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话题 > 正文内容

如何让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当中

2022-01-25 01:05:46公益话题1

新课程实施已有多年,怎样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很多老师都在进行探索。只要在进行实实在在的探索,就会有思考,就会有提升。下面就成都市双流县棠湖中学刘勇老师在学校教改研讨会上上的一节《秋天》课,谈点感受。一、《秋天》教学实录(双流县棠湖中学刘勇)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探寻现代诗歌艺术的殿堂。(师生互相问好)师:秋风如雾,秋水似梦。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组秋的画面。(幻灯出示:音乐伴随画面)师话外音:越过溪水的欢歌,飞过秋鸟的啼鸣。走进秋天,走进一个幽静的世界;走进秋天,迎来一片丰收的岁月;走进秋天,回味一个思念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大家一同走进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聆听秋的诉说。(板书课题)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请注意:①读准字音;②把握节奏。生:自由朗读。(师巡视、生朗读声渐弱)师:读第一节时有一个词语需要注意:“丁丁”,它是一个什么词?(生答:拟声词)请注意第三节的“清洌”的“洌”与“冽”区别。师:朗读不仅是声音技巧的完善,更是真实情感的表达,是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的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请大家记住:用我口诵我心,要读出自己的感悟。下面老师朗读,你们听一听,注意诗歌的节奏和情感。(幻灯出示课文、音乐)教师声情并茂地诵读。(学生热烈掌声)师:现在大家酝酿酝酿自己的感情,准备齐读。注意:用我口诵我心,读出感悟,投入情感。学生齐读。师:很好!同学们能读出自己的感悟,诗歌的韵味逐渐地浮出来了。这首诗歌美吗?(生:美)好!请大家看诗歌,用自己最优美、最精炼的语言概括诗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或者说给每幅画面命个名儿。(学生思考)师:有答案了吗?生1:农家丰收图。师:何以见得是农家丰收图?生1:从诗歌中“稻香”、“镰刀”、“背篓”“肥硕的瓜果”可以看出是农家丰收图。生2:渔船归泊图。从“圆圆的网”、“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可以看出。生3:秋水伊人图……“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还是用少女思恋图吧。师:同学们看这三个画面有没有共同特征:在季节上来说都是什么季节?(生齐答:秋天)在地点上来说呢?(生齐答:乡村)所以,我们可以将他们概括为“乡村秋景图”。(师板书:农家丰收图 渔船归泊图 少女思恋图 乡村秋景图)师: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刻画秋天,所有这些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生4:喜爱、喜悦。生5:赞美(板书:喜悦 赞美)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用有声语言来再现诗人和自己心中的秋天。分男女生,分读诗歌。(男女生分读和合读课文)师:嗯,很不错。我们说一篇优秀的作品,一首好的诗歌,总会带给我们一种美好的享受,这首诗歌带给我们的是美的感染和熏陶。下面,我们分小组活动,将你认为诗歌中最美的一节、一行或一个词找出来,说说它美在何处。可以用“我最喜爱‘震落了清晨满披着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两句诗,诗句让我想像出一幅极美的画面:古木参天的幽谷中,微风轻拂”的句式说话。5分钟够吗?注意:有了自己的意见后再到小组中进行交流。(学生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巡查,适当点拨)师:看到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我真高兴。现在老师渴望听听大家的想法。请欣赏第一幅画面的同学举手。来,这位同学,需要上台来讲吗?生6:不了。大家认为用这篇课文的哪一个词语来形容我最好?(该生有些胖)生:肥硕。(学生笑声)生6:一看就是肥硕嘛!因为用肥硕来形容瓜果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如果用其它词语,如“丰满”之类的来形容话,就体现不出丰收了,也没有那种韵味啦。“肥硕”则体现了作者炼字的功夫了。 (学生笑声、掌声)师:接着这位同学刚才的话,如果说他仅仅是小丰收的话,看着我,我就是大丰收(教师的体型也偏胖)(生笑声)。感谢这位同学幽默的语言。他用了一种方法,抓关键词来欣赏诗歌。他抓住了诗歌当中的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词“肥硕”,让自己的语言品味不再空洞乏味。生7:第一节中的“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后的场景,让我想到了农民伯伯们春天播种的艰苦劳动;到了秋天,“饱食”这个词语让我想到秋天丰收的时候,他们脸上的喜悦,他们的笑容是那么的甜美。师:这位同学通过想像,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丰收画面。我们说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的世界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来,继续欣赏。