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行动 > 正文内容

农村扶贫的关键(精准扶贫对农村经济的意义)

2022-12-03 10:20:52扶贫行动2

1. 精准扶贫对农村经济的意义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摘要:农业经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农业、农民。中国约有13.75亿人口,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是政府一直关心的问题。本文运用科学的方法阐述了农业经济存在的意义、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繁荣和长治久安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农业经济发展是人口大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约有13.75亿人口,吃穿住行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有13亿人口,再大的问题除以13亿都是小问题。城乡一体化工作开展后,实现了农民向市民转变。没有了“农民”这个名词,这不意味着城市能容纳所有的流入人口。流入人口的急速增长,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教育资源压力。原本压力大的城市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城市的生活压力远比农村大,城市的生活节奏远比农村快,城市的生活成本远比农村高,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不意味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征地后失去土地的农民有了市民的待遇,同时需要承受市民的压力。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容易造成摩擦性或结构性失业。农村打架斗殴时有发生,生存环境使人堪忧。合理的人员流动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还能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农业经济属于第一产业。农业发展养活了约13.75亿人口,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等。最近受关注的经济作物备受人们青睐,经过检疫检验合格后的经济作物远销海内外。近几年开发的农家乐更是给市场经济增添新的活力。

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项目。传统农业产品销售只能通过政府采购。脱贫致富之后,村里修建了出村的公路,架设了电网,搭建了电商平台,增设了技术支持站。在政府的帮扶下,农业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市场实现了多种经济制共存。

2.农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程度,还能促进社会稳定。农业经济发展关键在人。农村人口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收入不稳定且经济收入不高。农村治安问题一直是受关注的问题。农村经济的繁荣可以解决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后农村土地的荒废,农村劳动力缺少的问题。

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惠农”项目。合理的人员流动促进社会稳定。近年国家实行惠农政策,在资金方面给予了农村发展支持,在技术方面给予了农民技术支持。农民的发展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只有农民收入稳定了、经济收入提高了、素质提高了,农村治安问题才得到妥善解决。

二、农业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农村教育资源不够、质量不高是农村教育工作者一直考虑的问题。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是一直困扰农村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大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农村经济发展不仅能吸引大学生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而且能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古语云:“人才强国、科教兴国”。农村教育工作者只有把好经济发展的脉,才能留的住人才。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和儿童健康成长。

1.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缓解城市压力,还能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农村教育基础差、底子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每年大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但提供实现个人理想的工作,而且能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

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引进来、走出去”项目。农业经济发展能够实现更多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实现更多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教育从娃娃抓起,从教育上解决农村教育差、底子薄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

2.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儿童健康成长

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还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农村经济条件差,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儿童的饮食环境和饮食条件。农业经济发展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饮食条件,改善农村饮食环境,实现更多的儿童吃上和城市儿童一样经过检疫检验合格的、营养的、卫生的、健康的一日三餐。

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希望工程”项目,能够实现更多的农村儿童健康成长。健康从娃娃抓起,从饮食上解决农村儿童营养不良、体质下降的问题,提高农村儿童体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三、农业经济发展是居民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吃的好不好,吃的健不健康等等,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中医强调“民以食为天,药补不如食补”。食物中蕴含着各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居民在健康方面不注意,缺少营养均衡的意识,不能做到合理膳食。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改善居民健康状况,而且能降低疾病发生概率。

1.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居民合理膳食

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还能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农村人口大部分收入不稳定且收入不高,每年的收入仅够维持生计,一日三餐不能保证。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提高农民收入还能降低物价。

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扶贫”项目,能够实现增加农民收入,能够实现农村人口每人都能保证一人三餐,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促进居民合理膳食。只有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合理膳食,才能做到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实现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的目标。

2.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居民营养均衡

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还能促进居民营养均衡。大部分农村人口饮食结构不合理,没有做到荤素搭配,缺乏专业的营养师指导。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促进居民营养均衡,而且能降低疾病发生概率。

