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理念 > 正文内容

乡村中小学美术老师生活是怎样的呢

2022-09-14 10:52:18公益理念2

在越来越多师范生走进农村当教师的同时,国家对于农村教师也是越来越重视了。国务院2015年就颁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不仅在乡村教育上下足了功夫,针对于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也是给予了相当大的扶持:

1、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

2、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

3、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

4、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5、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

扩展资料: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将镜头瞄准了农村老师,最近,青岛首创“农村特殊教师的选择,“农村特级教师”一条线从初中教师的教学选择,面试在县教师公开竞争,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教师到农村。

许多人在拿到教师资格证后想留在城市学校。事实上,农村教师现在的收入很不错。自2007年起,国务院在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了师范生免费教育。2007年至2014年,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免费招生近8万名师范生。目前,全国中小学免费在校生4.5万人,其中中西部地区免费在校生占90.8%。

生活稳定,工资正常,副课课时相对主课来说少一点。

这些老师里有很多生活挺滋润,无忧无虑,周末就开车出去耍,微信朋友圈不是晒娃就是晒美食风景。

工作中的忙碌程度看学校情况,非重点相对清闲些,可遇到大型活动、上级对学校的重要考核时都会忙起来。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1、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美术老师首先应该通过多阅读美术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以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其次,应从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比如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获得各类美术信息,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此外,还应积极思考,加强交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2、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美中育人。

3、应有较高的审美素质。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将美术学科规定为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的审美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才能对学生进行高层次的审美教育。

= =

还不错啊,可以野外写生啊

环境好啊

学生单纯

都好啊

农村小学教师的未来在哪里?

农村教师目前收入相对较低,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下降,随着物质条件的大幅改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通常更愿意把孩子们送到教育资源更好、学习压力更大的县里或者市里甚至省城的“好”学校接受填鸭式教育,孩子们课业负担的不断加重,学习压力不断提高,与其说是家长们对孩子受教育意识的不断加强,不如说是家长们对于孩子们将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心理状态在作祟。

继续留在农村学习生活的孩子们,相对来说家境相对差一些,家长的意识也差一些,能力和“远见”也相对较弱,而地方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的不重视其实也是助推生源往发达地区集中的重要原因。

所以,个人觉得农村教师如果能坚持扎根农村进行教育,陪伴那些孩子的根本不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对社会的一种奉献,对孩子们未来的一种无私付出,以及对于自己人民教师职业的一种责任。看着那些自己手把手教出来的学生们拥抱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时,那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礼物。

您好,随着人们对于教育的不断关注,即使是在偏远的农村,家长们也都会尽可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去县城读幼儿园或者小学等。而且再加上农村道路设施的完善,更加便捷了家长接送孩子。那么这样一来,是否会导致部分地区的农村教师会失去自己的工作岗位呢?农村教师未来的出路又在何方?

乡村学校的合并导致乡村师生比例超标

而且十几年前,农村教育改革让周围的村和乡都进行了学校的合并,虽然前几年交通不够发达的时候,周边村里的生源还算可以,但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村里偶尔有几户人家有了出租车,也就方便了孩子去县城上更好的学校。

导致当下即使是多所中学合并在一起,生源仍旧不够乐观。而多所学校的老师合并一处, 势必会师生比超标,也就是教师多,学生少,于是只好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优胜劣汰。

为了谋生,也为了城里能给孩子更还的教育

城里的产业不足,导致很多农民工不得不选择进城谋生。而农民工进城以后不光是钱包开始鼓了,眼界也逐渐开阔了。越来越多的家长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对农村人来说,县城的师资力量无疑都是最好的,而配套设施也相对完备,学习环境也更好。

反观在农村里面的学校,年轻的老师偶尔只不过是所谓的“支教”的个别大学生,偶有坚持长期支教的也是难见一二。其余甚至是一些本村学识相对高一点的或者是县城退下来的一些爷爷奶奶年龄级别的教师在苦苦支撑,除了几张课桌,有的地方或许连个多媒体都没有。试问哪个家庭会选择让孩子留下来?

村里剩下的爷爷奶奶带大的留守儿童几乎都很难管

回过头再看生源,农村小学的生源形势也好不到哪里去,都是一些跟谁爷爷、姥姥等长大的孩子,缺乏父母的管束,要么是害羞怕生,要么就是叛逆难管,学校的教学秩序有时也是堪忧。

而越来越多的家长都为了孩子的教育会选择陪读,在县城里租房子,让孩子从幼儿园起就在城里就读。还有一些学生在父母打工地入学,总之,村子里的生源也是一年比一年少。而农村教师的生源不足,教学成就感也就会一天天下降。

农村教师除了招得来,还需要留下来

还有就是,想必每年参加事业单位考试的同学们都清楚,公立学校的老师编制仿佛并不缺,即使是应届毕业生也都是招一两个,可见农村教师除了有机会去县城的民办学校,其余的出路简直渺茫。

而私立学校也不会用这么多公办教师的,相比之下,更愿意去招收一些专科院校毕业的普通毕业生。因为公办教师的成本太高,所以,农村教师的未来进民办学校也很难。也许有人说:或者可以去考公务员。但每年考住的只是个例,而且拖家带口的还能有多少精力?

