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话题 > 正文内容

正心公益基金(正心公益基金会)

2022-10-04 12:35:22公益话题2

1. 正心公益基金会

以上海为例,2017年评定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有:

1、上海市长宁区光彩事业促进会

2、上海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3、上海市志愿者协会

4、上海公安金盾基金会

5、上海富邦华一公益基金会

6、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基金会

7、上海亲和宇宙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8、上海黄金枝教育发展基金会

9、上海彤程公益基金会

10、上海奉贤乐居南桥社区基金会

11、上海海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12、上海浦发公益基金会

13、上海杉树公益基金会

14、上海市体育发展基金会

15、上海焕皋公益基金会

16、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

17、上海耕夫公益基金会

18、上海市志趣公益基金会

19、上海慈爱公益基金会

20、上海市徐汇长桥社区基金会

21、上海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公益基金会

22、上海正心公益基金会

23、上海传梦爱心基金会

24、上海市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会

25、上海市杨浦区定海社区公益基金会

26、上海百寺公益基金会

27、上海长石玻璃艺术基金会

28、上海市徐汇斜土社区基金会

29、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公益基金会

30、上海沪佳公益基金会

31、上海健康医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32、上海量子公益基金会

33、上海市徐汇华泾社区基金会

34、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会

35、上海璞慧公益基金会

36、上海景熙公益基金会

37、上海览海公益基金会

38、上海来伊份公益基金会

39、上海弈慧公益基金会

40、上海嘉和公益基金会

41、上海九天公益基金会

扩展资料:

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优惠制度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

1、第二十九条,公益性文化单位应当完善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创造条件向公众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文艺演出、陈列展览、电影放映、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看、阅读服务、艺术培训等,并为公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

国家鼓励经营性文化单位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

2、第五十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捐赠财产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国家鼓励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基金,专门用于公共文化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财政-关于上海市2017年度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名单(第六批)的公告

2. 正心成长基金

高度自律意思是能够高度的自我约束,自律就是按自己的要求去成长,是出自哲学家康德“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即自由”。

自律的目标是自由:自律就是按自己的要求去成长,自由就是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自律是要自我约束,而自由是要随心所欲,两者看似矛盾。但是追求肆意的自由,追求放纵的随心所欲,比如以损伤身体为代价去饕餮美食,以违法乱纪为代价去烧杀掳掠,这种自由是没有意义的。

追求有度的自由,实现节制的随心所欲,才是长久的、真正的自由,而在这之前,就要先明确要随怎样的一颗心去所欲,而这就需要先“正心”,只有随“正心”而所欲,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正心”为知,“修身”为行,知行合一,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所谓的自律。

3. 一心公益基金会

于2013年6月4日由谢东祥,梁永标一众企业家发起创立的广东省一心公益基金会。是真的!

4. 正心公益基金会雄鹰计划

云南民族大学校歌是:

《梦想开花的地方》

歌词:

《梦想开花的地方》

作词:卢云生 作曲:刘显波

你来自大山,带来泥士芳香,我来自江畔,带来清波碧浪,带着各民族的期盼,走进这知识的殿堂。

这里是培育栋梁的沃土,这里是梦想开花的地方。

我的母校,我们的青春福地,慈爱师长,情意像山高水长;我的母校,为我们插上翅膀,多少凤凰,多少凤凰,从这里高飞远翔!

做时代新人,上下求索真知,传民族美德,弘扬祟高风尚,为了同一个明天,珍惜这日月流光。

看青春之花在这里竞放,听和谐之歌在这里交响。

我的母校,我们的青春福地,慈爱师长,情意像山高水长;我的母校,为我们插上翅膀,多少雄鹰,多少雄鹰,从这里高飞远翔!