农业发展实现了“中国好谷物”项目,能够实现居民营养均衡,做到荤素搭配,指导居民饮食结构合理,降低疾病发生概率。

农业不同于工业和服务业,农业经济怎样又快又好的发展,怎样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怎样促进现代化文明都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发展方向上选择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落脚点。

2. 精准扶贫对经济增长的意义

解析;

精准扶贫的政策:1)农村造福工程。实施扶贫到户的扶贫政策;

2)医疗救助;

3)困难学生资助;

4)整村推进,农村综合发展的扶贫政策;

5)扶贫小额信贷,调动信贷资源的扶贫政策;

6)“雨露计划”。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扶贫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

精准扶贫的意义:1)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

2)精准扶贫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3)精准扶贫体现了深刻的民生内涵。

3. 精准扶贫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治理创新引领乡村振兴,从乡村治理创新角度解读一下乡村治理创新对村村振兴战略中精准扶贫是有何重要意义。乡村治理创新思考可以从改善改良、精准扶贫、新思维新动力等几个方面进行。

改善改良:有助于乡村治理变得更加从容和智慧。精准扶贫:助推精准脱贫。新思维新动力:降低乡村治理成本、优化乡村治理结构、创新乡村治理方式。1、传统乡村治理扶贫模式的整改1)现在的扶贫计划本质上就是集中采购扶贫资金、征地拆迁补偿款给贫困户或农户等等,用于改善现有扶贫和脱贫问题、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这个事要是不想做,只能做绝对正确而完全零容忍的违反规律和法律法规的破坏性行为,才能改变落后的乡村治理状况,倒逼村庄、村民、镇的主动整改和产业升级。

比如去年扶贫成功的部分县,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的发展和普及,村里基础设施和市、镇对接,传统的智慧无人核心设施已经在村里补充完善,尤其是公共空间的物联、核心市、镇中心等,消息一出村民整个核心圈层都觉得不是问题,村民群众和有条件的智慧家庭通过自己的网络和收集的线索,已经可以在村庄实现微信探访、电话确认,智慧基站数据已经被翻译传输到村民群众手机,完成了村民群众直观感受到这个“微信上的村”是可信的。

同时,传统的村里能动核心设施基本已经实现了运转自如、门无虚发,村民群众通过对核心设施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分析,他们有了对接村子中心感知村子中村民是可信任的,这个核心设施有利于村庄中心的改进升级。在高速公路、市政公用、电力核心设施、电缆、光缆、建材、安全用电的基础上加强村民安全防范。

扶贫带有扩大集权的走势,导致治理不公平化,资源共享不畅。经济来源全面“享受”贫困户的资源而不交税金,而向地位上峰阶层的人和财团倾斜,倒逼普通群众其实是贫困的,原因之一是没得选择,而贫困状态必然导致生态系统其实是恶劣的,但是大家不作为,不敢作为,不敢换位思考,于是整个村庄的治理水平极为低下。

扶贫的目的是脱贫,脱贫脱的是什么?脱的是地位上峰阶层的阶级贫穷、民生困苦、资源匮乏的平民阶层的群众,脱贫倒逼单极化,必然导致整个村庄普遍地位贫穷、民生困苦。正是由于如此,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大部分的造血功能都保存在上峰阶层的手中,整个贫困村落从根本上说和发达县是脱节的,上峰阶层对贫困村的富裕持有严重的自卑感。

4. 精准扶贫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扶贫工作对贫困户来说:增加贫困人员收入,为贫困家庭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提高了贫困人员的自力更生发展产业积极就业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光荣脱贫,在乡村振兴路上继续前行。

对扶贫干部来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本领,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平凡岗位上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

5. 农村精准扶贫的好处

中国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技术水平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所以当今中国进行扶贫的意义极其重要:

一、扶贫有利于加强社会安定和社会团结,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二、扶贫可正确处理和增进民族关系,发扬革命传统精神;

