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行动 > 正文内容

离婚后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有帮助义务吗

2022-10-28 08:19:46扶贫行动2

一、离婚后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有帮助义务吗

在我国夫妻财产实行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原则,二者之间的适用原则是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约定财产制具有优先于法定财产制的效力,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才适用法定财产制。《婚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这一制度不以一方付出较多义务为前提,也不以一方具有过错为前提,而是以一方生活困难为前提。这是扶贫济困的道德准则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要求,是夫妻间互相扶养义务在离婚时的延伸,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因离婚带来的消极后果,也是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原则的必然要求。这里的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或离婚后没有住处的情况,不是指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存在的相对困难,是与周围群众相比,而不是与婚前或双方相比而言的。帮助的形式可以是给付一定数额的金钱帮助,也可以是给付住房帮助;金钱可以一次性给付,也可以分期给付。住房方面的帮助,根据帮助方实力,可以无偿居住,也可以有偿居住,还可以转移房屋所有权。本案中,原被告双方是协议离婚,协议离婚财产的范围应是:1.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2.夫妻婚前个人财产;3.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个人特有财产等。你们离婚时对上述财产进行了约定,同时对你离婚后的工资也作了约定,该项约定已超出夫妻约定财产范围。你们双方约定的是将你工资的60%给原告,由于退休金又比原工资少,使你的基本生活也难以维持。故你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调整你们之间的约定比例。

二、牛的成语都有什么呀

牛郎织女、 庖丁解牛、 汗牛充栋、 牛头马面、 对牛弹琴、 目无全牛、 牛鬼蛇神、 九牛一毛、 牛角挂书、 蹊田夺牛、 吴牛喘月、 气冲斗牛

三、相传清代江南一个小镇上,开着两家同样的药铺,一名叫“宗德堂”,另名叫“仁济堂”。

相传清代江南一个小镇上,开着两家同样的药铺,一名叫“宗德堂”,另名叫“仁济堂”。

这篇文章叫什么题目?

这篇文章题目叫《“倒药渣”的由来》。

“倒药渣”的由来

传说将药渣倒在路上,任千人踩、万人踏,就能把病根踩去,这当然是病家的迷信心理,是不足信的。其实,它的来由还有另外一个传说。

相传,清代江南有一个小镇,镇上有两家同样的药铺,一家名“宗德堂”,另一家则为“仁济堂”。两家都经营中药,但生意上却出现较大的反差。“宗德堂”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而“仁济堂”则门庭冷落,萧条亏损。久而久之,“仁济堂”的店主怀疑是“宗德堂”的人使坏搞鬼……于是不问青红皂白,便纠集一伙人前往“宗德堂”兴师问罪。两家正相持不下时,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他拨开众人说:“开药铺的,配药虽无人见,存心则自有天知。宗德堂经营有德,济世扶贫,仁济堂名不符实,见利忘义……”老者语毕化作一缕清风,拂袖飘然而去。

不说不知道,一听吓一跳,“仁济堂”的老板幡然醒悟。原来他过去所配的药往往以次充优,低价高售,从而牟取暴利。老者一语中的,说得他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打此之后,他祈祷神灵,认真悔过,决心改变过去的经营作风。从此,凡有病人来“仁济堂”抓药,都一再叮咛须将药煎好服下之后,要把药渣倾倒在路面上,好让苍天去作鉴别,观其真假伪劣……

来也真奇怪,从此,凡是在“仁济堂”所抓的药都药效灵验,众口皆碑。如此日久天长,老百姓中便传开了,只要把药渣倒在路上,任千人踩、万人踏,就会药到病除、早日康复。

四、陈李济咳喘顺丸的历史

“陈李济”始创于明朝万历27年(公元1600年),已经有410年历史,是制药行业中现存的最老字号,所制售的蜡壳药丸享誉神州,为“广药”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当年创业,有这么一段传奇故事:1600年岁末,南海县商人陈体全,收到货银后乘船回广州。到广州后,他匆忙上岸,货银遗落在船上,被一位名叫李升佐的同船旅客拾获。李升佐也是南海县人,颇谙医道,在广州大南门已末牌坊下,开设了一间中草药店。他不见利忘义,手执货银在码头守候失主。陈体全回家后才发觉遗失了货银,急忙赶回码头寻找,李升佐于是将货银交还给他。陈体全十分感动,知李升佐同时南海县人,念其风高亮节,遂请他回家小叙,并以银元相赠,但李升佐婉拒。陈体全深感李升佐品德诚实,于是诚恳提出,愿拿出货银的一半,投资于李经营的中草药店。李谦辞再三,终不能却,只好应允。于是,两人用红柬写下合伙书,曰:“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意为陈李二人合伙经营,同心济世,自此,“陈李济”的店号正式挂将起来了。陈李济开张之后,立下济世之愿,研制了多种“古方正药”行世,生意兴旺,口碑极好。不久民间又盛传:“陈李济”新张之日,有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化作乞丐前来相贺,酒足饭饱后,在捣药臼中“出恭”化作仙丹灵药。于是陈李济有仙人臼之说不胫而走,满城风雨。陈家怕药臼被盗,还请石匠打造了72只一模一样的石臼,以防万一。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当年陈体全曾醉卧西樵山,夜遇九天玄女嘱他“济世扶贫,行善积德”,并赐天书授岐黄之术。

注:陈李二公,“陈”——陈体全;“李”——李升佐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fpxd/11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