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助学扶贫 > 正文内容

农村扶贫人员遇到的问题(农村扶贫人员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022-10-03 15:50:24助学扶贫3

1. 农村扶贫人员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驻村干部工作路途中的交通安全问题。脱贫攻坚已进入巩固脱贫成果关键时期,驻村帮扶工作任务繁重,由于公车改革后,没有多余的公务车辆提供给驻村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大部分驻村干部都是自驾车前往帮扶村,由于天气渐冷,雨天路滑的情况时有发生,交通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二是发展产业制约要素较多。贵州主要是山区为主,虽然现在已实现组组通项目,交通便利,但制约因素任然较多。例如市场信息不及时、农业技术不到位、农业专业人才较少、运输成本较高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推动产业发展快速发展。部分实施的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同时,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自己凭借一己之力难以发展一体化、高水准产业项目。部分群众由于没有一技之长,选择外出务工来增加家庭收入,人口流动性较大,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较多,发展产业存在困难。

二、工作建议及意见

一是进一步关心关爱党建帮扶干部,强化激励引导。落实驻村干部和结对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各项物质保障,让干部能安心开展工作。不断加强人文关怀,对于长时间没有休假的干部要努力协调进行轮休。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运用新媒体加大对结对帮扶干部的宣传报告,形成良好的正向引导,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

二是引进农业技术人才,有条件的可通过东西部协作单位开展技术指导,开班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培训班,深入田间地头实际指导,转变群众思想,激发主动谋事的干劲。

三是探索产业帮扶新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因地制宜培育农民合作社,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造血”功能。

2. 扶贫工作遇到的困难和解决

精准扶贫是国家提出的扶贫战略,经过全国的共同努力,全面实现了小康社会,全面实现了脱贫摘帽。精准扶贫,就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施教等一些措施,这样就可以根据各户各人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对症施策,更加具有针对性,不走弯路,减少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可以更能准确的实施帮扶,达到脱贫目的,实现真脱贫、脱真贫,才能达到国家所要求的目标和要求,才能充分实现国家战略。

3. 农村扶贫人员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和困难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贫困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等、望、靠的思想严重,主动发展产业、民房建设的愿望不强烈,等待观望、依赖思想严重存在。

2、扶贫工作队伍的思想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挂包部门对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

扶贫开发合力不强,大胆创新不够,出现扶贫工作队员不固定,出人不出力,甚至人员长期无法到位等情况。

3、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不够完善,农村低保覆盖面小,部分特殊困难群体缺乏稳定的救济保障,扶贫成本高,解决长效增收问题和巩固扶贫成果难度大。

4、产业发展单一,扶持的贫困户支柱产业难以形成,扶贫产业项目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一是养殖、种植业周期长,产品市场行情波动大。项目从投入到收益间隔长,给扶贫项目的选定带来困难。二是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差和观念落后。贫困户多是老弱病残,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抵御风险能力差,发展一些特色产业难,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

5、扶贫资金统筹难。县级财政有限,扶贫对象多,要实现到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现有的扶贫资金投入主要倾斜到贫困行政村、贫困自然村组,对于不是贫困村组的贫困农户,没有项目覆盖,只布置零星产业,民房建设实施难度

require。

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sio。js'], function(sio) { var url = 'https://cpro。baidustatic。com/cpro/ui/c。js'; sio。callByBrowser( url, function () { BAIDU_CLB_fillSlotAsync('u2845605','cpro_u2845605'); } ); });

很大,到2018年仍然难以脱贫出列。

6、贫困户安居房建设难度大。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多数属农村D级危房户,在扶贫攻坚中最难的还是建安居房,存在一是贫困建房户的无房户土地使用审批、农村危改的申报审批困难,无房户无法审批和土地使用证与建房户户主不一致的问题。二是贷款难,贫困户因家庭经济条件、婚姻关系,致使贷款较低或者根本无法贷款。

7、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一是贫困户比例低贫困人口偏少的问题。二是产业发展的问题;三是跨乡搬迁人员的就业问题;四是工程痕迹资料收集管理规范的问题。

4. 农村扶贫工作会遇到什么问题

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根基和关键举措,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自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各地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治本之策,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思路和办法,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在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提高产业精准扶贫实效。但是,产业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在一些贫困村实施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产业扶贫项目定位不够准确。贫困村部分产业扶贫项目前期论证不严谨,地理、环境、气候、市场等诸多因素考虑不周,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加工流通转化层次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难以形成规范化的产业链,经济收益不稳定。

(二)产业扶贫项目单一。扶贫产业主要集中于种植业、养殖业等较单一产业,消费替代性较强,市场竞争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依靠地方宣传和价格优势,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一旦市场不景气,就会出现亏损经营,甚至无法缴纳土地租金,造成项目不能持续发展。

(三)产业扶贫发展不平衡。一些自然禀赋好、条件便利的贫困村发展产业具备先天优势,产业项目运营好,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而其它贫困村因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受制因素多、贫困户增收渠道狭窄等原因,产业项目运营较难。部分贫困户有一定劳动力,产业扶贫带动较好;部分贫困户因病、因残、因老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不能成为产业扶贫的受益者。

