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话题 > 正文内容

对省级学生资助部门的意见(对省级学生资助部门的意见建议)

2023-05-26 14:00:15公益话题1

1. 对省级学生资助部门的意见建议

1、每年5月底前,中央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国家确定的有关原则和本办法第三条、第五条的规定,提出所属高校国家助学金名额分配建议方案,报财政部、教育部。

2、财政部、教育部委托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中央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国家助学金名额分配建议方案进行审核。

3、每年7月31日前,财政部、教育部结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意见,将国家助学金分配名额和预算下达中央主管部门和省级财政、教育部门。

4、每年9月1日前,中央主管部门和省以下财政、教育部门负责将国家助学金预算下达所属各高校。

5、每年9月30日前,学生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及其他有关规定,向学校提出申请,并递交《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

6、在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但不可同时享受。

2. 对省级学生资助部门的意见建议和建议

大部分学校都不能免除学费。

可以申请贷款,现在国家对贫困生有资助的,在大学里还可以申请贫困补助金,几千块不等,国家奖学金5000等学校设的各类奖学金和补助金。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施行国家助学金政策。

3. 对学生资助政策的建议

一般在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国家贫困生助学金一年发放两次,每年9月1日,各主管部门和省以下财政教育部门负责将国家助学金预算下达所属各高校贫困生助学金,贫困生助学金是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务住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4. 对于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滋生于民间,繁荣于民间,蕴涵着深厚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载体之一。但作为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日渐消失的危机,不仅将影响文化生态的平衡,而且也会束缚人类的创造力,对世界各民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带来严峻挑战。对于陕西而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个现实课题。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

陕西不仅是周秦汉唐的物质文化中心,也是这一历史时期非物质文化的中心,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的重要代表地区之一。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明显进展:

首先,省、市、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正逐步形成。显著成绩有:2006年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共有24项成功进入名录,选出了四十多位传承人上报文化部; 2006年4月,西安鼓乐等145个项目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24个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包括民间音乐12项,民间文学两项,民间舞蹈25项,传统戏剧22项,曲艺15项,竞技1项,民间美术10项,传统手工技艺31项,民俗27项。

其次,扶持和发展民间艺术骨干项目。我省重点扶持发展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项目,如安塞腰鼓、户县农民画、凤翔泥塑、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等,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省的农民画、剪纸、泥塑、木版画、皮影、韩城行鼓、洛川蹩鼓、岐山转鼓、旬邑唢呐、紫阳民歌等骨干项目迅速崛起,其中泥塑马、羊、枕头猪等被选为生肖邮票图案。长安古乐、石羊道情及一些稀有濒临灭绝的艺术品类也得到了有限的抢救保护。

其三,加强民间艺术队伍的培养。陕西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命名评定机制。近日,陕西省评出了124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中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人。 陕西省这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确定,正是我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保护工作渐入佳境的一个最新说明。据了解,文化部已收到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项目2000多个,正在加紧组织专家进行初审和复核工作。另外,各级文化部门先后在关中、陕北等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人。其中库淑兰、贾好全、白凤莲等艺术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间艺术大师”,建立了库淑兰作品陈列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资源流失状况严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了其生存传承的原生土壤和社会环境。陕西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24项中有13项都被列入亟待抢救保护的民间文化项目名录,而还有一些如洋县佛教音乐、户县灯碗腔、商洛花鼓戏等都面临灭绝的危险,由此而不能列入推荐名录,其生存现状堪忧。陕西省107个县(市、区)中,民间文化资源较丰富的县占到2/3以上,但只有12个县的文化馆中有收藏,收藏比例为11%。全省107个文化馆中,90%没有专门的民间美术干部,70%缺乏民间表演艺术的专门人员。由于专业干部出现断层,当地的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研究、利用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许多民间文化资源难以发挥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没有完全纳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框架体系,还没有得到依法保护。由于保护工作仍未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与保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不能得到系统性解决。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以及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人员培训等工作相对薄弱,保护管理资金和人员不足的困难普遍存在。

