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心家园 > 正文内容

临武县环保局长,长征的过程三个主要事件作用?

2022-11-26 10:12:11爱心家园2

长征中的重大事件肯定不止三个临武县环保局长,但是要挑选三个主要事件我觉得应该是: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咱们来说说这三个主要事件的作用。一,血战湘江: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之战,是决定长征前途的命运之战。湘江战役很惨烈,但它的历史意义非常巨大。择其最重要者,有三点:

第一,湘江战役充分暴露了错误路线的错误决策给红军带来的严重恶果,为中央错误领导的垮台敲响了丧钟。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八万六七千人,到达湘江过第四道封锁线的实际兵力还约有6.5万人。经过湘江一战,红军折损3万多人。这是人民军队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红军遭受这么大的损失,就主观方面而言,错误领导有两大错误决策:一是不顾军事形势的变化,顽固坚持去湘西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最初不了解中央红军突围到哪里去,无法布重兵围堵。但在了解到红军西进的路线和最终意图后,便调动30万兵力,五路堵截,张网锁江。这样,博古、李德选择的错误路线,等于是让红军自投罗网,这就很难改变此战的最后结局。二是实施大搬家甬道式行军。错误领导进行战略转移的最初设想,是到湘西发展后再班师回朝,因而将所有的“坛坛罐罐”都带上,大到军工机器,小到卫生便盆。尽管这是红军建设苏区添置的“家当”,但战略转移首要的是轻装行军,尽快摆脱敌军追击。但为了保护中央领导和保住器物,把野战行军固定成一个“抬轿子”的形式。在通过第四道封锁线时,为了搬运那些笨重的机器,拖延了很长时间,延误了多次稍纵即逝的过江机会,使战斗部队付出惨重代价。广大干部眼看反第五次“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反第四次“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路线的结果。在干部中强烈要求改变错误领导的情绪,经过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

第二,湘江战役为召开遵义会议,并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最重要的干部思想基础。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并非人们一开始就认识得很清楚的。李德是洋人,有一套错误军事理论,红军干部被视为“土包子”,除了像彭德怀这样的人敢顶撞他外,许多干部是敬畏他的。博古也有一套政治理论,动不动搬出马列经典来很能唬人,因此这年初的六届五中全会上仍然被选为党中央第一把手。广大干部认识到博古的领导是错误路线有一个过程,要经历与正确路线的比较才能觉悟。如果说第五次反“围剿”像广昌战役的失败使一些干部开始对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有所认识的话,那么湘江战役的惨烈结局则使广大指战员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改变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形成了共识。在湘江战役之后,从通道会议开始,他们与博古的争论多起来了。特别是在黎平会议后军委纵队到达黄平老城东门内橘林休息时,张闻天和王稼祥交流看法,认为仗这样打不行,还是要毛泽东出来,他打仗有办法。随后这个信息在高级将领中传开,大家都赞成毛泽东出来指挥。这为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进入中央常委作了舆论准备。

第三,湘江战役证明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任何力量也消灭不了的。红军要战略转移是形势所迫,死守苏区是没有出路的。在转移过程中,一方面博古、李德坚持按红六军团的路线沿着湘江前进的战略决策是错误的;另一方面,湘江战役三个主要战场的战术指挥却又是很出色的,应予充分肯定,一是11月28日开始的灌阳新圩阻击战,二是11月29日打响的兴安界首光华铺阻击战,三是11月29日开始的全州觉山铺阻击战,尽管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最后还是突破了敌军设置的最后一道铁壁合围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置于死地的罪恶企图。从这个意义上说,血战湘江没有失败。但从博古、李德选择路线的战略决策来讲,使红军蒙受这样巨大的损失,不能不说是失败。这不是说红军广大指战员打了败仗,而是证明了错误路线的破产。

这里顺便辨析一下近年来广为流传的“让路放生”论,说红军能够突破一道道封锁线,是蒋介石给红军放了一马,留下一条生路。许多人信以为真,辗转相传。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是该厘清历史是非的时候了。第一,蒋介石在四一二大屠杀后从来没有放共产党和红军一马。若要“放马”,为什么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在红军转移西进后,为什么修筑550多座碉堡,聚集30余万兵力,并亲自督战南昌行营,给何键亲笔信,“党国命运在此一役,望全力追剿”?在12月1日,湘江之战已白热化,为什么蒋介石还命令国民党各军“务求