(四)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目前产业扶贫项目主要依托种植、养殖业落实项目,但县(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带贫益贫能力不强,同时,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新增市场主体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愿不高。

(五)部分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内生动力不强。扶贫先扶志,只有通过贫困户自身努力,才能改变贫困现状。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项目发展需要,要动员广大贫困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但是部分贫困户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不能积极主动参与产业扶贫,缺失改变贫困现状机会。

(六)村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技术人才匮乏。部分贫困村村组干部发展思维还停留在单纯的社会治理上,能力不强、办法不多,有的存在重政策补贴、轻产业发展的思想。在如何做大做强产业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一定程度降低了产业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制约了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同时,部分贫困村产业科技含量低,技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匮乏,影响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制约了扶贫产业的长效发展。

二、对策及建议

产业扶贫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存在的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依托资源禀赋,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要立足贫困村发展实际,充分利用本地和贫困村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下功夫,树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科学制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优势。

(二)强化科技支撑,培育特色品牌。要立足本地实际,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农机普及等工作,促进科技要素向贫困村集聚,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坚持“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发展规划,精心谋划产业项目,坚持长短结合、以长补短,在发展好现有种植养殖业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发展适合多数贫困户的产业。因村制宜打造特色品牌,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市场衔接,逐步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走质量脱贫、绿色脱贫、品牌脱贫路子。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带动融合发展,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通过产业引导、扩大招商等形式,就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种养业+加工业+销售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市场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产销一体化,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支持贫困村发展农家乐和田园综合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资源要素。要把贫困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引导乡贤能人及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选择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诚实守信的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他们适应市场、对接市场、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把基地建立在贫困村上,带领贫困户实现项目脱贫。采取流转贫困户土地入股、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推动贫困户直接就业,入股收益分红,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五)努力壮大集体经济。鼓励贫困村成立集体股份经营公司,探索聘请职业经理人机制。通过与社会资本合股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村电商、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场地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贫困村群众财产性收入。

(六)聚力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基础短板。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导贫困村破解发展难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要多向贫困村倾斜,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贫困村人才培育引进机制,为引进科技人才提供良好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帮助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进一步加大金融帮扶力度,加快扶贫小额信贷扩面增量,深化“扶贫保”保障层次,用活扶贫产业担保基金,解决贫困户、企业发展产业无资金的难题。

(七)树立先进典型,带动共同脱贫致富。鼓励贫困户自主产业发展,扭转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思想消极、行动被动、反应迟钝等问题。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集中力量优先扶持一批有强烈脱贫致富愿望和具备一定脱贫基础的贫困户,为其寻找“短、平、快”的增收产业项目,树立典型,带动其他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治理体系。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两个带头人”作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及时报道产业扶贫、产业脱贫的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广泛开展专业化技能培训,让农民群众掌握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5. 目前扶贫遇到的问题

三农问题含义

存在的问题

问题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中共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极其引人关注。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6. 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有劳动力且有技术的贫困户。这类贫困户主要依靠经营农业特色产业增收,住房、饮水、子女教育等基本达标,家庭没有患重大疾病人员,主要短板在于收入来源单一且不够稳定。对这类贫困户提倡政策奖补,实施产业提升脱贫。

二是有剩余劳动力且可输转的贫困户。这类贫困户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出外打工,一般至少有一人在外稳定务工半年以上,月均工资3000元左右,住房、饮水、子女教育等基本达标,家庭没有患重大疾病人员,主要短板是务工技能低,一般从事技术含量较低且不太稳定的工作,收入水平低而不稳。对这类贫困户提倡技能培训,实施“就业增收+产业托底”脱贫。

三是有一定劳动力可打零工的贫困户。这类贫困户收入主要来自就地打零工和农业生产兼业,一般家里子女幼小或有老人病人需要照顾,家庭拖累大,或者自身劳动技能很低,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在从事农业生产之余就地找零工,没有稳定收入来源。一般饮水、住房问题都得到解决。对这类贫困户提倡互助合作,实施产业互助合作脱贫。

四是无劳动力的贫困户。这类贫困户一般家庭主要成员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很难依靠自主发展产业或就业帮助脱贫,收入主要来自社会保障和救济。对这类贫困户实施“互助扶贫+兜底保障”脱贫。

7. 农村扶贫人员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怎么写

低保怎么写经济困难原因

一般农村人,家里困难的政府都会扶贫为低保户,但必须要具体的写明困难原因,一般是这样写的,某某,男,50岁,汉族,农民,某村村民,由于本人家庭人口多,土地太少,收入甚微,入不敷出,经济困难,望某政府部门负责人考核为准。某年某月某日。申请人某某。

8. 农村扶贫面临的问题

宣传国家及各级政府,对贫困村的帮扶政策及措施,帮扶产业,以产业脱贫,解决医,食,住,行等实际问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zxfp/83347.html

标签: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