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行动 > 正文内容

依托农村产业扶贫(产业扶贫工作)

2022-12-23 19:00:17扶贫行动2

1. 产业扶贫工作

产业扶贫的意义

1、促进资源整合。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能够促进政府将党政部门、企业、高校等组织机构面向贫困人口的扶贫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经过充分论证和科学规划,分别投入技术、信息、资本、土地、劳动等要素来共同发展扶贫产业,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同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扶贫主体与贫困户的合作关系,保障各方都能达到各自利益目标。

 2、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所谓“扶贫先扶志,脱贫靠自己”。产业扶贫可以给到贫困户一定的就业岗位和工作培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从原来的“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3、加速特色农业品牌的打造。产业扶贫中,会因地制宜将特色资源打造成特色产业,推动形成特色品牌,将“特色”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比如,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将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消费型商业、文化型旅游业等依托乡村资源衍生的新业态形成一个大产业链,促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而打响区域品牌知名度。

4、带动乡村人口回流。产业扶贫会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也相当于是农村发展的一次“人口支援”,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2. 产业扶贫扶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产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意见》,推动审计等部门对我市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监督发现问题的整改,强化产业扶贫带贫减贫机制和风险防范,发挥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更加有效、可持续的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突出脱贫硬任务,统筹产业扶贫资金投入

1、产业扶贫资金是指专项用于直接促进扶贫开发对象发展生产和增收脱贫的资金,包括各级财政安排的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定点扶贫单位自筹专项资金和社会扶贫定向帮扶资金。

2、省级财政产业扶贫资金已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各地要按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工作要求,科学谋划,安排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产业扶贫资金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将脱贫攻坚作为涉农资金投入的重点领域优先保障,确保扶贫资金投入与脱贫攻坚任务相匹配,特别是要优先用于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的产业发展。

 二、突出增强“造血”功能,严格产业扶贫资金投向

1、各地要综合考虑本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持等因素,重点围绕培育和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扶贫开发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等,因户因村施策、因地制宜优化产业扶贫资金使用。产业扶贫资金可以用于扶持扶贫开发对象实施增收项目,也可以由县、镇、村统筹实施增收项目。

2、产业扶贫资金要优先支持以下直接促进扶贫开发对象发展生产增收的项目:

(1)支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乡村旅游业;

(2)支持培育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及“扶贫车间”“扶贫作坊”;

(3)支持农业设施建设,包括生产和加工用房(单层,含大棚)、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

(4)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设备设施、冷库储藏和流通设施、信息化管理、优良品种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设施设备配套建设;

(5)可用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扶贫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种植养殖生产基地核心区土地流转的租金;

(6)可用于农业主导产业产品品牌宣传和联结扶贫开发对象的特色地方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加工工艺研发及系列产品开发、物流电商平台建设;

(7)可用于涉及吸纳贫困户务工、参股、带动增收效果好的扶贫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养殖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经营主体发展生产贷款贴息和担保风险补偿金;

(8)可用于根据省级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提取的扶贫工作必需的管理费用;

(9)其他符合产业扶贫规定要求的用途。

3、产业扶贫资金(含投入的资产收益项目资金)不得用于以下支出:

(1)弥补财政预算缺口和各类工作经费支出;

(2)偿还债务;

(3)民间借贷;

(4)弥补企业亏损;

(5)发放企业人员工资、奖金、津贴;

(6)购置消费类交通工具及通讯工具(扶贫开发对象增收工具除外);

(7)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

(8)与扶贫无关的其他支出。

三、突出贫困户稳定增收,优化产业扶贫结构

1、压减县一级产业扶贫资金统筹使用比例,加大镇村资金投入。对用于建立资产收益扶持机制的资金占本地区产业扶贫资金总额超过50%的县(市、区),新增投入资金(包括到期和整改收回的资金,下同)不再以资产收益扶贫方式投入,要调整用于直接支持扶贫开发对象发展生产,重点支持发展依托农业农村资源、能辐射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

