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行动 > 正文内容

农村合作扶贫政策(扶贫惠农政策)

2022-12-05 18:20:17扶贫行动2

1. 扶贫惠农政策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棉花,大豆,小麦,玉米,水稻。

2. 扶贫惠农政策是什么

就是暂时不能享受惠农补贴的农户。

国家惠农补贴政策 大体可分以下几类:

一是农业生产类补贴。包括种粮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油菜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态公益林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

二是社会保障类补贴。包括农业综合(水稻)保险、能繁母猪养殖补助资金、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农户住房保险补贴等。

三是救灾救助类补贴。主要包括各种救灾、救济类补贴。

四是设施建设类补贴。主要包括农村公路建设补贴、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财政扶贫补助、农村人饮工程补贴、农网改造补贴等。

五是特定群体类补贴。主要包括计生补贴、移民补贴、教育补贴、退伍军人补贴、农村低保及五保补贴等。

3. 农业扶贫政策有哪些

一是产业发展脱贫,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13项产业扶贫工程或具体措施;

二是转移就业脱贫,主要从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6项就业扶贫行动;

三是易地搬迁脱贫,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四是教育扶贫,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是健康扶贫,主要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六是生态保护扶贫,主要从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大生态扶贫工程和4项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

七是兜底保障,主要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

八是社会扶贫,主要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企业帮扶、军队帮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要求。

4. 扶贫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缺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农业劳动力主体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农村受过较高教育、年富力强的农村“精英”大多流出就业,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素质较为低下的妇女和老人,由于缺乏文化知识,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谷贱伤农”现象频频发生。也由于缺乏科技知识,也使一些高新技术成果难以推广和运用,难以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低素质、低技能农业劳动力过剩,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农业向高端升级遭遇劳动力技能障碍。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欠佳,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总体上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产业化进程缓慢,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细碎化的土地小规模经营和兼业化的养殖方式,造成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产量低、质量次,无法满足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业对成片规划化种植和养殖基地的需求,许多加工企业要从众多分散种植的小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大大增加了收购成本。

三、农产品质量不高,难以保障现代农业发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该阶段正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较大的时期,扭曲的市场机制拉动工业畸形增长。工业、城市用水急剧增加,与农业用水的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由于缺乏严格的保护和治理措施,水质性污染导致水资源质量进一步下降。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我国可用水资源的供给更加匮乏。工业污染导致不少农产品原料质量偏低,达不到加工业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还有一些农业生产者受利益驱使,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加工品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受影响,进而影响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四、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难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综合配套服务的专业组织,服务内容涉及销售、信息、科技、物资、加工、劳务、金融、经营决策、政策和法律服务等诸多方面。我国很多地区各类行业协会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整体规模小、服务形式单一,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布局规划、项目可研、决策咨询及相关的农业担保、保险等系列服务还较欠缺。

5. 支持惠农政策可以促进

惠民惠农政策包括地理补贴,新农合,60岁养老保险,高龄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

6. 扶贫惠农政策,乡村振兴

2021年度帮扶工作方案

2021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十四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为切实谋划好本年度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部署,结合支行帮扶旧县镇旧西社区工作实际,现制定2021年度帮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以及我县脱贫攻坚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扎实完成我县2021年各阶段布置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心工作,确保今年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总体要求

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为核心目标,结合社区实际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因人因户施策,紧紧围绕“四个不摘”政策,通过发展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脱贫政策和措施,助力旧西社区建立防返贫长效机制,确保现行标准下帮助旧西社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开展帮扶工作,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性目标任务序时完成,紧扣强组织、兴产业、优治理、促振兴工作方针,帮助发展特色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社区。着力促进旧西社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家庭收入稳中有升,村容村貌更加优美,人居环境更加优良,社区集体经济逐步壮大。

三、帮扶措施

1.制定帮扶计划,压实帮扶责任。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作最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把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决策转化为全行所有帮扶人的政治自觉。积极与旧西社区沟通,着力帮助解决因疫情而产生的突出问题,组织帮扶人通过“六个一”方式主动与贫困户对接,帮助解决疫情防控期困难群众的各种困难,坚决降低因疫情使贫困户出现返贫的风险。坚持领导带头走访扶贫,以上率下,实地走访了解疫情对贫困户的影响,认真分析,精准施策,着力在增收和防返贫上下功夫,坚持帮扶责任人定期开展入户走访的基本要求,精准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确保精准扶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

2.强化宣传教育,精准施策帮扶。组织帮扶队员积极开展宣传强农惠农政策和普惠金融政策,有针对性地宣传脱贫政策,传递致富信息,帮助寻找致富门路,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做好扶贫与扶智扶志的结合。按照“四个不摘”工作,严格要求帮扶责任人履职尽责,严格按照结对帮扶要求,认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认真做好对脱贫户的走访、沟通、了解,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面临困难,根据脱贫户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尽心尽力发挥帮扶责任人应有的作用。

3.加大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把路、水、电、房等制约旧西社区发展问题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旧西社区有资金需求时,太和县支行将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支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中去,转变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促使贫困户物质、精神“双脱贫”。

4.发挥人民银行职能作用,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切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积极开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坚持户借、户用、户还原则,根据脱贫人口实际贷款需求,在符合政策、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准确开展评级授信,努力满足脱贫人口贷款需求,促进脱贫人口融入产业发展。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鼓励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开展产业扶贫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增加金融供给,通过金融支持扶贫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带动当地脱贫人口就业以增加脱贫户收入。引导金融机构发挥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积极运用信贷政策,做到一户一策、精准施策。