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显然,这是“让路放生”论无法解释的。第二,白崇禧等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中央政府有矛盾,深知红军厉害,如果使尽全力与红军硬拼,结果两败俱伤,蒋介石“渔翁得利”。他们为自身利益、保全实力计,只要红军不在那里占他的地盘,他们当然不会为蒋介石100%的卖命。因此,其主要目的不是“放马”,而是自保。这怎么能本末倒置呢?事实上,红军在过第一道封锁线时虽与粤军达成协议,但在前线的粤军没接到“协议”的通知前,战斗仍然是激烈的,红三军团牺牲了洪涛师长。这是长征途中中央红军牺牲的两位师长之一。在过第四道封锁线时,桂系白崇禧尽管有过不与红军硬拼的考虑,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成为现实,恰恰却在湘江战役中与桂军的战斗异常激烈。白崇禧还出动了飞机,正在过江的无数红军指战员顿时倒在江中。第三,如果“让路放生”是主旨,怎么解释三个主要战场的拼死血战?“让路放生”论应当休矣,决不能再让这种论调以讹传讹,继续毒化不了解历史的年轻人了。

二、湘江战役的时代价值

湘江战役过去80年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早已翻开新的一页。不过,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任何时候都不应当淡忘。它的时代价值至少有这样五点:

第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这是红军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中需要倡导和弘扬的正确价值观。湘江之战从11月25日中革军委下达作战命令,到12月3日中央红军后卫部队被歼,共经历了9天血战。12月1日是最为关键的一天。到这天中午,湘江东岸8个师的红军有6个师在付出巨大牺牲后过了江。下午,敌军占领全部渡口,封锁了湘江两岸。作为中央红军长征转移最后的总后卫队——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在冲破桂军包围,急行赶到湘江而不能渡河后,师长陈树湘又率部回征湘南,转战江永、江华、道县,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被敌人截击、包围,最后所剩无几。陈师长本人在道县负重伤昏迷被俘,敌人用担架抬着他去邀功。他苏醒后,用手从腹部伤口处绞断肠子而牺牲,年仅29岁。丧心病狂的敌人竟将他的头颅割下,先后吊在道县城头和他的家乡长沙的城墙上示众。他为什么这样绞断肠子而牺牲?我当年在道县问过向我讲述这段历史的老人,他回答说就是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这是红军能够战胜敌人,克服任何险阻,突破湘江封锁线的精神动力。陈树湘壮烈牺牲的事迹,使我非常震撼,我当即表示一定要写到我的书中,让更多的人知道红军是怎样进行湘江战役的。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所以生生不息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毫无疑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需要对中国特色事业的无限忠诚。

第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湘江之战中,红军广大指战员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无不以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与之展开肉搏厮杀,进行拼死斗争。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指挥员顶上去,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的屏障,为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过江争取更多的时间。后面的部队不分白天黑夜,不顾饥饿疲劳,争分夺秒,急奔湘江渡口。浮桥炸断了,会水的战士泅渡,不会水的战士拉着接长的背包绳过江。敌机疯狂向江中人群扫射,敌弹在抢渡的部队中炸开。倒下的红军不计其数,殷红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江变成了“赤水河”,烈士的尸体和遗物浮满江面,顺流而淌。此战之酷,惨不忍睹。我当年到此考察时,了解这段历史的同志无不向我这样倾诉,湘江封锁线的突破,全靠了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当时一旦发生溃散,就可能遭致全军覆没。但是,红军宁可整个连队牺牲决不溃散。最后终于在广西敌军的背后打开了一个口子,冲了过去。惨烈的湘江之战证明: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打硬仗、善拼恶战的军队。这成为建军以来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在新时期的人民军队也需要发扬这种作风。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更需要人民军队发挥当年红军的这种政治素质和顽强战斗作风,能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敢于与任何强敌比拼,成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红军一向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思想就是在反“围剿”战争中提出来的。这是红军有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在湘江战役中,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充分发挥。12月1日这天,对于中央红军生死攸关。因为三分之二的部队还未过江,而敌军已疯狂逼近,不惜一切代价与我前锋部队抢夺渡口。凌晨1时半,中革军委向全军下达紧急作战命令。两小时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又联署保证执行军委命令的政治指令: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胜利,可开辟今后的发展前程,退则我野战军将被层层切断,我一、三军团首长及政治部,应该连夜派遣政工人员,分入到各连队去进行战斗鼓动。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全局,人人要奋起作战的勇气,不顾一切牺牲,克服疲惫现象,以坚决的突击,执行进攻与消灭敌人的任务,保证军委一号一时半作战任务的全部实现。打退敌人占领的地方,消灭敌人进攻的部队,开辟西进的道路,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应是今日作战的基本口号。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根据这个政治指令,广大政工人员不仅下连队作动员工作,而且直接参加战斗,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红军政工人员的职责,使思想政治工作变成了强大的战斗力。这是湘江战役打得既惨烈又壮烈的一个重要因素。红军的这个光荣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始终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作用,同样的在当代中国,也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正能量,使之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愿景的重要保证。