2、各地要精准选择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持续性的扶贫产业,优先安排治理结构完善、财务管理健全、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且诚信守约的企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使用产业扶贫资金的实施主体,压减与扶贫相关度不大、贫困户参与性不高的产业项目投入。

四、突出风险防控,加强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监管

1、产业扶贫资金原则上不准投入主要生产经营区域在南平市以外的实施主体,严禁投入亏损企业。

2、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实施主体前,必须按程序签订股权合同(协议)或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其中,签订的合同(协议),至少应包括产业扶贫资金的具体用途、各方持股比例、权利义务、收益分配、资产处置、退出机制、违约赔偿等。与实施主体签订的收益分配方案,要切实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在项目持续期内获得稳定合理回报,确保贫困户不承担项目经营风险。

3、县级要建立健全扶贫产业项目收益分配机制。脱贫攻坚期间,扶贫开发对象实施增收项目的产权和收益权归扶贫开发对象所有;统筹实施增收项目的产权归统筹资金主体,收益权归扶贫开发对象。统筹实施增收项目有定点帮扶单位自筹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的,由统筹资金主体与定点帮扶单位、社会帮扶单位商定收益分配方式,大部分收益应直接分配给扶贫开发对象,少部分收益可用于其他公益事业建设。

4、县级要建立完善产业扶贫项目跟踪监测常态化机制,着重于实施主体的经营及风险抵御能力、商业信誉及资产状况等。当实施主体出现严重经营困难、经营利润连续大幅下降或持续亏损、拖欠贫困户应享有的收益等情况时,要督促实施主体利用自有资金购买贫困户、农户和村集体的收益权或股份。对风险较大的项目及时清理退出,对支出进度较低、存量资金较大且存在风险的资金实施收回、撤销、压减、调整等措施,确保扶贫资产资金安全。

5、建立健全产业扶贫风险防控机制。鼓励各地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引入第三方担保机制,探索设立产业扶贫风险担保基金,对不可抗力造成贫困户无收入或收入严重受损的进行补贴。

五、突出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发挥扶贫资产作用

1、来源于各级财政、帮扶单位自筹、社会定向捐赠资金形成的资产和收益属于扶贫资产范畴,要管好用好,持续发挥效益,防止资产闲置、损失,严禁挤占挪用。县级政府要建立完善扶贫资产登记、产权归属、运营管护、收益使用分配和资产处置等相关管理制度,明确管护方式,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长期发挥效益。

2、引导扶贫资产及收益有效转化为防止贫困发生和加快乡村产业振兴的资源。除已量化到贫困户个人的股权外,村级统筹投入形成的产业扶贫资产,项目收益和本金退出后,可用于后续扶贫项目、解决其他民生问题以及农村公益事业等。县镇级统筹投入形成的产业扶贫资产,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进行管护,资产收益要重点用于促进本地区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帮扶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六、突出压实资金管理主体责任,强化监督问责

1、进一步强化产业扶贫工作责任制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产业扶贫资金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优化本地区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快产业扶贫资金拨付使用,使产业项目与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对接。使用管理产业扶贫资金的镇村要承担直接责任。

2、鼓励基层探索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资金使用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履行主体责任不认真、执行政策不到位、问题突出的部门和地方责任人,要及时整改到位。对于扶贫项目资金分配安排、审核审批、验收发放等过程中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行为,应严肃查处。对产业扶贫资金、扶贫资产闲置2年以上和巡视、巡察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不彻底、不到位、反复出现问题的,视情节轻重予以问责。

 

 

 

南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9月4日 

3. 依托农村产业扶贫的措施

十项措施”具体为:推动农业项目开工复工。在符合疫情防控条件下,优先支持农业产业项目复工复产。开加快新建农业项目进度,具备开工条件的,可简化项目流程,确保尽早工。对于暂未达到开工复工要求的,提前备工备料,为开工复工创造条件。

