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心家园 > 正文内容

因为国家资助而成才的人物(因为国家资助而成才的人物有哪些)

2023-06-08 05:00:12爱心家园1

1. 因为国家资助而成才的人物有哪些

它是由孙俪提出的

孙俪从2002年就开始资助海清,当时孙俪和她妈妈在重庆卫视《希望在山区》节目中看到关于海清等贫困学生艰难求学的报道,于是通过电视台记者联系到对方。由于孙俪平时拍戏忙,即使自己不打,也会让助手给他打电话,询问其学习状况,需要哪些资料。孙俪妈妈则会给他买书买衣服,“完全和自家小孩子一样。当然,就算亲生孩子做得不对,都会说的。哪有人资助你是不希望你成才的?”

关于孙俪已经给海清资助了多少钱的问题,其助理表示总数目前不清楚,“还有感情投资呢,比如给他妈妈寄药……那些感情都没有了吗?”她表示,“资助不是简单的仅仅就是买衣服裤子,给他妈妈治病。资助两年,他没考上大学,我们还是鼓励他:还得考!必须从山区里走出来,必须学习。”

2005年,海清考入上海某大学,接着就上演了他在信中所言的:当班干部花销过多,招致不满。至于“你们连狗都不如,2005底年他们就不资助了,一个月生活费超过500就不开心了”都不是真的,孙俪助理表示,必要时会准备一些细节资料反驳他。。孙俪经纪人常继红则对媒体表示,“为什么停止资助,那孩子自己应该很清楚……”

孙俪昨日则透过经纪人向媒体表示,这件事对她打击很大,觉得开始的善心已经失去了初衷,“资助还是会继续,只不过要捐给其他更多真正需要的人。”她还恳请媒体不要去打扰海清,“只希望小孩把心放在学习上,珍惜好现在的一切,毕业之后回馈社会。”

2. 受过国家资助的励志人物

国家奖学金并不是以整个学校为单位进行名额分配的,而是以院系为单位,平均一个院系有两到三个名额。

国家奖学金一个学校多少名额

1国家奖学金一个学校多少名额

大学里的奖学金名额还是很多的,然后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系,进而分配到各个班,基本上每个班都会有几个人拿到奖学金的。国家奖学金是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是5000,国家助学金是1500~2500元,这三类都是国家提供的奖学金。另外,有的学校还设置的有校内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都是根据成绩定的,至于是根据什么成绩,不同的学校可能会有所不同,有的学校是根据考试课成绩加平时成绩,大部分学校都是这样。另外,也有一些学校仅根据平时成绩。国家奖学金的名额比较少,一般一个系也就几个。国家励志奖学金相对多点,一般一个班几个名额。

2国家奖学金申请条件

1、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国家奖学金申请条件 申请国家奖学金要满足什么要求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考查科目成绩不低于“良好”,同等条件下获得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学生优先;

5、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为学院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6、认真履行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赋予学生的义务,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

3. 因为资助成才的例子

受国家资助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成才 因为对于一些优秀但困难家庭的学生而言,缺乏资金和资源是成才的重要障碍国家的资助可以缓解这些学生的经济压力,允许他们更专注于学习和成长 比如,某个学生家庭贫困,但成绩优异他通过申请国家资助,获得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可以买书、租住更好的房间,还可以参加一些重要的学术活动,这些都有益于他的成长最终这位学生毕业时有了更高的学位和更广泛的经验,他的成功和国家资助的支持有一定的关系

4. 被国家资助的名人

1

1874 年,陈嘉庚出生于福建同安。9 岁入乡间私塾读书, 16 岁来到新加坡,在父亲的米店帮忙做生意。

1900 年,陈嘉庚归国葬母。当他重返新加坡时,发现父亲的米店已经倒闭,并欠下高额债务。那时候,新加坡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替父还债」。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他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全部债务,此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

1904 年, 30 岁的陈嘉庚才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从最初创办的新利川与日新黄梨(凤梨)罐头厂起步,陈嘉庚陆续创办了饼干厂、皮革厂、肥皂厂、砖厂、橡胶熟品制造厂等大型工厂 30 多家,开设的商店百余处,垦殖橡胶园、黄梨园各万余英亩,雇用的职员工人常达数万人。到 1925 年时,陈嘉庚的事业进入黄金时代,他成为东南亚最富有的人之一,被人们称为「橡胶大王」。

关于经营管理企业的秘诀,陈嘉庚将其总结为「诚」、「信」、「果」、「毅」四个字,至今仍值得企业经营管理者们学习借鉴。

「诚」——经管企业的价值观。

陈嘉庚经营企业,首先宣扬一个「诚」字,按他自己解释,「诚」的核心内容是忠诚于祖国、真诚服务于社会。陈嘉庚把「诚」看作支配自己办实业的价值观念,说他办实业不过是为了尽「爱乡爱国」之「义务」,这种义务在他心目中比企业赢利还重,他是「轻金钱,重义务。」而且,这种价值观念,是「出乎性之自然」,是在办实业以前就形成了的。

