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行动 > 正文内容

大众眼中的公益

2024-04-03 04:27:22扶贫行动1

大众眼中的公益

公益与媒体系列一

公益界的朋友们,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两句话,一是说“我没钱,做不了公益”;二是说“等我有了多少钱,我再做公益”。

这两句话后折射的是同样一种观点:公益是钱才能做的事。比如,只有象比尔盖茨这样富可倾国,才有资格谈公益,成为巨富之后再从事公益才是发自内心真诚的事情。

这种观点误把金钱作为公益的唯一评判标准和唯一参与途径,从事公益界的人士都能很轻易地指出它的失误甚至荒谬的地方,也有很多现实例证可以说明公益的参与度与金钱无关,参与的真诚度与财富多少无关。

但是,即使公益人能够轻松地举证,我们还是不得不沮丧地面对现实:这种观点几乎无处不在,甚至我们的父母家人亲朋好友都会以同样的观点阻止我们从事公益活动。有时,甚至是百口莫辩,无力抗争。

那么,这种观点从何而来?公益在大众眼中,究竟是什么呢?相比严谨的公益定义,我们选用主题词搜索的的方式直接面对事实,并通过不同的比较方法来探索造成事实的原因。

我们先通过百度和GOOGLE的网页搜索,比较不同公益参与方式,可以发现:在主流的公益参与方式之中,大众最熟悉的是捐款(表一)。

从表中的搜索结果可看出,媒体在对捐款进行报道时,很少提及公益或慈善精神,但是捐款数额却是报道中很重要一部分。新浪新闻中有三分之一的新闻报道捐款数额,而其中提及公益或慈善精神的不到千万分之一;新华网中,几乎所有捐款新闻报道都与数额相关,在报道中提及捐款与公益精神关系的,不过是四千分之一!显然,大众完全可以从媒体报道中做出基本的判断,捐款行为中,捐款数额最重要!

对捐款数额的重视,突出体现在中国慈善榜(见表二)。下表节选自《福布斯》2004年度中国慈善榜,为突出说明问题,只节录其中的部分排名和捐赠金额。很明显,在这份榜单上,人们的日常点滴善举没有立足之地。慈善榜旗帜鲜明地以捐款数额作为慈善事业代表的评价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大众甚至可以产生这样的联想:慈善榜是富人的专利,慈善是富人的特权。当这种联想被媒体对慈善榜的宣传强化时,又有多少人会想起,公益慈善本是人人有责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呢?曾有组织过一次公益活动,现场放的募捐箱最后募到了120元,得知这一结果,马上就有人不屑一顾:“这么少啊!以前有个活动现场募到了6千多元!”甚至有人置疑:“你们的活动没有企业家支持吗?”一个本来以人人力所能及自愿参与公益为重要精神的活动,忽然之间因为代表富裕阶层的企业家隐形、现场募款数额较少,几乎都失去存在意义了!

大众认知偏差,媒体的报道局限,使慈善捐款在公益活动中的作用被异化成为金钱公益,在部分人眼中变成“公益是钱才能做的事”。

由此反思公益界自身,大众的认知偏差,媒体的报道局限,无不反映出大众、媒体与公益界的鸿沟。下表所列的不同类型的公益活动,得到媒体广泛关注,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但在大众熟知度上仍然有非常大的差异。比如,最为中国人民所熟悉的希望工程是“捐献时间”传播度的10多倍,是提倡公益旅游的“多背一公斤”的1000多倍!这种差异也意味着在人们的认知和接触范围内,可供选择的公益活动和参与方式还非常少,在已得到媒体关注的公益活动之外,更有数以万计的公益项目在悄悄的进行着。如果再考虑到这些看似庞大的传播数据都是以网络为基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3日在北京发布了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1.37亿,仅占人口总数的10.5%。大众对公益的陌生、偏见甚至产生误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让大众对公益有更全面的了解,让大众获得更多参与公益的途径,一是媒体承担整合公益信息的任务。目前,公益中国、NPO资讯中心、MSN公益频道、客齐集公益联播等网络公益媒体和公益信息栏目的出现,使公众能更方便地获得公益信息。但除了媒体自身发展之外,更重要的是公益组织和活动能够更勇敢地站出来,走出去,与媒体互动交流合作,积极促成公益和大众之间公开、透明、健康的直接对话。

大众眼中的公益是什么?期待能与公益界的同仁们一起,创造更丰富多彩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公益的搜索结果。

    欢迎交流:ownprettylife@gmail.com

李蕊是谁李蕊,生于山东青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新闻节目主持人。

李蕊,生于山东青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新闻节目主持人。2005年大学三年级实习期间进入CCTV4《中国新闻》担任记者;2006年毕业后正式签约中央电视台,并分别驻中央电视台香港站、台湾站长达5年时间。期间参与制作多期《直通港澳》、《直通港澳台》等栏目。参与中央电视台香港回归10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大型新闻直播节目。目前主持CCTV5《体育晨报》、《午夜体育报道》、《体坛快讯》、《体育新闻》等栏目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fpxd/276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