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责任 > 正文内容

优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2024-03-17 21:42:15社会责任1

第一,突出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需要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

实践中,需要梳理和规范不同党政机构的社会治理权限,正确厘清基层社会治理事务的职能边界,科学配置基层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的社会治理职责权限,协调基层党委和政府之间、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治理关系。

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中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工作上要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融合,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的途径和机制,依托基层党组织创新构建社会共治群、公共服务群、公民自治群。

积极探索党组织与党员示范带动下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保证基层群众自治有活力、有张力、有秩序。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不断完善、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与机制。

第二,推动公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形成自治共治的系统推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内在要求。

我国政府部门对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历来十分重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这就明确宣示了,要有效整合各种力量和资源,充分调动不同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调动社会力量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当前,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做到群众利益延伸到哪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覆盖到哪里,不断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引导和调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的参与热情,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第三,加快社会治理的制度供给,强化基层治理的制度支撑。以人民为中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本质要求。

通过创新制度安排,确保从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让更多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维护社会运转过程中的规则公平、机会公平及权利公平,是社会治理理念优化与效率化化的重要体现。

这就需要继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关注基层的不同个性需求,实现政府有效治理、社会调节与民众参治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治理不同要素的交互融合,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从宏观上加快基层社会治理各项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改造,推进社会信用体系构建,逐步实现跨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项基础制度,真正兑现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目的的民主治理实践、以“村务公开、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让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高质量推进基层群众自治规范化、程序化与制度化。

第四,规范社会治理的法治秩序,用力基层治理的法制建设。依法进行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的核心就是保护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

转型期基层各类社会矛盾冲突并行叠加,民众的权利规则意识日趋提升,正确规范社会治理秩序,合理处置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利益关系,切实保障基层公共安全,维护好民众的合法权益,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课题。

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离不开完善的法治保障,用力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制建设,首先要从强化普法和干部执行力提升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强化全民普法的力度,培育民众法治信仰,提升民众法治素养,让宪法法律至上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成为社会治理运行的思维模式和运行机制;

要培养基层政府的法治思维,提升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确保法律手段成为化解社会矛盾与破解矛盾纠纷的利器,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保障和支撑。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shzr/272705.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怎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