 三是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创建信用村活动,进一步优化脱贫地区信用环境,有效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支持作用。在信用村优先设立惠农金融服务室,并鼓励金融机构在村设立网点,延伸服务网络。

四是组织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按照《金融支持太和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协同配合、务求实效”的原则,按照“聚合力、谋创新、出成效”的总体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创新融资模式、提升金融服务,着力破解农业经营规模小、融资难、风险大等制约瓶颈,有效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壮大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5.抓好政策落实,开展动态监测。落实省市县现有的各项健康扶贫政策,积极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办理慢性病本,方便就医、节约开支,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对因残致贫户,协调落实好残疾补助,护理补贴,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协调落实好低保政策,做到应享尽享。定期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全面排查,并根据个户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关政策进行帮扶。

7. 扶贫惠农政策解读

基本是一回事。

但财政支农政策是大概念,涵盖强农惠农富农一系列措施,这些都是支持农村、农民、农业的。具体工作中,财政支农政策比较笼统,主要是法定要求农业投入增长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是一项“面”的工作,指向三农各个领域,包括公共领域。而强农惠农富农,对象更贴近指向对象是对农民。

8. 扶贫惠农政策宣讲

返乡实践有以下几点意义:

1、返乡创业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崔鹤同曾经说过:“人生是一座富矿,需要自己去开采”,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毕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于是我们通过勤勤恳恳的努力奋斗着。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也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在创业中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取得成功。新时期的农民工更是有着这样的理想,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父辈们“打零工”的思想,而成为自己的“老板”。这类事件比比皆是,一些农民工也取得了成功。

2、 返乡创业有效地整合了农村闲置资源。他曾经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农村还有很多资源值得开发利用。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资源也得到了良好的休养生息。当前的形势使一些农民嗅到了新的商机,一些农民工纷纷返乡创业办厂。仅仅在当地,养鸡场、养猪场、葡萄种植基地、灵芝种植基地、荷花种植旅游基地等比比皆是。有些地方还办了合作社,有股份有限公司,有有限责任公司。普通百姓日子越过越好,返乡创业也带动了本地一部分人富裕起来。这样不但能使我们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还能使当地早日脱贫。

3、 返乡创业可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类似地,雇佣方式也不止一个。只有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为此而努力,我们才能在任何行业中创造奇迹。对农民工而言,返乡创业也不失为一个好平台。首先,我们有政府政策支持,开办了“特惠贷”,修好了公路,从县到村,开通了村村通网络。第二,新时期的农民工更具有智慧和技术,能够借助自己的力量实现创业。第三,社会现有环境非常有利于企业家的实现。此外,返乡创业还可以为当地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就近就业。所以,大可不必在大城市里苦苦挣扎还不安定,不如回到家乡去“创造”一个新的家乡面貌。

9. 扶贫惠农政策措施

15个中央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要点及解读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8中共中央又连续十五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

该文件是针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为了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而制定的法规。

核心内容包括: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加强党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增收政策落到实处。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文件要求,坚持 “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核心内容包括: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这份文件是为了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制定的法规。

核心内容包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

文件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核心内容包括: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

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

该文件是为了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而制定的法规。文件要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核心内容包括: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

该文件是为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而制定的法规。文件要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核心内容包括: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该文件是为了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而制定的法规。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体现城乡统筹战略最突出的文件。文件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核心内容包括: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

该文件是为了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而制定的法规。文件强调,要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要坚持五个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二要坚持统筹兼顾,三要坚持人水和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五要坚持改革创新。

核心内容包括: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水价改革,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该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文件要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核心内容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内容解读:该文件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在政策设计上,明确“三大指向”强农惠农富农,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三强三保”。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该文件是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而制定的法规。文件要求,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核心内容包括: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内容解读:在该文件中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以14个字概括了2013年农业农村的工作目标:“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综观一号文件的要求,涵盖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公共服务等等方面,从农民关切到社会热点,文件一一回应。

十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该文件是为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而制定的法规。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核心内容包括: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内容解读: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给出了破题之策: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家庭经营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大平台、新亮点。文件提出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法治建设层面,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大释放。

十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2015年2月1日)

该文件是为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意见。

核心内容包括: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内容解读:2015年一号文件分两个板块,前面提出三个任务: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后面则是实现途径:改革是动力,法治是保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最重要的内容,首次提出要把追求产量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首次写入加强转基因科学普及;首次回应国内粮食进口过多;首次引入农村法治建设。中央一号文件“姓农”,始终关注“三农”问题,2015年一号文件也不例外。一是加快农业转变,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数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应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三是农村土地确权。文件再次强调三个前提: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分类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十三、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

该文件是为了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而制定的法规。

核心内容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

内容解读:2016年一号文件强调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四个“首提”值得特别关注。“发展新理念”首次进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五大理念”;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强调“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产业融合作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手段”。

十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该文件是为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而制定的法规。文件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核心内容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内容解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从各方面谋划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三农”发展注入新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促进供求总量平衡的同时,注重提升质量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调整生产结构的同时,注重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在突出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十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

该文件是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制定的法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核心内容包括: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内容解读:《意见》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强调,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10. 扶贫惠农政策的好处

惠农卡的好处:农村信用社惠农卡具有减免小额账户管理费,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理财等基本金融功能,联线作业,实时入账。

在此基础上,惠农卡还可作为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载体、财政补贴的直拨通道、社会保险的参保凭证、资金汇兑的安全通路,在农业生产、社会保障、个人理财等多方面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和周到的金融服务。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fpxd/128069.html

标签: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