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心家园 > 正文内容

贫困,自卑,交际圈如何帮助贫困生

2022-10-08 06:00:55爱心家园2

一、贫困,自卑,交际圈如何帮助贫困生

了解贫困生状况。贫困生的家庭条件需要老师做到心中有数,最好进行一下家访,实地考察,对他们的家庭成员身体状况、经济收入、经济承受能力、所有的负担做下详细的了解。这从教育学生角度来讲,只有能更好的掌握他的心理变化,更准确地分析变化原因,从而能对症入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开展活动,增加贫困生的交际面。中学阶段的学生,表现出爱面子的心里特性,尤其是贫困生,心里多少会有些自卑感,总觉得同学们不喜欢他,不愿意和他做朋友。这时候,作为老师或学校,应该经常举办一些集体活动,要求每个同学都积极参加,这样,不仅能给贫困生表现自己的机会,也能让别的同学真正认识到他们积极向上的一面,愿意接近他们,成为朋友,这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讨论某个学生的贫困状况。有些时候,老师觉得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述一下某个贫困生的家庭状况,引起同学们对他的同情和帮助,这个想法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往往贫困生并不领情,他们甚至认为这是一种羞辱。尤其是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自尊心非常强,家庭困难很可能是他一直想掩盖的伤疤,老师的做法无疑是把这层伤疤连皮带肉的揭开来,这对他是一种很重的打击。所以,在帮助贫困生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真心关心、帮助他们。对于贫困生,老师要比对其他学生多付出一点耐心,及时和他们沟通,和家长沟通,积极向学校争取各项扶贫政策以帮助学生正常的生活。做贫困生的知心人,对待他们的困难和诉求,应该第一时间反馈给学校,积极地想办法解决,真正把他们的事情放在眼里放在心上。

不断鼓励他们。很多贫困生因为家庭的经济原因,对上学、对未来充满了迷茫,甚至产生绝望的思想,对待生活有了一种消极的态度。这对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是很危险的信号,作为老师,要及时发现这种信号,不断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重拾生活、学习的信心,让他们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经历磨难才能获得鲜花和掌声。

二、班级活动中如何加强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的学生的教育?

首先从心理上使其正确认识和面对自己的处境,然后积极开导,使其面对现实,可以通过大量的成功事例使其从心里逐渐给自己立起一前进的标杆.(正反事例教育,同时在同学中形成帮扶风气也犹为重要)不一定对,请参考.

三、组织幼儿园语言活动有什么方法

一、根据语言文学要素组织设计

语言文学要素,是反映语言文学现象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语音、语词、语句、语段、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通过利用这些要素,组织设计语言教育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具体来说:

1、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语言文学经验学习新要素。

2、完整地向幼儿介绍一个新要素,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引入阶段──正式学习阶段──学习迁移阶段。

3、将要素逐个加上,形成一个阶梯,使幼儿沿着阶梯上升,形成某种言语能力。

例如,发展幼儿对儿童文学作品中叙事作品的理解力。基本要素:情节。

引入阶段: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积累有关经验;许多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序的,如植物的生长,小朋友的成长,一件事情的经过等。

正式学习阶段:使幼儿了解,连续发展变化的事物是可以分成一段一段的,故事的情节也可以分成一段一段,故事有开头、中间、结尾。通过听故事、给故事图片排序的活动,使幼儿能初步把握故事情节及其发展脉络,听懂故事大意。

学习迁移的阶段:能独立地将散乱的故事图片技情节发展的顺序排好,并讲出故事大意。从听出情节发展脉络到看出情节发展顺序,并按情节发展过程讲出大意,实现能力的迁移,解决新的问题。即从会听到会看到会讲。

