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责任 > 正文内容

大学生肩负社会责任应具有哪些素质和能力?

2021-12-05 08:09:16社会责任2

国家培养一个好的大学生也不是容易的,但作为一个好的大学生,首先要有抱负,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学好专业的技术和科学知识,立志报效国家,回报社会,做国家栋梁。

对于刚刚爆红的重疾险“福禄康瑞”是否靠谱?

福禄康瑞去年就上市了,没激起什么水花。

最近打着“限制销售区域”、“只卖3天”等旗号,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不错的一款产品,因为饥饿营销,被吐槽成想收割智商税,也是挺无语。

真不值得买吗?

大白的结论是:论产品,福禄康瑞确实拼不过几款“网红”重疾险。

但对比“保险老七家(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人保寿险)”的出品,比如平安福,还是良心太多。

一二线城市的,拥有更多的选择,没必要买。

三四五线城市的,能选的其实也就几家大公司,那考虑太平人寿的品牌影响力、网点数量、服务水平,以及福禄康瑞不错的性价比,如果健康告知能满足,会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也不是闭着眼睛就能买了。

福禄康瑞真有那么坑?大白有话说

下面进入产品解析时间。

Ps:有所了解的小伙伴,可直接移步第二节“太平人寿也打价格战,用意如何?”

大白分别找了平安福(2018版)、中国人寿国寿福(至尊版)、泰康人寿乐安康、复星康乐一生B款、哆啦A保与福禄康瑞做了对比。

看保费:

平安福>国寿福>乐安康>福禄康瑞>哆啦A保>康乐一生。不过,哆啦A保有个明显优势,重疾最多可赔付3次。论整体性价比,哆啦A保胜出。

而福禄康瑞,作为大公司出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比平安福、国寿福,价格算是秒杀;相比弘康人寿、复星联合健康这些后起的中小型保险公司,则还有差距。

问题来了,好端端一枚“中等生”,福禄康瑞为何被骂得这么惨?

大白看了几篇文章,除了饥饿营销,槽点集中在轻症上。

轻症隐藏分组

条款承诺轻症不分组可赔付5次,但对于一些相关性较强的疾病或治疗方式,不少只能3选一、4选一,即赔完一种后,其余几种不再赔付。效果等同于分组。

问题确实存在。

但这并非福禄康瑞一款产品的问题,事实上,这样的轻症隐藏分组在重疾险中很常见——

所有重疾险轻症和重疾的赔付条件都要求首次发病或首次确诊,所以不可能因同一种疾病而赔付2次。

举个栗子,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大概率需要做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对于这种相关性极强的情况,保险公司就不可能赔2次。

问题在于福禄康瑞这样的轻症隐性分组比其他产品要多一些,这与其保障的轻症种类(50种)、赔付次数(5次)更多也有关系。总之,理性看待就好。

轻症仅赔付基本保额的20%

目前重疾险轻症赔付比例普遍为20%-30%,不算bug。

部分轻症理赔标准提高

比如轻微脑中风要求“一侧肢体(上肢和下肢)肌力II级或II级以下”,而其他产品多数为“一肢或一肢以上”,肌力“III级或III级以下”。

比如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福禄康瑞要求发生肾脏损害,其他没那么严格。

比如中度严重昏迷/深度昏迷要求72小时,有的产品,持续48小时就会赔。

因为这个被骂,大白觉得不冤枉。

大白也提醒过大家,监管仅规范了重疾险中25种重症的定义,难免就有公司会在轻症上“投机取巧”:

1、高发轻症不保:比如平安福,高发轻症缺少4项:轻度脑中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搭桥术

2、一项轻症拆分成多个来滥竽充数:比如平安福2017版的一种拆成3种

3、同项轻症,设置更高的理赔条件

当然了,有总比没有的好。

所以客观评价下福禄康瑞,大白还是老观点:

在大公司大品牌中,包括与太平人寿其他重疾险相比,性价比不错;

抛去品牌溢价,仅关注产品的保障力度与杠杆效率,那像哆啦A保会是更好的选择。

太平人寿也打价格战,用意如何?