三、扶贫在构架和谐社会,增进城乡居民亲情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更为突出。

许多贫困地区的地下矿产资源和地表生物资源都比较丰富,有些还是国家经济建设重要的急需的资源,有计划地开发这些地方的经济,可以带动社区的发展;从全国整体考虑,开发这些地区可为将来国家经济建设战略重点转移,有计划地大规模地建设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础。

6. 国家开展精准扶贫的经济与社会意义

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表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从历史视角来看,脱贫攻坚是一份前无古人的艰巨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共产党人“咬定青山不放松”“敢教日月换新天”,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必有所成。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推进至脱贫攻坚的决战阶段,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无论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都把脱贫攻坚作为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均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脱贫攻坚的决战阶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等多重压力叠加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领导、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扎实实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精神,咬定目标、顶住压力、最终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7. 精准扶贫对于农村的意义是什么?

“精准扶贫”战略举措是自上而下指导思想与自下而上发展意愿有机结合的结晶,是基于事业使命和农村实际,以及民心所向、民生所需的经典脱贫和有效发展的制度安排。内蒙武川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事实表明,在从严治党的精神指引和精准扶贫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其“十个全覆盖”工程措施给予当地村民经济发展和村庄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既夯实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也给其农民生活改善增添了新元素和新希望。

中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具有重大意义。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是六大扶贫机制的核心。精准扶贫机制在保持扶贫大方针基础上,不断积极探索贫困对象的建档立卡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既全面扶持又因户施策,提高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在突出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的基础上,将贫困地区扶持与到村到户相结合,统筹扶贫片区规划,通过区域发展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因此,精准扶贫是确保我国2020扶贫脱贫目标和任务实现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严格要求。

8. 我国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经济意义

政治方面来说,通过精准扶贫政策,针对贫困户因症施策,有利于维护各民族团结稳定,扶贫不精准必然导致内乱,正是因为精准扶贫政策,使每个贫困户都能真正的享受扶贫政策,收获扶贫成果,才出现政治稳定的局面。

经济方面来说现在城市与乡村贫富差距太大,通过好多精准扶贫政策,可以带动地方老百姓自主创业,因地制宜,搞乡村旅游业,带动农家乐收入,逐步拉开贫富差距,从而达到乡村振兴。

文化方面来说,通过精准扶贫政策,组织一些劳动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提高了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者素质,使一些贫困户逐步摆脱了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老百姓靠自己的努力摆脱了贫穷的生活,走上课发财致富的道路。

生态方面来说,通过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植,一些地方搞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改造,彻底解决了农村乱摆乱放的习惯,以及之前无人管无人问的脏、乱、差的环境卫生。

建设方面来说,通过精准扶贫政策,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好,一些危房得到了改造和改善,国家的异地搬迁政策使老百姓住上了新房跟城里人一样住上了楼房,增加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9. 精准扶贫对农村经济的意义和影响

从历史视角审视,8年脱贫攻坚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从古代到近代,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进行长期艰辛奋斗。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不同的历史阶段衡量,都闪耀着光芒。

  从时代视角审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新征程中,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是新长征的一大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坚定发展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10. 精准扶贫对农村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产业扶贫作用:

产业扶贫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项根本性和长远性重要举措, 是从短期效益到长期效益、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转变的关键路径;同时,通过产业发展也可以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反过来支撑其他的扶贫措施。可见,产业发展是富民强县的最根本举措。然而,伴随着精准扶贫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产业扶贫和扶贫产业发展暴露出了诸多不足,尤其是不可持续的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

