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理念 > 正文内容

旅游扶贫的活动,生态环境在旅游扶贫中的作用?

2022-12-20 18:53:02公益理念2

一、生态环境在旅游扶贫中的作用?

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生态扶贫旅游扶贫的活动,充分发挥生态扶贫与产业扶贫的协同作用。

第一,花大力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基础。即使贫困地区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条件独特,但不一定直接适合开展生态旅游,需要政府进行资源重组整合,以利于生态旅游业开展。既能够保留古井、老树等记录村庄嬗变的风物,又需通过改善基本的住宿、卫生条件;既保护原有的山水林田湖草,又需通过对特色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进行适合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重新规划。政府花大力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利用地方特色,为开展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生态扶贫提供基础。

第二,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条件。大连作为著名旅游城市,每年来连游客数量达到8000万左右,生态旅游村与城市中心地带的交通便利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地游客的相关计划。应进一步完善交通规划,使公路的布局合理,轨道交通更便利,缩短往返路上耗时,为一日游、两日游等生态旅游项目提供更多可能性和便利条件,带动贫困地区的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农家乐在哪年开始?

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谁谁提出的就不好说了,这是由国外引进的..

“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

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在部分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把乡村的城堡进行一定的装修改造成为饭店,用以留宿过往客人,这种饭店称为“帕莱多国营客栈”;同时,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以后,乡村旅游在美国、法国、波兰、日本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1996年,美国农村客栈总收入为40亿美元。199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度假,仅在美国东部便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用于旅游的牧场。目前,法国有1.6万多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能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4。在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目前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由此可见,农家乐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它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

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县、温江等说。后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国。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

三、旅游小镇发展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立足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从旅游小镇的概念及旅游小镇建设、管理、运营等角度出发,立足旅游开发、城镇化体系构建、产业发展三大视角,提出了产业体系、吸引力架构、基础设施体系、人居环境、社区参与与居民受益程度、管理系统、保障体系、市场影响力八大基础要素来界定旅游小镇。

(一)产业体系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旅游产业链中休闲产业聚集模式。这一模式是由休闲产业业态的多样化而形成的多种聚集(如吃、住、行、娱乐、游乐、购物聚集等),并通过业态聚集,形成旅游休闲产业多种业态发展结构。多样化的业态聚集最终形成休闲产业聚集。这是旅游小镇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旅游小镇的产业结构更为多样,将会形成集多产业为一体的复合型城镇经济。旅游小镇的产业架构体系中,应以产业关联度高、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休闲产业为主导产业,通过休闲产业的多样化开发,形成多样的产业关联式发展结构,进而广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旅游小镇的产业开发还应结合具体的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及城镇发展需求,兼顾发展农业、教育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邮电通讯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其他产业。

(二)吸引力构架

旅游小镇的概念并不是基于行政建制或者各项社会经济学指标,而是对一个以休闲经济为吸引和驱动的区域进行的定性界定。因此,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旅游小镇,都必须有一个或者多个休闲吸引核心。这种吸引核从种类上来说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一个旅游景点、可以是一个主题公园,可以是一场秀,可以是当地特有的民风、文化或特产,也可以是特色的建筑造型等,正是休闲核心的构建使旅游小镇区别于其他传统城镇体系,这也是旅游小镇概念提出的意义所在。

绿维文旅认为旅游小镇的特色旅游吸引力体系应由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艺术、科学或养生等价值的核心旅游资源实体,景观节点,旅游活动,建筑风貌,多样的休闲业态,特色生活方式等共同构成。特色旅游吸引力是旅游小镇形成的核心基础,同时也促使旅游小镇更具标志性。

(三)基础设施体系

旅游小镇与旅游景区及传统城镇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服务对象的复杂性,既包括本地居民,也包括外地游客(观光游客、休闲游客、度假游客等),因此在构建旅游小镇时应充分的考虑居民及游客的需求,构建生活化的服务系统。服务系统里面既包括教育、文体、卫生、商业、饮食、服务和行政经济管理等城镇公共生活服务设施,以及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更包括食、住、行、游、购、娱、体、疗、学、悟等旅游要素,同时也应包括旅游区必备的专项旅游交通体系、游客中心(含导游服务)、旅游标志系统、旅游邮电服务、旅游卫生设施(旅游厕所、垃圾箱、垃圾收集站等)、生态停车场、游客公共休息设施等,且旅游服务设施在综合配套服务里的比重高于一般城镇。

(四)社区参与与居民受益程度

提升产业、扶贫扶农、促进效益是提出建设旅游小镇的重要目的之一。旅游小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式,应在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社区参与、带动就业、促进居民增收等方面有较强的作用。

(五)人居环境

旅游小镇由于其基础的旅游接待功能,本标准将对其空气质量、噪声质量、水环境质量等提出较高要求;同时旅游小镇具有承载居民及游客生活的功能,本标准对其人文环境(自然子系统、建筑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个旅游小镇的人居环境应具备低碳环保,设施齐全,秩序井然,文化娱乐氛围浓郁,精神文明生活健康、丰富等特点。

(六)管理系统

旅游小镇管理的相对复杂,涉及到旅游开发运营、城镇管理体系等方面。因此,应建立独立的专项管理机构,对旅游小镇进行统一的综合管理,以突破行政体制限制,规避多头管理,明确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管者,实现三权分离、有效制衡,提升管理效率。同时管理的规章制度也应健全,包括城市管理规章制度(如行政执法责任人制度、文明办公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政治学习制度等)、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服务规章制度(如服务质量管理、现场安全管理等)、旅游资源管理规章制度(资源和环境保护制度)等,规章制度应全面完整,不留死角。另外,旅游小镇的管理还应积极引进先进管理人才及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加强培训,进行定期监督检查,保证各项管理制度有效实施;并配合打造专项的运营平台,积极推动小镇市场运营。

(七)保障体系

依托于旅游小镇的多样性功能,旅游小镇应设置保障体系,包括城镇发展保障体系(户籍、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保、环境等)、旅游专项保障系统(发展资金保障、规划设计保障、旅游安全保障、医疗救援保障、营销体系保障、资源与环境保护等)。

(八)市场影响力

旅游小镇应形成特色主题,打造特色品牌,具备较强的旅游市场辐射力。其休闲业态经营状态良好,游客抽样调查满意率较高,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一定规模。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gyln/13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