再如,发展幼儿的讲述能力。基本要素:人物、环境(背景)、情节。

讲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沿以下阶梯上升。

其中,重述,是较为容易的,幼儿通过听,记住了诗歌、散文、故事的内容,将它们朗读、复述出来即可,不需要自己构思和组织语言。观察讲述,通过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把看到的事物叙述、描述出来。被观察的对象可以是生活、游戏中真实的人、物、事件,也可以是图片、特设的情景或特定的生活事件。它需要幼儿自己进行构思、选择内容和组织语言。观察讲述能力的培养,开始时,让幼儿在观察了人物的活动或无背景的单幅人物活动的图片后,只说一句话:“谁,在干什么?”经过一段时间后,每个幼儿经观察都会推测人物的行动,会说出一句话后,再进行第二个要素的学习。观察现实生活场景或没有人物的背景图后,指导幼儿学会描述背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季节,天气如何?”待每个幼儿都基本掌握后,再将一、二个要素合在一起,指导幼儿观察有背景的人物活动单幅图片或特设情景中人物的某个行为表现后,讲出“谁在什么时间、地点干什么?”最后,指导幼儿在观察了2-4幅图片、情景表演或特定的生活事件后,讲出人物在背景中的活动过程,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操作讲述,指在幼儿操作摆弄玩具、学具时,根据需要,指导幼儿说出通过操作“发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怎样做的?”或“计划、打算做什么,怎样做?”等,它需要幼儿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用语言整理自己探索认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或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设想和构思。

二、语言与非语言互相置换

指语言与表象相互置换,或者说,言语与非言语手段相互置换,用这种方法发展幼儿听和说的能力。

1、言语刺激,非言语反应

幼儿受到言语刺激,用非言语手段:动作、行为、绘画、表演等反应对语言的理解。用这种方法发展幼儿对语言的听辨能力、理解力、联想力。教师则可以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观察到幼儿对语意的理解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听指令做动作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形式完成不同难度的要求。如,“我请小朋友扮做小兔”教师发出指令,幼儿随指令作出反应:

小兔正在跳,小兔正要跳,小兔没有跳;

小白兔站在小黑兔的后边,小黑兔站在小白兔的前边。

(2)听指令做事情

教师向幼儿发出连续性指令,幼儿遵照指令所表明的操作程序,完成一件任务。对此,教师可设计专门的活动,也可以结合一日生活内容,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3)听儿歌、故事找图片

清幼儿根据诗歌或故事的内容,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找出与儿歌、故事内容相对应的图片。

(4)听故事排序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请幼儿找出相关的图片,并将次序排好。

(5)听诗歌、故事画故事

在感受诗歌、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的基础上,将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生活情景画出来或拼摆、粘贴出来。如,寻找春天的颜色,欣赏诗歌《春天的颜色》,画出春天的颜色。

(6)听故事演故事

欣赏故事后,用木偶、纸偶,或人体本身将故事表演出来。

2、非言语刺激,言语反应

幼儿受到实物、动作、行为、场景、图画、声音、符号标记等方面的刺激,用语言表述所感受到的事物,用这种方法发展幼儿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1)观察讲述

包括游戏情景讲述、参观游览讲述、看图讲述、生活经验讲述、情景讲述、想象讲述、图画书讲述等。

(2)听声音讲述

包括听各种不同声音后的讲述、听人物对话后的讲述、听音乐讲述等。

(3)操作讲述

包括操作玩具、学具等所进行的讲述。

三、根据语言结构组织设计

发展幼儿对语言结构(语法结构、章法结构)的敏感性,并学习运用、语言结构表达思想、感情和感知印象。

1、语法结构

(1)组词

使幼儿感受词的构成,发展初步的组词、用词能力。如,语词接龙、接尾青等语言游戏。

(2)说句

发展幼儿对语句(句型)结构的敏感性,学习说句。如,看图说句、说句游戏等。

2、章法结构

(1)编诗歌

让幼儿感受诗歌的小节(段落)结构、句式结构,并仿照范例,填换新内容,编谜语、仿编诗歌等。

(2)编故事

引导幼儿了解放事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结尾,仿照范例,编故事结尾、开头或编完整的故事。

上面几种方法,在实际的组织设计教育活动时可以配合使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axjy/9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