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赈灾 > 正文内容

中国慈善基金是真的吗(慈善基金捐款骗局)

2022-10-05 18:50:22慈善赈灾2

1. 慈善基金捐款骗局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在国家民政部门注册的、具有公开募捐和免税资格的4A级非营利性慈善公益组织。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于2015年推出了“一校一梦想”公益项目,开创了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互联网技术为手段,由乡村学校为主导的乡村教育支持模式。

2. 公益捐款骗局

这个不好说现在公益事业的监管说实话并不完善。

3. 慈善基金捐款骗局案例

这些人就是打着:富民,扶贫,慈善,军民融合,基金会的名义,疯逛收集大数据,收钱敛财。

他们收集我们的大数据,不给我们大数据使用费,还要我们交给他们报单费。什么交1元钱给80万元,可能吗?都是幌子,画个大饼让你看得见摸不着,挖个大坑让你往里跳。

4. 慈善基金诈骗

一、首先要先弄清“慈善基金”“慈善基金会”是什么意思。

一字之差,“慈善基金会”与“慈善基金”是不一样的,“慈善基金会”是独立法人,“慈善基金”是专项基金,是挂在基金会下面的一个基金。

1.基金会是依法成立的非营利性慈善机构,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公益慈善的载体,是最大化实现家族传承和社会财富价值的管理工具。

简单来说,基金会是慈善组织,主要是做公益项目的。例如中国扶贫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

2.专项基金是指通过国内外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定向捐赠、基金会自有资金设立的,专门用于资助符合基金会宗旨、业务范围的某一项事业的基金。设立在基金会下面的一个基金,专款专用,不具有法人资格。

二、基金会的盈利模式?

根据《中国慈善法》,基金会是慈善组织,可以开展以下公益活动:

1)扶贫、济困;2)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3)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4)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5)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6)符合本法规定的其他公益活动。

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可以通过资产投资增值和活动收费来盈利,但不可以“营利”,也就是不可以分红。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因此,可见,基金会是做公益慈善的,不可以营利的,不可以分红。

三、设立基金会能享受税收优惠?

基金会是慈善组织,可以享受免税服务。捐赠者和捐赠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1)《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其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例如:税前工资10000元,社保公积金1750元,专项扣除2000元,则每月最多抵扣的捐赠额是(10000-1750-2000-5000)*0.3=375元。就是说在这个假设条件下,每月只要捐赠超过375元,就只能抵扣375元。

2)《中国慈善法》第八十条规定: 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对《企业所得税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企业的捐赠支出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例如:如果当年的年度利润总额是1000万元,准予税前扣除的捐赠额最高则是120万元。如果当年捐赠额低于120万元,则捐赠多少,扣除多少。如果当年捐赠额高于120万元,则扣除120万元,多出的捐赠则结转到下一年再进行税前扣除。

当年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扣除的捐赠额)×25%(目前企业所得税税率)

没捐赠前,需要缴纳1000×25%=250万;捐赠120万后,需要缴纳=(1000-120)×25%=220万元。也就是少缴纳30万。

所以,企业捐赠了120万,然后减税减了30万。对于企业来说,这样避税真的不划算咯。

5. 3000亿慈善捐款骗局

骗局。骗子假冒买家,咨询后假装去下单,之后告知卖家下单失败,将所谓的交易失败原因截图发送给卖家,引诱卖家联系假客服,随后以交“保证金”、“捆绑金”、开通各种服务等为由进行诈骗。

6. 大额慈善捐款骗局

朋友,不要相信,是骗人的他们说的话没有真的无非就是为了你的包装费!当你交了费用签了合同,做面签或者电审他们都会说你不合格,写错了或者回答错了,拒绝贷款,所以你的包装费就不会退给你们!请大家引以为戒,如果做了不要害怕助人为乐首字母小写加21,他会帮你们挽回损失!

7. 基金会捐款骗局

  百万扶贫创业慈善基金是骗人。  骗子无孔不入,专门利用一些人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或者渴望天掉馅饼的不切实际的思想来发布虚假信息,一步步引诱受害人掉入其专门设计的陷阱。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cszz/87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