生8:我最喜欢第一节的“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我读到这里联想到我们的这次月考,我想在这次的月考中能够获得肥硕的瓜果。同学们愿意吗?(生齐答:愿意。)师:首先说,老师也愿意。(掌声)生9:我先给同学们打个歇后语,花儿为什么这样香?(有生答:何其芳)我最欣赏他的名字了,我觉得他的这首诗就最好的诠释了花儿为什么这样香。师:这位同学运用了含蓄留白的方法,语言含蓄蕴藉,留给我们想像的空间。大家对第一诗节的品读非常出色,主要运用了抓关键词和融情想象的方法。关于这一节,我收集了两幅图画,为什么刚才没有出示呢?因为诗歌语言永远要比现实中的图画更美,诗歌艺术来源于生活,(生齐答:又高于生活)。(幻灯出示:肥硕、还滴着雨珠的瓜果;农家丰收的喜悦场景)(生看幻灯,啧啧赞叹,喜悦这情溢于言表)师:这一诗节哪些词应当重读,应当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生10:朗读“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时”时应面带微笑,读出丰收的喜悦。生11:“满披”一词要重读,因为它写出了秋日清晨露珠之多,可见空气非常清新。生12:“飘”字要读出拖音,“饱食”、“肥硕”重读,因为它们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丰收景象。生13:“栖息”一词既写出了秋天在农家里的景象,又创造出一种闲静的氛围,读的时候,声音不能太响,但语气要重。师:说得非常好,同学们,我们最想听谁来朗读这一节?(生齐:张悦)张悦朗读。(掌声)师:读出了诗人和你自己心中的秋天。我刚才也说了要读出自己对诗歌的感悟,真是太好了。我们接着来品味第二诗节,谁来带领我们进入第二幅美丽的秋景图?生14:我们小组喜欢第二节的“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的“轻轻”,我们想到一幅很美的画面:一条小河里,一个有雾的早晨,渔人打完鱼回来了,他的桨轻轻划入水面,荡起涟漪,周围有鸡叫、狗叫、鸭叫(小组其它同伴模仿发出相应的声音)。这就让我们联想到了世外桃源的鸡犬相闻,多么宁静、闲适的生活场景啊!(掌声)师(喜悦地):感谢这个小组的同学,你们的默契配合带给我们丰富层次的听觉享受。一个非常形象的画面啦!也让我想到了这个渔人悠闲自得地抽了口烟,然后把烟杆别在腰后,很熟练地拿起一张网来,用力一撒,网在空中跳起了圆圆的舞蹈,最终落到了水面上。来,继续品味。生15:如果说诗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我想,诗的感情就是这片天空里一道最美丽的彩虹;如果说诗是一片温暖的大地,我想,诗的感情就是山外面绽放的一株明艳的花朵。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丽,我想诗人一定是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因为这是多么深沉的感情,“白霜”这个词语带给我们梦幻般的感受,酝酿了作者对秋天的爱,对家乡的爱,对祖国的爱。(学生热烈鼓掌)师(动情地):我也被你说得感动了,其实你现在就是一位诗人了(学生再次鼓掌)。好,那我们看看画面。真是不好意思出示了,比起我们优美的祖国语言文字,比起我们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来,这图片没有这么优美,这么含蓄。但是老师这么辛苦的收集了,还是展示一下吧(学生会意地笑)。师(幻灯出示):看这乌桕叶,书上也有它的相关注释,来,我们齐读课下注释②(学生齐读)。我有一个问题:诗中描绘“收起了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究竟收起了什么?生16:收起了满满鱼网的鱼。生17:他收获了希望。因为他丰收过了,他肯定还有希望,这是美好的,他相信下一次会更好。师:作为渔民,他收到了鱼吗?生18:收到了。生19:他白忙活了一阵子。师:为什么?生20:因为他收起的是“影子”。师:那他很失落哟!生21:不,他很高兴。师:为什么呢?渔民没打到鱼没关系,因为他已进入了小康生活,他特别高兴,是吗?(生大笑)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他很高兴?谁还有补充?生22(脸有些微红):收起了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蓬上满载着白霜。生23:其实他没有打到鱼,因为他收起的是“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而他用自己美好的遐思把乌桕叶的影子比作鱼,比作秋天的畅快,也说明自己丰收了,是一种美好的遐思,是心情欢畅的体现,也体现着秋天的美好。师:好!这位同学很细心。后面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他的心情是愉悦、闲适的而又欢快的?生23:满载,游戏。师:对了,满载的是希望,满载的是愉悦,满载的是心情的丰收和快乐。其实,诗歌的品读是多维的,我认为同学们的这几种解读方式都是正确的,不过呢,我更倾向于后一种理解方式(生笑)。那我们来看看,第二节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生24:这一段中的“撒网”的“撒”,“收起”的“收”写出了渔民捕鱼的动作,要重读。生25:“轻轻”要读出悠闲自在的神态。生26:“满载”要重读,因为它写出了丰收的喜悦,还要把喜悦之情朗读出来。生27:“游戏”一词也要重读,读出轻松、自如又自得的情感。师:同学们推荐谁来读?(生齐:张娴)(张娴读,生鼓掌)师:来,我们接着品读第三小节。生28:我喜欢“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句话体现了少女眼里秋天的景色,那心里一定是一种喜悦和梦想;特别是“梦寐”一词,更加写出了少女的内心世界――思念。生29:我喜欢的是“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香和热”这两个字是情感的热烈和甜美,而“那满流着”是少女的一种思念的情怀,都要趟出来了。