乡村。激励加工副产物循环梯次综合利用。

  (七)大力推动农村创新创业

  壮大创新创业群体,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正确引导返乡农民工到县城和中心镇就业创业。培养一大批农村创新创业导师和领军人物。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宣传推介创新创业带头人、优秀乡村企业家和典型县,创建一大批具有地区特色的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和实训孵化基地。激励发展农村电商,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速实现乡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增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提升创业技能。

  (八)深入推进产业扶贫

  盯紧扶贫攻坚目标,巩固和扩大扶贫攻坚成效。支持贫困地区尤其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组织中国大型加工、采购销售、投融资企业及科研单位与贫困地区对接,开展招商引资,推动产品销售。正确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贫困户进到大市场。

  总之,新时代,新乡村。乡村振兴战略不能沿袭传统,要敢突破,还有许许多多的模式值得去创新创意和探索。比如:科技农业与心乡村、智慧农业与新乡村、休闲农业与新乡村、设施农业与新乡村、寿养旅居与新乡村、青年双创与新乡村、共享众筹与新乡村等。

  乡村振兴战略,不能仅仅把乡村看成是农产品生产的地方,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它应该成为城市的后花园,成为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休闲的地方,更应该成为城市居民退休养老的地方,我们要倡导乡村生活,把“把酒话桑麻”的乡村新生活发展成为所有市民的共同追求。

6.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建议

脱贫攻坚工作缺少上级部门的指导,时间紧任务重,多头推进容易顾此失彼。建议,对后续产业的发展应加大力度,培养贫困户的自生动力。

7. 农村产业帮扶问题

产业帮扶收益不到位的整改措施:

一是加大产业发展的指导方向,加强对产业发展可行性,收益的可观程度进行调查研究。

二是组织产业业主到外地学习先进典型经验。

三是请有经验的专家深入指教,推进产业积极向好发展。

四是坚持先进理念和创新思想推动产业。

8. 关于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不好管理,工资偏低愿意干的年轻人比较少,主要还是选择已脱贫户会比较稳定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zxfp/121507.html

标签: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