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生活 > 正文内容

西部大开发的感人故事!~5分钟内要 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2022-09-17 08:54:29公益生活3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有―年,四川康定发生特大洪水,急需工程机械投入救灾。省政府向工程处求援。其时,该处正在双流机场突击道面施工,机械设备十分紧张。但灾情就是命令,他们抽调最好的设备、最好的操作手日夜兼程,第一个赶到现场。27天的抗灾救灾,崭新的挖斗磨破了,操作手每天休息不到5小时,为灾区疏通河道、修筑道路立下大功。政委陈勇作了―个粗略的计算,近年来,他们共派出车辆2000余台次、官兵4000余人次参加驻地抢险救灾,为灾区捐款捐物200余万元,受到驻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如今,九黄机场一天给当地带来的旅游产业效益,就达1200万元以上!”

几年前,该处承建了云南迪庆机场建设任务。工地周围整天无所事事看热闹的老百姓,引起曹定国的注意。“作为工程兵部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机会,责无旁贷!”党委随之作出决定,工程建设实施“三优先”原则:优先使用当地材料,为群众创造致富门路;优先考虑当地机械车辆,积极提供致富机会;优先使用当地民工,建一项工程,富一方百姓。 从此以后,他们每到―处工地,都积极开展技术扶贫活动,为西部地区留下了―支“不走的施工队”。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处共在贫困边远地区征用民工5万余人次,民工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每年为各施工地群众带来直接经济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他们为地方带出施工企业20多家,帮助施工所在地建起年产值60万元以上的采石、加工和采矿工厂20余个。这些队伍和厂矿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响当当的企业,成为西部基础建设的生力军工程处政委陈勇告诉记者:“建设一方就要造福一方,是我们每个官兵共同的西部情结。”他们先后完成的120余个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见证了他们帮助西部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个个感人故事。

  几年前,该处承建了云南迪庆机场建设任务。工地周围整天无所事事看热闹的老百姓,引起曹定国的注意。“作为工程兵部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机会,责无旁贷!”党委随之作出决定,工程建设实施“三优先”原则:优先使用当地材料,为群众创造致富门路;优先考虑当地机械车辆,积极提供致富机会;优先使用当地民工,建一项工程,富一方百姓。

  从此以后,他们每到―处工地,都积极开展技术扶贫活动,为西部地区留下了―支“不走的施工队”。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处共在贫困边远地区征用民工5万余人次,民工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每年为各施工地群众带来直接经济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他们为地方带出施工企业20多家,帮助施工所在地建起年产值60万元以上的采石、加工和采矿工厂20余个。这些队伍和厂矿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响当当的企业,成为西部基础建设的生力军。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有―年,四川康定发生特大洪水,急需工程机械投入救灾。省政府向工程处求援。其时,该处正在双流机场突击道面施工,机械设备十分紧张。但灾情就是命令,他们抽调最好的设备、最好的操作手日夜兼程,第一个赶到现场。27天的抗灾救灾,崭新的挖斗磨破了,操作手每天休息不到5小时,为灾区疏通河道、修筑道路立下大功。政委陈勇作了―个粗略的计算,近年来,他们共派出车辆2000余台次、官兵4000余人次参加驻地抢险救灾,为灾区捐款捐物200余万元,受到驻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如今,九黄机场一天给当地带来的旅游产业效益,就达1200万元以上!”

几年前,该处承建了云南迪庆机场建设任务。工地周围整天无所事事看热闹的老百姓,引起曹定国的注意。“作为工程兵部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机会,责无旁贷!”党委随之作出决定,工程建设实施“三优先”原则:优先使用当地材料,为群众创造致富门路;优先考虑当地机械车辆,积极提供致富机会;优先使用当地民工,建一项工程,富一方百姓。 从此以后,他们每到―处工地,都积极开展技术扶贫活动,为西部地区留下了―支“不走的施工队”。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处共在贫困边远地区征用民工5万余人次,民工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每年为各施工地群众带来直接经济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他们为地方带出施工企业20多家,帮助施工所在地建起年产值60万元以上的采石、加工和采矿工厂20余个。这些队伍和厂矿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响当当的企业,成为西部基础建设的生力军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gysh/5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