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助学扶贫 > 正文内容

农村产业扶贫模式(常见产业扶贫模式)

2022-11-30 16:40:54助学扶贫2

1. 常见产业扶贫模式

第一阶段,苏联模式,计划经济,很多人都是过来人,不多说,不应过多的否定,特定历史阶段,国外没有多少成熟经验可以学习,能学的只有苏联。没有这个阶段,中国不可能建立工业基础,科研体系。历史贡献非凡。

第二阶段,学新加坡,学四小龙,中国缺资本缺技术,搞两来一补,进出口加工贸易,赚外汇,引进先进的工厂和管理体系。创造了就业,积累了资本,积累了经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为加入wto做了准备,也造福了第一代富豪,很多人脱贫。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三阶段,新加坡+香港,开始搞房地产,土地经济。百姓手中有一定的积蓄后,房子开始商品化,土地招拍挂,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出让金和税收,还有房产交易的税费投资基建,做城镇化,拉大城市框架。同时也做教育医疗改革。

很多政府抓的事情,推向市场。造就了一批房产大佬,同时很多炒房团。大时代下,先知先觉的暴富,质疑声也很多。尽管推出一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经济已经有泡沫化的倾向。

第四阶段,学美国,互联网+资本运作,快速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一堆巨无霸互联网寡头逐渐形成,掌握流量入口后攫取高额利润,利用资本进入各行各业,不断收购兼并。问题是,部分寡头的大股东还是外资。

三驾马车中的消费持续低迷,多个行业还不断内卷。在劳务成本和土地成本抬高下,外资部分回流转移到南亚和东南亚。经济出现空心化的风险。政府开始行政干预,进行调整。

2. 常见产业扶贫模式包括

由美菜网主办的“美菜供应商G50峰会”11月28日在京举行。来自益海嘉里,联合利华、新希望、蒙牛等诸多餐饮行业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集中探讨“共创餐饮零售无限场景”解决方案,打造一体化零售新模式。

面对餐饮零售化的巨大浪潮,峰会期间美菜网、益海嘉里、联合利华、新希望、广州聚农等行业龙头签署了新的战略协议,一致提出共同推动产业链整合,以销定采,形成规模效应,降低商品进货成本,共同开创餐饮零售无限场景。据了解,目前各方正在开发上下游供应链系统,从而实现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确保上下游信息的一体化,彻底改变传统零售商在“费用、退货、账期”方面的积弊。在上游供应商与餐饮商家间架起沟通桥梁,不断开创餐饮零售新场景。

美菜网CEO刘传军在峰会上正式发布“千城千亿”计划,旨在建立以县一级为核心的运营体系,以产业化的模式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同时帮助渴望回到故里实现创业梦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据悉,美菜还将建立涵盖品质、价格、服务等在内的“无忧体系”,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方面构建绿色品牌生态,推动餐饮供应链服务的升级,增加餐饮行业发展的效率。

与会各方还共同成立“最美菜公益爱心联盟”,加入公益扶贫事业,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让农民摆脱卖菜难困境,靶向助力精准扶贫。

3. 产业帮扶模式有哪些

教育、医疗、产业、人员培训、整村推进

一.教育项目

主要涉及校舍的建设、危房改造、对贫困学生和教师的资助。

二.医疗卫生

主要涉及修建和改建县、乡镇、村卫生院所,购置医疗设备,逐步实现村村有卫生室、开展医生培训和卫生知识普及工作。

三.人员培训

“治贫先治愚”。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让农民掌握脱贫致富能力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部每年投入资金对两县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种植、养殖技术等劳动技能、医疗卫生、教育师资,以及普法、扫盲、妇女维权等。

四.整村推进

整村推进是国家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程中所采取的一项扶贫措施。主要是集中资金、综合扶持,改变村庄的落后面貌,整体推动贫困村的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整村推进是以自然村为单位,在村内修建道路、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沟渠、兴建沼气、推广种植、养殖项目等。

五.产业扶贫

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农村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引资主要领域有:边境商贸开发、房地产开发、矿产开采、水能发电、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副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等。