云南民族大学简介:

云南民族大学(Yunnan Minzu University)坐落于春城——昆明,是国家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和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

截至2015年5月,云南民族大学共拥有莲华、雨花两个校区,校园占地1700多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近1亿元;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多人,其中研究生2400人,本科生21000多人;共有教职工1314人,其中教授184人,副教授333人。

校徽:

云南民族大学校徽设计采用了圆形包围式结构,寓意着团结向上,有凝聚力;校徽外圈上方为学校中文名称,下方为学校英文名称。

校训:

格致明德、弘道至善

"格致"是"格物"和"致知"的简称,最早见于《礼记·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致"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从而获得真知之意,侧重于探求外在世界。

"明德"源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加强道德自我完善,彰显人性中美好的德行,强调内在的自我提升和超越。云南民族大学莲华校区行政楼前浮雕

"弘道"语出《论语·卫灵公十五》"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是继承和发扬,传承和创新之意、"道"则含义丰厚,包含了思想道德和科学技术、原理、法则、规律等含义。"弘道"就是要探究和传授知识,掌握科学原理与法则,探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并不断追求和实现创新、同时,它还要求将学术行为和治学精神结合起来,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合一。

"至善"是伦理学中的最高概念。至者,极、最也、善者,美好也。指通过不懈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至善"是人类道德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也含有在学术研究、科学探索等方面追求无止境之意。

依据以上的阐述,"格致明德、弘道至善"的内涵可概述为:推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真知,加强道德修养以彰显美好品行、成就高尚品德,传承文明,创新理论与方法,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5. 正心诚意基金会

基本意思: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 详细解释:

1. 使心志真诚。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 韩愈 《原道》:“然则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先生教人,自致知至於知止,诚意至於平天下。”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大学扼要在诚意,诚意扼要在慎独。”

2. 心意真诚。 《太平广记》卷一九六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贾人妻》:“因诚意与言,气甚相得。”

3. 指真诚的心意。 宋 范仲淹《答赵元昊书》:“正月日具位某,谨脩诚意,奉书於 夏国 大王。”明 叶盛 《水东日记·沉简庵词翰品行》:“先生端厚谨恪,好奖借后进,皆出诚意,而取与则甚严。”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但是敌人对谈判并无诚意,仍继续加强准备,补充兵员。”

6. 正心慈善基金

价值主体来看,诚信价值观的主体表现为个人诚信、企业诚信、政府诚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个人人格完善和社会道德评价的核心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但是它注重的更多是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人格完善,是服务社会、效忠天下的知识丰富和能力提升,而不是外在的物质积累、财富增值,是道义仁爱而不是物化利益,是公德之心而不是私利之欲。

因此,中国社会道德价值观的走向,不是建立在追逐个人物欲私利基础上的个人主义,而是立足自身、奉献社会、忠诚国家、放眼天下的集体主义,在这种道德价值观中,诚信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修身是人格完善的核心环节。

追求人格完善和道德至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大学》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的目标与路径。

大学之道分为“三纲八目”。

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分别从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三个方面,揭示了君子人格的目标指向和理想状态,就是要求个人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达到道德昌明、思想更新、人伦至善的崇高境界,谋求个人人格的高度完善和社会道德的至善发展。

八目即“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个环节,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由物而己再由己而人,由自然到个人再由个人到社会,构成了达向至善目标的循序渐进的现实路径。

  诚信是个人修养的根本要求。

诚信则是个人修养的内在基础和根本要求,是实现个人人格完善、道德提升的关键要素。

孔子特别强调诚信在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中的重要地位。

在他看来,仁义是君子人格的至高境界,诚信则是达到仁义的基本途径,能够做到诚信就接近了仁义即“信近于义”,就是学到了做人的基本道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大学》在阐述修身之时提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在此,格物致知是个人获得知识进而达到身修的基础,而诚意正心乃是个人修身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涵。

朱熹明确指出,“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

诚意,就是不自欺,就是高度的自律和慎独,做到“诚于中,形于外”,能够自觉地抑恶扬善,在内心达到对善的高度认同和自觉,对于恶的坚决拒绝和自觉抵制,注重个人的自我约束而不是外在的强制约束。

正心,就是心正不斜,排除那些影响个人人格完善和道德提升的物欲和私利以及各种私心杂念,达到内心存善敬德而实现自身修养。

在朱熹看来,诚意、正心是个人修养的“当务之急”,决不能忽视。

  诚信是社会道德和价值评价的核心。

诚是个人道德追求至高境界,社会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中庸》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就是说,诚是真实无妄的圣人之德,是人们最高的道德追求目标。

同时,诚也是衡量个人道德境界的根本尺度,是社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每个人都应该以诚为内在的道德追求和至上的价值目标,正如孟子所主张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信是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准则。