  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全覆盖。市内各类企业优先招用娄烦、阳曲两县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疫情期间,对输送贫困县劳动力入职太原市企业及各类经营主体就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入职企业及各类经营主体依法与贫困县劳动力签订劳动合同,实现稳定就业三个月后,给予1000元/人的招募奖励,同时,对入职人员给予1000元/人的入职奖励。

  开展农产品产销衔接。组织驻村帮扶工作队、“城区对口”帮扶单位就地消费娄烦、阳曲特色农副产品。

  解决农资购买和技术服务难题。解决贫困户因疫情购买农资难问题。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在娄烦、阳曲两县分别开展4到6场“送科技下乡”活动,及时指导贫困户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指导娄烦、阳曲两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阳曲县重点抓好北部有机旱作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娄烦县做大做强马铃薯繁育种植传统产业。

  简化金融服务流程。对娄烦、阳曲两县受疫情影响到期还款困难的贫困户,适当延长扶贫小额信贷还款期限。疫情期间产生的逾期贷款,视情况用风险补偿金偿还。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下拨进度。市、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优先用于贫困户恢复生产、增加收入,优先安排年度项目和使用计划。持续加大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及时下拨资金到县。

  完善贫困人口保障机制。对已享受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救助政策的,延长定期核查期限,按原渠道继续保障。

  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对娄烦、阳曲两县未脱贫的贫困人口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挂牌督战,建立台账、明确措施,5月底前确保问题全部清零。加大对有返贫风险脱贫人口和有致贫风险边缘人口的监测,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应扶尽扶。

  关心关爱扶贫干部。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扶贫干部进行表彰激励,符合条件的优先提拔重用。

4. 特色产业发展扶贫

近年来,我市立足于地区实际,找准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着力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要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先行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都市特色效益农业,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体系,推进农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农区居民增收、农业增效,乡村振兴。

一根葡萄藤串起三产融合大链条

“这葡萄真甜,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葡萄,多少钱一斤?”“葡萄酒的味儿真正宗……”这段时间,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内蒙古第六届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上,“乌海葡萄”及“乌海葡萄酒”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据了解,我市目前的葡萄品种有130多种,本次参展的葡萄就有70多种,参展的葡萄酒酒庄有4家,葡萄酒有40多个品种。

葡萄产业是我市的优势特色产业。光照充足、干旱少雨、无霜期长等绝佳的自然条件,让我市成为可与新疆吐鲁番相媲美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

葡萄酒行业有着“七分原料、三分工艺”的说法。优质的葡萄品质,让我市的葡萄酒也备受青睐。近年来,我市坚持鲜食葡萄、酿酒并重的发展原则,全力打造“中国·乌海市沙漠原生态葡萄酒庄之都”。酿造的葡萄酒畅销国内十几个省市区,远销美国、德国、丹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涌现出汉森、吉奥尼等驰名中外的葡萄酒品牌。2016年和2017年,我市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节,成为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赛永久举办地,成立了沙漠葡萄酒交易中心,国家商检局确定在我市建立“国家葡萄酒区域检测中心”。

目前,我市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万多亩,葡萄年产量1万多吨,葡萄酒年生产能力2万吨,葡萄年产值2亿元以上,涉及葡萄种植、加工、贮藏、流通的企业33家,“乌海葡萄”获国家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葡萄与葡萄酒在国内外各类葡萄与葡萄酒质量评比大赛中获奖近200项。葡萄产业还带动了葡萄园、葡萄酒庄、葡萄酒博物馆等以葡萄为主题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市已建成以葡萄为主的农业休闲观光园30多处,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

如今,一根葡萄藤串起了集葡萄种植、酿造、研发、贮藏、流通、观光旅游等多个业态,成为我市推动三大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葡萄及葡萄产业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区居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蔬菜产业由传统向特色转变

