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行动 > 正文内容

扶贫助学金发放方案(扶贫助学工作方案)

2022-09-17 10:15:20扶贫行动2

1.扶贫助学工作方案

一、资助对象

  (一)第一类:优先资助对象。在本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幼儿园就读的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3-6岁常住人口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及其他优抚对象。

  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低保低收入贫困家庭儿童。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有效《**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市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市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证》、《**市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证》、《五保供养证》或总工会核发的有效《特困职工证》、《建档立卡扶贫手册》等证件之一。

  2、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儿童福利证。

  3、残疾儿童。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第二代证),或三甲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并需载明该患儿有智力、听力、自闭症或脑瘫的病症及症状。

  4、满足优抚条件的儿童、烈士子女。父(母)或其他合法监护人持有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登记证》、烈士子女证明等。

  5、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儿童(有相关证明):父母均为残疾人;家庭因重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等)受灾严重、家庭遭受重大突发意外事件(不含自然灾害);父(母)患重大疾病(不含残疾)或不具履行抚养义务等。

  (二)第二类:扩大资助对象。在本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幼儿园就读的南沙户籍大班幼儿。

  (三)第三类:工作补助。承担“送教上门”工作的幼儿园给予工作补助。

2.扶贫助学政策的内容

免除贫困学生的学杂费叫教育扶贫。

1.资助全覆盖,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而失学。“让孩子们都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再也不要出现因拿不出学费放弃上学或中途辍学的事件……”这些来自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早期愿望已经变成现实。

2.全面改薄,让学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校舍、室外运动场地,以及完善校园配套附属设施,配备教学仪器和信息化设备等,使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3.教育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扶贫工程,但同时也是一项艰巨、漫长的工程,必须长期坚持,才见功效。坚持教育扶贫不放松,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以确保贫困学生不失学为核心,凝聚全社会教育扶贫强大正能量,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确保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3.扶贫助学工作方案怎么写

一、资助对象

  (一)第一类:优先资助对象。在本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幼儿园就读的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3-6岁常住人口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及其他优抚对象。

  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低保低收入贫困家庭儿童。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有效《**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市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市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证》、《**市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证》、《五保供养证》或总工会核发的有效《特困职工证》、《建档立卡扶贫手册》等证件之一。

  2、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儿童福利证。

  3、残疾儿童。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第二代证),或三甲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并需载明该患儿有智力、听力、自闭症或脑瘫的病症及症状。

  4、满足优抚条件的儿童、烈士子女。父(母)或其他合法监护人持有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登记证》、烈士子女证明等。

  5、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儿童(有相关证明):父母均为残疾人;家庭因重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等)受灾严重、家庭遭受重大突发意外事件(不含自然灾害);父(母)患重大疾病(不含残疾)或不具履行抚养义务等。

  (二)第二类:扩大资助对象。在本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幼儿园就读的南沙户籍大班幼儿。

  (三)第三类:工作补助。承担“送教上门”工作的幼儿园给予工作补助。

4.个人扶贫助学实施方案

补助范围及标准 :1、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不含清退户及标注不享受政策户,下同)。 2、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包括全日制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全日制普通大专、高职院校、技师院校等)及职业本科的在籍在读全日制学生。 3、标准多为1500元/人/学期。(补助标准各个地区不同,具体查看地区官网)

法律依据:《关于做好“雨露计划·腾飞工程——中西部地区万名应用人才助学行动”有关事项的通知》

(一)申请学生须具备以下条件

1、年龄16-23周岁,男性身高1.60米以上,女性1.53米以上,左右视力在0.8以上且身体健康者。

2、申请学生必须具有初中毕业或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品德良好,热爱学习。

3、申请学生家庭须符合以下一项:( 1)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全国扶贫标准;(2)因突遇自然灾害而造成家庭贫困者;( 3)孤儿;

(4)烈士后代;

(5)其他特殊情况者。

三、资助培养方式

(一)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期间一律免缴学杂费、住宿费,享受国家助学金每年1500元,并享受国家“雨露计划”相关补贴。

6.助学帮扶的方案

圆梦助学是针对有困难的学生,相关企业或成功人士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促使学生达到理想的学习目的或目标的活动。圆梦助学活动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圆梦助学的目的意义;