第四,从全局出发的整体意识。金一南的《苦难辉煌》是影响很大的一本书。该书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将敌我双方的情况加以对照来写。在讲湘江战役时,他写道:就在湘军、桂军与中央军互相将最严重的作战任务推来推去的时候,中央红军却在疾进途中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整体性。一军团一师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潇水后,按林彪命令应该迅速向湘江前进,与军团部会合。但后卫五军团还未赶上,潇水一线形成缺口。彭德怀立即命令一师停止前进。一师按照彭的命令继续防守潇水西岸两天,有效阻敌前进,保障了红军后尾。11月27日夜,一军团二师渡过湘江,占领界首,三军团四师也随即赶到。二师向纵深发展,四师奉命接防,原想在湘江北岸布防,林彪说不行,四师不要摆在二师原来阵地上,要过江回去,在南岸构筑防御阵地,防止桂敌侧击。四师按照林的意见布防,很快就与赶来的桂敌接火,一打就是两天两夜,使界首渡口牢牢控制在我军手中。他评论道:彭德怀指挥了一军团的部队,林彪指挥了三军团的部队,皆指挥得十分关键。一军团一师若不按照彭德怀命令坚守潇水,中央纵队在湘江一带便要被追敌迫近两天时间,湘江之战中红军的损失不知还要增加多少。三军团四师若不按照林彪命令在南岸背水布防,界首渡口必定在桂军突袭下丢失,红军大队就将在湘江被追敌切断。虽然面对的并非自己属下部队,但他们的命令在未加思索之中便做出了。这个两军团首长交叉指挥部队的细节,我过去在查阅湘江战役资料中没有注意,金一南是军史专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重要细节,很能说明问题。这种从战争全局出发的整体意识,是我军的一大优势。这在湘江战役中展现出来了,在后来的抗日战争特别是解放战争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因而比原来预期提前取得了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胜利。这是我军战无不胜的一个传家宝,因而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弘扬的全局观念。

第五,服从命令听指挥的铁的纪律性。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决策,一些高级干部和指战员,在当时就有不同意见。但是,意见归意见,命令还须绝对服从。有如上述,80年前的12月1日这天,对于中央红军生死攸关。凌晨1时半,中革军委向全军下达紧急作战命令后两小时,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又联署保证执行军委命令的政治指令。这在军史上,为了打一仗,像这样既下军事命令,又下政治指令的情况,太罕见了。在政治指令中,将战斗的严重性说到如此地步,也太罕见了。仅此,即可见当时的危急程度。那时掌握全局的党中央的感觉是如此,历史也证明确系如此: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生死存亡在此一举!全军将士在这样的紧急关头,表现了高度一致,毫无保留地执行命令,从而保证了绝大部分红军过了湘江。这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能够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在战争年代是如此,在和平时期也是如此。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湘江战役已成历史,但湘江战役的革命精神是永存的。它是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当今,它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资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一定要继续弘扬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

二,遵义会议作用。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四渡赤水的作用。

1935年主要发生在习水境内的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西方评论家称赞四渡赤水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就连毛泽东也多次谈到,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不仅深切的感受到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神来之笔,更感受到四渡赤水所蕴含的深厚军事文化积淀,可以说,四渡赤水是习水人民的宝贵财富和骄傲,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国家、民族的宝贵财富和骄傲,这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和骄傲。为什么?

第一,四渡赤水不仅是人民军队与强敌英勇抗争、斗智斗勇的胜利,更重要的是它磨练和锻造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骨干。大家都知道,在习水这片热土上,不仅演出了四渡赤水的战争活剧,还走出了两代党的领导核心、三任国家主席、一任国务院总理、七大元帅、五任国防部长、数百名开国将军和3万多红军精英,这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这里有许许多多值得人们探寻和研究的财富与课题。

第二,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的一个伟大转折,是人类战胜强敌与艰难的一个伟大展示。大家都知道,四渡赤水所蕴含的军事理论、战略战术、伟人精神不仅是我们孜孜不倦探讨的课题,也是人类社会探寻和研究的永恒课题,这就是红军为什么能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转败为胜?为什么能在风餐露宿、饥寒交迫、艰难跋涉中团结一致,奋勇向前?为什么能在人类极限不能超越的艰难困苦面前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就是伟大的四渡赤水精神,这就是人类敢于与困难、与强敌、与艰难抗争的一种精气神,这是我们生生不息、永远传承的伟大精神。

