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责任 > 正文内容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解读(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是什么)

2023-05-09 20:41:30社会责任1

1.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是什么

资本主义文明不是个体小生产,而是社会大生产

2. 资本主义工业化好不好

资本主义工业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时期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取得统治地位的发展过程。受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支配,它是在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竞争中自发实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至19世纪后期,美、法、德、日、俄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由于各国自然、历史条件不同,各国资本主义工业化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剥削、掠夺本国人民和殖民地附属国人民是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所需资本的共同来源。

3. 资本主义大工业

1769年英国人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确立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阿克莱特的水力纺纱厂改西方原家庭手工业生产形式以及一大群从事手工业的工人简单聚集起来的生产形式,为工厂雇佣式的大机器集体分工合作的模式,因而阿克莱特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

4. 资本主义工业时代

地位:三大产业之一作用: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提供了基础,为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略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5. 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

有两种说法:

一、人类共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 1、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机的使用; 2、第二次工业革命(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即电气时代)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3、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二、四次:17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标志:瓦特发明蒸汽机,人类进入机器动力时代。发起国:英国 188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标志:发明发电机、电动机和电灯,随后建立电力输变电系统,产生电力工业;发明内燃机,出现汽车和航空工业;发明电子管,产生电子工业。发起国:德国和美国 1950年,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核能开始和平利用,固态电子元件发明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发起国:美国 2000年,第四次工业革命?标志:能源和环境危机导致新能源时代,寻找环保的可替代能源,生物质能源是实现循环能源经济的最优方案,可以作为人类的主要能源,太阳能和风能作为辅助和补充能源。发起国:美国、德国、日本或中国?

6.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是什么颜色

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政复古”诏书,这是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始。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7. 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早期民族工业特点: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额扩大;兴办近代企业的地区增多;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意义:

1.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不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新的阶级基础,而且也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和内在动力,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制度层面。

8. 我们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称为

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历史发展阶段。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但伴随着工业文明的推动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打破了生态平衡。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是什么?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应对生态危机,中国为什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理解:

1.历史维度。反思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指出人类真正面临的生态危机,是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后才开始出现的。而要真正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危机,让人类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就必须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并在这一生态文明观指导下,进行社会制度变革,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2.现实维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中国严峻的生态危机不同乐观,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中国的环境质量仍只是“局部有所好转,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仍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上世纪的后40年里,发达国家把污染危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如日本对外转移了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美国转移出去的高污染产业占40%左右。但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有类似的可能。难道经济增长,注定要以辆牲几代人的生活质量作为代价?“美丽中国”的呼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天比一天高涨起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3.理论维度。阐明生态文明是对人类既往文明的超越。生态危机,其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对立,其根源在于人的主体价值需求与客观规律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看来,工业文明带来生态危机,其背后实际是资本逻辑。只是在资本逐利的驱动下,资产阶级把一切自然物都当成了可以榨取的对象,工业化才成为破坏自然的元凶。由此,生态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生态文明是一种融合生态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新的文明形态,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强调对资本逻辑的超越,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实现这一理念提供了可能。

4.国际维度。阐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全球视野与世界担当。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可以独自完成的,应对气候变化和维护环境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一直以来,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负责任大国,积极承担应尽的责任,倡导并推动各国携手应对生态危机、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共同守护地球家园;主张各国既加强对话与碰商、共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又积极寻找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之策,实现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生态安全双赢,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和广泛赞誉。

9. 资本主义工业世界诞生的历史宣言

1.总共有《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解放农奴宣言》,《解放黑奴宣言》,《共产党宣言》。

2.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台,限制王权,保障资产阶级利益。

独立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中出台,宣告美国独立建国。

人权宣言: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出台,反对封建主义,保障人权。

解放农奴宣言: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出台,解放农奴,发展资本主义。

解放黑奴宣言:1862年林肯出台,废除奴隶制,赢得民心。

共产党宣言:1848年出台,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shzr/17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