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话题 > 正文内容

公益基金捐赠合同(慈善捐款合同)

2022-10-16 20:30:29公益话题2

1. 慈善捐款合同

不可以反悔。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四十一条

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捐赠人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赠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诉讼: (一)捐赠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公开承诺捐赠的; (二)捐赠财产用于本法第三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慈善活动,并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 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公开承诺捐赠地或者书面捐赠协议签订地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2. 公益捐款合同怎么写

捐赠合同属于特殊合同。

3. 公益活动捐款协议

小黄狗智能回收

小黄狗环保科技作为国内首家智能垃圾分类综合运营服务商,一直以创新理念为城市提供全品类垃圾分类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断助力公益事业。5月1日,小黄狗还在全国部分城市试点公益投递模式,截至目前累计超过6000多位用户参与到爱心公益值捐赠的行动当中。

为实现物与爱的双循环,小黄狗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重庆等17座城市部分区域的小黄狗智能回收机试点上线公益投递模式。

用户通过屏幕显示的公益投递,点击同意公益捐赠协议,废品回收所得即可转化为公益值(1公益值=1元)。同时,等额的公益值将打款至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设立的小黄狗公益基金,在公募基金会的监督管理下,用于支持公益项目。

4. 慈善机构与企业捐赠协议

直接捐赠现金,这依然是现在企业捐赠的常态方式。这种方式直接、高效,能把资金更快速有效地对接到需求方。便于抵税计算。

投资收益捐赠:企业许诺投资理财的一部分收益进行捐赠,把这些收入捐赠给慈善事业,既不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又能满足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对等募捐和挑战募捐:这是公益机构联合企业常用的募捐策略。在某段时间内,若能募得一定数额的捐款,则会有企业提供一笔相等捐款,挑战募捐可以促进趣味性、参与感与紧迫性。

5. 慈善总会捐赠协议书

注意事项:1、捐赠人应当依法履行捐赠协议,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2、捐赠的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由受赠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并组织施工或者由受赠人和捐赠人共同组织施工。工程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捐赠的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竣工后,受赠单位应当将工程建设、建设资金的使用和工程质量验收情况向捐赠人通报。3、境外捐赠人捐赠的财产,由受赠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入境手续;捐赠实行许可证管理的物品,由受赠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许可证申领手续,海关凭许可证验放、监管。华侨向境内捐赠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侨务部门可以协助办理有关入境手续,为捐赠人实施捐赠项目提供帮助。

6. 慈善捐款合同模板

捐赠,以支付给对方的凭据(收据,银行回单等)以及双方的捐赠协议为附件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法院赔偿,如果是额外的损失赔偿,已收款凭据以及法院判决书复印件为附件 借:银行存款等 贷:营业外收入

7. 慈善捐赠合同

公益岗位的服务协议不是三方协议,是两方协议,没有学校参加,也不在校园招聘现场签订。公益岗位服务人员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招聘,你看到公告报名后,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统一审定,被选中后,是你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签订就业协议,是你与政府职能部门两方协议。

8. 慈善捐款合同 后面不想捐

简单说吧,正常情况下,给慈善机构的捐赠不能退。特殊情况下,可以退或不再履行捐赠义务。下面细说:


1、捐赠不是想退就能退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明确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就是说,捐赠如果是用于救灾、扶贫等公益慈善事业,捐赠人是不能随意撤销赠与的。


另外,根据《慈善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如果捐赠人通过媒体、互联网等公开承诺捐赠,或捐赠财产用于扶贫、济困、救灾等慈善活动并签订了书面捐赠协议,捐赠人必须履行捐赠义务;如果捐赠人拒不履行,慈善组织可依法通过法院强制执行。


不过,第四十一条同时又规定了可以不履行捐赠义务的特殊情况:“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换句话说,就是捐赠人如果已完成了捐赠,则不符合终止履行捐赠义务的规定条件,慈善组织是不能退还捐赠的。


如果因为捐赠人因为非本人捐赠、经济困难等原因要求退还捐赠,慈善组织迫于压力或担心造成负面影响等顾虑被迫退还捐赠,慈善组织就会成为违法一方。在一些退还捐赠的案例中,有些机构直接退还给捐赠人(但涉嫌违法),有的机构则是由理事、员工等内部人员以捐赠的方式返还给捐赠人(权宜之计,不能常用)。


如果慈善机构的发起人或理事在机构成立时出资,作为机构的运营或项目经费,在机构注销时可否退回个人出的这笔钱呢?不行。首先是因为这笔钱的性质为捐赠,属于公共财产,而不是可以撤回本金的商业投资;其次,根据《慈善法》第十八条规定,慈善机构在终止时应当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不得私分,而应当转给宗旨相同或者相近的慈善机构,并向社会公告。


2、违法募集的财产,可以退还




但在一些情况下,捐赠人可以要求退还捐赠。即慈善组织或其他组织存在违法募捐行为,比如不具备公开募捐资格却开展公开募捐活动、未按规定完成公开募捐备案或未在指定平台发布公开募捐信息、虚构事实欺骗捐赠人、变相摊派等。根据《慈善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对于违法募集的财产,民政部门可责令募捐方将收到的捐赠退还给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

9. 慈善捐款合同怎么写

公益性岗位用工合同和用工单位签订。萊垍頭條

10. 慈善协会捐款

河南的灾情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不少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与河南人民一起渡难关。然而,爱心人士的公益性捐赠是否可以做税前扣除,满足税前扣除需要哪些条件?听听税务部门的解读。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规定,企业或个人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用于符合法律规定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支出,准予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规定,税前扣除又区分为“限额扣除”和“全额扣除”。

  “限额扣除”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用于慈善活动、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所得额时扣除。

  个人通过中国境内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向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扣除。

  “全额扣除”是指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企业或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用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现金和物品,可在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

  企业在非货币性资产捐赠过程中发生的运费、保险费、人工费等相关支出,凡纳入国家机关、公益性社会组织开具的公益捐赠票据记载数额中的,作为公益性捐赠支出按照规定在税前扣除。未纳入公益性捐赠票据记载数额的,可作为企业相关费用按照规定在税前扣除。

  那么,对接受捐赠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有何要求?公益性社会组织要具有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且在三年有效期内。如公益性社会组织未取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除特殊规定外,企业、个人的相关捐赠支出均不可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

  提醒捐赠人,在向外捐赠时要及时取得捐赠票据。捐赠人可提前登录财政部门官方网站,查看捐赠票据样式,要求被捐赠人开具正确的捐赠票据。

  如个人发生公益捐赠不能及时取得捐赠票据,可暂凭公益捐赠的银行支付凭证,进行税前扣除,并向扣缴义务人提供公益捐赠银行支付凭证复印件。个人应在捐赠之日起90日内,向扣缴义务人补充提供捐赠票据。未按规定提供捐赠票据的,扣缴义务人应在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机关、企事业单位统一组织员工开展公益捐赠的,纳税人可以凭汇总开具的捐赠票据和员工明细单,进行相应扣除。

  对于非货币性资产捐赠,应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捐赠额。捐赠方在向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时,应当提供注明捐赠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证明;不能提供证明的,受捐赠方不得向其开具捐赠票据。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gyht/10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