第三,四渡赤水的胜利很重要的,不仅是培养了红军指战员战略谋划和掌控战场布局的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而且丰富和发展了军事理论宝库。战争不仅是敌对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而且是两军最高统帅在军事指挥能力上的直接较量,其战略思维的优劣,将直接体现在对战争全局的控制上。四渡赤水战役就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战略谋划上一次较量。

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后,其兵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元气大伤、弹药奇缺,补给匮乏;而蒋介石全歼红军与湘江的企图落空后又集中40万重兵进行围堵,双方兵力悬殊。蒋介石的军事部署是,一方面凭借优势兵力在红军可能跳出的沿线布防,以逸待劳,从战略上讲,这对红军极为不利。但是,蒋介石在实际指挥中,更计较一战一役的得失,把主要力量集中于对红军尾随追击,这实际上是抓小放大的战术行为。相反,毛泽东紧紧把握跳出包围圈北上抗日这个战略目标,不计一战一役的胜败,因势利导,牵着国民党军队东奔西跑、疲于奔命,并在牵的过程中造成敌人的被动,寻机歼敌,跳出包围圈,具体来说,一渡赤水河,迫使国民党军汇聚川南,造成黔北空虚;二渡赤水河,红军向黔北猛杀回马枪,突破桐梓、攻克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蒋介石被打疼了,又指挥部队向遵义蜂拥而来。红军三渡赤水河,将国民党重兵再次引入川南,而红军又虚晃一枪,四渡赤水河,并南下突破乌江,直逼贵阳。这时,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吓得魂飞魄散,严令云南国民党军阀部队火速东进“救驾”。这一招,早在毛泽东的胜算掌握之中。在此之前,毛泽东就说:“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当云南军阀大惊失色,一面向蒋介石紧急求救,一面令云南北部军队南下增援。这样,金沙江防线就空虚了。中央红军直驱金沙江,从容渡江北上,将国民党40万追兵全部甩在金沙江南岸。可以说,由于双方战略谋划水平的差异,演出了四渡赤水战役精彩绝伦的战争活剧。

纵观古今战史,我们看到,战略思维是掌控战争全局与进程的先决条件。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战略思维,这才有利于提高我们在复杂环境下的临机处置能力。

当然,强弱是相对的,红军的胜利就在于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变挑战为机遇,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

毛泽东深谙马克思主义军事辩证法,认为战场上的优势和劣势,强与弱乃至主动和被动,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主观努力,促使其转化的。

四渡赤水战役是一场3万对40万人的悬殊较量。毛泽东根据敌情的变化灵活用兵,促使敌我强弱转化,这与红军长征初期,在左倾领导者不顾敌情一味死打硬拼形成了鲜明对比。面对各路国民党军奔集而来时,为了争取主动,寻机歼敌,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避实就虚,突然回师东进,二渡赤水,抓住黔北敌人兵力不足的有利战机,对敌形成优势兵力,取得了遵义战役的重大胜利。这样就使在全局上处于优势和主动的国民党军变成在全局上处于劣势和被动,从而打乱了蒋介石的部署。接着,三渡、四渡赤水和南渡乌江中,毛泽东又巧妙的采用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大踏步进退的战术,指挥中央红军迂回穿插于国民党军的重兵之间,始终掌握着行动的主动权。蒋介石苦心策划的“围剿”,一次一次地落空,他指挥下的国民党军由优势变为弱势,处处被动,疲于奔命,而中央红军则机动灵活,处处主动。这样,既保存自己,又消灭敌人,打击了敌人的士气,给敌人以极大的震慑,使国民党军再也不敢像长征初期那样紧追不舍,而是心怀戒虑,畏缩不前。虽然蒋介石一再要求对中央红军“紧追”、“穷追”,但其他各路“追剿军”始终不敢“衔尾紧追”。所以在每一步的作战行动中,国民党虽然大多数时间走大路,中央红军都是走小路、山路,但国民党军总是比中央红军落后两天甚至更多的路程,而且从不敢一个旅、一个师突出冒进,必须各个纵队等齐后才行动。这样,就相对地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了中央红军以更多的主动和自由。这也在中国军史上留下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经典。

这种强与弱、被动与主动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正确地评价了这场史无前例的长征:“由于红军确立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于是把可能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事实上,毛泽东四渡赤水中所形成的战胜强敌的秘诀至今还为世界军事界所震撼。近几年,中国军队去美军西点军校参观,该校学者在介绍朝鲜战争的经验教训时,总要反复说一句话: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怕的是中国军队毛泽东化。美军为什么这样讲?对这句话,人们可以有许多理解,但有一点,也是它真正的关键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集体智慧,政治工作的特殊优势,人民军队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这不是大道理,是真实的战斗力。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axjy/124466.html