「信」——经管企业的道德观。

在调节、处理企业内外各种关系时,陈嘉庚突出强调一个「信」字。这是他为办实业确立的道德规范。他所说的「信」,包括信用、信誉和信任。从一开始创办企业,陈嘉庚就把「信」作为信守不渝的基本原则。重视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果」——经管企业的竞争观。

陈嘉庚办实业,特别强调竞争精神,认为经营企业实际上也是在进行一场战争。在这场角逐中,「当存有竞争之心,乃有进步之效……不可不时存优胜进取之念」。竞争不仅要敢于冒风险,还要决策及时,行动迅猛,掌握充分的主动权。「动作迟缓,事事输人,商战中必为败兵。」陈嘉庚一贯提倡的「果」字,强烈地体现了他锐意竞争制胜的气概。

「毅」——经管企业的信念观。

陈嘉庚经营企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贵的是,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挫折,他不灰心,不动摇,刚毅不屈,百折不挠,坚持到底。他说,「人能经得起挫折,受得起打击,吃得起苦头,才是好汉」。他「最反对无毅力之人」,认为「世上无难事,唯有毅与责任」。只要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难险阻。「为人有道德毅力,便是世界上第一难得之奇才」。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自己的经营风格,陈嘉庚认为「毅」是再恰当不过了。

2

陈嘉庚一生宣扬实业救国,不仅主张积极办实业以增强国力,还不断以办实业积累的财富支援祖国的教育事业和救亡运动。他曾说,「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虽屡遭困难,未尝一日忘怀。」

陈嘉庚认为,「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因此,他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为信条。自 1913 年在家乡集美兴办小学开始,陈嘉庚一生资助或创办的学校有 118 所,其中就有厦门大学。人们亲切地称陈嘉庚为「校主」。

厦门大学

为兴办学校,陈嘉庚数十年如一日,倾资、倾心、倾力,数经波折,却义无反顾。杨振宁曾说:陈嘉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贡献了全部财富,兴办了从小学到大学的一系列学校。我想,在中国历史上,这样努力倾资兴学,应该是从陈嘉庚先生开始的。很敬佩陈嘉庚先生在很困难的时候兴办教育,这是一种很有眼光,有奋斗精神的举动。

在为祖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陈嘉庚的一生也为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他常说,「我们如果终日只知发财,不知救国,纵然发了财,但做了亡国奴,有什么用?」

陈嘉庚很早时便确信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希望。他曾以南洋华侨领袖的身份,率领爱国侨胞,募捐巨款,支援革命和抗战,并义正词严痛斥汪精卫。在此期间,他不惜举债捐助抗战,数次遇险,被迫流亡,生命受到极大威胁。而陈嘉庚却平静地对身边人说,「人生自古谁无死?我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死了也不算夭寿,万一我不幸被捕,敌人一定强迫我做傀儡,我决不从!那时我即以一死谢祖国,有什么了不得?你们千万不要为我着急。」那段时间,陈嘉庚总随身带着一小包剧毒氰化钾,准备着万一不幸被捕,即从容一死。

为此,毛泽东高度称赞陈嘉庚——「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周恩来、王若飞赞扬陈嘉庚,「为民族解放尽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郭沫若则评价说,「陈嘉庚先生为什么那么伟大,因为他做的事业都是为老百姓,而不是为他自己。」

3

对于钱财,陈嘉庚生平信奉三条原则:一,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二、金钱如肥料,撒播才有用。三、无为之费,一文宜惜;正当之消,千金慷慨。

尽管非常富有,但陈嘉庚把钱都捐出去了,自己却过着吃薯粥、穿补丁衣服、用陈旧家具的俭朴生活。黄炎培曾评价说:在那个年代,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一人。

据陈嘉庚的儿子描述,他一生大部分时间用在事业上和社会公益上,生活极有规律,好学不倦,工作之余以读书为消遣。廖承志曾表示:嘉庚先生有高尚的品质,崇高的民族气节。他持正不阿,明辨是非,疾恶若仇,不断进步。

晚年时,陈嘉庚病卧在床,仍念念不忘国家统一,他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并留下遗言,「最要紧的是国家前途,台湾必须回归中国。」

1961 年,陈嘉庚病逝于北京,享年 87 岁。后葬于福建集美鳌园。后人用「忠公、诚毅、勤俭、创新」八个字来概括陈嘉庚留下的精神财富,并命名为「嘉庚精神」。

尽管陈嘉庚已离开多年,但他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里,一直被人们颂扬。在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国家领导人曾写道: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爱国兴学,投身救亡斗争,推动华侨团结,争取民族解放,是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永远值得学习

5. 因国家资助而学有所成的例子

卫青,骑奴出生,最后成为进击匈奴并取得胜利的一代名将。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6. 因为国家资助而成才的人物有哪些人