面对根本问题是生源流失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教师可能下岗的困境,让学生回到农村上课其实很难,除非城乡差距缩小到几乎差不多,或者正如越来越多的人们开玩笑说的那样,现在最贵的是空气和水,那样或许才会翻过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带着孩子、拖家带口去到农村生活。

可是这样的事情,至少当下很长一段时间是几乎不可能的。而生源留不住,农村教师们是否会下岗,以及农村教师未来的出路在哪里……这些问题,当下却是亟待解决的。

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指标中提出,到2025年,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从2020年的60.4%提升到6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20年60%提升到64%。

规划提出,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加强农业基础理论、科研基础设施、定位观测体系、资源生态监测系统建设。聚焦基础前沿重点领域,加快突破一批重大理论和工具方法。聚焦生物育种、耕地质量、智慧农业、农业机械设备、农业绿色投入品等关键领域,加快研发与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加快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环境成因、传播机理、致病机制研究,提升农业重大风险防控和产业安全保障能力。

规划要求,推进农村创业创新。

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和工商业主等返乡入乡创业,鼓励能工巧匠和“田秀才”“土专家”等乡村能人在乡创业。依托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相关培训机构,让有意愿的创业创新人员参加创业创新培训,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规划明确,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把耕读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纳入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涉农高校、涉农职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支持县城职业中学等学校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要试办社区学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

规划提出,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建立短期培训、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的农民教育培训制度,促进农民终身学习。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作用,引导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乡村,推进教育培训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

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

深化农业职业教育改革,扩大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招收农民学员规模。健全完善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定向培养一批农村高层次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百万乡村振兴带头人学历提升行动,推介100所涉农人才培养优质院校,培育300万名高素质农民,每年培训2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总结:学历教育的普及和基层沉淀,足以说明国家的重视。

国家和政府当然会想办法解决,目前能够采取的有效措施有以下几点:

(1)各级教育部门要强化对于基层教师队伍的保障,从客观环境条件的改善入手,让乡村教师能够“留得住”。另外,也可以完善对于基层教师的培养机制,解决乡村教师的后续发展问题,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对于基层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关注和改善;

(2)引进各层次优质教育资源,比如通过城乡对接的方式,让城镇的教师到乡村进行交流,让更多的人才能够进入到乡村教师的队伍中,做到“增量”;

(3)动员社会公益力量介入,让其参与到对乡村教师的关注上来。比如,已经连续实施四年的“马云乡村人才计划“,通过资本的介入,每年一届寻找100位优秀乡村教师,给予每人总计10万元持续三年的现金资助与专业发展机会。通过媒体的宣传,呼吁更多的企业、公益团体和组织参与到乡村教育中;

(4)公众对于乡村教师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认可他们的付出,肯定他们的作为,从而在社会上营造出乡村教师光荣的社会氛围。

(再要中公尹老师回答)

一、教师入职招考向农村倾斜。

为了把农村教师留下来,我们的相邻地区新泰市就采取了新教师入职招考时,城乡岗位分别报名的办法,并规定乡村岗位上的教师不准向城市岗位流动。这项规定表面上看对报考乡村教师岗位的教师不公平,但避免了乡村教育岗位变成了城市学校教师队伍的培训基地,新招教师下乡培训几年,成熟了,优秀了,也调到城里学校去了。

二,经济待遇和生活待遇向农村教师倾斜。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没有试用期直接定级,并且比在城里工作高一级工资。现在在农村教育工作的老师有乡镇补贴、交通补贴等,为了让老师们在农村学校住下来,国家还为乡村的老师们建设了周转房等。但为什么乡村教师还是留不住呢?这说明乡村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生活待遇提高得还远远不够,只有乡村教师满意了,他们才会更加安心农村的教育工作。

三、职称晋升向农村教师倾斜。

现在执行的“在农村教师岗位上工作满十年晋升中级,满二十年晋升副高,满三十年晋升正高级”不受学校名额限制的做法就大大提高了教师在农村教学的积极性。据说有些县区在县城任教的教师为了职称好晋升,已主动要求到农村任教。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gyln/5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