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做公益?
首先的说说啥是公益。坦白讲,作为从业者,老歪也分不清现在业内所谓的公益到底是怎样的范畴,争论声从未止息。
这里有区分的是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社工服务等,老歪希望以一种相对广义的态度帮助大家梳理一下年轻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做公益。
广义的公益:针对某个社会问题,通过各种手段、路径,缓解或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阶段:不作恶
这是简单的方式,也是最难的方式。你就做一个正常人,在日常生活里保证不作恶:
不随地乱扔垃圾、有意识的进行垃圾分类,你就对环保和地球保护提供了帮助,同时也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压力;
共享单车规范停放,不占用盲道,你就对残障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帮助,保障视障人士的正常权益;
不欺负同学或者其他看起来有些“特殊”的群体,你或许就会在无形中减少自杀或者抑郁的发生,甚至对于孤独症、心智障碍群体的友好社会环境建设提供了帮助……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不作恶,本身就是做公益。
第二阶段:做好事
上述阶段更多倾向于自我约束,这一部分的行为就更像是对社会的发展做主动性的贡献。其中分为行为公益和捐赠公益。
行为公益:是自2015年后,公益业界特别重视的一个名词,也是一种颇受重视的公益手段。其主要倡导方便是鼎鼎大名的腾讯公益。构成行为公益的元素有很多。删繁就简,一种便于理解的方式就是尽你所能地做好事。
参照上文:捡起别人随地乱扔的垃圾、把占用盲道的共享单车移走、帮助受欺负的同学对抗霸凌者等等。
捐赠公益:捐钱、捐步、捐关注、答题,这些其实本身是腾讯等所倡导之“行为公益”的一部分,但本质仍然是捐赠。这部分感兴趣的可以直接微信搜索“腾讯公益”小程序,或者在美团(我的-美团公益)、支付宝公益中参与。
前述捐赠更多的是捐赠现金、时间和关注度,除此之外还有捐赠工作技能,如字节跳动的跳跳糖项目、阿里巴巴的人人3小时等。这些公益行为大都是员工个人参与,但更多依赖于企业自身“觉悟”。
注意:善因营销和依托人们同情心进行的所谓“公益”商业行为十分复杂,目前各个平台鱼目混杂,比如抖音里的“流浪狗直播换打赏”等行为。我国慈善捐赠有专门立法,对于能够开展募捐的机构有专门的要求,另附文再行介绍。
第三阶段:找专业
此时的你至少是一位长期关注公益发展的捐赠人,这时你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议题,成为某个公益项目的一部分。
这一阶段你成长的衡量标准,将从参与人,进化为社会议题系统关注者。
简单来说,举个例子:你曾经很关注残疾人的生活,开始给关爱残疾人的项目捐钱、捐物,注意生活里的盲道。
进阶之后,你会发现,原来残疾人有很多种:肢体残疾里包括视障、听障、聋哑人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心智障碍(包括自闭症、智力缺陷等等),每一个群体面临的问题不同。
给心智障碍为例,从小到大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小时候要上学,是上特殊学校,还是普通小学,这便是融合教育的问题;长大了还要上学,学什么,做咖啡、服务员、音乐家……孩子年轻、父母还健壮的时候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当父母老了、甚至双双离世,对于心智障碍者的生存就产生了极大的问题,是送去托养,还是如何。另外,对于残疾人家庭的家属,他们的生活是否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压力如何纾解……
每一个社会问题的背后都有无数的更复杂的小问题,这时候,如果你有所感知,恭喜你,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对专业的议题公益人。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