蔬菜产业是我市另一大主导特色农业产业。

坐落于乌达区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高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开业才短短几个月,每天慕名前来观光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合作社主打特色农业,种植了20多个品种的柿子,平均每天有几十人来采摘,40个大棚的收入一直在上升。”合作社负责人高建军说。

记者了解到,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里的其他特色农产品如吊瓜、油桃、樱桃也同样供不应求,市民购买热情很高。除了游客直接进园采摘,这些本地种植的蔬菜瓜果每天还销往海勃湾区和乌达区的便民市场和超市,市民能吃上品种丰富的本地蔬果。

我市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围绕“菜篮子”工程建设,着力引导大田作物种植向反季节蔬菜和特色水果等农业主导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目前,全市温室大棚建设面积4600亩,蔬菜种植面积年均稳定在1.7万亩左右,蔬菜年产量5000万公斤左右。蔬菜市场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以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基础、以冷链仓储为保障、以蔬菜直销店为销售终端,惠民蔬菜直销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养殖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

近年来,我市结合农区居民实际,把发展养殖业作为稳定居民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四道泉村是渡口村下辖面积最大的自然村,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村,过去这里家家户户以种田为生,因土地贫瘠,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村民们收入微薄。2013年,居民张喜成瞅准了养驴市场行情好,投入了20多万元购买了70多头驴试水肉驴养殖,没想到不到一年半时间,本钱就挣了回来。

尝到甜头的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渐渐地凭借养驴成了村里的富裕户。看到张喜成养驴挣了钱,村里很多人也开始养驴。张喜成为他们无偿提供养殖技术和销路,并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

目前,全村已有30多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而合作社养驴规模更是达到了1800多头。如今,毛驴养殖成为这里的主导产业,很多贫困户依靠养驴趟出了一条致富路,四道泉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驴村。

我市大力转变养殖方式,扶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目前,牲畜年存栏15万头、只左右,禽类年存栏76万只左右。肉类年总产量8000吨左右,禽蛋年产量5000吨左右。水产池塘养殖面积2000多亩,产量500吨左右。为全面提高畜牧业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在海南区利用荒地规划建设5个标准化养殖园区,引导全市养殖业向园区集中,对有意到养殖规划区内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个人或企业给予相关支持,力争将养殖园区打造成为乌海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和自治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休闲农业提升农业附加值

海南区西卓子山办事处赛汗乌素村农牧场和头道坎村曾经街道污水横流、垃圾堆积如山,经过改造,如今已然成为具有黄河文化、农耕文化,集观光、采摘和农家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新村——西行客栈。大坝、凉亭、水车、花田,硬化的街道,古朴的路灯,整齐的房屋,翘角的门楼,美不胜收。

我市依托不同村镇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着力构建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农业协调发展的业态模式。目前,全市形成一定规模的具有休闲功能的农业企业达到8家,其中,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6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农、牧、渔家乐达到40家。

实现产供销全产业链发展

源联食品有限公司是海勃湾区综合加工区的一家食品加工企业,主要生产馒头、石磨豆腐及休闲豆制品、淀粉制品等,而原料全部从农区居民手中流转的土地上种植、收获而来。

我市通过“农户+基地+企业”方式将农产品加工、销售与农产品生产连接起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农产品加工业以葡萄酒加工为主,兼顾发展蔬菜加工、特色山野菜加工、粮油加工及以猪羊肉为主的畜禽产品加工等。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我市注重体现区域特色,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为不同类型的产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环境。截至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4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1家获得国家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获得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迈入新时代的乌海,正不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乡村振兴的美丽华章……

5. 扶贫 产业扶贫

结合贫困地区情况,发展能致富的产业就是扶贫产业

6. 壮大扶贫产业

答:党如何带领我们致富脱贫,就如同最近火热的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中的政策,交通发展,带动经济,解决就业。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fpxd/134697.html

标签: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