现在重点来了,福禄康瑞上线都小半年了,太平人寿为何突然发动旗下代理人搞了场来势汹汹的“限售”活动。限售可是违规的。

说起来,“老七家”中,除了平安人寿保费规模、股价双双暴涨,其余六家,包括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人保寿险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目前保险行业面临的形势:

监管三番五次强调“保险要姓保”,大公司转型压力不小。

去年保监会下发的134号文件,第一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多出保障产品。

这里说的当然不是理财型的分红、年金、万能险,而是可以用来转嫁风险的人身险种,比如重疾险、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

为防“令行禁不止”,今年开春,保监会先是发布“开门红”保险销售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别被忽悠。

接着又挨个摸查保险公司,几十家保险机构领罚单。

“开门红”不红,加上银行等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抢客”,一季度“老七家”的个险新单规模保费收入全部负增长。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太平的总保费收入也出现了下降。

卖不出保单,代理人拿不到佣金,代理人流动性本来就强,这家赚不到钱,那我就去下一家。

可保险公司的利润又仰仗着代理人,不能让他们流失掉。

平安2017年财报亮眼,功劳大头就归保险业务,保险业务中,大头又归寿险和健康险,而寿险和健康险的大幅增长,则主要依赖于平安人寿的138.59万代理人——财报显示,代理人渠道实现的新业务价值为607.86亿元。

再结合近年来,中小型保险公司依靠价格优势,来势凶猛,以及开放外资保险公司的消息传来时,消费者欢饮鼓舞的场景~~

不难想象,高处不胜寒的“老七家”们,压力有多大。

当弹簧逐渐压到极致时,是要适当“活跃”一下了。

“保险姓保”的风不是吹起来了吗?那我不妨把重疾险的价格降下来,撸起袖子也打一次“价格战”。

“价格战”的效果确实立竿见影,有自媒体透露:

“短短几天,福禄康瑞已经销售了将近40万张,总期交保费近20亿元。”

不说这里面有多少人是受了“限售”影响,头脑一热就下单了,在福禄康瑞被diss得这么惨的情况下,依然能大卖。这至少说明一件事,消费者还是很认品牌溢价的。

为啥平安福比同业产品贵了将近30%,还能卖成国内销量第一的重疾险,为平安创造几百亿的利润?

其中就有品牌溢价的原因。

所以,不要小瞧福禄康瑞这事。

转型承压的大公司,很可能因此受启发,跟风效仿,重疾险、寿险缴费期限那么长,一旦被锁定,再想转化过来,就有难度了。趁着外资公司还没进来,越早把客户抢过来越好。

可选的产品更多了,这对消费者当然是利好。

对中小型保险公司来说呢?可能就不那么美好了。

保险产品,作为一种合同格式条款,而非一种有形产品,在国内外都是不受专利权保护的。

中小公司“爆款”迭出,有时候还真不是大公司不想跟进,跟进其实很容易,条款都是公开的,直接拿过来,加减下保障责任,再微调下费率,就可以到拿去卖了,也不用担心会侵权。

大白也确实经常看到,某一款产品大卖,用不了多久,“竞品”就出来了。用户稍微研究下条款,哎,保障责任怎么差不多?还更便宜!连名字都那么相似?买买买!

所以,不是大公司不想卖“爆款”,而是觉得你小公司保障的责任那么多,费率却这么低,我没赚头,或者卖亏了,没法跟上市公司股东交代。

可是,穷则思变,如果哪天市场真的倒逼大公司必须转变,在产品定价本身就比小公司的要贵不少的情况下,大公司下调费率的空间还是会更大。

像平安福比同业产品贵将近30%,那它只要“让利”一部分,比如把价格差距压缩到15%,大白相信消费者会更疯狂地买买买~~~

由此可见,产品设计是制造不了竞争门槛的,中小型保险公司想依此取胜也行不通。而真要打价格战,中小型保险公司也不会是财大气粗的大公司们的对手。那么,如何找到“价格优势”之外独特的优势,会是它们未来严峻的命题。

稍稍略表安慰的是,福禄康瑞在朋友圈刷屏时,骂的要比夸的多,说明消费者也越来越“精明”,懂得理性分析条款来避坑了。智商税可没那么容易收割。

所以,大公司真要让利于民,下次不妨真诚点,把心思多放在产品上,而不是玩什么销售套路。

------------------

大白 (微信公众号:大白保)

十年以上保险行业从业经历,关注大白,买保险不踩坑。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shzr/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