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行动 > 正文内容

农村公益扶贫助学,乡村教师“爱心助学一日捐”,说好的捐一日工资,为啥会多收几块?

2022-07-05 09:24:32扶贫行动2

查了一这个“爱心助学一日捐”,原来是某基金会和教育部门联合发起的活动农村公益扶贫助学。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有,尤其是乡村学校成了爱心捐款的重点对象。先不说多收几块钱的问题,就说这捐款一事,为什么让广大乡村教师如梗在喉,是因为被迫参与这样的公益捐款活动。

一、下面请看一张图片,或许你会看出端倪。

我们都知道乡村教师真不容易,收入低,且教学任务繁重,就这样还要非得在上面指令性的任务安排下,被迫捐出一天的工资。我不知道谁给了有关部门这样的权力?如果我们去走访那些乡村教师家庭时,你会非常心疼他们,一日工资对大城市里的教师来说,可能要捐出去都好好想想,更别说乡村教师了,那是他们养家糊口的保障啊。

二、乡村教师没有必须要捐款助学的义务,他们的责任是教好书育好人。

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乡村教师必须要有捐款助学的义务,因此,教师们便无需为此头痛不已。但是人都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就如某学校的校长在捐款这件事上曾经扬言:“必须要捐,否则,后果自负!”听听,多可怕,原本是一件全凭自愿去做的事,结果被绑架了,如果你不捐,会有后果,什么后果?晋职晋级啊,评选优秀啊。原来权力之剑还可以这样用。

三、当你看到乡村教师的工资时,你是否感觉自己很幸福?

乡村教师生存状态并不容乐观,这也恰是到目前为止,乡村教师不断流失的根本原因。当你看到这张捐款明细表时,你可以想像这表中每一位教师,他们内心是多少的纠结。对于资助贫困学生,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曾经出台过政策,也有过专门的款项。可是到头还是有些地方非要从教师身上割肉,这不能不说是伤教师心的黑心做法。如果此风再继续刮下去,可能在职的一些乡村教师都想着办法离开。

结束语: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在教育上做表面文章,因为教育是考验人性的最后一道底线。如果丧失了一这底线,教育则变了异化的怪物,不知道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请保护广大乡村教师孱弱的自尊心吧,因为还有那么多乡村的孩子需要教师们付出心血去教。而让乡村教师安心工作,就必须要保障他们的权益不能被损害。

该如何发动乡贤回乡参与乡村振兴?

感谢邀请

乡贤包括官产学研企金融和各行业成功人士。

第一、官,必须收集这些人员的联系方式例如在外地当官,成立专门小组收集。

第二、产,本地区相关产业的上下游经营者。

第三,学,学术界本地区相关产业大学研究人员、研究所、科学院等。

第四、企,本地区企业成功人士。

第五、金融,有资金的人。

第六各、行业成功人士,包括成功人士,名人,海外人士等。

1.成立家乡发展振兴扶贫论坛或者会议。

2.在会议期间组织本地相关产业在全国发展前景的论坛及参观本地企业确立主要经营方向。

3.如果确立发展方向,把本地的乡贤聚集到项目当中,如:当顾问、投资参股、董事会成员等等。让他们参与进来。

4.让荣誉和责任挂钩,把他们参与这件事,参与家乡通报表扬。

5.先集中优势做成一两件事情,一年内见效。不一定给他们很好的待遇,但一定给到很好的尊重、认可和荣誉。在不断的复制,就会有大量的本地乡贤回到家乡参与进来。

6.可以通过正月大家都回到家乡或者八月十五,大家都回家的时间开本地发展论坛会议。

最重要的一点是成立专门服务小组跟踪项目的发展和及时反馈。

本人的一点浅见,每个地区的乡贤回到家乡帮助家乡都会发展的很好。

乡贤,是早年通过考学、从政、经商、入伍等途径从家乡外出,现在在各行各业取得了一定业绩,赢得了一定声望的家乡人。但有重要的一点,不管他们官做多大,经商多富,名望多高,技艺多精,这群分散各地的乡贤们,都情系桑梓,心系家乡。

此值乡村振兴之际,发动乡贤参与故乡建设意义重大。

一,政府要出台乡贤返乡过程中遇到的生活,待遇,荣誉,地位等的激励政策。

二,挖掘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乡贤文化,编制乡贤名录,凝聚乡贤力量。弘扬乡贤文化,重塑乡土精英,汇聚“今贤”,培育“新贤”。

三,编制乡村建设投资书,包括产业开发、基础建设、公益事业、文化发展等项目,寄给每位乡贤,并对乡贤投资出台优惠政策。

四,利用春节、清明,八月十五等节日,发动乡贤回乡里。举办招待会,乡贤回乡座谈会等,邀请他们参观乡村,特别讲解乡村今后的美好规划。

五,先做有名望的乡贤回乡参与乡村建设工作,然后再示范带动,乡贤带乡贤,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六,对年岁大了有叶落归根之意的乡贤,给其地位,荣誉,解决住房等生活问题,利用自身特长,发挥余热。

七,对身在异乡不一定回得来,但心系故土的乡贤。可以凭藉乡情纽带,多沟通,多联系,给他们邮寄美丽乡村建设书,引导其为家乡发展出钱出力出智。

今天,我们发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就是希望通过树立乡贤榜样,激发农村活力,让传统的乡村尽快发展成为美丽的乡村。提高乡村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迈出新的一步。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fpxd/29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