——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资金的短缺,也是当前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问题。切合中国保护工作实际、有效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在不少地区政府主导的有效性难以体现。主要问题有 :保护工作人员较少,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落后。各级文化部门均无专项资金,对民间艺术重点项目、重点作者的重点作品,更是无法征集,难以实行有效保护。例如,陕西省艺术馆数万件民族民间文化珍品存放在简易的库房中,得不到妥善保管。

——后继乏人,缺乏规范的传承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从来没有得到过与精英文化同等的地位,有关史籍志书难得有记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靠口传心授,言传身教,许多民族民间艺术属独门绝技,随着传承人的相继离世,人亡艺绝。经调查,我省有二十余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态。民间艺术家有近三分之一去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待提高。一部分人对本民族文化的价值缺乏自信,保护和继承原文化生态的观念和意识不强。在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政府比民间积极,如何增强民众的自发性和自觉性是个大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坚持民间事民间办的原则,这样不但会最大程度地调动民间社会的积极性,节省政府开支,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住民间文化的本色。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商业化的浪潮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国内外遭“抢夺”的现象不断涌现。一些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开发过度,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性。一些地方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借继承创新之名随意篡改民俗艺术,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性建议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特别是对被忽视或还未认知资源的调查。认真做好现有馆藏的登记、建档、建卡和数字化工作,依法进行备案。陕西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摸底工作到2007年底结束。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首先,要通过制定评审标准,创造条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级制度。其次,注重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的应用, 组织力量进行科学认定,鉴别真伪。建立各级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 同时要对珍贵、濒危、有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积极申报,争取列入省级和国家保护名录。再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及物质载体要妥善保管,予以保护,防止流失。最后,改善群艺馆、文化馆(站)的保管展示条件,进一步完善征集和保管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单独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传承是保护的核心,活态传承是保护的重点。对列入各级政府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要以传承人为中心,建立命名、表彰、扶持的制度和政策。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应当“以人为本”,人既是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真正创造者、传承者,又是其实实在在的享用者。一是加强保护和传承试点工作,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个人)进行传习活动。二是对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授予“民间艺术家”、“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和“民间文化传承人”等称号,继续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的命名活动。三是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充分依靠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要培育组建一批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懂专业、会管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才队伍。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促进各部门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协调机制或工作机制。

——要积极组织举办各类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展演、会演和民族民间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人、名品。加快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要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宣传,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论坛、讲座、培训、交流等系列活动。建议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让更多的“非遗”面向群众,走上舞台、走上荧屏、走上网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文化需求。

——加强文化生态区的就地保护和利用。对单项或综合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在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且传统文化生态保护较完整的村镇和地方,也可以建立文化生态区,列入保护名录,制定保护规划,并纳入城乡规划予以实施。城市旧城改造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空间。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之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要切实制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我们应该让老百姓在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主动保护好自己的原始生态文化。

——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关键的是发展文化产业,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市场,使之形成文化品牌效应,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走向市场的主要方式是发展旅游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文化产业,使更多的人认识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意义,包括经济价值,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中。

——各级政府要给传统的民族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与传承环境。对于有群众基础的、群众又十分喜欢的,而且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形式,政府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也不必有多大的投入。比如节庆期间的民间社火活动,政府只提供一个时间和安全的保障就行了,群众自己就会办得红红火火。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应是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丰富多彩,它的多样性,加上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群众基础决定保护方式的不同,因此保护方式应是多样的。一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变为有形的形式,如刺绣、剪纸、陶瓷及与当地文化相关的小工艺品。这也是一些旅游纪念品,这些旅游纪念品是物化或实体化的文化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的体现。开发旅游纪念品的重心在于进一步在民间挖掘、抢救和恢复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手工艺创作和制作的源泉。二是依托文化母体,注重文化生态,主张在它产生的原文化生态环境中进行开发保护,保持其活力,如一些礼仪、仪式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保护是前提,是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使之为人类服务。应该找出一条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双赢的路子来,这样既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营造了良好的存活环境和土壤。

