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责任 > 正文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作家?

2024-03-27 01:46:56社会责任1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料?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3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的两次。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作家?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华伦斯坦》等11部德语作品得到了系统性再版。

通过这些德语译作的再版,郭沫若强化了新生人民民主国家民族精神建构的方向和路径,并且通过对旧有译文的字、词、句等方面进行的修改及适度强化,

三、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的社会性质?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此历史时期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开始领导革命,为争取民族独立、消灭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领导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称“双半社会”。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封建国家后,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因素得到一定发展;国家形式上保持独立和主权,而实际上政治、经济都被帝国主义所控制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国家或者受一个帝国主义控制,或者受几个帝国主义控制,在国内形成代表不同利益的官僚买办集团。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经济特征?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在经济成分上,呈现出私有和公有多种形式的经济成分并存。其中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和外国在华资本,直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当时以个体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和手工业属于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属于私营经济。在这一时期,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产生了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私人资本主义)的改造,则通过公私合营这一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形式向国有经济过渡。

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艺作品?

有以《洪湖赤卫队》和《江姐》为代表的新歌剧;以田汉的《关汉卿》、郭沫若的《蔡文姬》、曹禺的《胆剑篇》、吴晗的《海瑞罢官》等为代表的历史剧;以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鲁彦周的《归来》等为代表的“第四种剧本”。

代表十七年戏剧最高成就的剧作是老舍的三幕话剧《茶馆》等等。

六、新中国成立前是什么社会?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同样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4)(1899——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它具有划时代意义,使中国进入光明、辉煌的新阶段,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时也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6)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结束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才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七、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经济特征之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在经济成分上,呈现出私有和公有多种形式的经济成分并存。其中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和外国在华资本,直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当时以个体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和手工业属于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属于私营经济。在这一时期,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产生了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私人资本主义)的改造,则通过公私合营这一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形式向国有经济过渡

八、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军事情况?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军队吗! 从军队的规范化来说,管理体制规模,并不像现在的军队。

甚至说难听的,算得上武装力量。单讲武器方面,像样的有规模的集团武器可以说根本没有,那些所谓的飞机坦克重型武器,就像一直说的都是缴获的。靠这样的几件缴获物你觉得装备在部队是什么样!! 像枪炮这样的必备装备,都是说得上小型作坊式的兵工厂造的,规模也是可想而知。(在后期渐渐改善) 但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中国军人仍是坚持到了最后!

九、新中国初期社会保障建设的背景?

中国初期社会保障建设的背景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引。

十、“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落实的?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要,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期末检测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shzr/274642.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中国屹立于哪里?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