生30: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师: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可见,牧羊女在梦中都想着牧童,牧羊女在想牧羊王子呢!(生大笑)应当怎样来读?生31:“寥阔”,“清洌”要读得缓慢一点,因为它们写出了草野和溪水的特点。生32:“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疑问句,要读升调。生33:“梦寐”一词要重读,读出牧羊女的思念。师:同学们品味得非常好。请再欣赏一组画面(幻灯出示,生观看)师:请我们的女同学准备好,来齐读第三诗节。(女生齐读)师:同学们,涵咏全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如刚才同学们精彩的发言,诗人赋予了秋天人的思想和行为,她清纯活泼,宁静致远;她调皮可爱,朦胧迷离。这是一个多么明媚、快乐、温馨的秋天啊!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自己情感,带着自己对诗歌的品味诵读全诗。师:需要配乐吗?(生齐:要)(背景音乐:学生配乐诵读)师(饱含深情):看着你们天真、活泼的样子,我就想起了15年前的秋天,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我漫山遍野地去采摘火红的枫叶,那场景至今还留在我的心中,我们的诗人何其芳以他独特的诗心来捕捉秋天,强烈地拨动了我们的心中的那根情弦。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和我们一样,还是学生,才20岁呀!他曾说:“那时我成天梦着一些美丽、温柔的东西。”同学们,我们也曾在不经意之间,十多个秋天与我们擦肩而过,现在是否还有点点滴滴秋天的余韵涌上了我们的心头。(幻灯出示:音乐响起,展示一组秋的画面,老师配乐朗诵。)师(画外音):秋天,轻轻拨开夏的珠帘乘着风儿轻歌曼舞而来 秋天,淡淡流动菊的清香 旋着枝头幻想的颜色 秋天,浓浓地燃烧着枫叶的思念 卷着片片如飞的黄蝶梦我仍想悄悄步入 问寻那深掩的秋门看其中有多少生活的足迹(生完全陶醉并感染其中)师: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才气和文笔呢?敞开心扉,激扬文字,写下美丽的四季诗篇。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写诗,准备好了就自由上黑板展示。来吧,拿起你的笔,酝酿好你的情感,来吧,创作吧!我们都是你的读者,你就是诗人。(幻灯出示:音乐响起,画面字幕――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学生写作,热情四溢)师:来,诗人们,上台来展示你的作品。欢迎第一位诗人上台,第二位诗人上台。(两们学生上台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师:好,冯婷和蒋卫两位诗人已完成他们的作品,你们是诗歌的原创。来,你们来读一读作品,谈谈你们的创作。生34:袅袅兮秋风/你们绘着爱的思念/缠绵于我们彼此笑的脸魇/你是一支飒飒的舞曲/撩逗了梦乡里的珍珠/夕阳西下/掀着的是我梦的斜阳/温暖而温馨/随着秋千荡漾/秋的畅思/万丈牵连生35:丰收瓜累果硕满农家/叶叠藤密出沃膏/繁菊艳园坠枝弯/丰穗盈田映日圆/家翁拄杖迎空对/笑看鼠狸抱果归/今夜秋月圆九轮/欣知明日又一天(学生激动、赞叹、掌声)师:非常好,谢谢!下面也有同学写好了吗?来,读给我们大家听听。生36:秋风再一次席卷大地,该走的都走了,说好了一起看腊梅灿烂地凋零,却也随风而失。仿佛苍茫天地间只剩下一个我。我终究来迟了,时间没有等我,你也没等我。这一切的一切如同风过无痕,连记忆都是模糊的。生37:暇夏:置一盏满载着清风的桨/望着窗外炽热的长河/那时呼啸而过的波涛/带我走进十三岁/那一片宁夏(学生一片掌声)师:同学们,我看了一下,还有很多同学想尽情展示自己的诗情和才气,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来之后再一起交流,好不好?今天黑板上的这两首诗和刚才这两位同学的诗篇,同学们,他们写得好吗?(生齐答:好!)师:如果说蒋卫同学是一位从邈远走来的诗人的话,那么这三位女诗人就是现代的戴望舒,现代的舒婷!同学们,诗歌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要有丰富的意象,毫无疑问,这四位小诗人创作的诗歌都是非常优美的。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愿我们都来做诗的知己吧!知道《秋词》里的这样一句诗吗?“晴空一鹤排云上,(师生齐答)便引诗情到碧霄。”谢谢大家!二、点评《秋天》一课是棠湖中学青年教师刘勇在学校面向全校教师上的一堂公开课,从这堂课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效果来看,教师心中有目标,目中有学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可以说,新课标理念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具体说来,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1. 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教师的调动。这堂课自始至终学生积极投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得益于教师学习氛围的营造。刘老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在音乐声中,从秋的画面引入,带领学生从艺术中去感受秋的美景,引导学生自然走进了课文。加上刘老师整堂课富有激情的语言,善于煽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始终处在兴奋和愉悦中。2. 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在诵读中领悟。 诵读是语文新课标最重要的一种学习语文的要求。语文课不读不成其为语文。