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产业扶贫以市场为导向,以当地资源为依托,以大型企业为发展龙头,通过建立完善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进而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产业扶贫必须以“精准”为核心,做到产业扶贫精准化,就是要通过扶贫措施将资源精准配置到贫困户,扶持贫困户发展符合其自身条件的产业项目, 激活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产业扶贫对于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产业扶贫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农户。其中,政府不直接参与产业扶贫,而是通过招商引资、分发政策补贴等方式间接参与,而企业和农户是直接参与主体。从参与程度来看,产业扶贫模式可分为基层组织带动、合作社带动、龙头企业带动三种模式。基层组织带动模式是由村集体为代表的基层组织带头建立的产业扶贫模式,主要包括“村集体+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等形式,帮扶措施有土地流转、就业帮扶、公益性岗位等;合作社带动模式是由合作社牵头组织的产业扶贫模式, 主要包括“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等形式,帮扶措施有吸纳社员、资金入股分红、产业托管等;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是龙头企业牵头和其他主体参与形成的扶贫模式,主要包括“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帮扶措施有就业帮扶、入股分红、产品代销等。

产业扶贫的根本目标是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其本身应该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特性,既要满足当前脱贫攻坚需求,也要具有今后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能力。

产业扶贫困境: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产业扶贫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

一是产业定位不精准,发展思路不清晰。这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普遍存在,同时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产业选择极其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今后发展的走势,所以必须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择。然而,从调研中看,许多地区在这方面做得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不了解自身特点, 很难选择适合自己实际的产业;再就是盲目跟风,因其他地区发展某产业获得了可观收益,就发展相同产业,完全没有考虑该产业是否适合自身特点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很多地区在产业规划方面没有足够认识,无法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只能凭借已有经验走一步看一步,面临巨大风险,容易导致产业发展失败。

二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在基层组织带动、合作社带动和龙头企业带动三种类型的产业扶贫模式中,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的产业化经营水平最高,市场竞争力最强。但目前普遍缺乏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多数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和合作社进行分散经营,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这种现象产生了多种不利影响:产业发展过度依赖政府扶持, 规模小的企业或合作社无法正常盈利,需要依靠政府资金扶持才能生存,属于“输血式”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并且给当地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产业带动脱贫能力有限,企业或合作社在无法正常盈利的情况下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能力必定大打折扣,拖延了脱贫攻坚战的进程;再就是不利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因为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注定会被淘汰,对当地的扶贫开发工作、经济发展、民生发展都会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三是产业“丰收不增收”。产业扶贫发展的产业大多停留在第一产业层面,一般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村地区农业基础相对较好,适合发展第一产业,但会经常遇到“丰收不增收”的难题,即农产品的产量高、收益低。该难题与农产品附加值有直接联系,未经加工处理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附加值较低,即使销量不错,所获得的收益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从产业结构层面看,很多地区的产业发展缺乏完整产业链,产业链条偏短,仅靠简单的初级生产很难获得良好效益。

四是产业的市场选择导致市场风险大。由于扶贫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而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存在蛛网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当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引导生产时,就会出现一种周期性波动。例如,某农产品在第一期中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第二期必定生产增加,价格下降;由于第二期价格下降,生产减少,又引起价格上升;再引起第三期生产增加,价格又下降,以此往复。蛛网效应之所以会经常发生,是因为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时容易出现跟风现象, 若是某产业的农产品市场价格高、收益好,多数人会跟风发展该产业,使得产量大于市场需求,价格下降,导致大量农产品滞销,亏损严重。由此可见,市场选择决定了市场风险。只要是市场选择,就难以规避市场风险。

五是扶贫主体与扶贫对象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完善。一方面,企业通常不愿意吸纳贫困户,他们吸纳贫困户只是为了获取政府的扶贫政策补贴,并没有真正投入精力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另一方面,贫困户的思想认识也不到位,部分贫困户受制于自身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无法参与产业发展,还有部分贫困户参与积极性不高,小农思想根深蒂固,过于重视短期利益。在产业扶贫中,由于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以致贫困户利益受损的情况并不少见。由于产业发展的利益分配不公平,大部分利益流向了企业和产业大户,贫困户没有获得应得的利益,出现了“扶富不扶贫” 的现象。

基于此,为了解决产业扶贫精准化和扶贫产业发展问题,必须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针对贫困农户的能力和需求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fpxd/127305.html

标签: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