李东炎,男,汉族,199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0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全国数学竞赛预赛一等奖、河北省数学竞赛一等奖、在《河北暖通》发表论文;河北省“优秀三好学生”、校“优秀三好学生”。

● 个人事迹:

不抛弃,不放弃

我是一个出生在山里的孩子,从小在山脚下生活,每天看着巍峨的大山,一直梦想着去看看“山的那边”。“小炎,想去上学吗?”我想都没想就说“去!”。就这样,6岁的我被妈妈送上了一直梦寐以求的“上学路”,同时也向“山的那边”迈出了我的第一步。

13岁这年我升入了初中,家庭的贫困、身体的虚弱并没有让我选择退缩,为了梦想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寄宿,第一次离家的时候老爸说:“好好活。”当时也不懂,不知道什么是好好活,只是默默地记住了这句话,但我明白也感知到了我离“山的那边”更近了。

16岁那年中考我是村里唯一一个通过自己实力来市里上中学的孩子,很为自己骄傲,也很开心,因为离山的那边不远了。临高考就剩3个月了,我却得知爸妈离婚了。一直以来的后盾突然消失了,不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是什么,每每走在街上看见父母拉着孩子,幸福洋溢的样子,顿时眼泪盈满眼眶。只记得那段日子天空很阴霾,心里也找不到以前的那种风和日丽了。还好,就在不久后的一个下午数学老师找我谈话,谈到梦想时老师第一次和我说到了“不抛弃,不放弃”,他还说“一个人应该懂得承担和坚强”,我恍然大悟,我得去撑起这个家,让妈妈过上好日子,此时心里久违的火焰又再次燃起,而且相信会越烧越旺。

19岁,高考如期而至,虽说没考出自己应有的实力,但我依旧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我的大学生活,当得知被河北科技大学录取时,我高兴了整整一天,只记得那时天空很蓝,心里也暗暗地为自己鼓劲,这就是我要的“山的那边”,终于可以去看看属于那边的风景了。

2010年金秋,我如愿地走进大学校园,带着一丝懵懂与一腔热血迎来“山的那边”的第一道风景——学习。至今仍旧清晰地记得开学第一天校党委计书记对所有新生说,“每个人都应该把学习当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我心里默念着这句话,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士兵突击》,许三多淳朴的心与对理想的执着触动了我心里的那根弦,这时终于明白了中学老师的那句“不抛弃不放弃”,也懂得了老爸的那句“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对,我要做有意义的事!这时的我,已不再是那个刚离开大山徒有抱负的热血少年,而是变成了一个对大学生活有目标有方向的壮志青年。我在心底呐喊着,我要学习!我要努力学习!

7. 受国家资助成才的名人

佟大为和关悦夫妇,资助了好多高中生

8. 现代受国家资助而成功的名人

老骥伏枥:朱敏才,孙丽娜

  【获奖名片】——为霞尚满天

  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

  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xx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生在贵州黄平,长在贵阳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朱敏才,孙丽娜的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9. 因为国家资助而成才的人物有哪些名字

XXX家庭贫困,家中排行老二,爷爷奶奶均患有严重的老年疾病需要治疗,家中仅靠父母务农的微薄收入生活,还负债8万多元,经济非常贫困,目前家里住房仍然是泥土构造的平房。她本人的学费、生活费,均来自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以及校园勤工助学津贴。

  饮水思源,始终铭记着是国家的资助使得自己能够继续学业,在大学中不断充实自我、实现自我,无论是学习、活动、竞赛、还是兼职,她都做得有声有色。她最大的理想是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回报社会,如今,她仍然在继续做着她所喜爱的养老事业。

  她一直是父母眼中乖巧、懂事的好孩子,从不让父母担心,主动承担着家庭重担,再苦再累也常常是报喜不报忧。她是老师眼中勤劳、踏实的好学生,在校勤工俭学,并配合老师、班长管理好班级。她是老人眼中的小天使,福利院的百号老人看到她总是眉开眼笑,她不仅带去了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带去了耐心和爱心。她以自己踏实稳重的办事态度感动了领导,用真情实意为老人服务的行动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10. 受国家资助的故事

故事情节:

周进已经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在汶上县做了三年西席,学生顾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进的嘲弄和冷遇。不久,周进丢了饭碗,只好替一伙商人当帐房。可以说,已到了科场梦醒之时。

然而,当他进省城路过贡院的时候,他多年的心结却又被触动了。但他是童生,他是不能进入贡院的,看门人的鞭子将他打了出来。想象周进无助地站在贡院冷冷的门外,世界对他而言真的是一无所有了。

当他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周进的人生也一举进入高潮: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不知道是悲从中来的发泄,还是灵光乍现的奋力一搏,周进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

他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几个商人得知原委,答应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他纳监进场。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再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终于发现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axjy/20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