4. 常见产业扶贫模式有哪些

一、脱贫致富的基本政策:

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标准: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和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952元的国家现行农村扶贫标准认准。

贫困户评定的优先原则:按照“五必看”和“六优先”原则可以优先评定为贫困人口。五必看: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五看有无病人躺在床。六优先:有重病病人的、有重度残疾的、有因贫辍学的、无劳动能力的、无赡养(抚养)义务人的、无安全住房的。

二、扶贫措施

(一)教育扶贫

教育扶贫政策对象: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

学前教育幼儿资助政策:免收保教费。所有幼儿园均不收取保教费,从2018年起执行。

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校服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高中阶段教育资助政策:免学费、免书费、免住宿费、免校服费,享受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不低于2000元。

普通高校教育资助政策:①落实生源地贷款政策。本、专科办理助学贷款最高限额为每生每年8000元,研究生为每生每年12000元,还款期限最长14年。②落实在省内高校上学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免学费、免书费、免住宿费,享受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不低于3000元。③落实在省外高校上学的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免学费、免书费、免住宿费。免费资金凭学校开具的相关发票据实报销。

(二)健康扶贫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不花钱”:由财政全额负担,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四重保障线: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

(三)房屋改造

危房改造对象的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份识别以扶贫部门认定为准,房屋危险性以县级住建部门组织评定或鉴定为准,经评定为C级和D级危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列为改造对象。

危房改造的方式:拟改造农村危房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属整体危险(D级)的,原则上应拆除重建。

(四)产业就业扶贫

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家庭手工业培训,按规定给予每人最高不超过2200元的培训补贴。

(五)社保兜底脱贫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优惠政策: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地方政府按最低缴费标准为其代缴养老保险。目前,标准为每人每年100元;对60周岁及以上未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不再补缴养老保险费,本人申请,当地经办机构可直接为其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办理手续次月起按月计发待遇。政府代缴的养老保险费每年每人只能享受一次。

(六)扶贫小额贷款

5万以下,三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区建风险补偿金。

5. 常见产业扶贫模式有哪几种

1、帮扶到村、定点到户。 进一步强化机关单位定点帮扶和党员干部。

2、积极争取支持,努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3、积极争取定点扶贫单位的支持,改善受帮扶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4、走产业化扶贫之路,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最佳途径。

6. 产业扶贫模式包括哪些

一、加力推进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发展聚合力

  

1、推进主体深度融合。支持发展行政区域范围内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发展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发展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农户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培育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探索发展公司化合作社,支持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联合,实现抱团发展。

  

2、推进业态深度融合。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为融合点,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元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林下种养、稻渔共生等业态。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业态。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亲子体验、功能农业等业态。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等业态。

  

3、搭建产业融合载体。支持建设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乡村产业园。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原料基地、精深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实现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新创建一批主业强、百业兴、人气旺的农业产业强镇,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

  

4、促进加工装备升级。落实农业农村部等15部门《关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机制,引导加工企业工艺技术“鸟枪换炮”、生产流程“机器换人”、营销渠道“电商换市”,推动加工企业由小变大、加工程度由初变深、加工产品由粗变精。研发推广一批有知识产权的加工关键技术装备,指导相关社会组织推介中国100强农产品加工企业。

  

5、加强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中服务、集合企业,建设一批有原料基地、有企业带动、有科技引领、有服务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使产品通过后整理适宜进入精深加工。鼓励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认定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好的全国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

  

6、推进副产物综合利用。推行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环的乡村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种养加循环一体化,建立乡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和利用网络体系。集成推广智能化、信息化设施装备,推进清洁加工,促进加工副产物循环梯次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多次增值、节能减排。推介一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

三、聚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

  

7、加快开发特色资源。编制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编织、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业等乡土产业,增加特色品牌产品和个性服务供给,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开发乡土特色文化产业和创意产品,保护传统技艺,传承乡村文化根脉。

  