二是圆梦助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三是圆梦助学活动的组织机构;

四是圆梦助学活动的对象条件或要求;

五是圆梦助学的时间地点;

六是圆梦助学活动的方式方法;

七是圆梦助学活动达到的效果等等。

7.扶贫助学工作方案范文

个人扶贫帮扶计划和措施  

个人扶贫帮扶计划和措施

一按照市扶贫办的相关工作要求和部署,以构建和谐部门为目标,做好上级各部门下达的扶贫帮困任务。经研究决定,特制定20xx年度扶贫帮困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和谐部门”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全系统力量,深入开展开发式扶贫等各项扶贫帮困工作,确保我局扶贫帮扶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  二、工作任务:帮扶对象包括系统外“一对一”结对帮扶、三峡移民、伤残军人、金秋助学贫困学生、常乐镇(常来村)贫困户等,系统内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困难党员和生活困难群众等。目标使他们在现有的生活基础上各方面条件都得到进一步改善,力争使他们早日脱贫,做到“两个”满意,即让上级各相关部门满意、让贫困户满意。  

三、帮扶内容  

1.开展开发式扶贫帮困工作。对常乐镇115户贫困户开展慰问活动,根据帮扶对象不同就业意向、劳动者技能、身体状况以及经营环境、条件等情况,与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采取“输血”与“造血”结合,以“造血”为主的开发式帮扶方法,多形式、多渠道落实创收项目,逐步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对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主要采取“输血”救助方式实现脱贫。严格按照“机关部门捐助物资每年每户不少于1000元,帮扶责任人每年走访不少于4次,捐助物资每年每人300元”的标准,帮助落实脱贫

8.扶贫助学工作方案及计划

学生资助是对家庭特别贫困或是家中突遇自然灾害的学生给予物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一是学生资助的重要意义;

二是学生资助的指导思想;

三是学生资助的条件;

四是学生资助的时间;

五是学生资助的组织机构;

六是学生资助的步骤;

七是学生资助达到的效果;

八是学生资助的保障措施等等。

9.助学扶贫活动工作方案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职责 一、制定学生助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贫困学生的调查、认定和档案建立。三、负责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工作。四、负责学校勤工助学方案的制定和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指导。1.负责勤工助学校内岗位设置及审定; 2.负责勤工助学校内岗位人员的招聘、检查、工资发放工作; 3.负责勤工助学社会岗位的联系和学生的选派工作; 五、负责学生的困难补助和申请缓交、减免学杂费的审核报批等工作; 六、组织做好学校奖助学金、国家政府奖助学金等工作; 七、定期向教育厅和学校汇报我校贫困生的资助情况。

10.贫困助学方案

首先要到当地民政局和教育局了解一下哪些学生需要扶助,确定好扶助对象。其次要到被扶助的学生家中实际了解一下情况以防受骗。最后确定好对象后最好与当地有关部门签订一个扶助协议,以便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然后找到学校的团委和工会的老师,也可以找到学校的公益组织去询问。这些机构做的是学生工作,和同学相处多,了解的情况也多。在从他们提供的学生中,我们去了解考察学生情况,然后给予学生资助。

一可以通过当地团委或民政等部门可以联系和确认贫困学生的个人状况和家庭条件. 如有条件,可以和这名贫困学生见面 二,根据这名学生的家庭条件和考取的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下他这几年大学生涯的资助方案。 三,可以给这名贫困学生办一张银行卡,每学期或者按季度定期的把他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汇到这个卡上 四,还要加强感情联络,给予精神的鼓励,假期或者节日经常探访或者见面!

11.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1、思想帮扶。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困难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走出心 理误区,使他们正视所处困境,以坚定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 不断增强学习及生活信心。经常进行心理慰藉,给予亲情氛围。

2、学习指导。针对帮扶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帮扶学生班主任 及任课教师制定教育措施,确保帮扶学生学得好。

3、生活关心。经常与帮扶学生谈心,了解其心理、家庭情况,尽可 能解决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使之切实感受到老师、学校的温暖。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fpxd/5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