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话题 > 正文内容

抑郁大讲堂之抑郁是如何产生的

2022-09-30 05:01:41公益话题2

  有时候,抑郁的原因很容易找到,比如人际关系破裂,但另一些时候,导致抑郁的原因却不易被发现。

  是什么导致了抑郁?这成为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大约2000年前,希腊人认为,抑郁状态是体内“黑胆汁”过多所造成的,“忧郁”一词本身的含义就是“黑胆汁”。他们认为有些人天生属于黑胆汁----忧郁型个体。然而他们也相信,压力、饮食以及季节变化能够影响体内黑胆汁的含量。如今,我们抛弃了旧有的“黑胆汁”理论,通过研究脑化学变化来寻找抑郁的形成原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不像希腊人那样富于思辨:有些人认为脑化学变化导致了抑郁,然而,尽管那些抑郁病人的确产生了脑化学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脑化学变化导致了抑郁。例如,我们知道肾上腺素的分泌与焦虑情绪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不等于说肾上腺素是导致抑郁的直接原因,或者说减少肾上腺素就能治疗焦虑。好比一个强盗逼我们给钱,我们的肾上腺素水平可能会提高,使我们产生一定的焦虑体验,如果想消除这种焦虑,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将强盗弄走,而不是服用某种药物。

  对于抑郁这种疾病,很多患者会这样问我,医生,我患的是心理疾病,吃药管用吗?患者朋友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好,这是我们医生首先要就解决的问题,在中医上抑郁,是一种涉及到心肝脾肺肾五脏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身体阴阳失衡的疾病。而长期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不平衡就会是抑郁的各种情绪不能得到合理的排解,肝不舒起不顺,情绪郁结则会抑郁不解。形成恶性循环,身体抵抗力低下,病态严重患者几乎无法自拔,这时单纯靠情绪的治疗是不够的,因此中医对于疏肝顺气,调养身心,调节脏腑导致抑郁的根源是很必要的。

  生物学层面,我们的大脑至少受以下三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我们成为抑郁易感人群。基因、成长、不可控的应激事件。

  抑郁的朋友向我提了不少问题,说实在的,对有的问题我还并不能准确回答上来,但是他们很积极的思考行为,就非常好。

  我们陷入抑郁状态是因为我们脑内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出现异常,这种异常根源于我们的基因。如果这种见解成立,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抑郁在家族中的延续,即抑郁具有可遗传性。如果上述假设成立,我们将在那些寄养在不同家庭的双生子身上,发现相同的抑郁易感性。事实的确如此。如果双生子中的一个患有抑郁症,另一个出现抑郁的概率则远高于普通人群。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些类型的抑郁症有基因基础,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抑郁症都有基因基础。对婴儿的研究表明,自一出生,婴儿就表现出不同的秉性,一些婴儿胆小,而另一些婴儿则更喜欢探索新事物。当然,我们下结论时应避免犯简单化的错误,认为“所有抑郁病症都是遗传性疾病”。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些类型的抑郁症有基因基础,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抑郁症都有基因基础。

  另外现代气质学说把人分为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立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属于抑郁的易感人群。这类人更容易患抑郁症。

  第二个因素:成长过程。早期人际关系影响了我们大脑神经细胞的连接类型。儿童早期大脑的成长发育依赖于社会影响。一个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其脑发育状况有别于那些经常受虐待、受威胁的儿童。从一出生,大脑就与外部世界建立了联系。抑郁的易感性在生命的早期就埋下了种子。而他们大脑中对自我认知和情绪的判断是无法摆脱幼年家庭和教育的影子的。因此对于抑郁的治疗,不仅要缓解患者当时的症状,摆脱抑郁,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患者阴暗的内心环境和自我认知及面对困境的情绪管理。也就是通过提高患者的情商来抵抗抑郁。

  在我的治疗经历中,通过中医的系统调理配合患者情绪管理和心理疏导来达到临床治愈的患者是很多的。而且情绪的管理和对自我和社会认知的改变可以有效的改变患者思维方式,防止抑郁的复发。

  一种观点认为,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消极的自我观念,如觉得自己不可爱。能够激活这些消极观念的事件,常见的有:失去生活中重要的东西,或者遇到挫折。这些事件激发我们的消极观念,进而使我们对环境作出消极的解释。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大脑在面临威胁时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思维,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例如,野生环境下的动物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东西在移动,它们会怎么反应?是置之不理,还是探求究竟,亦或迅速逃离? 对于大多数野生动物而言,最佳方案是迅速逃离。这就是说,面临威胁的时候,我们的大脑自动按照“安全胜于后悔”的原则工作,也就是,大脑在必要的时候,会迅速得出结论,只要能保证安全,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并不重要。比如:当家中的其他人没有在预定时间回家时,我们心里会陡然生出恐惧,尽管理智告诉我们,他们不会出什么事,但在有些情况下,理性判断无法彻底消除我们的焦虑。这一奇妙的现象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会犯错误的,尤其是在感受到威胁的情境下。有些消极想法,只不过是大脑的自然反应而已。

  当我们感受到外部威胁时,我们更容易变得非理性。我们害怕失败、落后;害怕自己不被赞同、受到排斥;害怕受困于不快乐情境;害怕丧失对计划或目标的控制。这就是说:某些事件,会很自然地提高我们的威胁感,导致我们变得非理性。如果我们生病或是住进了医院,就需要他人照顾我们的身体;如果我们感到悲伤难过,就需要别人的鼓励和安慰。我们既需要身体上的关心,也需要情绪上的宽慰。

  我们需要明白:需要他人是我们本能的一部分,当我们处于应激状态下,对他人的需要程度会自然提高。抑郁时,我们变得非常敏感,经常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对于被欺骗,人类普遍会感到气愤,比如配偶不忠、朋友令我们失望,或者他人不信守诺言。所有这些都能激发我们的负性情感,因为我们感到自己受到了欺骗。我们天生就对被欺骗有一种敏感性,因为被欺骗是一种威胁。然而,当我们抑郁时,会发现欺骗无所不在。例如,当简女士病愈去上班时,她的同事问她身体如何,她想:“他们这么问不过是假关心罢了,他们并不真的关心我。” 事实上,简认为同事都在欺骗她。

  当我们抑郁时,就越发敏感,怀疑他人都在假装友善,欺骗自己。如果他们稍令我们失望,或由于某种原因忽视了我们,我们就会由此引申出许多含义。这是因为,抑郁使我们对社会威胁更加小心。抑郁的人常感到自己付出很多,得到的回报却很少。

  当我们心理健康时,我们能很好地意识到,人们之所以没有像我们需要的那样关心我,也许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那个样子。人们不那么关心我,不等于说人们根本不关心我。然而,当我们抑郁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就会激惹我们,我们认为他人没有抽出足够的时间关心我们。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gyht/76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