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理念 > 正文内容

志愿者服务站管理制度,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的第一章总则

2022-05-26 08:57:34公益理念2

第一条 为规范志愿者注册工作,加强注册志愿者管理,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志愿者(英文名称为Volunteer)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志愿者服务站管理制度、技能等资源,自愿为国家、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的人。第三条 注册志愿者(China Registered Volunteer)是指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在共青团组织及其授权的志愿者组织注册登记、参加服务活动的志愿者。第四条 志愿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第五条 志愿者标识注册志愿者标识(通称“心手标”)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又是英文“Volunteer”的第一个字母“V”,红色,图案中央是手的造型,也是鸽子的造型,白色。标志寓意为中国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表达“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和“团结互助、共创和谐”的主题(图案见附件1)。第六条 每年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

如何和社区开展活动呢?

一、立足实际,把握大局,确定志愿服务重点 社区志愿者要牢记志愿者的行动纲领、宗旨、口号,关心困难家庭和下岗失业人员,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应突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下岗失业职工的就业咨询、指导、培训和择业介绍等服务,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二是深入老年群体、福利院开展“帮孤助残献爱心”、“伸出友爱之手,扶残共度人生”等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使孤老人、孤残儿童感受到人间真情和社会的温暖。三是开展以爱英雄、帮英雄、学英雄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主动承担起优抚对象、军烈属、见义勇为的英雄或其家属的生活料理、医疗保健、子女教育等任务,体现“正义与真情同在,志愿者与英雄同行”,使英雄的精神延伸到社区;四是开展“我为社区守一夜,社区为我守一年”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社区内的青壮年,轮流进行治安巡逻,协助公安机关维护辖区治安,同时组织一部分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进行巡逻联防,以此调动社区居民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积极性;五是协助有关部门在广大市民中开展“爱护公共设施从我做起”、“绿色助城建”等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为公共设施提供维护、整修等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吁群众增强环保意识,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二、以需求为向导,确立志愿服务项目,组建志愿者队伍 社区志愿者要始终围绕党政工作中心,结合社区需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立志愿服务项目,要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题,以“坚持自愿、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为原则,始终把社区志愿服务对象放在最需要帮助的人群身上。为增强志愿服务的实效性,针对志愿服务对象的需求不同,服务对象所需服务的时间长短,可以将服务对象分为长期服务和临时服务型,把社区所掌握的志愿者组建成不同的服务队伍。临时服务型一般需求分散、时间性不强,对此,可以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推出社会公益活动,并明确主题,由社区搭台、各行业唱戏,以服务社区居民为主开展志愿服务。长期服务型主要是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一对一”帮扶和对社区公共设施的维护服务,社区可以根据这些服务对象的不同需要,划分为不同类型,与社区所驻单位共同开展服务活动。如对社区内的老人,以生活、医疗方面服务为重点,主要安排煤气、文化、供电、自来水等行业的志愿者为其开展上门服务,安排卫生等部门为其开展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对残疾人,主要开展特长培训、技能开发、生活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安排大中专院校或医疗卫生部门为其服务等。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重点,要把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环境保护、社区矫正、科普咨询和法律援助等作为重点服务领域,使社区志愿服务与满足居民群众最迫切的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与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任务更好地结合起来。 三、典型示范与宣传发动相结合,进一步调动社区成员的参与积极性 社区志愿者行动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区居民和驻社区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一切力量自愿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党(团)员、国家公务员带头、广泛参与,要积极争当志愿者,每年拿出一定时间积极参与服务活动。要借助社区内各种宣传阵地,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和宣传手段,宣传社区志愿者的行动纲领、行动口号及开展社区志愿活动的意义,宣传并树立社区志愿者典型,逐步扩大社区居民对社区志愿服务了解面,培育他们的公共意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参与到社区志愿者行列。与此同时,要充分挖掘、调动、整合驻社区单位这个丰富的社区资源,通过与他们成立联谊会、社区志愿者工作委员会或发挥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及共驻共建理事会的作用等,使驻社区单位充分认识到有责任、有义务与社区搞好共驻共建,自觉从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对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活动提供支持,从而有效地实现社区信息、资源的共享,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注入活力。 四、内在激励与外部管理并重,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制度化建设 制度建设是保持社区志愿工作持久开展的保证。加强制度建设,需要政府部门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空间,让社区志愿者队伍能够自主运转,自主开展活动。要开展好社区志愿者服务就必须有大量的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就必须培养社区居民的义务观,培育社区成员的公共意识。因此,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一些法规,比如社区志愿者制度,规定一部分公民有义务承担一定量的公益事务。同时,街道、社区的志愿者组织(如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服务站)在志愿者的登记注册、执证上岗、服务记录、行为规范,培训、帮扶、表彰、奖励等方面也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考核和总结表彰等激励制度,以此作为对社区志愿者客观评价的依据。如有的地方政府鼓励各机关单位、企业在招工招干、学校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录取有志愿服务经历者;志愿服务满200小时后,在有困难或老年时,优先获得等量回报服务;志愿满1000小时后,由区级社区建设主管部门核发“志愿者服务终生受益卡”,老年时得到经常性的回报服务。这些规定会激励社区成员更加积极踊跃地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更好地开展活动,使社区志愿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总之,要把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好,应做到“四定”。一是定项目。针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居民迫切需要的服务项目,成立相对应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总的原则是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定项目。二是定人员。除了对公布外,应根据自己能力、特长自愿报名参加,选出队长、副队长,各队名单造册,建立活动档案,制定服务宗旨、队员的权利、义务及活动要求。三是定时间。各志愿者队伍根据自己服务的项目、内容,写出符合本队活动内容的具体时间,每逢重大节日前必须活动一次。四是定制度。要把志愿者为社区办好事、办实事落实到实处,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如考核制度和总结表彰制度,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要动员社区内的党员干部、身体健康的退休人员、有一技之长的居民、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以及广大青少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一般情况下,社区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登记人数不少于500人。围绕国际志愿者日、助残日、敬老节等主题活动,广泛组织志愿者开展服务。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经常化、社会化,推进全县志愿服务健康、深入、持久地发展。以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为抓手,全面推动我区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 1、以青年中心志愿者联络部建设为抓手,信息化管理为依托,加强社区青年志愿者基础建设。青年中心志愿者联络部是组织、协调和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最基层组织,争做到“五个有”:有一套志愿者联络部工作班子;有相对固定的服务项目;有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档案;有规范的规章管理制度;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场地和基本的办公设备。通过完善青少年网站青年志愿者招募平台,建立街镇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和个人信息库,强化社区注册管理,在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使用等方面形成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初步形成青年志愿者街镇网格内共享的工作模式。 2、以建立专业化、组织化志愿者服务队为重点,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在职青年、大中学生、社区青少年的积极性,特别是教育、卫生、公检法司、文化等系统青年的积极性,以大口团组织为基本单位,组建专业化、组织化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为社区建设提供服务。年内建成社区学校志愿者讲师队、社区医疗志愿服务队、社区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社区文艺志愿者服务队、突发事件应急服务队、网络志愿服务队等6支专业化社区志愿服务队。建立和完善青年志愿者的评估表彰制度,做好典型培育,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3、以人性化服务为目标,加强社区青年志愿者项目建设。针对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发教育培训、医疗服务、文艺演出、法律咨询、保洁护绿等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开发西部助学、爱心捐书、献血、骨髓捐献、国际志愿服务等专项项目。此外,积极开发志愿服务基地,在老年公寓、敬老院普遍建立敬老服务基地,在社区绿地建立环保服务基地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gyln/2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