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赈灾 > 正文内容

辩论赛慈善活动应该高调该该怎么打攻辩

2021-12-07 09:50:06慈善赈灾2

首先立论要阐明:慈善活动,之所以通过活动的行为来实施慈善行为,就已经“高调”了。此外“高调”不是褒义也不是贬义,而是中性,这里面不带感情色彩,不要为娱乐界批评某人“高调”而误导。再者慈善活动高调是为了扩大宣传,加大社会效应,让更多的人知道慈善活动、关心慈善事业、投身公益活动。

具体辩论过程注意这几个点:

1、一定抓住高调是为了扩大影响,增强慈善事业社会公益效应

2、高调本身不含感情色彩,不要误解这个词。这个只是一个手段的说明而已,不涉及目的,但不要过于喧宾夺主而跑题。

3、慈善活动本就是处于无偿的社会活动,理所应当扩大影响,高调行事。具体的论据可以引证联合国关于还低地震全球募捐的一系列举措。

我国慈善公益捐赠事业现况如何?

一项以慈善为主题的大型社会调查显示,中国百姓对慈善公益事业热情很高,大部分市民视自己的经济状况决定捐款数额,各年龄阶层市民中中年人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最高。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组织的“市民与慈善”大型社会调查,于2002年7月25日正式启动,实际完成问卷3877份,最终有效问卷为3747份。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者曾向各类慈善公益机构进行过捐赠。居民委员会和所在单位是市民向慈善公益事业捐赠的主要渠道,通过学校和街头捐赠的比例相对较低。受访者普遍的捐款额承受能力在每年500元以下,实际捐款额则集中于每年300元以下水平。

  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在决定自己的捐款额时考虑到了经济承受能力,并将其作为首要因素。另外,超过八成市民表示收入增加时会增加自己的捐款额。

  三分之二以上的市民认为上海慈善基金会通过组织慈善活动获得捐款能得到妥善的使用。但高收入市民对慈善事业的信任度、参与度较其他收入水平的市民略低。35至64岁的中年人中有77%曾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进行过捐赠,这个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层。调查还表明,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度、参与度和信任度并不随文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受访者中,高中等学历的市民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和参与显示了较高水平。上海慈善基金会宣传联络部副部长金重愉说,调查结果显示,与一些慈善事业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程度和普通百姓的慈善观念都有很大差距。市民的捐助动机还多以对他人奉献同情为主,而对其自身在慈善活动中的价值实现意识淡薄,对“募捐成本”等现代概念知之甚少。

  调查同时显示,慈善活动网络的不发达也是限制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障碍,其中包括媒体宣传的深度不够、捐助渠道方式项目的单一、志愿者数量的匮乏等。慈善机构本身的力量也显得十分薄弱。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cszz/4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