8、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多样化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特色种养,加快建设绿色循环种植基地、配套发展加工物流,推动特色产品高质量发展。扩大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项目实施范围,建设一批绿色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基地。

  

9、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挥村镇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比较优势,发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稀有资源,开展差异化竞争,推进整村开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夯实产业基础,厚植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认定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10、创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创响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发布一批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名录。开展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营销电商化“三化”试点示范行动,实现营销扁平化、质量可追溯。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11、扩大龙头企业队伍。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建立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打造知名企业品牌,提升龙头企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带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下沉重心,布局到县乡村,向重点产区和优势区集聚。完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新认定一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12、培育产业化联合体。围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牵头,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广大农户分工协作,组建要素优化配置、生产专业分工、收益共同分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建原料基地优、加工能力强、产品质量高、品牌效应大的示范联合体。引导联合体共同制定章程、明确权利责任、完善治理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各主体优势,提高农户参与度,增强产业链竞争力。扩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政策创新试点范围,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

  

13、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落实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关于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自行选点开展试点,创新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实现形式,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

五、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增添乡村产业发展亮点

  

14、打造休闲旅游精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挖掘蕴含的特色景观、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优质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拓展农业功能,开发特色产品,发掘村落历史,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康养基地等,培育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新推介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县。

  

15、丰富休闲旅游业态。强化规划设计和创新创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手段,提升“农家乐”、“农事体验”等传统业态,发展高端民宿、康养基地、摄影基地等高端业态,探索农业主题公园、教育农园、创意农业、深度体验、新型疗养等新型业态。会同发改、财政、文旅、教育等部门,改造提升一批乡村休闲旅游基础设施。

  

16、提升休闲旅游管理水平。加快制定修订一批技术规程和服务标准,用标准创响品牌、用品牌吸引资本、用资本汇聚资源。组织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培养一批素质强、善经营的行业发展管理和经营人才。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聚集区开展督促检查,保障服务规范、运营安全。开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继续推出“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活动。

六、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17、培育创新创业群体。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以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搭建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和市民下乡平台,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实施农村创新创业“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大各方资源支持本地农民兴业创业力度,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引导农民工在青壮年时返乡创业。

  

18、拓宽创新创业领域。支持返乡下乡人员、“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办特色种养、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农商直供、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乡村产业新模式。培育各类新型融合业态,积极发展“互联网+创业创新”“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业态,推行智能生产、经营平台、物流终端、产业联盟和资源共享等新模式。举办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宣传推介第三批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第一批全国优秀乡村企业家典型和第二批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19、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新创业”要求,推动各类要素向农村创新创业集聚,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基地),引导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云平台,发展众创、众筹、众包、众扶模式。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建设100个国家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区(基地),确认100个农村创业创新人员培训、实训、见习、实习和孵化基地。务实办好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展示新成就,交流新经验,实现新发展。

七、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发掘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景观优势和文化底蕴,开发有独特优势的特色产品,在有条件的地方打造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休闲旅游精品点。支持贫困地区打造特色产品品牌。农业产业化强镇和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产业项目,尽可能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倾斜。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要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储藏、烘干、保鲜等设施。

  

21、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依托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带动贫困户进入大市场。组织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与农业农村部定点扶贫县合作,开发农业资源,拓展产品市场,以产业带动扶贫。

  

22、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组织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参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博览、会展等活动,举办扶贫专场,促进产销对接,带动品牌提升。组织国内大型加工、采购销售、投融资企业、科研单位赴贫困地区开展县企、村企对接活动,促进直销直供、原料基地建设、招商引资等项目对接。

7. 产业扶贫有哪些措施和模式

直接生产带动模式,是指位于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企业,通过扩大农产品的销量、提升农产品质量或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的增加。

就业带动模式是除直接生产带动外又一直观有效的扶贫方式。就业带动指投资企业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并根据劳动任务完成情况按时发放工资,促进农户工资性收入增加的扶贫模式。

资产收益模式是指投资企业将贫困户自有资源、扶贫资金,以及所在村庄的集体自然资源加以资产化,即将集体自然资源、家庭自有资源、财政产业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贷款量化折算为贫困户所拥有的股份,相关经营主体利用这类资产产生经济收益后,贫困村与贫困农户按照股份或特定比例获得收益,从而增加贫困农户的财产性收入的模式。

8. 产业扶贫有几种模式

一、什么是农业产业扶贫?