只有加强诵读,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只有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对话,进行心灵的交流,由此才能有真正的领悟。刘老师这堂课,可以说在诵读上体现是非常充分的。在整堂课,多次进行了诵读,有老师读,有学生读,而且根据教学的需要,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自由诵读,有集体诵读,有分男女生分读;有放声诵读,有读默读。诵读,使学生走进了课文,体验到了诗中的情感。诵读的效果,在后面学生的交流感悟、理解的深度和写作上较好的体现了出来。3. 体现教学的民主,珍视学生的感受。新课标强调珍视学生的感受,教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分析。在这堂课中融入了这一理念。比如,在让学生谈对三节诗的感受时,教师说“将你认为诗歌中最美的一节、一行或一个词找出来,说说它美在何处。”后面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受点,自己发表看法。刘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重视学生的感受。这里没有语言的霸权,教师不是思维的主宰者,而是一个时时的交流参与者,时时的引导者。在这样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里,学生具有了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没有了顾忌,因此,能够对诗歌几个画面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发表了看法。这一效果,如果没有老师民主教学,没有老师对学生感受的重视,是不可能较好地体现出来的。4. 在对话中引导,在引导中提高思维层次。 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没有。要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教师的组织和思维的引导就非常重要。在这堂课里,刘教师充当了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刘老师将引导放在与学生民主的对话中,针对学生的交流与理解,刘教师不断地与学生对话,通过对话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思维,并不断将思维引向深入。比如,开头对诵读的引导:“用我口诵我心”,让学生能够带着感情去诵读;又如学生对三节诗的理解,教师不断地与学生对话,适当地追问,实际上是在进行思维的引导,正是这一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进一步,感受更深,思维的层次得到了提高,从学生后面的回答和写作实践可以看出引导的效果。 除此外,刘老师在合作学习、鼓励性评价等方面也较好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从新课标理念角度来反思这堂课,还应该进一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要进一步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课上,老师在提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诗歌三幅画面之后,很快就让学生来回答这一问题。这里,老师没给学生留足一定的思考空间,在关注全体学生真正的参与方面考虑还不够。因为,这一问,每一个学生对三幅画面是否在极短的时间里都有了一定思考,有了一定的语言组织?恐怕只能打一个问号。学生的思维是有一定层次差异的,教学中多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深入一些。 2.进一步处理好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关系。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实施中要正确有效地运用。这堂课较好地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自主学习重视不够。老师往往在给出了一个问题和要求之后(比如让学生谈诗歌美点、品味诗歌语言),就马上让学生进行讨论,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这种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的交流,更多的只是好的学生的参与,有的学生只能是一个旁观者,另一方面,交流的深度也不够。因此,合作交流之前,应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自主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合作交流是一种思维的碰撞,是自主思考的基础上的提高、拓展。如果这堂课处理好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留给学生自主思考时间,更多的学生就会动起来效果就会更好。 除此外,在教学中对想像的引导还不够,诗歌的理解需要想像的介入,老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通过想像来丰富画面,加深理解。总之,刘老师这堂课能够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新理念。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学习氛围热烈。希望刘老师不断加强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gyht/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