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助学扶贫 > 正文内容

海南省如何通过旅游扶贫精准?

2021-11-30 03:40:39助学扶贫2

近日,省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扶贫联系点五指山市福关村开展扶贫日活动。活动现场,参与帮扶的分界洲景区、五指山曜阳度假养老公司与福关村签订结对帮扶合作意向书,一场“扶贫招聘会”为贫困户们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以景区带动就业,只是我省推进旅游精准扶贫的几大模式之一。2016年以来,我省通过全域旅游统筹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挖掘贫困地区
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开展贫困村“结对帮扶”等多项措施,同时搭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平台,并引导消费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强旅游技能培
训力度等,推进旅游精准扶贫。2016年,我省旅游行业共投入旅游扶贫各项资金5.83亿元,实施旅游扶贫开发项目113个。全省通过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直
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3438人脱贫,贫困户通过旅游直接就业增加收入约1.8亿元。




  景区带动,提升扶贫效能

在扶贫日当天,参与帮扶的分界洲景区采购部门上门现金收购福关村当地合作社饲养的一批山鸡、鹅、猪等供景区自用。五指山绿林(野山鸡)合作社的
负责人杨柳青开心地说:“分界洲岛景区主动上门来收购合作社的农产品,解决了我们的销售难题,有了销路,大家的积极性肯定会更高。”

该景区人力资源部还带着8个一线服务部门、130多个基础岗位的招聘意向,主动降低招聘条件,现场举办了“扶贫招聘会”。村民们积极踊跃报名,20多位村民填写了应聘表格。该景区近期将组织应聘的村民进行集中面试、培训。




20多年来,海南南山文化旅游区为周边村庄累计安排扶贫资金3800多万元,安排200多名村民到景区就业,帮扶200多名贫困大学生,带动南
山周边区域农家乐餐厅、乡村酒店、农产品水果商店、游客停车场、花卉苗圃等一批旅游扶贫产业发展。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在帮扶周边村民的过程中,变“输血
式帮扶”为“造血式引领”,在劳动用工方面优先考虑和安置当地村民,并针对性地为甘什上村和甘什下村村民量身定制“半天务农
半天务工”的弹性工作模式,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乐业……

投入资金大、参与时间长、涉及面广、扶贫功能强,我省旅游景区已经成为全省旅游扶贫的主力之一。

农旅结合,发展产业助脱贫

借力“美丽资源”,农旅融合成为我省乡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除了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通过挖掘特色地方文化资源扶贫成为五指山妙自然茶业有限公司的一大探索。2013年,该公司从云南引进国家茶树保护新
品种“紫娟”种植在阿陀岭红山一带,目前已成功种植“紫娟”茶园300余亩。“公司+农户+基地+茶科所”模式,让不少村民尝到了甜头。

“公司给我们发放种苗,教种植技术,采摘的茶叶还负责收购,赚钱不用操心。”什会村村民王梅霞告诉记者,这让主要以种植稻谷、橡胶等农作物为生的村民们看到了挣钱的另一种方式。今年,紫鹃茶进入采摘高峰期,每亩可采摘茶青400斤,保底收入将达到4000元/亩。

以开发旅游驿站而整村脱贫的“白沙罗帅村模式”、互联网+旅游扶贫的“琼中什寒村模式”、新型城镇化+旅游扶贫的“琼海会山镇模式”……越来越多的乡镇在不断创新旅游扶贫模式。

按照《海南省旅游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到2018年底通过重点扶持45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和其他特色村镇发展旅游业,带动10万以上贫困人口
增收脱贫。方案提出,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和开展精准帮扶为主要路径,重点在深入挖掘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与三次
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带动和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省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把乡村旅游纳入全省旅游规划的同时,通过将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融合到精品旅游线路中,来提高当地的游客到达率,并以此来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提高贫困地区的劳动生产力,甚至借此深度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建设大规模的乡村旅游景点。
确实能够发家致富。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zxfp/2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