孔子主张,为人必须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而有信才能取信于人,才能获得朋友的信赖和支持,才能在人际交往中站稳脚跟并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当今时代条件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传统文化中积淀下来的诚信道德原则,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伦理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从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诚信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向。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这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更是对于社会和人类精神的改造和提升,是个人道德和人格的提高和完善,是一个主观与客观、自然与社会、物质与精神、文化与道德有机统一的综合性目标。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科学论述了人格发展的三个境界。

人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人与人直接依赖的人格不独立阶段,人们相互依赖而能力低下;第二个阶段是建立在人对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人虽然获得了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相对独立,但是存在着社会的不平等和发展的不完善;第三个阶段是个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占有社会财富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人们不仅能够掌握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能够掌握精神发展的规律,每个人都达到了高度的自主发展、能力提高和人格完善,实现了人的全面解放。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得到了贯彻、发展和完善。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五种人”的道德境界,邓小平“四有”新人的标准。

在这些论述中,人格完善和道德提升始终是一个重要指标。

  诚信道德原则,特别强调诚乎其中,信乎其外。

一方面,把内心的真实无妄作为内在的自我约束,强调个人道德的自律发展,实现人的自主自觉精神和人格发展境界;另一方面,把人与人之间的诚实守信作为基本的行为规范,谋求社会共同体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发展。

这无疑体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伦理。

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易经济,不同的市场交易主体平等地依照市场法则,进行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的交易,以物为中介的公平、平等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

契约和法律是维护公平平等的外在保障,而各类交易主体的道德自律是确保公平和平等的内在基础,在这些道德自律中,诚信是一个基本原则。

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鼻祖亚当·斯密在提出“看不见的手”之前就高度强调“内心的那个人”。

在《国富论》发表前,他在《道德情操论》中深入探索了人性良知和道德情操问题,提出了“内心的那个人”的概念,认为人们的理性、道义、良心是人类社会得以可能的道德基础,也是市场存在的道德基础和约束条件。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背离了亚当·斯密所论述的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只追逐私人利益和剩余价值而忽视了道德情操的约束,从而陷入了难以自拔的道德沦丧和人伦危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汲取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也着力克服其严重缺陷。

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有机结合起来,使经济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另一方面,在建立健全各类市场经济法规的同时,高度强调市场主体的道德约束,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伦理,把公平交易作为最重要的交易准则,把诚信经营作为市场主体的基本规范。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要继承和吸收人类文明各种优秀成果,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正确处理普适性文明与制度性要求、民族性文化与全人类共识的关系;充分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反映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反映人类共同的理想愿望和价值追求。

为此,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全盘古化,而是要立足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和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思想精华并赋予其时代价值,实现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构建和弘扬,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逻辑的当代延伸。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诚信道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获得了新的时代性内涵。

它强调内心的真实无妄和内在的道德自律,注重个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自主精神的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独立人格追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人的内在精神发展方面的体现;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真诚相待、平等友善,注重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交往伦理,体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之间同志式关系,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重要体现。

正是因为如此,诚信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加以倡导和弘扬。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把诚信作为道德建设的基本遵循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从个人认同与社会氛围、内在自觉与外在规范、自律约束与他律约束的结合上,促进诚信道德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影响力。

  提高践行诚信道德的个人自主自觉,使人们不愿不诚信。

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利益多元、诱惑繁多的情况下,加强道德自律,真正把诚信道德作为个人的自觉追求,自觉提升个人的道德情操,完善个人的人格状况,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慎独精神来约束和检视自我,把诚信道德追求转化为提升个人道德境界的内在动力,贯穿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实际当中。

  形成践行诚信道德的社会文化氛围,使人们不能不诚信。

加大诚信文化的宣传力度,使诚信道德深入人心,成为整个社会的集体认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意志;加强诚信道德模范的宣传,建立鼓励诚信、弘扬诚信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制度,举办诚信文化仪式,把诚信道德具象化、仪式化;加大诚信道德的正面引导和公益宣传,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氛围,使诚信道德成为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的内在因子。

  强化践行诚信道德的法律规范约束,使人们不敢不诚信。

对于那些违背诚信道德的行为和个人,必须进行批评指正,加强规范约束和制度管制;对于那些极端追求个人私利、严重背离诚信道德并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危害的行为和个人,则需要加以法律制裁,使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gyht/8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