农业产业扶贫是通过市场机制,以激励效应为中心,以贫困户增收为目的带动区域发展,通过区域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

二、农业产业扶贫对象是什么?

全县建档立卡的农业产业贫困人口。

三、农业产业扶贫对象脱贫目标是什么?

到2018年实现农业产业扶持项目对脱贫对象的全覆盖,通过农业产业发展带动1万贫困人口脱贫。

四、发展农业产业主要原则是什么?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顺应消费需求趋势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尊重贫困群众意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业种植产业和项目,避免盲目建设和无效投资。

(二)坚持以资源为基础。立足我县自然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发展地域特色突出的农业脱贫产业。

(三)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强化科技和人才服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农业产业扶持脱贫的技术支撑。

(四)坚持以规模经营为引领。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产权改革,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合机制,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五、我县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什么?

依托我县农业资源优势,围绕增强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能力,积极发展投资少、风险小、带动大、发展快的4个农业脱贫产业。

(一)特色农产品产业。着力发展地域优势突出的特色种植业,选择1000户贫困户,重点发展2000亩金顶谢花酥梨、桃、花卉等特色农产品,支持建设一批生态好、效益高、质量优、品牌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优质粮食产业。加强全县高标准粮田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地力提升工程,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选择1000户贫困户进行2000亩强筋优质专用小麦和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等优质粮食作物订单生产。大力推行种养循环、农牧一体发展模式。

(三)设施农业。选择科技素质较高1000户贫困户建设1000座温室大棚,发展温棚葡萄、黄瓜、番茄等名特优新果蔬生产。加快完善果蔬冷链物流网络,支持实施产地预冷工程。

(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选择1000户贫困户,发展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探索立体农业、庭院农业、信息化农业等新型农业之路,形成产业链条较完整、利益联结紧密的贫困农村发展新格局。

六、我县发展农业产业采取的扶持措施是什么?

(一)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以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分类别开展“联合”、“订单”、“定向”培训。加强扶贫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建立种植业、渔业、观光农业等县级产业专家库。创新技术服务方式,采取“科技特派团”、“特派员制度”、“结队帮扶”等形式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

(二)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分层次建立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手机信息或QQ群服务平台,及时、精准发布农时农事、价格行情、农产品市场信息等,优先为贫困户在商丘农业信息网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积极牵线搭桥,引导推动贫困村参与农展会、网上销售、农超对接等各类平台,多种形式促进产销对接。

(三)构建利益链接机制。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专业户,提高贫困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合的经营主体使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地覆盖贫困村和贫困户,鼓励工商资本进入产前、产后环节,把农村生产领域更多地留给贫困户。让贫困户通过加入专业合作社或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形成购销关系稳固、利益联结紧密的联结机制。

(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探索对贫困村、贫困户技术帮扶的新模式,依托传统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借助社会性技术服务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技术帮扶。

(五)积极争取农业项目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建设、园艺作物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补助等项目建设资金,向特色农产品产业、优质粮食产业、设施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倾斜实施。

七、我县发展农业产业采取组的织保障是什么?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确保农业产业扶持脱贫工作进展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县直有关单位及各乡镇党委政府都要建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农业产业扶持脱贫工作的实施。

(二)深入发动,加强宣传。有关村委会要召开贫困户大会,通过会议宣传农业产业扶持脱贫工作建设项目内容及优惠政策,扶贫工作小组成员要进村入户,让贫困户对农业产业扶持脱贫工作的意义、政策要求、时间安排等内容进行全面地了解,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目标管理,奖惩兑现。为确保农业产业扶持脱贫工作的顺利完成,县政府应把农业产业扶持脱贫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并根据整个工作的完成情况和个人工作情况,实行奖惩。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zxfp/126246.html

标签: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