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生活 > 正文内容

十八大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医疗改革的内容

2022-10-11 23:23:15公益生活2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

  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0)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21)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22)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3)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追问

就这么多吗?改革决定里面还有没有其他的关于农村改革的内容?

回答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十八大期间,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议题备受关注。在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第四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中国的“医改”已经织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医保伞,如今,基本医疗保障已经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人群。“病有所医”作为一个政治目标提出来,说明了中央政府对今后民生事业的重视与抱负。

  健康是人们的普遍追求,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但也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如何认识和看待医改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从全球范围看,医改是伴随社会发展的一种常态现象,不是一件可以一劳永逸的事情;不只是行业性的改革,更是全社会的改革,涉及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民众健康理念转变、社会环境建设等方面。据作者研究,世界上15个国家110年来先后进行了266

  次医改,平均每个国家有17.7次,约6.2年发生1次,而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的医改频率明显提高。

  大病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人,所需要的资金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交给商业保险机构来管理,采取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方式,不再额外增加群众个人缴费负担。经测算,各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作为当地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标准。当参保患者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超过这个标准时,很可能使家庭在经济上陷入困境。大病保险对这小部分人群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已经报销的基础上再次给予报销,要求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

  50%。

  大病医保无疑是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也会进一步深化医疗改革,推进“病有所医”的实现。

  在我看来,“病有所医”有质与量的两方面的内容。质,说的是治疗水平和健康教育水平的问题,衡量指标就是少生病和病了可看好病,因此主要是医院与卫生防疫体系的建设。量,是指支付水平,是民众看病自掏多少的问题,掏了之后不至于因病返贫和因病致贫,因此主要说的是保障体系的建立,如何建立可靠安全的社会保障网的问题。

  在社会安全保障网建设方面,网络已经建立,整体来说,看病的质量明显提高了,从无保障到有保障,从保障低到保障提高,这是很大的进步。但是,保障的水平参差不齐,地区差异、群体差异、行业差异还是相当明显。

  是不是把患者和医生的问题解决了,“医改”满足这两条就没问题了?不是,还有更重要的第三条,就是政府自身的改革。谈论“医改”问题至少要从

  患者、卫生事业发展和政府自身改革三个方面同时考虑,这三方面缺一不可。这是中国人民人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保障研究所副所长王虎峰《中国新医改现实与出路》里提到的“应该站在什么角度谈论医改”。

  如何建立巩固的保障体系来确保实现“病有所医”呢?我认为着眼点有四个方面:

  一是防,提高民众防病意识,提高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的投入;

  二是治,基层服务体系的建立和服务能力的提高,使民众不至于“背病离乡”、“通宵排

  队挂号”、“不找关系找不到床位”等。

  三是加大投入,特别是加大防治体系及保障体系的投入。

  四是监管,加大政府的投入,可以减少市场趋利行为的同时加强医疗行为的监管。

  “病有所医”,对各级政府来说,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种责任;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这是历史的重托与责任;对民众来说,这是一种期盼与信任。虽然要做到所有病都“病有所医”很难,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宽泛意义上的“病有所医”可以说几近到达,而严格意义上的“病有所医”到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阶段,我们更要坚定地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不可半途而废。

  医改是我国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医改效果如何,民众最有发言权。据统计,群众对三年医改认知度很高,多数民众认为从中受益颇多。三年来,看病就医方便程度得到改善,个人看病报销比例提高,其中超过四成的农民家庭认为报销比例明显提高。有八成的居民家庭对医疗卫生机构向老人和儿童提供的免费体检、预防接种等服务感到满意。这表明我国,特别是我市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

  新医改启动以来,我国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的就是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然而,目前的医疗服务需求已经不再停留在看病、治病、开药等简单诉求上。从民营医院自身的角度来看,如何突破现有的医疗服务框架,开辟新的特色亮点成为了现阶段各大民营医疗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民营医院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包括医院分类中的不利因素,医保定额偏低,不利于民营医院的发展,

  税负过重,制约发展,自主定价的政策是虚设,国家政策在支持民营医院发展的执行和措施上明显滞后,缺少细则出台。同时还包括人才缺失,社会公信力下降、自身能力不强等薄弱环节。

  当前医改已经进入了一个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也就是社会上或者记者们经常讲的深水区。为了进一步深化医改,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医改规划,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健全全民的医保体系,二是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的制度和基层运行的新机制,三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我们相信,再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一定会朝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再迈进一步。

  今年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医改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之一,明确提出未来四年我国新医改的工作方案。

  医疗服务是一个特殊行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其质量和诚信的要求可以说极高极严,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我高兴地看到,我市一些民营医疗机构开始转变观念和思路,在广告宣传上有很大的改变,从过去靠虚假、夸大宣传转为注重企业的内涵和形象宣传,注重公益宣传,承担起社会责任,这种广告宣传,对提升企业的品质和形象,塑造品牌,发挥着正能量作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gysh/9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