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活文化而不是民族记忆的背影、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就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保护和传承的关系,坚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陕西区域特色得到充分保留和展示,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得到全面繁荣和发展,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陕西地域文化的软实力。我们要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维护健康的文化生态,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5. 对于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

有的。 可以在开学前到村委会或者社区开具加盖公章的贫困证明带到学校,学校每年会给每个班上部分贫困同学一定的助学金,到时你凭借着贫困证明进行申请。 低保户是指因残疾或疾病符合国家标准,住房或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 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可享受低保。

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可享受低保。

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可享受低保。

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对象)也可享受低保。

6. 对省级学生资助部门的意见建议和意见

首先我非常感谢您对我的资助,但是目前我希望能够先依靠自己的能力来渡过这一个难关,这是我对自己的一种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而且我相信,依靠自己的能力应该完全能够渡过眼前的这个难关。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依然需要你给我提供一些帮助,给我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一起渡过这个难关。

7. 学生资助建议和意见

可以写,国家对经济困难学生能享受到资助这个政策非常好,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了帮助。

8. 对省级学生资助部门的意见建议怎么写

中职学生资助卡如果提示没有留下开始的手机号的话,建议你可以通过刚开始的资助中心指定的银行APP区域提供自己的相关信息,然后重新办理预留的手机号,这样的话后续就会非常的顺利了,但是在修改自己信息的时候,要保护个人的隐私。

9. 对省级学生资助部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为推动我校“12345”热线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坚持以服务社会、群众满意为宗旨,以推进校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科学决策以及构建和谐、科学发展教育工作为目标,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受理范畴

“12345”热线来电或转交有关群众诉求事项电子工单。本办法所称群众诉求事项,是指群众通过“12345”热线转接的电话和市教育局转办的电子工单,通过网络办公平台向我校提出相关咨询、求助、建议、批评、投诉或举报等非应急类诉求事项,包含:对学校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推进我校工作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工作职责、办事程序、有关政策等方面的咨询、意见和建议,以及办事效率、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投诉等。

二、职责分工

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校办负责协调处理群众通过“12345”热线反映的诉求事项。

三、办理流程

处理工单事项,需部门会商决定,经分管(联系)校领导审批同意,报校办统一回复市政务热线。部门(学院)接到工单后,需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于2个工作日内反馈至校办。

四、注意事项

对于情况复杂、办理工作量大的诉求事项,在规定时限内不能办结的,部门(学院)承办人员应在办理时限届满前向分管(联系)校领导及校办说明原因,提交延时申请。

五、工作纪律

1、承办群众诉求事项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办理程序和时限办理,确保不漏报、错报、瞒报群众诉求的有关信息。

2、承办群众诉求事项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恪尽职守,认真履行职责,依法依规处理和答复群众诉求,做到态度热情、真诚、耐心、细致、不推诿、不敷衍。

3、承办群众诉求事项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群众反映的不宜公开的内容;不得向无关人员谈论不宜公开的“来电”处理情况;不得将控告、检举材料以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交被控告、检举的对象;不得公开和向利害相对人提供来电人姓名、联系方式、单位、家庭住址及IP等信息;涉及个人隐私问题的,须征得当事人同意,方可公布。

六、考核问责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影响的,将根据情况严肃处理。

1、不能按时办理或答复群众诉求事项的。

2、突发应急事项处办不力或不及时上报情况的。

3、同一承办事项因处理不力被退回重办或造成重复投诉的;被退回重办达到两次及以上,市“12345”启动问责机制的。

4、违反保密纪律,造成泄密事件的;情节严重的,交由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5、工作敷衍、推诿扯皮、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造成重大或恶性事件的。

6、其他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的。

(二)对于在“12345”服务热线承办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学校将视情况给予表彰。

七、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校办负责解释。

院长办公室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gyht/196980.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个人资助40万需要偿还吗(资助一些钱)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